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26、第 26 章

北宋小丫鬟 26、第 26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善姐是从江陵来周家的,即便是被打发出去,也得要她爹娘亲人来领,然而她爹娘都在江陵,只好陈娘子先接她回来养几日伤,再把她送出去。

然而等她这次回来针线房时,众人已经没有早时对她那般了,她想说什么,却张了张口,什么都不能说。大夫人让身边的绿缨对她说,若不说什么闭紧了嘴巴,周家也只是赶她出去,将来在外面自己谋个营生,周家也当不知道,若是一旦说出点什么

来,无论是偷窃还是传递私情,哪一件安在她身上,移交官府,那她这辈子都完蛋了。

再看锦娘,锦娘只和别人说话,也不像之前对她那么亲近了,还有秦霜儿,平日她和谁都和气,现下对自己也是敷衍,更别提方巧莲了。

真是世态炎凉!

锦娘当然不会对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善姐得志之后就根本不理旧人,如今她自己恐怕事涉阴私,谁会把自己牵涉进去。

这善姐在这里养了不到两日的伤,就提前被送出去了,听陈娘子提到说年底蜀绣阁正好缺人,她就正好把善姐介绍过去,也算是把这块烫手山芋扔出去了。

当然,针线房少一个善姐对于蒋氏而言无关紧要,本来寻常绣件多是人物花鸟虫鱼多,山水用的极其少,善姐提前一年出去,对蒋氏而言,省下了二十四贯,这些钱够灾年买几个丫头了。

善姐的离开,对于针线房也是没有半点波澜,锦娘替老太太做好了衣裳送去,得了一对金钱给她,这便是意外之喜了。

很快到了冬至,冬至有“亚岁”的称号,是汴京人最看重的节日,便是连官员也有休之日,周大老爷能够休沐七日之久。周家上下从主人到仆从都开始换上新服,锦娘也是换了一身新衣,白绫袄儿配上湖蓝色的貉袖,底下青色的绵裤外罩着一

条栀子黄的旋裙。

她都稍作打扮,更别提方巧莲了,之前过来都是戴的何娄头面,今日却着实穿的光鲜,银红色小袄配着??色的百迭裙,头上插着时兴的花瓶簪,还真是和以往大相径庭。

虽说她们针线房的人月钱颇高,可她这银红缎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可别人的私事锦娘是能少打听就少打听,善姐就是太过投入,反而被打还丢了差事。

厨下今日做的是错蚀,这馆也就是馄饨,馅料是腌制的鹌鹑,锦娘还是头一回吃这样的馅料,觉得颇为美味,连汤都喝光了,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真好吃。”

“又来,明明都咸了。”秦霜儿不喜欢别人那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锦娘对她这般说不介意,只是笑道:“肉若是不腌制一下,就容易有肉味儿,我觉得还挺好的。”

秦霜儿暗地撇嘴。

她们用完中饭,陈娘子过来了,针线房是不管外面刮风下雨都没有休息的功夫的,果然,陈娘子就吩咐道:“霜儿,苗小娘那里的五少爷要做两套冬袄,里你裁八件,开裆的绵裤也做六条,这些要的急,得现在就做。巧莲,二姑娘和三姑娘都

要做两件貉袖,至于锦娘,大姑娘那里要做两双‘错到底,六样荷包,四姑娘那里要做一顶暖帽,一件长袄儿。”

锦娘把自己的任务写下,先去大姑娘那里询问,这所谓“错到底”是东京闺阁最时兴的鞋,说白了就是拼色鞋。

大姑娘很好沟通,也不是二姑娘那种颐指气使的人,锦娘就尽量沟通到位:“半扇用绿罗、半扇用红罗,红绡与翠色相映,很好看。”

“嗯,我信你的眼光。”大姑娘笑着。

锦娘继续说起荷包样式,定了圆形的荷包两个,椭圆形的两个,元宝式的一个,鸡心荷包一个,定下荷包之后,又选了颜色,饶是这般快都花了快两个时辰。本准备回去吃完饭去四姑娘那里,又见四姑娘过来大姑娘这里,她赶紧上前道:“奴婢

正欲去您那儿,可巧您过来了。”“

四姑娘解下披风给丫头,只是笑:“你找我必定是要同我做衣裳了?”

