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五百四十四章:经济学的发扬光大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五百四十四章:经济学的发扬光大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与刘君墨相对应,怼刘君墨的人就是朱庚了。在哲学之下,朱庚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数学,就是微积分这一类,一个是微观经济学。

在朱庚看来,微观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基础。一个不符合微观经济主体自身利益的政策,无论在宏观上吹捧得多么天花乱坠,到头来,要么停留在纸面文章,要么被人利用事与愿违。

符合微观经济学的,不一定符合宏观经济学;而符合宏观经济学的,一定要先符合微观经济学。

正如大才子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执着于“法先王”,从故纸堆里找经验的,只会被“浪花淘尽英雄”。

宏观经济那一套,迟早得陷入到,祖宗成法里面去。以过去指导未来,一旦陷入路径依赖,当过去成功的策略对当前问题的效用越来越小时,迟早得回到儒学的老路上。

为了避免这一结局,一开始就要明确微观在先的前提。如果用传统的类比逻辑反倒很简单,就是先有树木才有森林,先有水滴才有江河湖泊。

对于朱庚的偏执,高翰文虽然没有大力支持却也是大开绿灯。

两个月前,刘君墨都还私下有点不高兴,觉得高翰文这老师偏心。到朱庚拿出了完整的微积分计算公式时,刘君墨认输了。

因为微观以主体行为为边界,可以越来越微观,极限的思想可以是无限的发展推进,并保证已有只是的条件正确前提下能够获得新的知识。

而宏观就尴尬了,因为宏观的边界在哪里?一个没有边界的知识是难以找到自身的锚点的。正如一个人肯定是微观,但十人、万人、百万人等等,到底那个数量级能称为宏观呢?

有了这个认识,刘君墨心里好受多了,最近也没有嘀咕了。只是要明确地在自己的宏观经济学序言里写微观在先,他还做不到。但是已经在正文里明确了,在经济波动规律与过去相差不大时更为有效。

当然,为了给自己的宏观经济学打补丁,刘君墨又找到了沈一贯。沈一贯由此开启了统计学。不是要判断波动规律吗?只要有统计学把各项指标统计起来,并且各项指标相互稽核验证,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该重用宏观经济学。

既然仁义指数、经济增量都是结果指标,沈一贯则把一些,微观指标集合作为宏观的先行指标。比如长短工人数比例、借贷官司数量等等。走了朱庚的路,让朱庚无话可说。

看着自己这几个弟子相互竞争砥砺,高翰文还是挺开心的。要是全凭他自己一人,可没办法这么快就把这些东西都推导出来。

--------

“老师,所以分学科的事情,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啊?”

朱庚对高翰文这种经常走神的状态已经见怪不怪了,由于其一向胆大,是目前杭州弟子里面唯一一个敢直接喊醒高翰文走神的。

“分吧,分吧”高翰文赶紧收敛自己那已经飘到白云外的思绪,看着手里的单子回应起了自己的弟子。

“你们分得就还不错,只是有些要合并一下,没必要分那么细”

高翰文先是在语言文学那里打钩,然后把好些归拢归拢,做个标记。

“这样就好了,最后保留语言文学、原儒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心理学”

高翰文最终的名单,其他都很正常,就这个“原儒经济学”把朱庚整懵了。

“不要反对,这个必须加上,后面你会明白加上的好处的”高翰文制止了朱庚的质疑,难得的强行干了一件着实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