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章 大涨价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章 大涨价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2 22:45:5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至于宁卫民,他也没闲着,而且他玩的更大,把事儿做得更绝。

正好这次回来他要跟合作唱片公司结账,斐翔、张嫱、崔见的个人专辑,还有松本庆子的《李香兰》电影原声专辑,这些已经发行且持续热卖的磁带,都有尾款要结。

同时宁卫民还肩负着再度在内地发行《摘金奇缘》电影原声专辑的任务。

这样一来,他就从唱片业务里东拼西凑搞了个七八百万,然后干脆全部梭哈,他直接坐着汽车跑到人家酒厂,登门去买货去了。

这下可好,什么大兴酒厂,牛栏山酒厂,还有通州酒厂,厂领导们见到他这么个财大气粗的买主儿简直像看见了救星。

因为还没有适应越来越活的经济状况,这些酒厂一直就为库存积压头疼呢。

现在都觉得机会难得,为了尽可能出清存货,主动给宁卫民按出厂价又打了一个八折,而且还愿意派车运输,送货上门。

对于宁卫民提出想为康术德的小酒馆买点散酒的要求更是满口答应。

人家甚至都不要钱了,抢着白送。

毕竟散酒不值钱,一吨才合几个钱?

什么毛八啊,毛三啊,那都是按照价格叫的名儿,听着就贱。

何况康术德的“大酒缸”里也只有六口大缸,都装满了才多少?

实事求是的说,现在这些酒厂对散装白酒甚至都有停产的意愿了,谁也不爱生产这些价格低,却又不挣钱的玩意。

总之,这笔买卖谈得很顺利,根本就是买方市场,几乎就没有价格上的交锋,大部分的滞销货就全成了宁卫民的菜了。

宁卫民甚至为了这笔买卖在京郊双井那边直接包下了一个两万平米的仓库,让罗广亮帮他找了二十来个人,专门用来保存和看守这三个酒厂的存货。

逐渐从各大酒厂送到这仓库里的货,从数量上恐怕就连糖业烟酒总公司的库房都给比过去了。

谁要来了,谁都得看着眼晕啊。

除此之外,宁卫民还一个子都没掏,就顺带着把康术德的“大酒缸”里的几口酒缸重新灌满了,一下子就让老爷子的买卖成了没本儿的买卖。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字面意思。

说白了,这些散白那都算是搭头儿,就没一个酒厂好意思为这点事儿再找宁卫民要钱的。

只能说,这个世界,资本的力量实在强大的可怕,那真是人越有钱就越有钱。

马克?吐温那《百万英镑》的故事太有现实意义了。

当然,买到低价的便宜货固然欣喜,但低价吸货,囤货上涨,通常都会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

就像买了股票,虽然买在了最低点,但持续一两个月的震荡休整,也会让人心焦难熬。

而宁卫民最幸运的就是,这方面他居然也实现了无缝衔接,几乎是刚完成囤货之举,就迎来了价格的上涨。

很快,时间就来到1988年8月。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月份。

因为按照广东人的说法,这一年的这个月,总共有着三个“发”。

所以这个月,人的财运最旺,对商人们来说或许是二十世纪最赚钱的一个月。

别说,这种论调虽然透着玄学的味道,但也不能说完全就是错的。

起码对宁卫民来说,这个月还就是该着他赚得盆满钵满,到处接财的一个月。

首先是烟酒政策上的后续反应。

也是巧了,就在宁卫民刚刚完成所有的酒水入库的时间点,国家开放十三种高端烟酒的后续政策发酵又来了。

敢情京城政府也表明态度,对本地酒水价格上涨予以支持。

出于“既摆得住,又销得出”的原则,同意京城产的一百五十三个规格的白酒,零售价每瓶平均提高四毛七分钱,价钱上浮12.4%

其中,获部、市优质白酒称号的十七个重点品种,平均每瓶提价一块多,提价21.3%,这就是宁卫民主要囤积的货物品种。

还有一百二十五种普通曲酒,平均提价三毛钱,提高9%。

散装白酒两种,平均每斤也提高了三毛二分五,提高30.2%。

由此彻底终结了这两种散白的保持了多年的名号,毕竟两种散白都是以价钱为名了,价钱一变,这毛八和毛三的名字肯定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此外,涨价还影响到了啤酒,全市三十四个规格的啤酒零售价格平均提高24.5%,其中易拉罐啤酒涨价高达六毛,瓶啤涨了两毛到三毛,散装啤酒每升提高一毛钱。

这事儿怎么说呢?

