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合则两利

国潮1980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合则两利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3 10:19:24 来源:源1

坦白来说,宁卫民要想并购《平凡PANCH》杂志,绝非一手钱一手货那么简单。

国人想的比较简单,企业卖给我就是我的了,我怎么干,如何经营,今后与老东家再无关联,也无权过问,买卖双方只要关注具体交易价格就足够了。

但日本人不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的脑子比较轴,往往有些所谓的坚持不会轻易放弃,喜欢提出许多额外的附加条件来。

比如希望接手人做出扩大经营,维护好品牌的保证,还要保障现有员工的福利。

像宁卫民当初买下六本木的惠文堂书店时,那家书店的继承人,就提出要宁卫民继续经营书店,而且要聘用两个员工,直至他们学业完成为止的附加条件来。

要不是宁卫民图的是地产升值的利润,笃定了六本木的地价很快就要猛涨。

他不想夜长梦多,才一口答应,估计这事儿当时就黄了。

那个认死理儿的业主,未必肯卖给他。

所以要是打个贴切的比喻,谁要想买日本人的企业,这个过程其实很像相亲讨老婆。

必须得有耐心,先接受对方各种问题的盘问调查。

先得回答让对方满意,才会有后续。

等到培养出一定的信任和感情基础,还得有一定经济实力,答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具体条件,这样最后才有可能成功。

不得不说,确实比较累。

而日本人的这种坚持,其实在大多数的华人眼里为奇葩,总有一种日本人太过傲娇,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感觉。

甚至哪怕在企业陷入经营逆境里,想单纯靠钱打动日本人也不容易。

像几十年后的郭台铭买夏普屡遭波折,经历了很长时间不知多少次谈判,才好不容易谈成,就是一例。

当时的夏普可是连年亏损,都快要破产了。

可就是惨成这样,有一段时间夏普公司甚至因为双方对合作理念不同,而拒绝和郭台铭接触,就足以说明日本人的花岗岩脑壳是多么冥顽不化。

轴起来宁可破产,也不卖掉。

何况现在又是日本经济最景气的时候,日本企业大多不缺钱,这种情况就会更严重。

甚至反过来,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倒是很喜欢用钱去砸外国人,用粗暴任性的办法去并购他国企业,并随之附送一种高高在上的鄙夷呢。

不管怎么说吧,日本人是精也好,傻也罢,究竟是执拗,还是坚持,这到底是不是两国文化的差异,或者应该归结于日本的民族特性,都没关系。

反正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日本人的企业并不是百货公司,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具体到《平凡PANCH》这本杂志的交易上,困难恐怕还要更多一点。

因为首先一个前提就是《平凡PANCH》的停刊并非是因为单纯的财务问题。

哪怕每期的发行量已经从百万退减到不足五十万,也依然在盈利。

而且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还有那么多出色的杂志,头牌杂志《平凡》的销量都要突破三百万了,其余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杂志不下五份。

对这样的出版集团想仅仅用金钱就搞定,那属于痴人说梦。

人家不缺钱哪!

且不说需要开出如何的高价来,才会使其心动。

就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只要不傻,也是宁可停刊也不愿意出售。

因为卖出去容易,可别忘了,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的竞争对手也不少。

日本的潮流杂志多不胜数,可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啊。

日后《平凡PANCH》万一落在别的出版集团手里,借助这本杂志现有的读者群,反过来继续投入资源狙击自己其他杂志,又该怎么办呢?

这不是羊入虎口,自己闲的给自己找事嘛。

其次,一般人想要见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的会长一面都很难。

当然,这倒不是因为对方的架子大,而是日本企业家都习惯严严实实的把自己“藏”起来,不愿意被陌生人轻易找到。

为什么?

就是因为日本企业家几乎都是民营私企,身为企业家最怕的就是言多必失,这已经成了日本老板的共识。

大多数日本老板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企业信誉和声誉,所以反而尽量不与外客打交道,就连采访自己都不接受。

尤其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本身就是媒体业的一员,对会长行踪保密,与外界隔离的工作,就做的更到位。

那么如果见不到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能拍板的人,只从基层干部层层往上传递购买杂志的意愿,就这个流程,所浪费的时间也耗不起。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其实宁卫民要想顺利谈成《平凡PANCH》这本杂志的转让,这个想法一点也不现实,就别说他还渴望尽快成交了。

何况经商讲究做熟不做生。

以宁卫民毫无相关从业经验的角度出发,即使买到手,会不会成为一个大坑还另说着呢。

就是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怕也会担心他缺乏相应的经营能力,别再连累自己的杂志声誉。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宁卫民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除了金钱他自认为可以拿出更吸引对方的合作条件。

尤其在东京这几年他已经懂得了日本人的揍性,而且还有个经商的岳父给自己当参谋。

于是在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能给的又是什么,这笔交易对自己来说到底风险多大,划不划算......等等这些问题之后。

在韩英明的帮助下,宁卫民很快就找到了完成这笔交易的可能性,并且毫不犹豫地付之于行动。

首先,宁卫民找到的切入点是住友银行。

因为他发现,或许是因为经营风险,以及募投项目缺乏亮点的缘故。

现在的日本杂志出版集团,居然是整个日本少有的不能靠发债券解决融资需要,只能走银行渠道融资的行业。

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就是严重依赖住友银行的一员。

而宁卫民他自己偏偏又是住友银行的大客户,现在从住友贷款的额度都快两千亿日元了。

连吉茂部长的儿子吉茂册都快靠他当上分行行长了,那他借助一下住友银行的面子,要吉茂部长帮忙介绍一下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会长还会是什么难事嘛。

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吗?

