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寒门首辅养成记 > 分卷阅读12

寒门首辅养成记 分卷阅读12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8 23:46: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心里舒坦。”

梅长湖此时心里确实舒坦,从张家手里买来的一百多亩地都是好地,今年又是丰收年,收成可好着呢。

“梅老爷,来看地呀。”

家里小孙子来地里送信,说是梅家人来了,白里正正想去梅家走一趟,没想到在地里就碰上了。

梅长湖笑着跟里正道:“里正家的水稻长得不错,一亩地总要比去年多收两斗吧。”

里正咧嘴笑:“能的,能的。我正想找梅老爷说呢,今年村里丰收,粮食收得多,想往外卖些,托您帮着问问价,别叫大家伙儿吃亏。”

“应该的,过几日我叫管家去各家粮铺里打听打听。”

“哎,那我就替大家伙儿先谢过梅老爷了。”

“里正别客气,我家虽是外来的,在清溪村住了许多年,又生了孩子,咱们都是一家人。”

“哈哈,梅老爷说的是。”

当年正逢战乱,梅家一个外来户想迅速站稳脚跟,肯定要好好打算一番。

清溪村不是一姓村,不像一姓村那般排外,梅家买了清溪村大地主张家的房和地厚,为了拉拢跟村里的关系,梅长湖帮村里建了两间土屋当私塾,花点银子请了个老童生教书,清溪村的人就把梅家当自己人了。

平日里,梅长湖帮村民问问粮价,村民在县里遇到事儿了,请梅长湖出面说句话,这都是梅长湖跟乡亲之间的默契。

里正陪着梅长湖去地里走了一圈,待到快用午食时,梅长湖热情邀请里正去家里用午食,里正推说家里已经做好了,下回,下回。

梅长湖也不强邀,在路口跟里正说了两句秋收后的徭役,县里要修路之类的事儿,就各自家去。

第8章风雨将至

于氏在房里歇息了半晌,待到下午就缓过神来了,休息足了,跟林氏、阮氏说笑都有力气了。

孙浔和梅长湖两人在院子里下棋,听到屋里的说笑声,孙浔笑着跟梅长湖说起秋粮的事。

“这一二年里风调雨顺,都是好年景,今年的秋粮只怕卖不上价。”

梅长湖也有所感:“粮价若是想卖高一些,只能往北方卖。可今年关中、江浙这些产粮区也丰收了,若要是往北卖,从关中运可比从巴蜀运去北方便宜。”

“若是要在本地卖,只能卖给酒坊了。”

叙州府附近的州县,酒坊可不少。

“新粮若是卖不上价,百姓们卖了去岁没吃完的旧粮,存下今年收的新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孙浔落下一子,淡淡道:“就算去岁也丰收了,普通百姓哪能存下多少粮食。”

普通农户之家并没有多少良田,交税后剩下的粮食也不会放开了吃。就算是丰年卖粮,那也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卖粮得的银钱家里另有他用,如翻修房子,娶媳嫁女,家里裁剪两身新衣裳,哪里都是花销。

对普通百姓来说,哪有旧年存粮卖,每年卖的都是新粮。

孙浔看着梅长湖笑道:“也不用丧气,这十余年,清溪村年轻一代的孩子识得几个字,也敢去县里找活儿干,皆是有赖于师弟你在村里修的村学,清溪村已经比周围其他许多村过得好了。只要朝廷安稳,百姓有空休养生息,以后会更好。”

梅长湖也为此高兴:“当初修建村学也是临时起意。”

长辈闲聊的闲聊,下棋的下棋,渔娘在家待不住,换了身轻便的衣裳,带着丫头婆子出门去了。

“渔娘,你上哪儿去?”

“去山上瞧瞧,虽已入秋了,天气还炎热,我想去南山上瞧瞧还有没有菌子。”

张家大娘子站在河边招呼渔娘,渔娘快步走过去,伸长脖子瞧了一眼绑在河里的鱼篓,鱼篓里面有两条巴掌大的鲫鱼。

“运气不错呀,居然抓到了两条。”

“过来洗衣裳,前头放了个鱼耙子,顺便捞一耙子罢了。”

张大娘子把鱼篓解下来,递给渔娘:“这鱼刺多,我家里人不爱吃,你拿回去叫你家厨娘炖汤喝。”

“多谢张姐姐。”张大娘子比渔娘大三岁,渔娘从小就认识她,也不跟她客气。

小丫头小橘忙接过鱼篓子,往家里送去。

张大娘子笑道:“两条小鱼也值得你客气一回?拿回去吃吧,也别想回送我什么,我家如今日子好过了,不差这点东西。”

渔娘故意笑问:“那我问你要一篓包蛋,可也送我?”

张大娘眉头一挑,声音拔高半截:“那可不行,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养鸭子制了包蛋卖,这可是我家赚钱的生意,那可不能白送。”

渔娘忍不住大笑:“好好好,不白占张姐姐的便宜,张姐姐回去帮我捡三篓包蛋,一篓装三十个,下午我来找你买。”

“你家,贺家和孙家,一家一篓是吧。行,我知道了,回头就给你家选三篓。”

张大娘子的衣裳洗好了,一手提着装了半篓洗好的衣裳,一手提着捞鱼的耙子。

张大娘子:“你去山里玩吧,我要家去了。我娘叫我炖烧一锅绿豆水晚上喝,我要回家干活儿去了。”

“好嘞,我去山上瞧瞧,回来时若是早,我去你家里找你说说话。”

张大娘子响亮地哎了声。

渔娘带着人上山去,家去送鱼的小橘赶了上来。

“小姐,奴婢把鱼篓还给张家大娘子了。”

“还了就好。”

大丫头阿青笑道:“好长一段时日没见,张大娘子越发利落了。”

渔娘嗯了声:“张姐姐自小就是利落的小娘子。”

张家两儿一女,张大娘子是家里的大姐,家中大人要在地里忙碌,家里的两个弟弟都是她带大的。

渔娘认识张大娘子的时候张大娘子才五六岁的年纪,偶尔出来玩她身边跟着两个小弟弟。不仅如此,张大娘子那时还管着家里的鸡鸭。

待她两个弟弟年纪稍长,离得人了,张大娘子就从她母亲手里接过家里的活儿,浆洗做饭打扫,家里的活没有她不做的。

几年前,张家的两个儿子送进私塾识字。在村里私塾读书虽然不要钱,但是笔墨纸砚这些是要花钱的。张家人靠种地挣的那点粮食银钱负担起来压力大,张大娘子为了给家里挣钱就更忙了。

渔娘教张大娘子认了几种南山上长得多的常见药材,比如黄连、金钱草、淡竹叶等,张大娘子挖了晒干送去药铺卖。偶尔挖到野山药,在树上摘到蜜蜂窝,从不自留,全送去卖了换银钱。

“张大娘子勤快,一个姑娘家就把一大家子操持得井井有条。张大娘子年纪也不小了,待她出嫁后,张家只怕要忙乱一阵。”

渔娘爬累了,一手撑着路边的柏树休息,擦了下额头的汗:“去年过年时听张姐姐说,她的两个弟弟不读书了,要去县里找活儿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