“您真是一语道破,陈娘子那边说让奴婢给您做一件长袄儿,织锦是团花纹的,我正想问您领抹想做成什么样的?”锦娘道。

四姑娘似乎很尊重她:“你是针线人,你的眼光肯定比我好,你就自个儿决定吧。”

难得锦娘遇到这样善解人意的甲方,她欢喜道:“既然您信任我,那我就直接做了,到时候若有不好的需要改的,您只管叫我便是。”

四姑娘颔首,锦娘退下。

大姑娘见锦娘离开了,让人把糕点拿了两三盘,又上了热茶给四姑娘:“这么冷,你怎么还过来了?”

家里的姑娘们中,二姑娘脾气不大好,三姑娘总爱和她较劲,倒是大姐姐脾气随和,包容性强,四姑娘也爱和她一处说话玩儿,况且她希望大姐姐能够长命百岁,活的康健。因为书上说她这位大姐姐嫁给宰相小儿子做儿媳,后来生下孩子没多

久就去了,周家为了照顾外孙,把她嫁去做了填房,结果姐夫只怀念姐姐,对她这个后妻百般挑刺,加上苗小娘恶行被揭穿,娘家几乎没人理她,后来书上这位四姑娘嫁过去数年也郁郁而终。

“大姐姐,别忙,我就是过来这里看看,总在屋子里觉得闷的慌。”四姑娘拿了一块点心放嘴里笑道。

大姑娘握着她的手道:“我听说你御下极宽和,这样很好,但什么事儿都得有个体统分寸,否则下人的心都野了。”

说起这个四姑娘也是羞赧,觉得自己的好心变成驴肝肺,她是身受人人平等思想长大的,所以一开始她房里的奴婢们对她磕头她都不让,也觉得她们就当自己是现代社会的领导就行,不必把自己当成主子,甚至别人在她面前称奴婢她也不让。

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好性儿了,她东西会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下人阳奉阴违,甚至还开始瞧不上她这个主子,没法子,只好发了一次火,这些人才战战兢兢。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变了。

那就是一个想法,对下人根本毋须太好,你尊重她,她们反倒是觉得你软弱无能。

就像苗小娘,她若不争宠,那宠爱就被别人夺过去的。古代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就连鸡蛋米粮布匹都不是予取予求,尤其是多子女的家族,她小娘是为她们姐弟赤手空拳的打天下,那些高高在上的天龙人怎么会理解呢?

**

冬至过后,锦娘总觉得忘记了什么事情,看到苗小娘的那一刹那,她想起来了,是的,她准备提醒嫣红的是,大夫人可能是利用她来斗苗小娘。

可怎么提醒呢?经历过善姐的事情之后,她们这样的小虾米,哪里敢在其中多嘴。

很快她就想了个法子,到了嫣红这里,嫣红如今正小心养胎,见锦娘过来还笑道:“你怎么过来了?我听说最近你们针线房可是够忙的。”

“我姐姐和姐夫在马行街北住,她们前些日子给我带了我娘的包袱来,她们成婚时,我不在家,所以我想请教您送些什么好?因为我们堂姐妹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很复杂。”锦娘故意吊胃口。

嫣红这些日子提心吊胆,难得是别人家的八卦,她也爱听:“你们家里有什么复杂的?”

锦娘也说起了自家的事情:“我祖父母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我伯父早年读书厉害,后来又在车马行当账房,我父亲呢,很早就投军,我叔父学手艺。原本兄弟三人未成婚时,彼此还算关系不错,但自从儿媳妇们进门之后,我祖母是四处挑拨,为

尊者讳,我不该说这些的,但是她就是这般,挑拨离间以至于我们三家关系都很不好。哪家好了,她就用另一家去打其余两家,反正关系复杂,如今我大伯父大伯母都离世了,堂姐成婚,我也总不能装不知道吧。”

她希望能以自家举例,告诉她挑拨离间打压的事情,可嫣红似乎没听懂,只是道:“那好办,你送一套瓷器过去,她们刚成婚,盘子碗筷总要的吧。”

锦娘得了她这一句,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您说的是,我这就下去准备。

其实嫣红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她已经被架到上面来了,后宅大老爷不管,蒋氏是主母,蒋氏抬举她,难道她还不识抬举不成?

