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章:中庸之道,事缓则圆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三章:中庸之道,事缓则圆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跟海瑞与王用汲聊完,感觉跟电视剧里匿名聊天的效果差不多。果然,打开天窗说亮话效果也不差,这样大家信任度更高一点。

但问题在于海瑞是从“改稻为桑”的立场与投机空间来讲的,王用汲是从实施困难来讲的。

诚然,国库岁入如果依赖丝绸贸易,不依赖税收,不是啥正途。也有官僚士绅憋坏,地方土地勘探农技指导不足。

但高翰文这个第一责任人现在不是要彻底否定自己的八字方针,而是想如何盘活,在政策上与民生上盘活自己。

这两人立场虽不同于清流,善于监督堵漏,但限于时代,也给不出啥建设性的意见了。

靠别人,这第一条路,也是最大的靠山,海大人好像有些靠不住啊。

想了想芸娘,曹贼虽好,奈何终究不甘。

------------------------------------

接下来就是要面见那对没头脑与不高兴了。

真的是,人的名,树的影。

来到大堂,正上方主位,一脸便秘的就是郑泌昌了,右下方肥头大耳,茁壮生长的就是何茂才了。

没看到杨金水与沈一石,大堂里就这么五个人坐着开关门会议。

说是欢迎,其实是想借机给改稻为桑2.0国策定调,统一一下浙江行政领导班子的共识。

------------------------------------------------------------------------

想着剧中见面就跟上司闹翻的情景,经过洗礼的高翰文决定委婉一下。虽然通过上帝视角知道严世蕃那完犊子要让自己背锅。但好歹没明说,现在自己也算是严党第三代骨干分子呢。怎么能够事情没干就窝里反。

说人话就是闹翻了,可不利于高翰文打着严党的招牌行驶,一句话不利于搞大旗党。

于是在两位上司的寒暄之后,趁着两位2B还没有扯买田这档子事儿恶心到海王二人,又想了想昨天胡宗宪给的拖字诀,高翰文有些忐忑地站了起来。

“谢过布政使大人、按察使大人的美誉”开始说话有些磕巴,但整理好思绪后就顺畅多了。

“卑职此次任职,除了小阁老有所交代,还得到了严阁老师爷的面授机宜”

一句话,拉起了没头脑与不高兴的兴趣。毕竟他们的关系到顶就是严世蕃这龟孙,正儿八经的严阁老,他们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而下首这个年轻人,嘴上没毛,却能够得到严阁老的面授机宜。这两人立刻有些坐不住了。

“坐下说话,高大人不用站的”郑泌昌连忙站起来客气。

高文瀚这会儿是扯上严阁老了,自然做戏要做全套,不能太客气,毕竟名义的阁老徒孙。

这一下让下方的海王二人摸不着头脑了,感觉就像是两人闯进了严党的内部会议。

“如果今日只是你们严门内部会议,我们还是告辞得好”海瑞有些憋不住了。顺便瞟了高翰文一眼。

虚伪,刚刚还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转身就一副势利眼。

“海大人”,高翰文与王用汲几乎同时喊了一声。

今天这戏得做足才行了。

“两位大人莫急,“改稻为桑”是严阁老提出来的国策,自然要先听听严阁老的意思。此外,严阁老不是什么严党的阁老,是大明朝廷的阁老。还希望大家不要搞身份正治。”

-------------------------------------------------------

接着又咳嗽两声,高翰文才讲到:

“目前,本人老师小阁老的意思是要尽力在今年做好“改稻为桑”,杭州要起到政策表率作用,为以后的推广积累经验。”

“本人师爷,严阁老的意思是要有可持续性。“改稻为桑”要成为朝廷弥补国库不足的长久财源,只有这样新政才会屹立不倒,大家执行新政的自然会长久收益。”

通过这一长一短,让这两位只是投靠进严世蕃,却没有列入严氏门墙的外围地方官彻底丧失政策解释权。

只要严党内部的解释权在手,再加上自己的“改稻为桑2.0”八字方针解释权,那后面的事情或许有些转圜。

听到这两爷子一长一短的要求,这不是拿人消遣吗?郑泌昌与何茂才有些郁闷了,也更为专注了。

下首的海王二人面色终于好转过来。看来这个高知府也不仅仅是书生嘛。

环顾了一下,四人都专心致志的样子,多少有些思政课老师上课的味道。

没想到自己也有上课的一天。

“所以,两位阁老的要求,很明确就是长短兼顾”高翰文做了总结。

-----------------------------------------------------------------------------

“这,如果单单是今年强推新政,我们已经是困难重重,这如果还要顾虑以后长期,还请高大人解惑啊?”郑泌昌倒是客气。

“这完全不可能办到嘛,要不是桃花汛淹了田地,今年绝不可能有机会实现改稻为桑,这还要兼顾长期,简直强人所男”何茂才直接站起来就要发火。

“何茂才,你瞎说什么呢,不得无礼,快坐下听高大人讲解”郑泌昌赶紧吆喝镇住场子。

“困难是知道的,已经从我师叔胡宗宪胡部堂大人那里了解过了。部堂大人之前在京城时,我们就有过细致的推敲。刚刚还于受灾的两位知县大人核对了地方实情。”高翰文赶紧接过话头,作为严党三代核心自然是与二代核心胡宗宪交好,很合理吧。

“但问题是,各地考绩3年一次。我师叔胡部堂告诉我,如果强行“改稻为桑”,今年是能解决,但3年之内,必出大量反贼。届时反贼与倭寇里应外合。我师叔胡部堂虽然难辞其咎,但我们同样一个都跑不掉。除非大人们有办法三年之内调走。但如果三年之内调走,那拼命实施的“改稻为桑”岂不是为后来人做嫁衣。届时不仅没功劳,还会被后任清算背责。”

“所以,“改稻为桑”不是单纯困难的问题,而是从陛下选择浙江的那一刻,我们就躲不开的。国策兴,我们自然兴;国策亡,海大人与王大人还可以走裕王爷的路子调任,但我们三人是铁定要人头落地的。”

“不过,好在我师叔胡部堂已经答应帮我调粮接济…………………………”

在高翰文各种老师、师爷、师叔的嘴炮中,第一次会面终于结束了。虽然,没啥实质性共识,但唬住了没头脑与不高兴二人,海王二人也愿意配合。定下了“改稻为桑2.0”的核心共识:长短兼顾。

会后郑泌昌与何茂才二人相当恼火,虽然高翰文说了三人一起背锅,但从其口中那么亲热的称呼看,上面铁定是要保他的,真正走不脱的,反而是自己两人。

海王二人直呼新来的知府看不懂,看不透。现在的新科进士已经如此厉害了?王用汲则是不住地感叹严党内部也有能人啊。

----------------------------------------------

中庸之道,事缓则圆,希望如此。

接着。高翰文赶紧回了自己的知府衙门,正式就任。

高翰文知道,要解决长短兼顾的问题,在这浙江地界还得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想着就觉得头上绿绿的遭不住啊。为了避免在政策不清楚的情况下那帮死太监乱出招,还是先硬着头皮去见一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