应该说是遍及整个京城酒水行业的大利好啊。

除了一些杂牌的果酒和露酒,稍有名气的酒水就没有不涨价的,而且不但影响范围广,这个时间点也刚刚好。

对于宁卫民来说,这就好像他刚入手一只大屁股的蓝筹股,可当天就来了个二十厘米的地天板一样。

然后一路长阳,板,板,板......居然就这么成龙了。

他能不爽吗?

那爽透了啊。

这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关键是能提供威风锣鼓一样的情绪价值。

只是反过来,却苦了京城那些好喝两口儿的老少爷们了。

现在政策已经进一步明确落地了,酒水几乎是全方位的放开价格。

在当下也就是要提价,没有死角,这直接造成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市民家庭,生活成本的直接提高,甚至导致夫妻炒家,家庭矛盾加剧。

也不知多少家庭会传出,“我说,你就不能有点出息啊。戒了这个酒,有什么的啊。一杯猫尿,有什么可喝的?”这样的动静。

要不就是干脆的咒骂,“喝喝喝,你就知道喝,早晚喝死你得了。家里哪儿哪儿都要钱,你反而喝得更凶了。不喝这破玩意,你能死啊。”

没辙,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自古已经反复证明了的道理。

只是话又说回来了,难道富裕家庭,不为钱发愁的夫妻就一定快乐吗?

其实也未必,就像眼下这儿,因为听了宁卫民的话张士慧也发了,可这家伙“底盘儿”不够稳当,照样乐极生悲。

用孔子的话说,“惟酒无量,不及乱”就好。

可张士慧的醉,却醉得有点没分寸,他倒不是在外酒炸,而是在外活现眼。

和一帮找他蹭吃蹭喝的的人坐在一起,吹着牛逼听人家奉承也就罢了,这叫低级趣味。

腿脚不稳,踉踉跄跄地在院里绕圈子,嘴里念念有词,昂首挥臂,俨然豪气如云,也罢了。

大老爷们喝多了嘛,德行都差不多,何况还挣大钱了,谁也忍不住会热血澎湃地抒发一下胸怀,要不憋得慌。

但于不该不该,张士慧喝得没结没完,完全没有个度。

最后居然喝到了把隔壁包间当成了厕所的地步,他还迷糊中进去给人家尿了一泡。

一个同样是经营高档饭庄的大经理,居然在同行的地盘干出这事儿来,你要说不是诚心的,不是故意的,人家都不信。

结果自然大事不妙,张士慧当时就让人给扣下了,弄清楚不是流氓而是坛宫饭庄的大经理后。

人家除了问明白了电话找家属要赔偿之外,而且还提出,得让坛宫饭庄派人来领人,并且要求登报纸赔礼道歉的要求,否则人家可就报警了。

好嘛,当天大夜里接到张士慧老婆刘炜敬的求助电话,宁卫民都不知道该骂还是该笑了,于是连夜叫上罗广亮和小陶跟着他去领人。

最后以当面赔礼道歉,赔了人家一万块钱,来了结了此事。

也是搭着张士慧喝得不省人事了,人家也怕继续扣着人出事,见里面子都有了,宁卫民又是个会说话的人,这才做罢。

否则这事儿还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呢。

当然,也幸好不是在坛宫饭庄自己的地盘发生的这件事啊。

因为这种事儿根本遮掩不住,要是传遍了饭庄上下,张士慧他自己大概也没法继续干这个饭庄经理了,那才是真正的“社死”呢。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张士慧的未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为从这件事里,宁卫民看清楚了张士慧这小子的心理素质有点差劲。

他越发觉得自己当初没带着张士慧炒邮票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认为真要给张士慧太大的财源,弄不好就成了害他了。

所以当张士慧酒劲过去,终于醒来,恢复正常之后,宁卫民虽然没有再多加怪罪,也接受了他的道歉。

但是原本交给他挑选新的饭庄店址的事情,转而交给了罗广亮去负责,就让张士慧安心负责坛宫饭庄的经营和酒水生意了。

张士慧也没多想,反而感觉少了麻烦,很痛快就答应下来了。

但其实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泡尿,滋飞了多少钱。

实际上,宁卫民的本意,是想借着找新店址的这件事和张士慧一起再合开个房地产中介公司的,想把这块未来二十年最肥的生意,来与自己这位贫寒相交的好友分享。

但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儿,宁卫民不这么想了,为了张士慧好,为了张士慧的家庭和睦,他觉得还是别让这小子再掺和这趟浑水的好,否则下一回,弄不好就要上房裸奔了。

