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骄阳 > 第六十章 与张载辩(上)

北宋骄阳 第六十章 与张载辩(上)

簡繁轉換
作者:梧桐者奇才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9 11:38: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欧阳公此言大善!”苏轼大笑起来,催促道:“十一郎,且快些!某家可好几日没有听到十一郎诗作了。”

王师约等人也开始跟着起哄催促起来。

辛羸满脸无奈,却是转头看向苏轼,一脸诡异的笑容:“子瞻兄,久闻子瞻兄书法了得,何不学王右军著《兰亭集序》,让我等九人也可以流芳千古?!”

苏轼笑着摇头。

一旁司马光等人却也是跟着起哄起来:“十一郎所言有理,苏学士乃我大宋文章第一,书法更是了得,借此机会,就仿效王右军一次便是。”

“是极,是极,这可是我等名流千古之良机啊,子瞻兄,可不能误了我等千古之名!”曾巩也跟着调笑起来。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苏轼苦笑,眼中却也有跃跃欲试:“某尽力而为。只不过,《兰亭集序》乃是王右军醉后所做,要效仿,自然也得等苏某酣醉方可!十一郎,且先放酒行诗!苏某何时醉,便何时写这《清溪集序》。”

辛羸眼睛微微一亮,本来只是想把苏轼拉下水的,结果,好像真有可能名流千古了

拿起木质的酒樽,缓缓的斟满了清酒,辛羸探手将酒樽放到身前的溪流中,这才开始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无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微微一顿,辛羸却是特意将这首辛弃疾的词后半阙给改了。

“欧阳端坐溪东,子固幸灾乐祸。”这一句出口,酒樽到了曾巩面前,下一个便是苏轼!

辛羸顿了顿,等到酒樽过了曾巩之后,这才一口气念出最后一句!

“最喜子瞻无赖,溪头笑看群英。”

话音落下,辛羸便紧紧的瞪着苏轼:“子瞻兄,酒在你身前!”

“饮!”众人高呼。

苏轼摇头:“十一郎可是故意要灌醉苏某?!”

“哈哈,那是自然,吾等能不能名流千古,就看子瞻兄能不能喝醉了!”辛羸戏谑道。

众人大笑。

苏轼无奈摇头,笑着从溪水里取出酒樽,一口喝下,斟酒就要继续。

张载却是一甩袖子,猛然起身:“欧阳公,子厚尚有要事,先失陪了!”

欧阳修微微一顿:“子厚这是何故?大家尽兴而已,可不许先走!”

众人都是朝着张载看过去,又回头看了看辛羸,辛羸没来之前,张载纵然古板,却还是能与大伙同乐,可辛羸一来,张载便要准备离席了,这其中的关联,似乎根本就不需要多想。

张载摇了摇头,看都不看辛羸一眼,自视清高的开口道:“吾最不喜这些无聊诗词,如同那柳三变一般,不过空谈误国!某就怕耳濡目染之间,也成了这等空谈误国之辈!”

闻听张载这话,不说王师约司马光等人,便是欧阳修和苏轼都微微皱起了眉头。这特么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啊!

辛羸淡淡一笑,起身:“柳三变便是空谈误国么?”

张载眼睛陡然睁大,一脸威严:“难道不是?流连于市井之间,彷徨于烟柳之地,大好男儿,生生成了懦夫!”

苏东坡伸手拉了辛羸一下,辛羸却是笑着摇头,也顾不得别人的不解眼神,微微坐直了身子,抬头挺胸,目光炯炯的看着张载。

“阁下此言差矣!柳三变非但不是空谈误国者,更是利国利民者!”

“哗!”的一声,欧阳静手中的酒杯落入溪水,溅起几朵水花。

这位十一叔,在说什么?

他竟然说柳三变是利国利民者?!这怎么可能?官家御笔“且去填词”的柳三变啊,那可是公认的浪荡公子,怎么可能是利国利民者?!

宇文柔娘有些吃惊、满目不解中带着些许知音的感觉,总算有人能知柳郎了!

