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35、第 35 章

北宋小丫鬟 35、第 35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锦娘发觉她被布埋了下去,一直无法喘息,猛地睁开眼睛,才发现是梦。

这梦也是反映其心境的,最近的活真的是太多了,她起床倒了一杯水喝,又听到秦霜儿那里????的,锦娘忙问道:“霜儿,你也起来了?”

秦霜儿笑道:“我是小日子来了呢。”

锦娘无语:“小日子来了,你还这么欢喜啊。”

虽然现在在周家,她们能用棉花和纸做更好的月事带,但总归和现代的卫生用品是比不了的,所以锦娘最烦的就是来事的日子,甚至会把自己的两个铁瓶都装满热水,觉得黏?的时候,到屋里洗一洗,生怕细菌入侵。

秦霜儿道:“快睡吧,我这就睡了。”

她赶紧到床上,盖上薄衾,心里没什么太大的负担,再等几个月,你们依旧是辗转各地的奴婢丫头,而我将不同了。

现在没身孕,一切最好了。

周慎之找上了二老爷,他还有些羞涩:“侄儿见她可怜,就想请二伯父帮帮忙。”

周二老爷年少时惯常在花丛中流连,但也不算纨绔子弟,毕竟他的家业被他打理的翻了数倍,他可是个精明人。

因此,一听侄儿这么说就道:“若真是个正经人,真的为你好,怎会让你在婚前纵容你?不过,这也不打紧,但你自己要有分寸。”

周慎之道:“自小,母亲对我管束颇严,父亲您也是知晓的,侄儿只把二伯父当成自己的亲父似的,二伯母对侄儿也有养育之恩。此番婚事,侄儿还要多谢二伯父帮忙,将来也会对新妇敬之爱之。”

“嗯,你放心吧,我听说她是外头雇来的,到时候我就说你们那边少个针线丫头,让她在你的房里伺候,将来怎么样,还不是你说了算。”周二老爷倒是不怕大嫂心生芥蒂,这年头一个丫头罢了,大房的两位姑娘的嫁妆他可都是添了不少银钱。

周慎之大喜过望:“一切拜托二伯父了。”

周二老爷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这辈子举业不成,只能恩荫做个小官,你和存哥儿都是读书种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千万莫辜负大人们对你的期望。”

“侄儿明白。”周慎之笑道。

周二老爷当然很会说话,她对吴氏说的是把针线房的丫头买了送给三房,是为了照应奚氏母子:“你和三弟妹关系素来不错,我上回看到帮你绣百子被的那个丫头挺能干的,所以找大嫂把她的契约拿来了,等大姑娘的嫁妆绣完,就让她过去,你

再挑一个,一起送去做屋里人。”

“怎么老爷亲自管这样的事儿来了?”吴氏生疑惑。

周二老爷搂着吴氏道:“咱们勤哥儿还这么小,你肚子里的这个尚不知阴阳,我的年岁大了,总怕护不住你们了,到底还有慎之啊。新妇和咱们无甚瓜葛,不会帮忙说什么,留两个人以防万一。”

这话听的人没由来的心酸,吴氏只觉不妥:“我们做伯父伯娘的,怎么好送屋里人给侄儿啊?”

“我们是长辈,原本我们送也很正常,况且三房拮据,若是买两个能干的丫头恐怕未必凑的出钱来。”周二老爷非常擅长经济。

无论是从利益还是从感情上,他都觉得要送,吴氏听了也觉得有理。

所以,陈娘子在针线房对秦霜儿说道:“你的契约还有五个月,如今你是先在针线房做完针线做一个月,就直接过去三房吧。”

秦霜儿没想到自己真的没有看错人,脸上却还装的不知所措:“怎么三房的人把我要去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说是让你和二房一个擅长庖厨的丫头一起过去。”陈娘子想来也是因为二房想送两个手艺人去三房。

锦娘看向秦霜儿,不知道她那些日子出去是不是为了奔走此事,但是她这样过去,恐怕真的从拿钱的雇工变成免费的保姆了。

方巧莲也小声对锦娘道:“要挑也是挑你过去啊?”