反过来,MAGAZINEHOUSE出版集团会长清水达夫对这样的人情,也真的没法拒绝。

毕竟是债主子的请求啊。

应该说,双方见面还是比较客气的。

不能开罪住友银行的想法,不但让清水达夫答应和宁卫民见上一面,而且当着吉茂部长的面,他还得耐心以礼相待,认真听取宁卫民的请求才是。

不过,虽然姿态做足,是否真心想卖,最终会不会答应这笔交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好就好在宁卫民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该如何应答早就想清楚了。

实际上,在清水达夫和宁卫民当面会谈之后,原本只想应付一下的他,还真被这个陌生的年轻人撩拨起了一定的出售杂志的兴趣。

不为别的,就因为宁卫民真的拿出了让他难以拒绝的筹码,对双方都大有好处的合作条件。

在吉茂部长的见证下,两个人之间发生了这开诚布公的对话。

清水达夫,“请问宁会长,你为什么要买我这本杂志?”

宁卫民,“因为真的需要,我自己本人就职于皮尔卡顿公司,具体负责拉杆旅行箱和高档中餐的海外拓展业务。另外,我的妻子是松本庆子,她拥有自己的艺人事务所和制片厂。所以无论从我们双方任何一个人的事业角度来

说,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一本杂志来替我们做宣传。这第一点是纯粹的商业考量。另外,您也应该清楚,我妻子曾经多次深陷舆论漩涡,不久前还因为燃烧系的周防郁雄而被一些媒体刻意针对抹黑。为此,吃亏多了,我们就有了

第二点想法??认为应该拥有自己的一份舆论力量,以免今后我们再陷入这种麻烦,连为自己澄清谣言的能力都没有。”

清水达夫点点头,似乎很能理解宁卫民的心态,但又不留情面的继续直言询问。

“恕我直言,杂志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办好的。您似乎毫无相关经验啊,那您买下我们的杂志之后又准备怎样经营?”

宁卫民表现的很谦虚,“您说的对,我确实缺乏相关经验。不过,这也恰恰是我看中《平凡PANCH》这本杂志的理由。贵公司可是日本公认的最好的潮流杂志出版公司,《平凡PANCH》自创刊以来,已经发行有十几年的历

史了,运营模式成熟,内容层次丰富。可以说《平凡PANCH》的杂志社编辑们都很出色,也有足够的经验,已经是行业里占据相当地位的存在了。而且配合默契,无需磨合。虽然《平凡PANCH》发行量比起《平凡》主刊要逊色

一些,但目前也仍有数十万读者之多,已经足以让我满意了。我要是买下来的话,我认为最好的经营策略,就是不作太大的改变,继续倚重成熟的杂志社按照以往的方式运做。”

清水达夫忍不住打断了一下,以更犀利的问题诛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你没有什么进取的计划喽。你也承认你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本杂志继续走下坡路的现状?我得提醒您,现在日本的人工年年都在增长,而《平凡PANCH》如果再这么下去,用不了两年也许读者就不足十

万人了,很快您就会亏损的。我敢说杂志社烧钱的能力到时候会让您大吃一惊的。那到时候杂志社的名誉怎么办?杂志社员工又该怎么办?您会裁员吗?”

却没想到宁卫民摇摇头,矢口否认这一点。

“不,当然不。我不干预杂志社的运营,我需要去学习杂志社的经营和管理。这没错。但我也有我自己的办法,不会让杂志社走到这一步,我保证会让杂志社做大做强。”

清水达夫仍然依依不饶地问,“可您怎么保证?只是说说的话,我可没办法相信您………………”

这次,宁卫民居然笑了。“我不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我有丰富的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清水达夫一下子愣了。

“是的,杂志要想办好。除了经验,人员,资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新闻来源了吧?谁都清楚,独家新闻对于媒体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所有媒体的共性,不管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都是这样。这没错吧?”

宁卫民侃侃而谈,“有些事情或许我还没和您说清楚,虽然我就职皮尔卡顿公司,可我是华夏人,而且和政府的关系不错。所以我个人除了在销售一些华夏的工美艺术品。也在做对日本引入华夏文化的生意。我有一家小小的

书店惠文堂,在日本出版了《红楼梦》的日文版小说和连环画。像TBS播出的《红楼梦》电视剧,和正在上映的《倩女幽魂》以及即将上映的《中华英雄》,这些影视剧也都是我引进日本的。所以对于中日艺术文化交流,大陆内

地的影视剧动态,甚至港城电影的变化,我都有独家的消息渠道。”

“还不仅如此,因为工作之便,我在法国时尚界也有一定的人脉。LVMH集团和圣罗兰公司,均与我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只要我想,每年巴黎服装界,这两家公司连同皮尔卡顿公司在内,我都能搞到独家专访。新品发布会更

会是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如果再加上我妻子的雾制片厂和艺人经纪事务所,还有金牛宫唱片,您觉得这些新闻资源,难道还不够我在杂志内容上和其他杂志拉开距离,做出差异性来吗?”

“此外,我还想说一句,虽然在办杂志的经验上我有所欠缺,但作为一个并不专业的新人,我和那些其他的专业杂志社不同,我绝对不会成为贵社的竞争对手。我只需要有这么一本发行几十万的杂志就很满足了,我绝不寻求

在潮流杂志方面更多发展。我甚至愿意用广告需求,这些新闻资源,与贵社长期合作,以换取贵社在专业方面的指点和帮助,以及贵社旗下杂志对我方长期给予舆论的支持。难道这不是合则两利的好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