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百二十四章:杭州新学危机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杭州新学危机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我们不仅要在通倭上坐实他高翰文不忠不义,还要在杀人诛心,将王安石与高翰文连接。来个以绝后患”

“我之前还没想到,也是他学生宋应昌的讲学才想起。哈哈,他这就典型叫自作孽不可活”鄢懋卿在害人扣帽子上还是有水平的。

王安石怎么说呢,宋高宗赵构的合法性就来自去对王荆公新法的废弃,而二程朱熹理学的兴起也来自于对荆公新学的否定。

恰恰,大明本朝以朱熹的理学为科举蓝本。太祖洪武帝曾官方记录批判王安石这种独夫民贼。

事实上,王安石的人缘差到哪种程度呢?连之前支持庆历新政的大都反对王安石。

这么一个被宋朝历史与本朝太祖批倒批臭的人物。宋应昌居然去替他,还用什么仁义指数来为其张目。

由此可见,所谓的杭州新学,不过是王荆公新学的死灰复燃,为了避免大明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打倒高翰文,我辈读书人义不容辞。

严世蕃根据各人的建议,先让鄢懋卿写了一份文书。

然后反正笔杆子正是自己的擅长,因为一变而。写了一份揭露高翰文窝藏严党,包藏祸心的奏书递了上去。另一方面也写了一篇挽救大明危亡的雄文扔到学子居那边。

其中,严世蕃还第一次提出了亡天下的概念。一朝一姓不过朝代更替,而华夏文明之续绝则事关天下。决不能让宋末之事重演。

就差那么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不知道为什么,哪怕情绪高涨的小阁老,硬是没把这句话捅出来。

但哪怕是如此,亡天下由这么个奸臣说出来也是够滑稽的。

小阁老除了工部,还兼着吏部呢。年底就该各种考核了。这放大镜自然是要分发下去的。

虽然高翰文稳定推行了改稻为桑,科举又创新高。但并不担心找不到他的小辫子。

毕竟任务分派下去了,就等着手下人创造性地完成了。

------------

随着,小阁老这一通安排,原本处于弱势的杭州新学,这会儿是彻底在京城抬不起头了。

谁敢跟惹出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沾上关系呢?

所以,就连以往还敢于公开呛声的几个宋应昌好友,这会儿也彻底噤声了。

高允升让高拱直接接了过去。钱锡爵则闭门研究心学,很显然,既然去给王安石翻案是步臭棋,那能不能去借心学的势呢?

散去了两员大将,路上只剩下许国与王家安跟在宋应昌后面。

“宋兄,我等都是看不惯小阁老行径,才脱身出来,然现在行情,我等也要拿个章程出来才是,不能任由他们如此抹黑泼脏水啊”

听着一路上各色人对杭州新学的非议,甚至说什么最近发布的《萧太后传》是鼓励什么牝鸡司晨。

搞得两跟班臊眉耷眼的。

“王兄,你也觉得应该回应吗?”宋应昌转头去问另一个。

“宋兄,难道你是要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套,这可不时兴了。我们还是要勇于论战的,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系统说清楚,那些支持新政的怎么明确支持我们呢?”王家安略带吐槽地说道。

“诶,之前老师一直让我示弱,然而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还应不应该继续示弱呢。”宋应昌感叹道。

事实上,如果不是之前高翰文有口谕,宁愿不改革,也不示强,宋应昌早就抡起沙包大的拳头跟那些嘴臭的讲理了。

“哎,古人还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许国在一旁打气到。

“就是,高老师已经离开京城一年了,哪儿能预料到现在的情况。”很显然王家安也对宋应昌这么过于听话着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