相反,罗广亮办事越来越稳当,倒是露出了能挑大梁的特质来。

虽然这位罗三哥太讲究义气,心眼有点太过实在,在琢磨价钱上有点吃亏。

但他行事稳当,一看就让人感觉靠谱,这可是很少有的优点。

宁卫民琢磨着,谈大买卖其实计较价格的不多,反而像罗广亮这样的人更合适。

何况俩人的交情也不比张士慧差,早就该给人家安排个更舒服,更有前景的差事,总不能让人家的前程总放在一个破三轮车上啊。

于是这么一来,宁卫民放弃了张士慧,转而想要把罗广亮拉进房地产市场,也就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了。

对张士慧来说,或许这就是他的命数吧。

人生的悲喜往往是由人自己不经意中决定的,个人的局限通常决定了人的上限。

很多时候人的成就,不是看一个人有多少的长处,更多的时候,是看人有没有不足以成事的短处。

即使他能遇到贵人,但有些事,还得靠他自己的成色。

不过,接下来的事儿,也不尽然都是宁卫民说了算的。

因为大势难违啊!

尽管宁卫民开始看好罗广亮,有了带他涉足房地产业务的想法,可一时之间这件事却全然无法去实现了。

为什么?

因为真没空啊。

别忘了,现在这是什么时候。

是国家开了发令枪,全国范围都开始在闯价格关的关键时刻啊。

尤其是京城酒水普涨的事情进一步的刺激了老百姓的情绪,也不知道打哪儿流出来的,反正社会上开始盛传9月1日全面涨价的“小道新闻”。

这么一来那还了得?

人心的痉挛登时就引起了连锁反应,加剧了经济的动荡幅度。

这一年,原本前八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就高达19%,老百姓就对物价上涨有很大的意见了。

如今可好,不但以酒水为首的价格进一步开始攀升,人民币更是因此急剧贬值,在外汇黑市上,美元对人民币首次突破了一比八。

而原本一直低于人民币的港币价格也炒过了人民币。甚至从8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都先后出现抢购先兆。

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渐明显,火柴、肥皂、洗衣粉、毛巾、被单、铝锅等成为热门货。

从8月19日起,一场骇人的大抢购的风潮正式呼啸而起,刹那间就席卷了所有人。

全国人民疯狂的抢购他们所有能抢购到的东西,从袜子到皮大衣,从电池到电冰箱,从收益及到录音机,米、面、油、盐、酱、醋、味精、胡椒粉、锅碗瓢盆、筷子、肥皂、卫生纸、皮夹克、鸭绒被、驼毛被、羊毛毯、毛巾

毯、毛线、床罩、棉毛衫裤、汗衫背心、洗衣机、吸尘器、油烟脱排机、高档录音机、录像机、金饰品等,均在被抢购之列。

京城的百货大楼每两分钟即售出一台洗衣机,一天售出五百多台,8月27日这天现金销售达二百三十余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无论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的产品,好像只要是商店里摆着的,柜台上有的,统统都有人抢。

甚至就连银行门前也变得拥挤不堪。

由于提款的人太多银行告急,一些储蓄所和一些信用社甚至因为挤兑而被迫关门。

这个时候,如果有谁来银行是存款,反而会被人视为疯子。

武汉就有这么一个女工去银行存款,结果就被人围观追逐了好一阵,最后不得已落荒而逃。

总之,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气温和心火交织在了一起,惊慌失措的人们,仿佛浩劫洪水即将到来。

京城的一个退休工人以二百公斤的成绩创造了全国的买盐纪录。

济南一个耳聋眼花的老人,一次性购买了肥皂五百箱,据说是全国最好的成绩。

这一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因此达到了744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7.8%,而且增长速度创造了见过四十年来的最高纪律,算是帮全国的商店都成功去了一次库存。

那么可想而知,这股风口里,宁卫民还能潇洒抽身,去搞什么房地产中介吗?

不可能啊,已经由不得他了。

经济形势的急剧动荡中,当然他得坐镇中军帐,替自己的那些买卖拿主意,给手下们当主心骨啊。

甚至除了他之外,就连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个个忙乎的不亦乐乎,都被这股龙卷风给席卷起来了。

没人能够独善其身,不为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