“我,那我肯定是不会去的啊。”锦娘摇摇头。

从此,秦霜儿干活比之前还慢吞吞了一些,心思也不在这些活计上,每日倒是很开心,她手里有三少爷给的十两银子,拿出一些还常常请小荷吃,二人时常连活计也不做了。

锦娘抬头看了看四儿:“你把边锁上,这里得针脚细密些。”

四儿答道:“好。”

锦娘把自己手里的针线做完,又开始抄写经文,她的事情也不少,完全不能停歇下来。在这种情况之下,锦娘去请教陈娘子做活,陈娘子也愿意教,毕竟现在锦娘这里完成的多,也能交差。

但锦娘只做自己的活计,多的她却不愿意做了。

还有最后几个月,她得站好最后一班岗,精进自己的手艺。

成功来的太突然,秦霜儿一时间竟然有些难以自抑,她见锦娘她们几个灰头土脸的忙活着,更加觉得自己这件事情的非常好。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她想的十分透彻,甚至连苗小娘都暗中拉找她。

午饭还未吃完,她就去午睡了,陈娘子看着她的背影道:“也真是的,还真的准备在周府上干一辈子啊......”

不知怎么陈娘子想起当年在船上,何家的婆子说的话,说有人会留在周家,看来倒是金口玉言了。

蒋氏对这些倒是不在意,因为大姑娘要绣的嫁妆一大半已经是完成了,等大姑娘出嫁之后,三哥儿才成婚,并不影响送人过去。

绿缨还道:“也真是好笑,若是送擅长针线的,怎么也该是锦娘吧?”

“二房既然要她,做个顺水人情罢了,这有什么的。”蒋氏不在意这些,一个下人罢了。

二老爷擅长经营,对家里人慷慨,他两个女儿就得了人家几千两的添妆,俗话说拿人手软,平日吴氏对她这个长嫂又马首是瞻,莫说是送给下人过去,就是送十个下人过去也不心疼。

绿缨颔首:“您说的也是,这些日子二奶奶管家,她可真是雷厉风行,日后咱们府上可要焕然一新了。”

二奶奶先是严惩各处吃酒赌牌的习惯,对这个蒋氏支持,所以不少下人都挨了板子,连兰雪的亲哥哥都挨了几下,还有胡嫂子被革了一个月的禄米。

虽说锦娘和他们关系都不错,但是觉得这位二奶奶管的对,赌牌吃酒最容易出事情来引得家宅不宁,大房本来人口就越来越多,就应该如此。

可这些话当着兰雪的面就不好多说了,只是岔开话题说些旁的:“我们针线房现下开始缓了一些了,我们这些人若是将来去了别处,恐怕也个个都是能手了。”

最艰苦最累的活计都坚持下来了,以后再去别处,那就是手到擒来,也只能往好的方向想了。

兰雪见她如此,又道:“恭喜你呀,没几个月你就能回家去,到时候重叙天伦之乐。”

锦娘也是如此想的。

只是没想到,此时珍儿过来道:“锦娘姐姐,你爹娘来了,在角门那儿等着你呢。”

“我爹娘?该不会是拐子吧?”锦娘觉得莫名其妙的。

从江陵到汴京,路程可不短啊,难道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信进京啦?锦娘揉了揉头发,心中热血翻涌,跑到了角门处,只见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小男孩正在等着自己。

“爹,娘,扬哥儿,你们怎么来了?”锦娘非常震惊。

魏雄搓着手,一脸笑意,可又不知道说什么,罗玉娥则道:“我们怎么能放心你一个人留在汴京,本来你爹是不同意来的,是我,我决定一起来的。像你说的,江陵比不得汴京好挣钱。”

说完话,罗玉娥见女儿黑眼圈,头发都油了,皮色还没在家的时候好看,很是心疼:“我的儿啊,你的脸怎么变成泥巴颜色了?”