这些妻妾斗争,锦娘一般不会参与,她自觉提醒了就行,毕竟话也不能说的太透,若到时候没有宅斗发生,自己岂不是诽谤主母,那比善姐的罪名更严重。

不过给堂姐的新婚礼物她也该准备了,原本她想告半天假出门购置,但是若她是私事出门,很难有那个体面坐府上的马车过去,自己出去怕被人抢钱,也怕被拍花子的拍走。

只是她偷偷看了一下自己的私库,寻常主子们赏赐的金银首饰布匹都有,但这些是她准备日后做奁产的,不能送出去。还好她想起上次为了学锦绣坊的花样,买了不少荷包物件儿,对,她先选了一对鲜亮的荷包,里面各自装了十八个铜子儿,

又让匡三郎替她花二百文买了一对木雕花鸟纹样的梳篦,再拿了一钱银子让胡嫂子替她买了一角羔羊酒和六盒点心,全部包好,用红绸系好,出了二十个钱请兰雪的弟弟帮忙送过去。

锦娘自觉自己这份礼送的丰厚了,便是周家姐妹们平日互相也多是针线见礼,若是荣娘愿意和她往来,日后她也能够趁机出门去,看看锦绣坊和文绣院的招工。

却说冯胜和荣娘夫妇在京中凭了一个一进的小院子住,荣娘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拿了三十五贯出来办丧事,后来母亲病重,二叔都不肯过来探望,生怕让他们出钱,等母亲过世之后,丧葬费又是她拿钱出的,成亲的嫁妆也是她自个儿拿银钱出

来,即便人家当年赔了五百贯,可到如今手里也只有二百贯了,这是她全部的家当。

丈夫的月钱来这里赁房子,打家具,置办家什,好容易安置下来,她看了看天色,连忙下厨烧了鱼汤,这个时候冯胜回来了,又把锦娘送的礼拿到她面前来。

“想不到她还多礼。”

荣娘拆开看了看,翻了翻,是一对荷包和木梳子,偏偏她天生丽质,不需要去什么有名的店铺,东西都是用最普通的。所以,也以为锦娘送的东西寻常,只觉得几盒糕点倒是不错,想了想回礼,便把丈夫从医馆拿回来的洗面药和皂角装了些当

作冬至的回礼。

其实锦娘也买过赵太丞家的洗面药,但看到荣娘回送的这一小瓷瓶,仿佛就跟现代的小样差不多,几十文就能买,还有两包皂角她就顺手递给四儿了。

故而,荣娘那边托人让她今年过年去她家,锦娘就没去,关系不到位,也是几个人坐在那里尬聊,还欠人一份人情。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还要在过年拿赏钱呢。

出来做活,当然是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只不过她出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冬至就是腊八节了,家家户户都互相赠送腊八粥,北宋的腊八和后世的有点不同,现代都是用红豆、红枣、莲子还有花生这些熬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腊八粥却是用核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这些熬煮的。

软糯糯的,尝起来就很好吃。

吃完腊八粥,四儿正在纳鞋底,她现在也能够给锦娘打下手了,锦娘也轻松了不少,因此她手上就正在缝四姑娘的领抹。

大姑娘的六个荷包,两双错到底的鞋面都糊好了,四姑娘的暖帽也做好了,只领抹要绣玉兰花需要耗费功夫,她现下绣的玉兰海棠是仿照五代徐熙的玉兰花描的花样子,玉兰海棠有玉堂富贵之意。

秦霜儿当然不知道锦娘仿的名画,还暗自嘀咕怎么锦娘和她们一样都是跟陈娘子学手艺,她的花样子精妙无比,大姑娘的衣裳现下几乎都被她包圆了。偏还人人都夸奖她做的又快又好,甚至二姑娘曾经骂过她的人,似乎也暗中求大夫人让锦娘

做衣裳。

可她来不及多想,白日她要和二少爷房里的嬷嬷姑娘们打好关系,夜里一个人独自熬夜完成绣品,也根本没太多的功夫研究新花样出来。

当然她来周府做绣娘,本来也不是为了真的在刺绣行当发展的,当然也不会拿出功夫深耕。

然而,对于锦娘而言,她即便是野路子出身,但她很喜欢刺绣,也把刺绣当兴趣,摒弃无用的社交,深耕绣技。

瞧,四姑娘的长袄做出来,其实也并没有用太繁复的技巧,那些锦娘也不是很会,然而大家却都夸好看。

因为年关底下,四姑娘打赏也很大方,甚至都能比肩大姑娘了,她赏了自己一吊钱,三尺的布头,一个小巧螺钿妆奁盒。

当然,这里也有锦娘不知道的事情,四姑娘赏赐出去之后,她的心腹丹荔道:“您的私库本就没多少,苗小娘贴补您的也少,怎么赏那么多给针线房的。

“这有什么的,人家辛辛苦苦做了一处,咱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啊。”四姑娘总觉得古代奴婢就已经很可怜了,人家来给你做事,不就是为了银钱吗?

