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45、第 45 章

北宋小丫鬟 45、第 45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也就是说你马上就要升为绣头啦?”罗玉娥转怒为喜的看着女儿。

本来她还在为女儿晚归,错失了一桩好亲事,没曾想女儿还有这番造化。

锦娘笑道:“不是绣头,是副绣头。主要是女儿做的衣裳,虽然也有挑刺的,但是送出去被退回来的少,平日比她们做的快,所以顾绣头信任女儿。”

又听魏雄道:“那日后你岂不是能一直留在文绣院了?这可是好事儿啊。”

对于非常怕改变的魏雄而言,能够有一份铁饭碗比什么都强,这样稳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稳定比什么都强。

锦娘却笑道:“天下哪里有一成不变的啊,我现在只能够说这个机会不错,可我只是暂代此职,日后也许会有新的副绣头过来。”

想到这里,她头一次晚上没有刺绣而是出来陪爹娘说话。

娘有些后悔:“今日男家是你爹同袍的儿子,如今正在读书,你爹这位同袍帮人管着库房,一家人住两间屋子上面还有一个阁楼。可惜了......”

“有什么可惜的,我若是好,她们自然会来,我若不好,即便见面了,人家也看不上。”锦娘已经毫不担心了。

她娘毕竟是古人,莫说是古代的人,就是现代做父母的,看着女儿大龄都尚且着急,锦娘能够体会罗玉娥的心情。

但是她不会因为爹娘怎么样,她就按照她们的活法去。

就像罗玉娥再疼爱自己,她仍旧觉得日后家中还是只有弟弟有出息,女儿家的本事只是用于日后出嫁时能够在夫家好过。

可锦娘不会用嗓子扯着喊,只会按照自己一贯的目标努力。

过了几日,锦娘正式走马上任,她本以为自己最要考虑的是刺绣的事情,不曾想,人是最难管的。

她特地买了不少糕饼纷发给众人,但是有些人,曾经还是关系不错的人,似乎还觉得她别有所图,文淑惠最没心眼,她只是笑:“锦娘,你这样可是会把我们惯坏的………………”

锦娘道:“有什么惯坏的,大家一起为宫里办事罢了。”

坐在最前面的绣架前,锦娘觉得有些孤独。

文淑惠她们心底当然也有些不服了,甚至还私下道:“怎么顾绣头选了她呢?”

许三姐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是啊,可能是她手艺比咱们好吧。”

在她们这一批人中,除了已经离开的孟丽娘,锦娘年纪最小,在文绣院的多半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绣娘,她虽然活计做的不错,可是??

其实她们都很清楚,锦娘的确每个月的活计完成的比她们多,很少有说衣裳绣工不好退回来的,可就是觉得不得劲。

锦娘则要先把顾绣头的事情上手,顾绣头道:“咱们这里都是找翰林院画院的人去拿,你看这里是画院的画师们日值的名册,还有各大节要做什么衣裳你是熟悉了,但是你得把每日的人送过去。”

文绣院几乎都是轮休,也就是十日休息一人,但有的人在这日休,有的人在那日休,每日都得保证有人才行。

花鸟房有二十人是专门做绣屏的,这些做绣屏的十人是主绣,十人专门做辅助,另有十人专门做绣鞋,十人做帕子香囊这些小件,三十人做衣裳。

这群人中有资历深厚的,也有混日子的,也有迟到早退的,还有心思不宁的。

管人可是个大学问。

“魏绣头,冬至的衣裳要开始做了,可得抓紧些。”都绣头安排。

锦娘点头,又吩咐人去画院拿画,按照正常的流程是拿到画,再交给都绣头,由专人绘制,她再纷发给各处开始做。

可在第一关就卡壳了,她是个急性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敏于行。

偏偏图画院的那位吴待诏听闻今日突然请假了,锦娘对传话的人道:“可是今日咱们就得安排了啊?等会儿我还得拿去都绣头那里呢。”

传话的侍从道:“绣头,咱们可还有什么法子?”

“你这样,问一问书画院的人吴待诏家在哪儿,等会儿直接去他府上去。车马钱我这里给你,见到面了就说的严重一些,让他别耽误了大事。”锦娘道。

侍从见锦娘抓了一把散钱给他,连忙过去了,不过走了几步,又转回来道:“可是书画院待诏们咱们也得罪不起,若是他们恼了不给如何是好?”