锦娘看她娘和弟弟,娘的皮肤嫩的完全能掐出水来,更别提弟弟了,眼睫毛又长,小脸白的跟豆腐似的,她摸了摸自己的脸:“我在这里算是很白的人呢?只是近来就歇息两三个时辰,其余的功夫都得做针线。”

“啧啧啧,就是家里的牛也没这么辛苦的啊。”罗玉娥看女儿这般,忍不住吐槽。

锦娘跺脚:“娘,您小点声音说,免得被人听见。对了,你们打算在哪儿落脚,等我明日告假去找你们?”

他们当然是准备去荣娘那里,罗玉娥还道:“当初你大伯父出事,为何能得到赔偿,都是你爹去找到他曾经禁军的同袍,否则就他帮忙偷车马行的马去卖,早就被下大狱了,只是你爹从来做好事不留名罢了。我们先去荣娘那里歇脚,明日你过来

再一起说话。”

锦娘告诉了她们地址,又叮嘱爹娘:“你们若是在人家家里住就小心些,不要太麻烦了,快些找牙人凭个屋子。”

“好,对了,锦娘我们给你带了霉豆腐,你以前在家的时候不是最爱吃蛋炒饭配这个么?”罗玉娥赶紧拿了罐子出来。

对于爹娘这样乡下长大的人而言,她们就觉得咸菜是好东西,几乎每一顿都得吃各种各样的咸菜。腌制的萝卜、茄干、芥菜,还有挂的腊肉腊鱼,都是她们最爱的。

锦娘接下,看着她们雇的车辆离开了。

又说罗玉娥上了马车,对魏雄道:“没想到女儿这般辛苦,你还埋怨说我不该卖了宅子过来,可我不卖,到时候闺女照顾不了,儿子也看顾不了。”

“咱们手里有本钱了,在江陵觅一处地方做生意,肯定比背井离乡的好啊。”魏雄不愿意改变。

罗玉娥则摇头:“你懂什么,咱们一家人在一处比什么都强,况且如锦娘而言,汴京的确繁华啊。再说了,你弟弟一声不吭就到了汴京,”

且不说魏雄和罗玉娥夫妇如何到荣娘这里,荣娘如何安置她们夫妻,就说锦娘之前出门直接找吕小娘好说话,现下虽然二奶奶协助管家,但还得请蒋氏示下。

可蒋氏这里正好有客,绿缨悄悄和她道:“是夫人娘家族兄,蒋家本籍杭州府,原本之前任县令,如今进京做官,他的夫人正在里面说话。”

“那我就等会儿。”锦娘道。

里间,蒋氏正和族嫂刘氏说话:“嫂嫂,放哥儿中了开封府的府元,我是真的为他高兴,如此,我们蒋家也后继有人了。对了,他可有许亲?”

“许了,是彭家的女儿,她家原籍西京河地府(洛阳),父亲任都水监监丞。”刘氏提起未来儿媳妇直夸她贤惠人好。

蒋氏却知晓这都水监可是肥差,本来她还想要不要把三女儿嫁给族侄呢,没想到……………

但她也是官场上的夫人,哪里能让刘氏看出来,要说蒋放本是六堂兄的儿子,后来被族中过继出去,据说当初为了过继,刘氏和六嫂闹的不可开交,但终究刘氏胜出,谁让她丈夫是进士,六堂兄却只是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家业凋敝。

偏刘氏和六嫂还是表姐妹,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因此,蒋氏见锦娘要出去,就有些埋怨:“你们不是说正忙着吗?怎么又要出去。”

“回大夫人的话,是奴婢的爹娘从江陵过来,奴婢怕她们安置的不好,所以想去探望。您放心,我手中的针线昨日夜里已经赶制了许多。”锦娘心道这就是受制于人的苦,什么都得看人家的心情。

蒋氏“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是答应还是不答应,等锦娘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她才让绿缨去处理。

