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如晦的当初拿出晒盐法就是为了让百姓们都吃得上平价盐,所以沿海周边的郡县就开始被考察,看看哪边适合开展晒盐大业。
还兼顾着要弄精盐,百姓们的钱得少赚,但富豪们的钱得赚,多多益善薅毛,最后再用到百姓身上。
杜如晦和张仓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李世民甚至知道很多贤才也在路上了,但人手不足还是严重。
看着面前臣子们和谐讨论的场景,李世民再次想了一遍自己的亲亲臣子们,比如无忌,比如士廉,比如世南,再比如政会。
想到政会,李世民的想法停了一瞬,这是一个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善始令终的人,老实,肯干,就是不知道这次什么时候会见到他。「1」
如果他们都在的话一定会更加和谐吧?
咔!
想法停止,李世民突然想到臣子们都在也不一定会更加和谐,因为凌烟阁的臣子也不全是合心意的,比如……
李世民想到了某位姓萧名瑀的臣子,如果对方此刻在朝堂上,臣子们的讨论定然不会如此和谐,因为对方会在朝堂上和人吵架。
是的,萧瑀就是一个如此倔强的人,常常在朝堂上吵架,吵得乱成一团。
李世民对他真是又爱有恼,不过终究还是爱的,不爱他怎么可能会让对方在六遭罢免官职的情况下六次起复为相呢?
屡罢屡起,都是李世民对他深沉的爱啊。
李世民感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萧爱卿来了虽然会和朕吵架,但他做事不徇私情,不越法度,如果这次贤能入咸阳能找到他也不错。”
这是一个在他落魄备受冷待时会在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渊面前为他说话的诚臣。
他虽经常生气于对方的口不择言,但也爱他的忠诚耿直。
不过臣子没来没关系,贤能都能用。
比如历史闻名的陈平就被李世民用上了,一起忙转大秦。
在李世民心目中整个大秦好似有了初唐的风貌了,一些都在慢慢发展,国力在逐渐变好。
李世民内心充满了希望。
项羽也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因为他蹲到了一伙送察举人才的队伍。
他所在的位置是会稽,但此刻的秦朝,越南的地方越靠近百越蛮夷,人才实在寥落,故而他去其他地方蹲守了。
就是这些郡运送人才的速度实在慢吞吞,他等了两天了才看到第一波察举人才的运送队伍。
这是来自东南方向,也就是他老家泗水郡东面的东海郡察举队伍,还有泗水郡的队伍也跟在后面。
近十辆车架上面皆插着代表秦朝官府的玄鸟旗帜,可以看出里面坐了好些人,在车架的两侧有两排士兵骑着骏马护送。
真正做到了李世民要求的选拔完人才后,郡守以专车接送。
其实这是李世民没来,李世民要是来了定然会上去马车上同众被选出来的贤能攀谈。
不过李世民没来也没关系,有人替他这么做了。
队伍最前面的车架里坐的人不多,也就坐了五个人。
他们似乎在闲聊着什么,引导话题的是坐在中间的那三个人。
——刘政会、萧瑀和萧何。
知道当今圣上竟然是扶苏,身边跟着房玄龄、尉迟敬德、章邯等人,并且一过来就发明马具和新刀具的秦二世扶苏还是扶苏吗?
穿越过来的贞观臣子定然敢肯定,这不是扶苏,这是他家陛下!
当然的,穿过来的刘政会也知道。
他们过来自然不是在和这些人闲聊,而是路途中看书费眼,故而来与选拔出来的贤才们了解下。
细细听来可以知道,他们聊天的话题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街边巷尾的小事,不一而同,但皆言而有物。借此可以判断这人是否腹有才华,能堪大任。
刘政会知道其实在场的,包括后面的许多人都是有本事的。
因为给这些人出的卷子就是他出的。
毕竟他老父亲就是东海郡的郡守,身为大唐臣子,自然得最大限度为陛下选择最好的人才。
刘政会穿过来没有很久,也就一个多月,这具身子在外出游历时落水,脚抽筋溺水死了。而刘政会直接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昏迷着,半个月前才醒来。
知道自己的陛下和其他臣子皆来到这个世界时,刘政会本想立刻去咸阳的。
但看到来自咸阳的察举令时他停下了步伐,因为他得为他的陛下搜寻更多人才。
若论秦末汉初的人才哪里的最出名?
当属东海郡淮阴县的韩信,泗水郡沛县的萧何,还有不知在哪的张良。
张良对秦朝有深深的恶意,刘政会是没法子去招揽他了,但是他自己本郡的韩信和隔壁郡的萧何是可以的。
于是他留在了东海,没急着去咸阳找他陛下与挚友。
秦末找韩信并不是个好找得活计,因为韩信正在仗剑奔走于想要投奔一个自己合适的主子,萧何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这是一个在秦始皇在时都不想入咸阳的能人。
故而韩信得找,萧何得让泗水郡的郡守壮注意到他,再让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去说动对方参加察举去咸阳。
但倔的人就是倔,接收到探子来报情况不乐观的刘政会在找到韩信后,急忙赶往沛县之才知道,不是情况不客观,而是……
萧何处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了。
刘政会对自己身边的萧瑀问道:“你若见了陛下可有话对陛下说?”
是的,刘政会去到沛县才知道对方早已有一个名为‘萧瑀’的堂亲兄弟。
史书上没记载萧何身边有一个名为萧瑀的堂兄弟,也没记载他没有。
等刘政会接触了对方才知道,什么堂表亲,这是他一同传过来的真同僚!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他乡遇故知自然是值得人喜悦的。
但是刘政会和萧瑀的相见只喜了一瞬。
就……
‘哦,怎么第一个遇见的竟是这厮。’
这是当时他们两个人的想法。
刘政会和萧瑀的上辈子就不是关系好的。
萧瑀心地偏狭,不能容人,而刘政会与杜如晦和房玄龄关系好,他两个友人备受李世民宠爱,权任稍分,对方就心不平,盯着杜如晦和房玄龄一有过错就劾之。
而且这人还气性很足,朝堂上与人意见不合抄起板子就论,就连陛下都制止不住,使得满朝文武乱作一团。
刘政会活到贞观九年,萧瑀在贞观八年就四次罢相,可见其性格之急躁,与同僚关系多紧张不合,多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刘政会猜测,在他死后的萧瑀一定也不消停。
浑然不知萧瑀真的一生六起六落,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事迹的刘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