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 分卷阅读648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分卷阅读648

簡繁轉換
作者:洛娜215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8 23:45: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供应汴京城的猪肉屠宰场,在半年前就开始尝试劁猪,而小猪养了约莫半年就能吃,也就是说近断时间内京中诸人吃到的猪肉基本都是劁过之后的。

工部尚书侃侃而谈,将劁猪的好处给说了明白,尤其提到劁过的猪长的快,容易出肥膘,肉香腥气轻。

最重要的是,以后这些公猪也可以出口了。

母猪留在国内生小崽子,劁过的公猪送出去创汇换羊肉,岂不美哉。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我大宋可以养出几万石猪来,你大辽能养出几万石羊来供给交易吗?一头猪约莫有两百余斤,一头羊又有多重?

想要吃猪肉,那么辽国要么养更多的羊,要么就用旁的来交换。

稳赚。

赵祯听闻这位尚书所言微微一笑“辽使今年新年时节还来求朕多放些豚肉出国……既然这公豚这般好……便也与吾兄国共享之。”

众位臣子面色一阵扭曲,片刻后他们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倘若猪羊贸易可行,汴京城内的羊肉也将要大幅度降价。

一旦农户们发现养猪的利润渐渐高了,羊的利润低,便自然而然会选择养猪。猪占用的资源要远远小于羊,养羊的场地就可以渐渐收回养更为娇气的马匹。

——这是最优的结果,亦是他们最终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各方面权衡和指引性操作。

户部的尚书在此时又提了一句,民间如今出现了许多以豚肉为原材料的腌制品,这些东西似乎很是得到辽国使臣的喜欢,是否将其也加入榷场购物大礼包?

赵祯视线横扫台下,便见这户部尚书眼观鼻鼻观心,言曰:“臣倒是知晓平南王的铺子里头有售卖一名为王腿之物……各国使者均是极为喜欢……”

他话说一半,枢密院掌印自然要站出来禀报“禀陛下,各国使者却是对其很有好感,只是南王当时并未将这南边带来的火腿正式售卖,使者们的反应要说是好奇多……还是真心喜爱的多,倒是一时不好说。”

被莫名牵连的夏安然眼睫微眨,他垂下的眸子往右后方扫了一下,没看见这位枢密院之人的相貌,也就一时无法判断此人他是否认识,但是此人为他解围的姿态却极为明显——也有可能不是出于本心为他解围,只不过是赵祯下了令。

夏安然可以感觉到此时朝堂上的眼神都投到了他身上。

若说本来,这事也和他没有关系,大宋外贸大礼包与他何干,他又不卖不产这个,为什么会有人突然针对他,这一点让夏安然有些不解。

但是不解归不解,不过水来土挡罢了。

他视线扫过手中空无一字的笏板,微微一笑。

这位年轻的平南王右跨一步,出了宗室队伍立在了堂中,他本就排位站在众人之前,这么一站,后头的臣子都只能看到这位穿着亲王常服的男子昂首于人前。

“陛下,臣有本奏。”

夏安然恭恭敬敬得按照规矩躬身,等赵祯挥手示意准奏之后方才直起身来,他也不看笏板,视线明亮,姿态秀异,身骨笔挺,腰肢纤细,看着就叫人赏心悦目。

就是出口的话难听了些。

夏安然一开口便石破天惊。

他丝毫不转弯,亦是不婉转得说道——“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后。想来各位并不知晓辽使吃到火腿后的具体评价为何?”

“他们言曰——此可藏。”

“诸君光知晓诸位使者看似喜欢此物,却不知他们为何喜欢。”

“北地苦寒,封冻期长,若遇寒冬粮食储存不够,畜类在冬日亦是会大幅度掉膘,故辽人有秋日宰畜制成干肉的习惯,其制作方法为捶打肉类,使之成肉干或松状,期间损失颇多。火腿制作于南地,一来为防腐,撒入大量的盐,二来其自然悬挂,一扇猪肉制成后损失不过三成。”

他话没说完,赵祯的眉头便仅仅皱起,年轻的帝王已经从他的弟弟的话语中听出了其中的意味。

毫无疑问,夏安然绝对不支持出口火腿。

不光是不支持火腿,还包括一切的腌制品。

其原因就在于在后世中国盐卤矿分布图中,我国的盐矿除了在辽国的蒙古地区有一部分,绝大部分都在宋国的境内。

所以夏安然基于他印象里面的这张盐业地图,可以判定辽国总体来说,其实是缺盐的。

虽然不至于缺盐到必须依赖进口的程度,但是绝对不至于像宋国一般廉价,毕竟辽国的帝都在靠南地区,而他们的盐矿基本集中在北部或者东、西部,这一部分的运输距离和人力消耗必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之前他亦是有调查过辽国的盐业走私情况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更何况北方地区到了冬天室外环境就是天然大冰箱,他们并不需像南边一般浪费大量力气在腌制肉类上头。他们的低温也没有能够让微生物活动繁殖的优秀空间。

直到现代,腌肉制品依然是南方的天下。

现代有暖房尚且如此,何以谈的千年以前?

夏安然抿嘴一笑,眸中却全无笑意,他不知道这个户部尚书是故意亦或者当真不懂,只是从经济出发也好,从战略出发也罢,无论哪一种都足以让他对这种绝对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心头火起。

“陛下,一块腌肉足够成年人数日不必摄取盐分都能保持体能完备了。”

他这一句话出口,立刻有几个臣子相继出列,实名反对出口火腿,不光是火腿,腊肉、腌肉均都加入了出口黑名单上头。

最后户部尚书亦是承认了错误,并且平静退回原位,他神色平静,似乎完全不因为这样一番情状感觉有丝毫的别扭,就连目光都平平稳稳,只叫人实在弄不明白此人心中所想究竟为何。

然后话题又转入了一个全新的话题点,那便是茶叶的出口。

北方人多以肉食,他们对茶叶的依赖度非常大。宋国每年的茶叶出口量和收益就能占据总收益的大壁江山。

但是这些年来茶叶生意遇到了些瓶颈。

说到底,还是因为宋国如今流行的点茶功夫太过琐碎有关。

虽然辽国很吃他们的这一套,但是市场这东西,一直吃旧的一套也没前途,而且点茶这么细致的饮茶方法也的确不符合游牧、渔牧民族那种粗矿的作风,每次看到那些糙汉子将茶捻刷的擦擦响,总让人想要上手阻止他们的冲动。

更重要的是,游牧和渔牧民族到底是马背上的民族,除了极少部分贵族阶层之外,大部分人还是更加倾向于简洁的饮用方法。

这次盐铁司报上来的就是他们鼓捣出的一种新的饮用方法。

——茗茶。

这种饮茶方法起源自民间的散茶,做法已经同现代的茶叶处理方法类似,用烘烤翻炒的方法取出茶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