锦娘这次便是雇的一辆车去的,她在果子行买了一篮果子,又买了两只烧鹅过去。

荣娘她们凭的院子不大,所以昨儿爹娘和弟弟一家三口住的憋仄了些,但她们很勤快,一早上就帮着叠床铺被,生怕把人家的东西弄脏,还特地让魏雄买了早点和肉。

见锦娘过来,一家人不免哭了一场。

荣娘还道:“婶母是不知道锦娘多客气,每次来都不空手。”

罗玉娥拉着女儿的手坐下,不免问起她在府中的事情:“你那信上写的太少了,娘也是实在不清楚。”

见人家一家要说私房话,荣娘借故出去了,锦娘就把在周家的一切都说了:“起初活计还好,周家这样的人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人家了,可是女儿也被罚跪过,我们一起来的,还有个叫善姐的,被剥了裤子打了板子赶了出去。咱们这些人是无时

无刻不得看人家脸色,陈娘子的腰因为做针线都直不起来了。”

“啧啧。”罗玉娥又要拉女儿的裤腿看,听锦娘说已经大好了才放下心。

她也有话和锦娘说起:“娘把家里的宅子卖了一百五十贯,还亏了三十贯,在你舅舅那店里干了一年,我们俩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的,赚了一百八十多贯。我们俩带着几百贯上京,我和你爹会做笼饼,会做豆浆,还会做煎夹子,咱们的日子肯定

会过的红红火火的。”

“嗯,娘,您跟爹若是想找人凭宅子,可以找我日常去找的那位程中人。”锦娘也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过,她也提醒罗玉娥和魏雄:“我考文绣院的事情,你们别和人家说,若是考中了还好,考不中就平白惹人笑话。

罗玉娥点头:“昨日来的晚,也没机会说什么。”

到底在人家家中,锦娘也不方便多说什么,又看了看外面的日头,忙道:“你们若是凭了宅子就带信给周府西角门那里,到时候我来寻你们,如今周府事忙,我今日出来都吃了好一顿排揎。”

见女儿这般小心翼翼,罗玉娥扳着手数着:“还有五个月,娘和爹早些寻摸到住处,等你出来,就再也不必受气了。”

锦娘提醒道:“娘,京中吃食倒好,只宅铺挺贵的,您慢慢寻摸,也别急。”

可罗玉娥是个急性子,她昨日在荣娘家里住下,荣娘的丈夫看起来那样笑着,却言语中颇有种看不起她们的意味,年纪轻轻就指教起她们来了,她们怎么可能还在这里久住。

这一日虽然跟打乱仗似的,但是一家人竟然要聚在一起了,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锦娘跟做梦似的。

爹娘有三百多贯,她有一百多贯,说起来也有五百多贯了,等将来她进了文绣院就好了。

只有短短几个月了,锦娘心情也很是开心,

又说,蒋氏那位颇有出息的族侄放本已经有了未婚妻了,可那未婚妻却得了急病去世,周大老爷和蒋氏连忙去了蒋家,并成功给三姑娘定下了亲事。

“真没想到后来居上的竟然是三姑娘,这蒋大郎君为今年开封府的府元,偏和咱们家有亲戚,这般真好。”秦霜儿自己的事情有了着落,也有闲情逸致点评府里的事儿了,不似之前惴惴不安。

锦娘听她把周府称为咱们家,其实就已经猜到些许了,只是她太傻了,活契变成死契让人家捏着,如今还只是丫头的身份进去三少爷房中,将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小娘,甚至等新妇进门,她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活路。