曾巩、欧阳修则是对视一眼,静静的等待着辛羸的下文,而司马光却已经激动得快要忍不住发言怼辛羸了!

至于王师约,默默的吃着盘子里的荔枝,不闻不问,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张载怒极而笑:“巧言令色!十一郎你且说说,柳三变如何利国利民了?!”

辛羸微微一笑,眸子闪烁起来,不答反问:“辛某想问子厚先生,何为利国利民?”

张载右手抬起,活像一个正在教书的老夫子:“利国利民者,当然是所作所为利于民生,利于国强!”

很中肯老道而又死板的回答,果然是教书匠的思维模式,话说,中国的儒家圣人们,似乎都是教书匠啊!

就连后世的马云爸爸都是教书匠出生的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现在不是思考这种哲学命题的时候。

辛羸脸上挂着清淡的笑意,回头看向众人,问道:“若有一人,其所为能够不伤民而让赋税增加,是否为利国利民?!”

“自然是!”苏轼点头。

辛羸环视众人一圈,猛然开口,掷地有声:“柳三变便是不伤民而增国库者,柳三变即为利国利民者!”

“哦?”欧阳修来了兴致:“十一郎且说详细些,说说柳七到底是如何不伤民而增加税赋的。”

辛羸看了张载一眼,这才开口道:“柳三变之词儿,传唱于烟花之地,而因这词的传唱,使得人们竞相入青楼,入青楼则须付与银钱,花光了了银钱,百姓士人们必然想办法多赚银钱,此举,一可增青楼之税,二可增百姓之税。这,难道不是不伤民而增赋税?!”

说到这儿,辛羸回头,看向宇文柔娘:“敢问柔娘,有柳三变之词,与无柳三变之词时,青楼收入可有区别,有多大区别?!”

宇文柔娘微微一怔,坦然道:“每逢柳郎新词,万花楼必然人满为患,若是没有柳郎新词,则客官会少上五成!”

辛羸回头,凝视着张载:“子厚先生,柳三变之词,光是万花楼,便可多五成收入,这五成收入中,便有一成入国库,整个汴京,可不止一个万花楼,所增之税,不可细算啊!这还是空谈误国者么?!”

张载微微一愣,估计是三观有些碰撞,回过神来,当即便声色俱厉的开口:“简直胡说八道,凡立国,以农为本,辛十一你这是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辛羸淡然一笑,回头看向欧阳修:“敢问恩师,我大宋开国以来,国库收入,农业占几成,商业又占几成?!”

商业?这个词很新颖啊!

欧阳修笑了笑:“太祖年间,国库税收,农七贾三。”

听到这儿,张载嘴角微微翘了起来。

欧阳修却继续开口道:“庆历三年,便已是农三贾七!而今,有农二贾八的趋势,朝堂中早已有御史中丞奏请陛下以农税为内库!”

所谓内库,便是皇帝的私房钱,要知道,在汉朝乃至隋唐的时候,皇帝的私房钱是由商业税提供的啊!汉灵帝在皇城内做生意,就是为了赚私房钱啊!

张载脸上的笑容僵住,却仍不死心:“诚然,就如十一郎所说,柳三变新词能为国库增收,可百姓士人花光了银子,就一定会从正道赚钱?难道就不会作奸犯科?!就不会去借高利贷(作者君实在没查到北宋民间高利贷叫什么名字囧),以至于家破人亡?!这怎么能说是不伤民?这难道不是误国?!”

张载这话一出,司马光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吾虽信奉孟子,可荀子的性恶论也是绕不开的。”

众人点头,看着辛羸。

辛羸微微一叹,借贷的确是问题啊,后世,也不知道因为借贷害了多少青春少年

至于作奸犯科,这就更是一个绕不开的死结,这是人性本有的恶根,是经济社会、金钱社会的弊端所在,便是后世,都有人因为缺钱抢劫杀人诈骗,甚至抢银行。何况在没有监控的北宋年间?!

可真要说起来,北宋的治安其实跟后世也就半斤八两,因为,后世虽然有更加健全的法律和遍布每一个角落的监控,可北宋,却有着更为自觉的道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