“这画是拿来绘制花样子的,非是我们催他,是内廷之事。如果他实在是回不来了,那我也好跟都绣头上报,这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锦娘如此道。

侍从听明白了,这才快步过去。

还好这吴待诏还算是比较有责任感的,让人把画稿给她送了过来,锦娘当即开始安排人,她已经把顾绣头平日的安排名册都翻遍了,如今??曹?倒是得心应手。

只是没想到她新上任,最先出状况的竟然是曾经和自己一起进来的那般绣娘。

“锦娘,我家官人最近被掌柜的调到另外一个地方了,掌柜说让我家官人和我帮他打理他的一小处私产,所以,我可能要走了。”文淑惠道。

锦娘知晓她这是不服自己做绣头呢?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

但她还是稍作挽留:“马上就要冬至了,冬至过完就过年了,好歹过完年再说啊,过年还有东西发呢。”

“不了,我家里真的有事。”文淑惠笑道,她其实和锦娘没什么恩怨,单纯就是觉得不甘于人下,毕竟平日她是除了锦娘之外活儿干的最多的,没想到顾绣头没选她,而是选了锦娘。

锦娘笑道:“好,既然你决定了,那等会儿和你说一下,按照规矩这个月的月钱就只能发一半了。我写一张除契书给你,到时候你拿去都绣头那里按了手印就好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锦娘发现为何大家喜欢招新人,但凡刚进来的新人,都存在敬畏之心,干久了的人总喜欢钻空子。

她干脆和都绣头说了,想招两个人进来。

文淑惠本来还想锦娘哀求一下她的,没想到她这般绝情,但是话说出口了,她也只好离开了,因为除契书已经开出来了。

她这般,许三姐私下找她时,虽然委婉,但还是说了:“你何不多留她几日,如此咱们文绣院也不会少人,也避免别人说你啊。”

锦娘心想留那文淑惠,难道她们就不会说她吗?其实流言蜚语不要太过在意,按照自己的目标走就行。

她心情一好,连罗玉娥都看的出来:“前几天还看着你掉头发,为此事烦恼,现下倒是好了。”

“我这个人容易着急,一着急就觉得诸事不顺。娘,管人比什么都难。”锦娘深有体会。

罗玉娥笑道:“怎么不是,和人打交道时最难的,你看我们这些日子生意稍微好些了,房东便要涨钱。”

“是吗?她要涨多少?”锦娘问。

“一年涨八贯。”罗玉娥叹气。

锦娘安慰道:“如今您一个月还能卖十贯左右,再搬地方也不划算,除非等咱们哪一日有了自己的铺子,那就好了。”

罗玉娥跟听天方夜谭似的:“铺子岂是咱们能买的起的?其实我就想日后等你成了亲,你弟弟读书也读出来了,我和你爹就回去江陵老家养老。”

锦娘摇摇头,又看着手里的名册,点到一个人的名字,朱廷芳。

曾经她还是被管理者的时候,也曾经幻想过当管理会是什么样的,总觉得自己要平易近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可如今看来还真的不是这般。

要真的管好这么大几十人,不能全部亲力亲为,一定要选好人帮你管,这叫拉倒一班,打倒一班。

熟料,许三姐正在邹月娥家吃饭:“咱们这文绣院里不服气锦娘的多的是,她倒好,还把自己人弄走了,将来更是无依无靠。”

邹月娥她们平日私下都会相聚,锦娘初次还出来,后来她总说有事,她们如今都为妇人,彼此之间说些私房话,关系就跟亲近了。

“是啊,她也快十八了,也不提成婚,成日泡在文绣院似的。”

其实邹月娥大龄才成婚,本来是过来人,现在却自觉自己上岸了,反而对没上岸的人嘲讽。

可她们俩再多说也无用,锦娘正在挑选替手,朱廷芳久不受那边的老绣娘受用,且对她讨好过几次,她不知道自己这个副绣头能当多久,但现在要管花鸟房,就必须重用这样郁郁不得志又有能为的。

“这几日我就提你为监差,你的工钱多拿三百文,只是有些人难免不服气,但我现在压下去了,日后还得靠你自己。”锦娘笑着看向朱廷芳。

朱廷芳很是感动,她没想到魏绣头真的能提拔她,她激动道:“您放心,我肯定替您管好。”

锦娘拍了拍她的肩膀:“看来我没选错人,本来那边给我推荐了你和王杏花,你可不要辜负我哦。”

朱廷芳本来是要做绣屏的,但是屡次被人挤下来,如今却被提拔到监差一职,顿时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会好好看。本来锦娘和那王杏花有乡谊,可王杏花这个人好坏不分,没有任何偏向,这样管事就很难,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人员安排得当之后,锦娘才松了一口气。

在绣头这个位置上,锦娘也对针线了解的更全面了,就像绫锦院送来的紫鸾鹊谱,在紫色经丝的地上,采用分区分段挖花缂织的方法织成。锦娘虽然不会织布,但是她们这样精通女红之人一定是要学会缝补的,若是有一日这样的布破了一个

洞,她应该怎么补呢?

