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房玄龄最后道:“陛下您无虑不虞之变和不测之险。”
“故而臣奏陛下立危墙之过!”
房玄龄在大秦的第一道谏言获得几乎所有人的认同。
“对对对对!房贤士说得对!”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是掌一国的万金之躯!”
“陛下您下次可千万不要再如此行事了!”
听到耳边赞叹玄龄之声和批驳自己之声四起,坐在上首的李世民:“…
…”
备受众人眼神谴责,压力好大。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用眼神示意:朕的房,你还是朕那个亲亲臣吗?这满满的魏征风是怎么回事?
房玄龄回以淡定一笑:陛下,此皆为臣肺腑之言。
李世民内心哼唧,面上却觉得他家臣子说得都有道理,道:“朕深刻反思,爱卿说得对!一国君主确实不应当立于危墙之下。”
如果那一些人也算危墙的话。
魏征的谏言和玄龄的献物结合得非常好,李世民非常满意,他最后总结道:“左相的谏言给朕如雷贯耳之击,房贤才的回答更是切实可行,于国大有益处,实为谋士、能臣典范。”
李世民的话让众人认同,今日左相和这个房贤士的言论真刷新他们的对于做官的认识。
对于这位拿出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筒车、曲辕犁、红砖法的贤能之人。
这人如此优秀,应该给什么官职?什么奖励呢?
这人的官职应该低不了,三公九卿,这能力至少是九卿啊!
众人看着九卿的位置,这九卿之位皆有人,上位只剩下一个右丞相之位,是谁要上,谁要下吗?
众人疑惑但魏征可不疑惑!
房玄龄都在这里了,什么位置能够配上他?
要不是他的位置不能动,他都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了!
魏征直接不用思索,在众人的瞩目中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房贤士的才能足够担任右丞相一职!”
此音如晴天之雷打击众人。
众人不可思议地看向魏征。
魏征没有在意其他人的眼光,接着道:“陛下,大秦现如今百废待兴,房贤士有丞相之姿,佐国之才,正适合丞相之位。”
“陛下欲广寻人才,正可以作为天下人才的表率。”
魏征知道,这件事情他提出来最好了。刚好,每日桌案边上摆着能够赶上他身高的竹简他也觉得头疼。
有房相在,这些东西一定可以快点解决,更甚至能解决更多东西!
房玄龄惊讶地看了一眼魏征。
其他臣子看左相的表现就知道他这是来真的了。
蒙毅抬眼看了一下上首的新皇和房玄龄,思考了两瞬,就拉着他的兄长出来道:“臣附议。”
“陛下,臣也以为房贤士能堪当丞相之位。”
尉迟敬德和章邯早就默默出来附议了。
当丞相好啊,玄龄要是能当丞相他们就幸福了!
李世民一开始的想法就是想让房玄龄当右丞相,甚至右丞相之位就是给玄龄留着的,但由魏征提出来倒是意外之喜。
能让他的房相更加名正言顺的坐上丞相之位。
诸位大佬都有这么个谏言了,其他臣子虽然也有不解,但大部分还是依从大佬也附议。
于是,众臣就看到李世民身边的宦官拿出圣旨开始诏曰。
这还不算,“唰”的一下子,这些宦官又拿出一套丞相之服给房贤士套上。
众人惊讶地看向上首的左相和新皇,好小子,原来你们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装都不装了啊!
房玄龄也被李世民的速度给震惊到了,但同时心中又有一股强烈的暖流。
这都是陛下对他的君臣之爱……
李世民亲自下来扶起房玄龄等人:“望诸卿能与朕共同协力,还大秦以治世。”
房玄龄、魏征、蒙毅等人率领众臣齐声:“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
在秦始皇丧令才下达地方没多久,只间隔了半个月另一道诏令又来了。
一道综合了秦孝公、萧丞相、汉武帝、唐太宗时期的‘察举’求贤令:
“诏令长江以北,黄河以南郡县举荐孝悌淳笃,兼修时务之人;百家中学术完备,可为师范之人;文辞秀逸优美,才堪著述之人;通晓政策法令,可托以尊敬的人;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专车传诣咸阳宫考核。”
而这份求贤令的结尾是:“朕在咸阳凌烟阁,静待诸卿。”
伴随着察举令到达各郡县郡守手头上的是三四箱纸张。
不提各郡县郡守看到这些纸张是如何惊恐,但李世民的桌案上确实是没有了那叠加起来有他身子高的竹简了。
取而代之的是分类明确的政务,和开始有三省雏形的审核、书写、执行政务。
不能一下子就更改官制,那就潜移默化的进行更改,削弱原有的政务,增设新的部门。
御使大夫冯劫最近是忙得底朝天。
新皇对他非常的看重,直接让他搞起了官吏监察制度,虽不能说是从头开始做,但新的右丞相不知道哪里来的监察制度,直接送给他了。
冯劫忙的非常有条理。
魏征本以为新丞相来了自己或许会轻省一点,毕竟新丞相会分走他的一些事务。事实告诉他,不是的。
纸张大规模的出现,直接替换了整个中央用纸,随着纸的出现是官员政务的规范性,他这边处理政务的同时要搞一套官吏的考核晋升机制。
魏征:“……”默默去做事。
法家人开始步入民间探查秦律在百姓中的普及和实用程度,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他们法家和百姓的相关性太大,新秦律得一步步来。
法家人不急,但淳于越急啊,因为农家和墨家等家开始喊人了!
远在上郡的相里殷直接就被墨家和房玄龄叫过来咸阳了,咸阳的工具制造需要他,水排、牛排、曲辕犁和红砖厂等等,都需要墨家人去做出来推广。
是的,同一时间伴随而走的是咸阳递给诸子百家的一封召集令,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亲亲百家人,咸阳现有传播便捷,印刷方便的纸张一份,特召百家来咸阳搞弄流传于世的典籍哦。”
召百家令流传的比较快,毕竟飞鸽、飞鹰传书个就可以了。
拿到手中的召集令,百家很不在意。
孔鲋冷漠:“呵呵,我才不会为此去那破咸阳。”
孔鲋心疼地摸了摸自己身侧的墙:“那愚蠢的秦始皇抢我儒家书籍去焚烧,要不是老夫眼疾手快,这书都留不住。”
搞笑极了,老子焚书,儿子召集人手创新书。
不在其位的人怎能知道秦始皇焚书是因为太多杂书放置在民间会影响民心,故而才收集除农书医书之外,对百姓无用的杂书,在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