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 分卷阅读705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分卷阅读705

簡繁轉換
作者:洛娜215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8 23:45: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的统治,还是交给当地人吧。

既然不打算派兵攻打武力征服,那边只有软性的文化侵略——人口迁移、人口置换是最容易收复一块地区的方法。在宋元时期闹事无数的大理国当年便是被朱元璋用这样的方法彻底拿下,自此再不存在大理的概念。

只是大部分古人都有故土难离之情怀,想要迁移普通的平民很难。中华历史上数次人口大迁移,无一不是洒满泪和血之路。

所以大家便打算先从厢兵下手。

失去了自己家园和亲人的厢兵多为孑然一身,对于他们而言,有个家比什么都重要。

男儿郎独身一人,也更敢于冲闯。

但正如小吏所说,除了庄稼汉子还需要聪明人。

那还有什么说的?

这一套夏安然已经很熟练了,他无数次看着贾诩用同样的套路从他的学校里头挖人啊!

贾诩用的那些词他都完全忘不掉!

宣传大字报贴起来!

有了印刷彩色年画的经历之后。大宋朝的官方印刷制度有了技术方面的革新,大字报被设计成一个个彩色的小人喊口号的模样,被下发到了各地郡县。

对厢兵——

大西部的壮丽风光,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你们见过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你们见过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壮美你们见过吗?

生活在水米之家的汉子们,这,才是真爷们去的地方。

对书生——

西北部教育资源的匮乏,大西部急需教育人才,同一个西部同一个家,今天我们都是大宋人。

在西部,有对知识嗷嗷待哺的孩童,还有到了五六十岁都渴望知识的老人,他们渴望研读圣人语录。

西部的日子很苦,但是当地人亦是不曾停下过努力的步伐,他们只缺少了一点技巧,一点知识,需要大宋年轻人去帮他们一把。

正如圣人有云:有教无类也。

不紧随圣人的脚步吗?

对官吏——

你,还在为久久得不到升迁而烦恼吗?你还在为读书时候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闷吗?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

这是最宝贵的机会,磨练意志,锻炼自我。在这里,你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收获,你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最真挚的感谢。

支援西部,你,值得拥有。

除了最后一份被驳回重写之外,夏安然写出来的心灵感悟全都化为了大字报贴遍大宋各处。

在大字报的宣传,以及诸多半强制、半哄骗的行为趋势下,大宋国引来了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人口的逆流动。

对于此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国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所有的人都是自国家各地而来,由国家下拨款项先将他们接到汴京城,然后由帝王亲自接见,并且为他们饯行,其待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也正因此,不少官僚亦是让自己的子嗣加入了此次西迁之行。

大批的学子和官僚,加之回归民籍的厢兵们抱团向着西边前进,伴随他们同行的自然还有官方的队伍。

这样一群将近有万人的迁移队伍,若是不由官方的人护送、沿途安排,规划。

其破坏力绝不亚于一支杂牌军招摇过市,此次为了鼓励大量的人口移动,并且也为了避免他们的后顾之忧,就在人群开始挪动之时,朝廷便派出了诸多商队同行,共行的还有医匠、夫子、僧人、道人,总之这一个共同行进的大部队里面什么成分都有。

除了私人商队带了大量的宋地特产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官方商队,他们携带的是稻谷、基础书籍、农械、甚至于还有大量的板状木料。

这些木料最为醒目。同行的宋人们都表示了十分的好奇,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争气的木料,一块块都被削成板状,堆叠在骡子拉动的车上,像小山一般,怪壮观的。

“西地难不成这般缺木头?”一厢兵与同僚窃窃私语“我听闻那儿寸草不生,难不成荒到了连木头都要自己带过去的程度?”

“这,若真是如此,还能种地?”

“应当可以吧,若是不行,官家也不至于拉了这般多人去种田……”

话虽这么说,但是随着大家互相交流信息之后,一种恐慌心情便开始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此时大家已经走了大半路途,被官方各种宣传激发而来的激情已经渐渐消失,尽管沿途亦是有官员为他们反反复复炒冷饭,但是依然压不住有些人看着越来越荒凉的景色心中生出忐忑来。

这一批多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人心思浮,容易被煽动,也容易被打击。眼看着小年轻们一个个变成腌白菜样,此次接下重任负责将这些年轻人安全送到西边后,还要去永登任经略安抚副使的欧阳修只微微一笑。

他于观察人上多少有些心得,一看这些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想了什么,预料之中吧。

男人夹了夹胯下马匹,稍稍加快了些步子走到了前头,在和押送货物的官商交谈几句后,众人刻意减缓了一下步伐,最后如他们所料,车队将将卡在了两个站点之中,等到大队伍停下的时候天色尚且亮堂,只是领头的向导却已经说来不及,应当暂且安营。

如此不同寻常的姿态自然引起众多年轻人的注意,而在得知将要在此处扎营的时候,年轻人们都有些不满。

他们尚未出宋国边境线,此时安全自然无虞,但是哪怕是现代,野营都是一件让人不适的事情,更不必论如今。

事实上,自出京畿地区以来至今,这样一群庞大的迁徙队伍至今便不曾露营,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安全,向导将速度控制得极好。

故而这些人都不曾见到过大宋工匠们的全新发明——板房。

以强竹为骨,压合板为围护,采用更为灵活的螺栓连接,不过是一个多时辰,便为众人搭建出了一个足以遮挡住寒风的木质小房来。

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士自然没办法为所有人建好房屋,幸而材料充沛,制造简单,年轻人动手能力都强,基本上看个两遍便都会了。

当夜,宿在这个简易板房里头的年轻人们叽叽咕咕,他们都不傻,几乎是在看到匠人们拼接出的房子,便立刻知晓这些木料被一路带过去的缘由是为了安置他们,避免这些年轻人到了当地没屋子住。

虽说当地应该做了准备,但是他们之前也得了讯,官家亦是极其感动得说了西迁的队伍比想象中要更大一些,他们人多行得慢,但是再慢亦是有限,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其实都做好了抵达当地还要住一段时间帐篷的准备啦!

哪儿就能想到官府竟然给他们配备了原材料,一路千里迢迢运送而去。

这,这真真是……

“官家仁慈……”一学子喃喃,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