正好利用自己的身份,她可以径直去问那些老绣娘,现在她们不敢藏私了。

“绣头,您看它的经面以单丝抢缂为主,中间夹杂齐缂的法子,细部有两根经丝,粗部有五根经丝。所以要修补的时候,一定要从此处弄清楚,如此方能修补。”老绣娘如是道。

锦娘闻言点头:“多谢您解惑,锦娘受教了。”

这里有全国最名贵的丝绸,她现在终于可以一直在此处学习了。

她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去绫锦院串门,没想到缂丝也是和刺绣有共同之处,都是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生丝为经,熟丝为纬,然后用工具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如此方织成缂丝画。

锦娘做了绣头之后,倒是不用像以前那般拼命做针线了,她便白日研究缂丝,晚上做锦绣阁的成衣。

绣屏她现在还是不敢尝试,不是别的,耗费的时日太长了,十位老绣娘绣了三年还没绣完,官家和妃嫔们的衣裳都是她们旁的人做的。

只是这次衣裳送过去的时候,锦绣阁却关门了,说是要等两个月之后重开。

“锦娘,正好你歇息两个月,这么些年,你连过年都没休息过。”罗玉娥也想女儿对自己的亲事上点心,多休息会儿。

锦娘笑道:“那不成,虽说锦绣阁两个月不开门,但是我的功夫不能费了。如今白日我在文绣院不必做绣活了,但是功夫不能废。”

只是两个月就要没有外快收入了,锦娘微微叹了一口气,她现在觉得除了自己什么都有可能会变。就像她曾经的东家蜀绣阁,在京中已经是门可罗雀,就要关门的节奏了,她曾经去过蜀绣阁一次,江善姐没回江陵,一直在蜀绣阁办事,还成了

亲,如今又不知何去何从?

除非是自家的铺子。

自己若是有宅有铺就好了,锦娘一惊,是啊,为何自己就不能有呢?如今她手里一共有三百多贯,也不是没有这个底气的。

先等两个月,如果锦绣阁不成了,再去想别的法子。

在这个时节,正是烧香拜佛的好时节,荣娘上门了,正是为了和缓关系,原本以她的身份,其实都不必理会这些穷亲戚了。

但是到底是亲戚,总不能这般冷遇着,说起来二叔三叔一家也没占过她什么便宜,况且她如今和冯胜虽然表面很好,但内心都有裂痕,和亲戚们恢复关系,将来也有一个去处。

荣娘过来时,魏家正炊烟袅袅,她进门就喊罗玉娥。

罗玉娥还有些诧异:“你这个时候怎么过来了?”

“二叔母,这一两年来,我家龙儿又小,所以不好出门,如今好容易能出来走动,就来你们这里看看。”荣娘话说的很好听。

罗玉娥倒也是伸手不打笑脸人:“那就进来坐坐吧,我们刚从铺子回来,我这会子还要烧饭,你自便。”

荣娘倒是去厨房帮罗玉娥放柴火,又问道:“锦娘在不在家?”

“怎么不在?她今日休息,这会子仿佛是还未起来。”罗玉娥也是了解女儿,一到休息日就是疯狂休息。

荣娘莞尔:“二叔母也该让她做些家事了,还是你们疼她。”

罗玉娥倒是坦然的很:“我们锦娘可不是做这些粗活的,其实她真要下厨也是会的,上次我和她爹爹出去外面进货,她还在家用鸡蛋炒饭给她弟弟吃呢。”

荣娘心道都快十八岁了,炒一碗鸡蛋饭还值得夸耀,但嘴上还要夸锦娘几句,还道:“锦娘如今还在文绣院吗?”

之前锦娘说过她做绣头的事情虽不能无缘无故对外吹嘘,但是对冯胜荣娘这等瞧不起人的亲戚不必客气,故而听荣娘问起,她就不客气了:“那可不,她们原先的绣头已经归家了,就推荐了我们锦娘做绣头,管着上百人,可是很不容易呢。

“锦娘都这么快成绣头了?”荣娘真是觉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成语非常适合锦娘。

罗玉娥又小小的谦虚一下:“也算不上什么,锦娘她还不愿意当呢。”

说完,她还风情万种的别了一下头发。

荣娘本来过来看看,结果听了这话推说有事就走了,锦娘起来吃饭时,还听说荣娘来过又走了,不禁笑道:“她走了也好,我还怕等会儿我们去庙里,也不好不叫她去。”