殊不知丹荔却暗自在心里想四姑娘一个月月例也不过两贯,年底长辈们各处赏赐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贯,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还没赏钱呢,全给姑娘做了人情,姑娘都是为自己的名声罢了。

四姑娘这里的事情锦娘不懂,她做活儿,活儿做的好,体面些的主子一般都会赏赐的,就像大姑娘那里的两双错到底都说做的好,大姑娘赏了她一匹上等浙绢,约莫一贯三百五十文左右,还赏了她一碟点心。

这次大姑娘的鞋子纳的鞋底有四儿帮忙,锦娘不好把一匹绢裁破,就索性拿了六十文并一碟点心给她。

约莫是这次锦娘替四姑娘做的衣裳也很好,今年蒋氏嫂子的生辰,她没有似以往那般让陈娘子做衣裳,而是拿了尺寸让锦娘做。不过,陈娘子也没闲着,蒋氏让她给周存之做喜服,同时还要裁八套新衣服,她也实在是忙不过来。

当然,蒋氏也很会做人,知道针线房辛苦,特地过年送了一桌酒席过来,只可惜方巧莲去她干娘匡妈妈那儿用,秦霜儿去她干娘林嬷嬷那里用,也只有陈娘子、锦娘和四儿小荷几个坐在一处,看起来稀稀拉拉的。

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陈娘子倒是笑问锦娘:“你怎么也不认个干娘,到时候行事也方便啊......”

“看您说的,我就做好我本分的事情,为您分忧,踏踏实实的干完剩下的两年就回家。平日有您照拂就够了,我也不需要什么干娘。”锦娘不爱好高骛远,她也没那么大的抱负,做什么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人团结好比什么都强。

小荷就暗自羡慕四儿,悄悄道:“你看锦娘姐姐对你多看重,这次过年还赏了你一个荷包,二十个钱,又教你绣花做鞋,我到现在还没学会呢。”

别看锦娘平日对四儿要求严格,但是真的教东西也真的分钱给她,秦霜儿话说的很好听,却不怎么教导小荷,给的东西多,但从来不给银钱,只是常常给些点心果子罢了。

四儿笑道:“那这也没办法。”

在她心目中锦娘姐姐说话总是笑笑的,教她也教的认真,对她很大方,她真的是跟对人了。的确,秦霜儿很会做人,可她还是为了自己,就跟四姑娘差不多,四姑娘房里的人赏钱不多,但是赏给外头的人大方。

但四儿也知道四姑娘为何这般,小姐们中大姑娘二姑娘有大夫人补贴,三姑娘的小娘虽然落魄,但吕小娘曾经和嫣红一样,帮着大夫人管过十几年的家,积攒的私房颇多,只有四姑娘生母家贫,她没有贴补,又不想让下人瞧不起,也只能如何

了。

这些话四儿也说给锦娘听,锦娘看着她心疼的样子还笑道:“四儿,咱们做丫头的,日子比主子们难过多了,轮不到咱们去心疼主子,好好做咱们的活便是了。”

锦娘把蒋氏吩咐的衣裳做完之后,才发现右手中指处生了冻疮,好在只有一小点儿,她赶紧晚上泡热水,尽量不去抓。还好蒋氏赏了她不少东西,一对铁汤瓶、二十根蜡烛、一斤湖南山色茶、一把鸡毛笔。

铁汤瓶类似于热水瓶,一个差不多**百文,二十根蜡烛价值四贯左右,湖南山色茶一斤九百六十文,鸡毛笔产自广西一根差不多三四文,这些统共价值六七贯。以前锦娘也觉得钱最重要,现在才知晓许多东西是可以直接以物易物的,所以除

了鸡毛笔和铁汤瓶拿出来用,别的东西几乎都收着。

有了两个铁汤瓶,最方便的便是洗头发,她当即下午就洗了头发,又帮四儿也洗了头发,两人就在一旁惬意的歇息。

四儿突然道:“锦娘姐姐,你上回还说你想再去大相国寺的,咱们这下算是出不去了吧。”

“是啊,很难了,家里过完年,二奶奶又要进门了,怕是咱们针线房还要忙活呢。”锦娘摇头。

再者,她现在手里有些继续,也不愿意离开,离开了就怕人偷东西。

她们又不是贴身伺候主子的,还能跟着出去,锦娘出门的计划暂时耽搁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二少爷要送她师母礼物,知道师母礼佛,又通过翠纤那里知晓锦娘擅长绣佛经,遂找锦娘绣经文。

锦娘则以绣经文为由要去大相国寺买拓片,拓片一本不过一百多文,都是名家大作,二少爷立即就同意了,还觉得她细致认真。

因此,她顺利拿到了外出的对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