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 分卷阅读528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分卷阅读528

簡繁轉換
作者:洛娜215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8 23:45: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自是不可能的。

大宋能够挖出百八十万男子从军,军队人数已经超了负荷,又怎会征用女子。

况如果当真出现了女扮男装从军,如今又非战时对入营之人降低标准,那唯有一个可能——军营的管理定是出了大问题,同时,这个女子为何要入军营,所图为何,是否为间谍均是大问题。

他沉吟了下,犹豫再三还是将近日所见说了,仁宗听到前边神色尚淡,听到后面却是皱了眉。

他性子柔软,更是带着文人特有的善感,如此听闻这般故事自是心中思绪万千,亦是心有触动,但是此事确实不好办。

“阿弟可是……想要为她求情?”

他指尖把玩着茶盏,和夏安然几乎一样的脸上此时却满是深思“这娘子去寻了兵部,她是想要入厢军?若是厢军……也并非不可。”

北宋掌管军政的分为三大部门,首位即枢密院、其次为三衙、最后为兵部。

此时的兵部并不像后世明清一般掌管天下兵事,如果要说的话,应该更接近于夏安然曾经的老本行——战备司令部。

掌后勤、掌厢兵、也只能指挥厢兵。

厢兵就是宋代兵种最弱的一员,也就是地方兵。

宋代的军队采取的是层层选拔制度,即最优秀的兵都在中央,然后由中央将其派往边关,留在原地可供当地府衙指挥的厢军都是残兵,或是曾因灾荒被吸纳的灾民。

这些人不过是凑个数,加之为了吃饱饭,毫无战斗力可言,当然,这也是因为当地财政不独立,即便部分县府想要锻炼厢兵,却受制于可支配财力有限很难坚持。

就连皇城开封的厢兵质量都远远不如在同一块土地上驻扎的禁军,连包拯随意收编曾经落为贼寇的四大护卫,在入了开封府厢军籍都能成为其中佼佼,便可见其战力。

坦白说对于这些厢军,仁宗的要求是他们老老实实,能在关键时刻做些正常士兵能做的事,且不要哗变造反就可以了。

至于为什么不削减……他早就想削了,但是动不了。

地方的厢军除了部分是上头的兵士退役下来养老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灾年吸纳的流民,亦或者是各地被招安的土匪。

这些人毫无纪律性,且以此为生。

若是解散了,无处可去的流民暂且不说,土匪若是就地解散,出了城他们就能上山回归老本行,当地驻军力量不足,且由于宋朝的特殊军政职责,当地地方驻军若要行动必须得到上级批准,也就是要地方向中央求援,中央再拨下军队前去清缴,期间损耗的人力不提,对百姓和农商业的伤害更是不小。

在没有解决好后顾之忧之前,削军只能放在计划书里头,不可能被实施。

所以如今皇帝的想法便是——这女子若是入厢军,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厢军不过是一军籍,实则什么都不是,只能充充场面而已。

虽然若是他批准了这一点可能会引来朝中攻讦,但是这毕竟是小堂弟第一个要求,拒绝了是不是会显得作为兄长的我很没用……

咳,坦白说,两人间谁是兄谁是弟还真的说不好,问狄娘娘的时候,狄娘娘也是含糊不清的。

这种态度让仁宗在心里头觉得其实他才应该是弟弟,不,不行,这绝对不能让夏弟知道。

当了小半辈子弟弟了,好不容易能当哥哥,这个珍惜的机会仁宗一定要保护好!

谁知他的想法被夏安然驳回了。

夏安然拒绝的理由也极其简单,一来是这娘子的确并未达到破格录取的程度,既然并未达到,便也暂时不用深思此时,而且成为一个厢军,留在繁华的汴京城内驻守,就是柳娘想要的吗?

不是,她应当是想要去她夫君驻守的地方去的。

她一生艰难,少时被拐卖,恩人锒铛入狱,好不容易等到恩人出狱二人可结亲开始新生活,战火又起,这有情又无情的爱人放下了小家,投奔了大家。

换来一纸丧文。

她撑着将自己嫁给了一座牌位,送走了父母,只余下自己同养子,以寡妇身份将养子养大,十年内唯一的执着,便是想要追随爱人的脚步。

她想要看一看是怎样一座营,能引得爱人弃下他们的家。

她想要看一看是怎样一抔土,能让爱人至死不渝。

她也想要看一看是怎样一个国,能让无数将士日夜坚持穿着沉重的铠甲,日夜挥舞长枪,为此还要忍受每日劈砍二百下,以及更多更复杂的训练。

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参军。

她是想要看一看,想要去试一试,想要走一走她夫君走的路。

若是将这样的柳娘,束在汴京之中,岂不是更加可怜?

夏安然犹豫半响,还是问道,“官……皇兄,汴京城内有若干小报,是否均为民办?”

见他吞吐模样,赵祯以为他是想要在小报上头连载话本,便笑着故意曲解“阿弟是想要做一出版者?这倒也好办,我名下也有一报社,转给阿弟便是。”

大手一挥发给小弟一个报社当做零用钱的仁宗皇帝在此后捂着胸口,多少有些心痛得匆匆告辞回了宫。

他转头就将自己给夏安然写下的两个字给忘记了。

“记者”

代替广大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事件的当事人。

将事件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

于后世,其被称为无冕之王。

哪怕在这领域内有着害群之马,亦有枉顾良心之辈,却也不乏为了真理为了良知投身其中,并且为了发掘和曝光真相而努力的媒体人。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令人敬佩的人和令人鄙弃的人,夏安然那并不会因为若干个反面的例子就一杆子打黑这一群人。

报社和记者相辅相生,但事实上记者的存在价值,也不并不完全寄托在报社之上。

夏安然想要预先培养的是战地记者,之后还有民生、商业、官场。

这很难,首先小报的普及率不够,受众不大,既如此需要的记者便不会很呈规模。

加之世道很乱,记者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种种如何筛选如何划分,什么可以刊登什么不可以等等问题。

如今是办不到的,唯有等到赵祯一定程度集权,民间在国泰民安下文盲率大幅度降低,民众也愿意参与到国事方可。

会有如此想法还是因为北宋并不流行“愚民”那一套,反而鼓励民众多读书多识字,且北宋政治气氛宽松,民间不禁止议论时事,若是到了北宋末或是南宋……此无可行也。

让夏安然生出这样念头是因为汴京城中有报社印发许多的小报,上面刊登着各种各样的事件,有的是国家大事,有的是民生小事,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