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13章 匪患与谣言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13章 匪患与谣言

簡繁轉換
作者:十二楼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3:37:2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公孙瓒这段时间没在县里,说是要去外面游猎,不知道去了哪儿。

而且,他甚至都没按惯例拜访县内大族。

说起来,涿县的几个大族都和公孙瓒有些关系,但却都有点尴尬。

涿县大族有三家,张,卢,刘。

张家并不是指张飞的家族,而是渔阳张氏在涿县的分支。

张飞家里在涿县可算不上大户,只能算是小康之家,而且也不是屠户,而是经营餐馆酒肆的商户。

刘备和简雍常去的那家酒舍就是张飞家里开的。

当然,张飞确实常做屠宰之事,但这是因为经营酒舍需要大量肉食,是给家里帮工。

而渔阳张氏却是此时的望族,在幽州势力极大,族中多人出任两千石大员,比如中山国相张纯,泰山太守张举等等。

当前督辽东属**事的都尉名叫张简,也出自渔阳张家??公孙瓒在辽东攒下的骑兵,此时就在张简手中……

所以,公孙瓒当然不太愿意自己出面去和张家人打交道。

卢家,就是卢植的宗族。

卢植是公孙瓒的老师,按理说公孙瓒来涿县为官,至少应该第一时间登门拜访老师的家族,但他至今都没去。

因为公孙瓒当初在卢植那里拜师求学不久,在卢植弃官自请入东观修书的时候,便又拜入了时任太尉的刘宽门下。

而且为了拜刘宽为师,公孙瓒还做了场秀。

那时辽西太守刘基落罪即将发配日南,公孙瓒当时是辽西郡吏,也就是刘基的手下。

他跑到北邙山去遥祭祖先,高呼自己身为太守之臣,如今也当追随太守去瘴痢之地,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但忠孝两难,求祖宗和父母谅解……

当时公孙瓒声泪俱下,在场的人都称公孙瓒忠义。

但事实上北邙那地方和公孙瓒的祖先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专门去北邙表演,纯粹就是因为那里是雒阳公卿的坟茔地,当时太尉刘宽正在那儿祭祖。

而随后,刘宽便将公孙瓒收入门下,并为刘基脱了罪。

而公孙瓒也得了刘基的举荐,举了孝廉做了官。

这场秀与刘备给简雍设计的‘受笞而喜’是一个类型的,就是为了邀名。

每个郡每年只有一个孝廉名额,没有足够的名声和强大的背景是不行的。

但这场作秀做得过于明显,自己的老师刚弃官,马上就拜另一个高官为师,还是用这种刻意邀名的方式……

刘备为简雍邀名时,乐隐都能意识到这是炒作,公孙瓒做的秀卢植自然也能看出来。

公孙瓒也自知,当时寻求上进的心思太明显了,虽说多拜几个老师也是正常行为,但面对卢家多少还是有点尴尬。

而另一个大族刘家,也就是刘备的宗族,刘备和族兄刘德然都与公孙瓒是同门。

面对刘家倒是不至于尴尬,但公孙瓒曾指使刘备做劫掠之事,虽说刘备并没有将此事告知他人,但公孙瓒却不敢确定刘家人知不知道……

所以公孙瓒也不愿接触刘家。

对公孙瓒而言,涿郡真的不是个好地方。

于是他把县内事务交给了邹丹处理,自己出去了。

但实际上,邹丹遇到事情也只能交给简雍处理。

因为邹丹确实对涿县不熟。

县里当然还有别的掾吏,但邹丹对他们更不熟……只有简雍远赴辽西给公孙瓒送过马,还一路护送公孙瓒来涿县,与邹丹同行了千里。

提前混个脸熟还是很重要的。

这几天,邹丹有些头疼。

因为县里每天都能收到盗匪作案的消息。

县里十几个亭,差不多是轮番上报,每天都有不同的警讯。

刘、卢、张等大户轮流上门,都说有贼人劫掠商队盗窃马匹为非作歹。

邹丹一时间有点懵。

怎么,涿县的匪患真的这么严重?

每天都在闹贼?

由于公孙瓒不在,又每天都有士族求见报案,邹丹只得请简雍去剿贼。

简雍带队出去逛了一圈,回来表示已经查探过了,贼人数量应该不少。但各家士族轮番出事,那贼寇多半是大股的马匪,来去如风,不是县丁衙役能剿的。

需得求助郡兵,或是请谪戎尉刘备去剿。

邹丹想想也是,便找上了刘备。

刘备这个谪戎尉原则上是隶属郡都尉,按理来说不归县里管。但刘备倒也没推脱,只是表示自己手里没钱粮,如今正在让驰刑士们开荒种地呢,没粮怎么出兵?

还把邹丹拉到十里亭的荒地里,让他看正在种地的“驰刑士”。

其实开荒种地的那些是太平道的门人,驰刑士们正在四处作案呢。

但邹丹可分辨不出这些人,他觉得刘备说得也对,总不能强迫驰刑士饿着肚子去追剿贼人,要不然这些原本的罪犯恐怕全都会从贼。

没钱没粮当然得征,但眼下是年初,还没到征税的时候。

于是邹丹只得在县里发布告示,让各家大户出些钱粮,预先出钱粮可以双倍抵扣今年的粮税。

这其实是个善政,在这种时候发出来也很合理。

但问题是……

游侠儿们这几天又在县里吹牛逼了。

县里现在有了新的传言。

说新来的公孙县令可能、也许、大概、多半花了六百万钱才买到这个官,花了那么大的本钱,自然得刮足六百万钱以上,要不然怎么弥补成本呢?

所以本县今年肯定要被课以重税,估计会被刮地三尺。

还说以前涿县安定的很,现在新县令刚上任,县里就开始闹匪患,那这匪……到底是谁家的匪啊?

这些传言有理有据,因为县里很多人都知道,前县令乐隐就是因为交不起买官钱才卸任归乡的。

其实公孙瓒当这个县令并没有花钱,他是靠军功升迁的。

但涿县人才不管这些呢,他们只知道天子在卖官,不给钱就当不了官,而乐隐在的时候匪患少得很。

邹丹当然也听到了传言,却没什么办法。

有了这传言,县里的大户们压根就没搭理邹丹预交款双倍抵扣粮税的告示,就连报案的都没了。

随后几天,传言越演越烈,甚至有了“公孙县令不在县里,就是在外面打劫呢”,以及“公孙县令喜欢民女,每天都在外面强抢民女”之类言的谣言。

传到后面,甚至连街上小儿都开始言之凿凿的吹‘县令和民女的二三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