就像翠纤,妥妥的通房都被赶出去了。

但她面上也为三姑娘欢喜,无论如何,周家这几位姑娘里,三姑娘是她一开始就替她做衣裳的姑娘,人其实还挺不错的。

她也上门去道了一回喜,说起来三姑娘今年正好十三岁,正是豆蔻少女的模样,眼眸中透露出少女的羞涩。

还有旁边的吕小娘不知道多欢喜。

有个过了省试的未婚夫,就意味着等她出嫁后就是进士夫人了,蒋家还是夫人娘家,比什么都强。

在宋朝,进士可是香饽饽,听说榜下捉婿有时候甚至还能打架打起来。

道贺的人走了之后,吕小娘也在盘算嫁妆,之前老太太给大姑娘两千两嫁妆,在二姑娘这里就偃旗息鼓了,恐怕还得公中出,若能有五千贯,就很周到了。

“三姑娘,娘真是为了你高兴。”吕小娘搂着女儿,动情的哭了。

三姑娘其实那次在后花园见过蒋放一眼,眉目俊朗,英气勃勃,男子气概十足,不似旁的男子太过白面书生,算得上是才貌双全了。

这样难免让二姑娘嫉妒,觉得她母亲偏心,这般好的亲事为何说亲给了别人?但女儿家怎么好讨论这些,只越发孤僻,变得古怪多了。

若是以往大姑娘还能开导她,如今大姑娘即将出嫁,又得自己做些针线,还得学习庖厨、礼仪、管家,自个儿都忙的不可开交,哪里还有闲情逸致管别人去?蒋氏倒是怕二女儿不自在,悄悄送了一幅头面给她,还喊了她过来宽慰,又说自家打

闹可以,但出去外面都是一家子,况且三姑娘和她们都很亲近,姊妹一起有何不好?

在蒋氏看来,她的压箱底都给了亲生女儿,将来三丫头成婚也是公中出银钱,她在三姑娘的事情上只是出了些力,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三丫头嫁给自己娘家族侄,给儿子拉找助力,也安抚了吕小娘。

可她怎么说,二姑娘都执拗起来。

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然而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魏家也发生同样的事情,魏雄和罗玉娥夫妻本来是去赁房子,但是没想到赁房子的那个人因为急着回乡,手头差钱,所以想典房子。州桥夜市本是汴京最热闹的夜市,这里臭水巷的宅邸虽然老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巷口有一口井,宅子

虽然不过二三十步,但两间大屋,一间小巧的花厅,能容纳下一张饭桌和书桌,便是茅厕和厨房也尚能够用,若是卖房和地一共八百多两。

但若是典出去十年,就得三百贯,这笔钱是要一次性支付的。

罗玉娥一下就动了心,尤其是里间大屋的光线太好了,女儿若是做针线,想必是极好的,更何况女儿在别人家里做奴仆,天天受苦受人排揎,家中若是有一处房,人家也好说亲。

程牙人心知肚明,他见这锦娘还有个弟弟,又加码道:“罗娘子,实话告诉你,这州桥附近还有位黄举人和苟秀才坐馆,他们两家的蒙学最有名了,出了好几位神童,只招收附近的子弟,外面的人便是想来都进不了。

这罗玉娥立马下了决断,拿出三百贯典了这处宅子,又花十贯托程牙人办了官契。

官契拿到手,但这房子的厨房得做一下,还有这里只有两间屋子,她们把朝向最好带大窗户的给了女儿,另一间还要找人用木板隔成两间,这又花了十贯,手里的银钱几乎花空了,但她们一切都觉得很好,甚至一心指望锦娘回家团聚。

但这些让冯胜听的直皱眉头:“花三百贯典了十年,活脱脱的傻子一家人,还把手里的钱都用光了,那她们用什么做生计?若是拿这些钱觅一处店铺好生做生意,等赚个十年八年的,都可以买一处宅子了,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

荣娘去过臭水巷那里,只道:“二叔和二叔母是劝不动的,她们正领着人粉刷呢,二叔母还说把这个给锦娘妹妹做嫁妆呢。”

“典型的穷鬼,典房又不是买房,臭水巷虽然在闹市,可那是穷汉们住的地方,所以我说她们没见识。”冯胜越说越是起劲。

荣娘被吓的讷讷不言,仔细想丈夫说的倒也无错。

只不过,二叔夫妇把带来的银钱在这处典来的房子花了个精光,恐怕没嚼用了,还得找她们借,到时候借还是不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