如今锦绣阁关门,锦娘虽然也做衣裳,但没之前那么急,倒是有空陪着娘一起去上香了。

其实姐妹之间的嫉妒不甘,也多是源于上一代人的比较,究其根本还是有阿奶爱挑事儿的缘故。

一家人用完饭,魏雄准备赶车送她们母女去开宝寺。

因为心诚则灵,所以锦娘决定拾阶而上,罗玉娥自然也是如此,她比锦娘想的更多,女儿人康健,活计做的好,偏偏就是婚事不谐。

开宝寺为供奉阿育王佛舍利而建立,寺庙状似佛塔,远远望去呈八角状,锦娘许久没这么远的路了,还有些吃不消,一直喘气。

她这幅身体一米六三左右,体重却快一百四十斤,故而容易流虚汗。

正喘息的时候,见一对母子也正诚心的上台阶,罗玉娥是个自来熟的性子,很快和她聊了起来。

那妇人五十岁上下,皮肤黝黑,衣裳倒是穿的整齐干净,她身边的少年生的瘦瘦高高的,看起来颇为孝顺,一直扶着母亲。

罗玉娥知晓女儿想找一俊俏男子,上回蔡婆子介绍的外甥开药铺的,女儿还嫌弃人家矮了,故而有意搭话。

殊不曾想那妇人见罗玉娥着秋香绿的细袄,配着靛蓝夹缬染裙,腰间系着绸子的腰带,头上戴着两股银簪,人生的模样很好,再看她身边的女娃儿,中等个头,人生的极为白净,身材虽然圆胖了些,却是着妃红色的绸袄,珍珠白的百褶裙,手

上戴着金戒指,头上梳着垂挂髻,插着金插梳,竟然极其富贵的模样,也起了心思。

只听那妇人道:“我是为我女儿求子,我一共三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已然是生了儿子,偏最小的女儿只独独生了一女。”

“那是应该的,我见你如此诚心,必定是能够心想事成啊。”罗玉娥的神色淡了几分。

前头生了三个女儿才生了这一个儿子,自己女儿若是嫁了过去,若是一举得男倒也罢了,但若是生了女儿,岂不是遭夫家嫌弃?

罗玉娥神色虽然淡了,但那妇人却是态度很积极,又夸自己的儿子:“他如今在会仙楼做活,一个月月钱五贯呢。”

既然不准备和这妇人拉扯,罗玉娥就笑道:“你儿子十六岁就有这个月钱算是很不错了,我家这丫头如今一个月也不过十几贯。”

那妇人见罗玉娥这番,也知道她的意思了,又看向锦娘:“好姑娘,你可真是能干,我少见姑娘家挣这么多的。”

“看您说的,不过是做些辛苦活儿罢了。”

“不知怎么我就喜欢你这姑娘,对了,你们住哪儿了?我家里有腌的黄澄澄的咸鸭蛋,到时候给你们送些去。”妇人听锦娘说话竟然也很好听,愈发上心了。

锦娘何等人,一听就知晓是怎么个意思了,就忙道:“多谢您的好意,我母亲贤惠能干,家里的东西都吃不完呢,不跟您说了,我们得先进去了。”

说罢,拉着她娘往前面走了,一直到看不见那妇人,母女二人对视一眼,又笑的不行。

“锦娘,不是我评判人家,这般女儿多只有一个儿子的人家,嫁过去便是有四个婆婆等着你,而且生不出儿子来不罢休。”罗玉娥道。

锦娘恍然,她道:“原来您是因为这个不同意,其实我是看这男子小指头断了半根,若非天生残疾,恐怕是赌徒。”

赌场上的人若是还不起钱,可能就会被切掉指头。

罗玉娥也没想过竟然是这般,她道:“之前人家说媒人容易把死的说成活的,可如今就是当着面也未必能看的清楚明白。”

锦娘也同意,人心还隔肚皮呢。

拜完香,母女二人就准备回去了,罗玉娥见魏雄在那儿傻乎乎的等着,还嗔怪道:“你也真是的,也不说买个炊饼充饥,就这么等着。”

她这丈夫就跟老黄牛似的,别人差遣他做事,他从不喊累,只觉得是自己的荣幸,如今倒是好了许多。

锦娘还道:“等我们家去了,把扬哥儿接了去,直接去夜市吃羊头签子,免得再开伙了。”

爹娘无不可,都急着回去,只是没想到接了扬哥儿到家门口,就见魏阿奶站着门口道:“老二,你弟弟的指甲被人拔了送过来,这帕子上全是血,你就过去救救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