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九百一十七章:新学的可验证性堪忧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九百一十七章:新学的可验证性堪忧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大明领先呢?就真没有捷径?”鞭打快牛这事,让隆庆帝觉得有些不合理。总不能故意放缓大明发展速度,故意落后,好维持朝廷乃至皇室的价值吧?

虽然也不是不可行,但终究荒谬了一点。

“没有。先行者没有捷径。但没有捷径或许就是先行者的捷径。怎么说呢?只要先行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大方四处宣传。那么落后者的朝廷如果真事事追随那么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就被自己否定了。”

“落后者但凡想走捷径就会宣传自己的独特性,但实际沿着领先者道路走。但一套宣传就有一套宣传下的道德。这必然导致道德与发展利益的长期相悖。”

“在一个朝廷要求道德与朝廷实际发展相冲突的国家,迟早会有野心家利用这个矛盾大肆套利,最终道德崩溃,或者发展停滞。无论哪一样,其再想追赶就难了。”

“于先行者而已,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老老实实地累积并向全世界传播知识,证明自己的独特性。”

“真的没捷径吗?”隆庆帝还是有些不死心。没捷径就是捷径,这不是忽悠鬼嘛。如果是以前隆庆还会相信,自从看了嘉靖如何逼迫高翰文的后,他也开始相信高翰文的脑子,挤挤总会有的。

“额,或许有吧。比如知识分类。在积累方面可以先军事知识,在传播方面可以先传播非军事的知识。当然其中有一点就是非军事知识向军事知识的转化。”

“对,对,朕明白了,朕终于明白该如何安置戚继光、马芳、李成梁这些武将了。高爱卿果然是治国良臣。爱卿看看,这个如何?”

说完,隆庆帝转回书架,把里面一本其貌不扬的草稿手册递了过来。

“这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对,高爱卿果然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这就是戚爱卿新写的草稿,里面除了前面鸳鸯阵图推演变化,还有后续的招兵练兵方略,还有颗粒火药制作以及加糖的配方。高爱卿所说积累是这样吗?化武将个人家学为朝廷公学。”

“还差一点验证。如果皇上选两三个新锐独立的武臣照此练兵,并对比之前朝廷成法对比是否有效,与戚继光亲训军卒对比差距几何。有了这个验证,哪怕是验证为假,也是真的军事知识积累。”

“为假,积累了什么呢?”隆庆一脸困惑。

“为假则表明,重要的是这个将领本人,而不是其他。且这个将领本人的本事其余人学不会。当然也可能是不想学。”

到这时,隆庆才恍然大悟起来。原来验证为假也有意义。

“话说回来,朕如果要如此验证新学呢?”隆庆帝立刻联想到新学的实施上来。

“当然可以,事实上南直隶不就是在复制新学吗?特别是松江府。”高翰文对有谁来复制推广新学是求之不得的。早先其实隐隐已经这样安排了。

“是的,但朕这边收拢消息,也就松江府上海县颇有杭州城的气象,其余地区推广作坊商户已经欠债累累。就连徐阁老与魏国公府都在为还债焦虑。那松江府海瑞是你好友,为什么其余人就无法推广呢?”

“赵贞吉曾上书抱怨过,遍地刁民,难以合作。比如修桥铺路,衙门若无强制,则无人应答,一有强制则怨声载道,发行公债也困难重重。似乎良民都跑你们浙江去了,导致外地执行新学举步维艰。”隆庆帝顺着赵贞吉的话头把自己想问的牵扯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