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7章 拜师求仁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7章 拜师求仁

簡繁轉換
作者:十二楼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3:37:2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说起来,乐隐确实是个好官。

不仅为人厚道,而且为官清廉,从来不搞幺蛾子。

只是这年头,清廉的官是做不长的。

因为当今天子正在卖官。

如今这位天子刘宏,卖起官来倒是很有豪商的架势,两千石的官便收费两千万钱,六百石的官便收六百万钱,童叟不欺明码标价。

而且这钱并不是交一次就完事的。

不光上任要交,续任或是调职升官,也要交……

倒是很有后世某些平台收会员费的风格。

涿县是涿郡(此时还没有改名范阳)治所,是大县,县令便是六百石的官。

乐隐已在此任职两年,算是到了期限,如果要续任,需要再交六百万钱。

交不起钱,当然就得换人。

乐隐去职已成定局,即将前来的,是被前任搞成了仇家的公孙瓒。

话说回来,公孙瓒也未必愿意当这个县令。

因为这是郡治??附郭的县令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这两年,公孙瓒任职辽东属国长史,也就是辽东郡负责属国事务的外交官。

长史原本是文职,但面对胡人的时候文职没什么卵用,胡人更喜欢比划拳头大小,这负责外务的长史也就成了武官。

公孙瓒在辽东和鲜卑人干了几仗,以独门双刃枪斩获好几十个首级,挣了不少军功,也打出了名气,使得鲜卑不敢再从辽东入塞。

不仅如此,还在辽东练了些骑兵,准备出塞反打鲜卑了。

按理说,这等既有斩获又能练兵的功劳,应该升迁个边境武职,比如郡都尉,或辽东特有的督属**事之类的。

实在不行,这功劳在辽东做个大县县尉肯定是有余的,即便低了半级,也比当个附郭县令要好得多,至少手里的兵还在。

公孙瓒是以武立功的,眼下鲜卑犯边,本来正是他继续建功以求封侯的好时机。

但公孙瓒却被调到了幽州腹地,远离了战场,迁往涿县为令。

毕竟长史这种文职,升迁为县令是正常操作。

很明显公孙瓒被人摆了一道,这就是为了让他不再建军功,估计顺便还打算夺走他练好的兵。

因为去年,公孙瓒的靠山刘宽因为日食而从太尉位置下岗了,改任卫尉,不再管兵事了。

不过,眼下刘备可不在乎公孙瓒是不是被人坑了,他在乎的是怎么能让公孙瓒讲道理。

思来想去,如果自己成为前任县令的学生,新任县令是肯定不会明着坑害的,顶多暗中使绊子??这就属于讲道理的范畴了。

要想将来混得好,自然不能一直当黑社会。

即便是黑社会,好歹也得有文化,所以得有个师门。

当然,师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经学,而是为了身份和人脉。

毕竟没个大儒当老师,别人就不会拿自己当士人,而这年头,若是没个士人身份,在很多人眼里那就不算人。

有个靠谱的老师,自己也能安全很多。

前任被卢植逐出门墙,确实是个很大的损失。

刘备打算弥补个损失。

乐隐在后世名声不显,但在此时却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士族,几乎人人皆知冀州乐先生之名。

因为乐隐有古风。

无论学生来自豪族世家还是贫苦寒门,乐隐向来都只收一挂肉脯为束?。

这是古礼,并不是为了钱粮,真就是为了教授学问。

这年头依然维持着古礼的大儒可不多。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乐隐不怎么富裕。

趁着乐隐还没离开涿县,刘备打算去拜个师。

在简雍的引荐下,刘备提了一串腊肉去了涿县馆舍,敲开了乐隐的门。

“学生刘备,与宪和乃总角之交,知明廷乃仁厚长者,德昭海内,恳请明廷教备仁德之道。”

刘备此时说话已经不再像现代人了。

不过,刘备没说学经,也没提入门,而是让乐隐教他仁爱之道。

乐隐捋着胡子,却有些犹豫。

其实乐隐此时对刘备是颇有好感的。

乐隐如今是简雍的老师,简雍对其说过刘备曾在雒阳犯法获罪,被卢植扫地出门。

所以乐隐没打算征召刘备为吏??当然,即便征召,刘备也不会去的。

但在涿县,乐隐可从来没见刘备有过任何不法行为。

相反,刘备一直在规劝游侠儿们仁义为先,平时也总是带着人帮着简雍缉拿盗匪,或是帮街坊们解决困难。

甚至都不收钱??在刘备成了游侠儿们的大哥之后,就再也没收过街坊们的钱了,但有事儿照样办。

涿县北边那烽火台,也是刘备自掏腰包的,乐隐知道,那玩意对防范鲜卑入寇是有作用的,而且必要的时候确实可以作为军用设施。

这就显得刘备很有真正的豪侠之气。

浪子回头金不换嘛,年轻人谁没犯过错呢,改了就好。

只不过,刘备是卢植的弃徒。

卢家是涿县大族,卢植本人此时又已官拜尚书,卢门弃徒可不好收啊……

“听宪和说,你曾在雒阳犯法获罪,但吾在本县却观你颇具德行,是为何故?”

乐隐倒是没提卢植,而是问起了刘备的心思。

“在无德之辈管制的法外恶地,只有犯法才能活。但在有德之人管辖之善地,却要有德才能活。”

刘备微微低头,站在馆舍门口的姿态谦恭无比,却说着极其胆大的话。

“京畿首善,竟被你说成无德恶地?何出此言?”

乐隐皱着眉头扯着胡子,觉得自己大概知道刘备为啥落罪了……

“关中河内皆天子脚下,却从不整修河道,乃至黄河泛滥天下大灾,但刺史太守们仅靠几句所谓‘失德’之类的言语,便将黑锅扣在了天子头上……而天子竟然也默认了,那京畿三辅自然便是无德恶地。”

刘备回答得有理有据。

“……你来求学,为何不求经义,而求仁德?”

乐隐沉默了一会儿,换了个话题。

“备在雒阳河南等处亲眼所见,城内夜夜笙歌,城外流民遍地,饿殍塞于河道,白骨露于荒野。”

“京师豪门只管争利,不顾万民死活,宁可坐视遍地饿殍,也不卖给百姓半颗粮食……”

“太学门前正在修撰天下典籍,篆刻石经,可大灾之年不行赈济,却为石碑靡费万金,通言大义竟无一字为民……”

“明廷,若这便是经义,那这经义有何用?”

刘备姿态依然谦逊,但口中却越发锐利了:“备求学不为做官,但为明理,所以备不求授经义,只求授仁德。”

刘备这番话,是真心的。

不为做官,是真的。

但为明理,是指拜入乐隐门下能让公孙瓒明理……

至少能明理到不动粗的程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