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七百六十六章:王用汲出书 新学:心学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七百六十六章:王用汲出书 新学:心学的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人人成圣,这不就是落地的心学吗?”王用汲基本理解了其中关窍。

谢礼道别,王用汲也打算趁着闲暇写一本自己的着作了。如果不是杭州这动不动就出书的环境,王用汲是想不到的。但现在,为了正人心而净浮言,有必要出这么一部了。

题目就是《新学:心学的一种实施工具》。

这一本书,其主要是强调对人人成圣而天下无圣的要求。

这话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对传统儒学根本的颠覆。儒学要的是稳定,而心学要的人人成圣,至少要渐进迈向人人成圣,先圣带后圣也行。

很明显,王用汲的用心也很大,那就是直接用新学来武装心学,用心学来颠覆儒学。

这一步,原本不是性情温和的王用汲抄心的,只是在杭州看到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如果不梳理个头绪来,恐怕杭州的繁荣也不长久。

造成这种矛盾的一大助力就是先前那个讲师贾言师。

王用汲这几天又买了好几本贾言师的专着,《布局》、《人情世故》、《心计》、《为人处世》、《天道人道》、《厚黑之道》、《钓愚》。看名字就知道,这些都是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书籍。内容大都是阴谋诡计,溜须拍马,巧言令色等等。

这些书虽然好些是贾言师与他人合着,但能够本本都如此恶心人,多半还是拜贾言师所赐。也难怪贾言师能在午夜档培训时讲出那么多歪理。

都是西湖出版社印刷出品,里面的内容都不算错,什么那些教授察言观色,教授如何以形式主义对抗乱命上官的还颇有道理。

然而,正是这份道理,让王用汲觉得警惕。什么时候,这种文字也能够正大光明刊印成册了?只是西湖出版社是高翰文的产业,这事很明显就是那边默许的。

顺着仕林兄的思路,王用汲差不多能明白个所以然来。

无非就是,平民士子因不懂规矩在官场被排挤,这些书籍确实能给多数出入官场的平民士子提供急缺的家传经验。

另一个就是,也让上官,甚至皇上清醒认识,谁是直言不讳的诤臣,谁巧舌如簧的奸臣。

这东西,只有说开了,让人人都知道,才不会是个别世家利用家学套利的工具。

很明显,经过螺旋第二层思考的王用汲已经明白新学将来要带来的混乱了。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认可人人可成圣,更不是人人都希望人人成圣。

新学把这些窍门公之于众,使得所有的世家都不能再靠家学情商左右逢源,真的是釜底抽薪的行为。以后的世家再想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就困难了。

而要制止混乱与冲突,自然就需要给新学找一顶绝对正确的帽子来。当然也是心学这顶帽子确实需要新学的肉身来落地实施。

王用汲,一边写一边规整思路。到最后,才出现那灵光一点——确定性。

与传统文学强调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王用汲开始用确定性来定义新学人人成圣的前提。确定性就是同假设,同数据,同模型就必然同结论。因为一个学问没有统一的确定性,那么就不可能人人成圣。不确定,将导致,成圣的标准不相互承认,从而导致每个人争执不休,莫衷一是,原地踏步而已。

最最重要的是,对确定性的背离就是对人人成圣的背离,就是学阳明心学的背叛。有了这个东西,那么一切就都能解释了,无非是正说反说而已。

比如套利,正面的自然是朝廷要一视同人减少选择性差异,杜绝套利空间。反说的就是贾言师这样,把套利的手段嚷嚷得人人皆知,从而稀释套利,最终让套利变得无利可图。

可以相信,如果裕王看了这些书,预先知道哪些行为,哪些说话是臣子的狡猾手段,这书中的聪明之举,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有了确定性,那么正反双方就有了沟通的可能。而不至于陷入消灭人身的低层次方案中。

不对,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消灭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