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五十三章:你田家祖宗十八代的脸都让

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二百五十三章:你田家祖宗十八代的脸都让

簡繁轉換
作者:一觉睡到下午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4:54:14 来源:源1

确定了盐铁官营之事以及在各郡设立郡都尉一事,刘辩也暂时没有什么其他要推行的政令了。

或者说,这两条政令都是在为将来的政令铺路。

郡守们失去了盐铁暴利,又失去了兵权,就成了他砧板上的鱼肉。...

洛阳一战大捷,姜维的威名响彻四方。然而,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蜀汉复兴之路上的一块基石。面对魏国虽已割地求和,但其根基尚存,司马昭仍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吴国虽出兵北伐,却始终抱有私心,未能全力配合蜀汉的战略部署。三国局势依旧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筹划下一步行动

回到成都后,姜维并未急于庆祝胜利,而是迅速召集众将与谋士商讨后续计划。他首先对当前局势进行了全面分析:“魏国虽然暂时屈服,但其主力犹存,尤其是许昌一带防御严密,若不趁胜追击,恐怕他们会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而吴国方面,孙皓表面上答应合作,实则按兵不动,甚至暗中窥探我军虚实。我们必须提防他们趁机渔利。”

随后,姜维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削弱魏国实力,同时稳固蜀汉在中原的地位。为此,我建议采取‘三路并进’之策: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逼许昌,迫使司马昭无暇分身;另一路由诸葛瞻统领水军沿黄河继续向东推进,牵制魏军北部防线;第三路则由李平联合鲜卑部落,从侧翼骚扰魏军后方,切断其粮道补给。”

此计一出,众将纷纷点头称善。廖化却皱眉问道:“丞相,此计虽妙,但是否过于分散兵力?万一魏军集中优势兵力反击某一路,后果如何?”姜维微微一笑,答道:“廖将军不必担忧。我们并非真正分兵,而是利用声东击西之法迷惑敌军。真正的主战场仍在陆上,水军和鲜卑骑兵只是辅助攻势,用以牵制敌人兵力。只要各路人马紧密配合,定能取得全胜。”

###派遣使者巩固联盟

为了确保吴国不会坐收渔翁之利,姜维决定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往江东,加强与吴国的联络。他最终选择了邓芝,这位老练的外交官曾多次出使吴国,深得孙权信任。临行前,姜维特意叮嘱道:“邓将军,你此去江东,不仅要提醒孙皓履行盟约,还要试探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发现吴国有异动,务必及时回报。”

邓芝领命而去,日夜兼程赶往建业。一路上,他不断思考如何说服孙皓真心合作。抵达江东后,他先是拜见了孙皓,呈上刘禅亲笔书写的盟约信件,然后详细阐述了当前局势以及联合抗魏的重要性。然而,孙皓听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反复询问蜀军的具体部署情况,显然对此次合作仍有疑虑。

邓芝心中暗叹,但他并未流露丝毫不满,而是巧妙地回应道:“大王,魏国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若我们两家能够齐心协力,必能将其彻底击败。届时,中原之地尽归我两国所有,何乐而不为?至于细节问题,丞相早已做好周密安排,绝不会让大王吃亏。”

孙皓沉吟片刻,终于勉强答应出兵相助,但仍要求吴军只负责攻打徐州一带,避免与蜀军正面冲突。邓芝虽觉遗憾,但也只能暂时接受这一条件,并迅速将消息传回成都。

###进军许昌

与此同时,姜维亲率大军自洛阳出发,直奔许昌而去。一路上,他不断派出斥候侦察敌情,并命令士兵快速行军,力求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沿途百姓看到蜀军旗帜,无不欢欣鼓舞,许多人主动加入队伍,为蜀军提供粮草和情报支持。

司马昭得知姜维再次发动进攻,顿时如临大敌。他急忙调集所有可用兵力,命钟会率精锐部队驻守许昌城外,自己则亲率大军驻守城内,严阵以待。然而,姜维早已料到这一点,他故意派一小股部队前去挑衅,吸引魏军注意力,而真正的主力却绕道从侧翼包抄。

果然,钟会中计,率部出击迎战。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姜维突然率领主力从侧翼杀出,将魏军截断为两部分。一场惨烈的战斗随即展开,蜀军凭借地形优势和精准的战术配合,最终击溃了钟会的部队。钟会仓皇逃回许昌,向司马昭报告战况。

司马昭听后大惊失色,意识到仅凭许昌的兵力已经无法抵挡蜀军的攻势。他不得不下令放弃许昌,带领残部撤往邺城暂避锋芒。姜维乘胜追击,顺利攻占许昌,并迅速安顿好当地百姓,稳定民心。

###鲜卑骑兵的奇袭

另一边,李平成功说服鲜卑首领,同意出兵相助。鲜卑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直接威胁到了魏军的后方粮道。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焚毁了多处重要粮仓,并斩杀了多名负责运输的将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魏军士气大挫,许多士兵开始逃离战场。

张翼的奇兵也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潜入魏军腹地,不断袭击其后勤补给线,使得司马昭的军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魏军内部矛盾渐显,不少将领因不满司马昭的指挥而公开反对,导致军心更加涣散。

###吴国的背刺

然而,就在蜀汉节节胜利之际,吴国却悄然改变了策略。孙皓见魏国连遭打击,认为这是吞并中原的最佳时机,于是秘密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北上,意图抢占许昌附近的要塞。这一举动被蜀军斥候发现,姜维闻讯后勃然大怒。

“吴国果然不可信!”姜维咬牙切齿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必再顾及盟约。”他当即下令调整战略,命一部分兵力留守许昌,其余人马则转向南下,准备与吴军决一死战。

两军在豫州交战,场面异常激烈。吴军虽然占据地利,但因长期按兵不动,缺乏实战经验,很快便被训练有素的蜀军击溃。孙皓见状大惊,不得不紧急召回北伐大军,转而全力防守江东。

###三国新格局

经过这一系列战役,三国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蜀汉不仅占据了许昌、洛阳等战略要地,更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魏国被迫割让大片土地,并承诺定期缴纳贡赋。吴国则因背信弃义而失去了与蜀汉合作的机会,从此沦为孤立无援的局面。

回到成都后,姜维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刘禅亲自设宴款待,表彰他的卓越功绩。席间,刘禅感慨万千地说道:“丞相,若非你运筹帷幄,蜀汉焉能有今日之盛?朕愿将全部权力交予你手中,助你完成统一大业!”

姜维恭敬谢恩,却婉言拒绝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尽职而已。如今三国鼎立之势已破,蜀汉虽占上风,但距离统一中原还很遥远。臣愿继续努力,为陛下开辟更加辉煌的未来。”

夜深人静时,姜维再次坐在书房内,摊开地图,仔细研究每一处细节。他明白,这场战争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决心继续完善战略布局,为蜀汉的复兴之路扫清一切障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争霸的序幕已然拉开。而姜维,这位智勇双全的统帅,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传奇篇章。

洛阳一战大捷,姜维的威名响彻四方。然而,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蜀汉复兴之路上的一块基石。面对魏国虽已割地求和,但其根基尚存,司马昭仍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吴国虽出兵北伐,却始终抱有私心,未能全力配合蜀汉的战略部署。三国局势依旧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筹划下一步行动

回到成都后,姜维并未急于庆祝胜利,而是迅速召集众将与谋士商讨后续计划。他首先对当前局势进行了全面分析:“魏国虽然暂时屈服,但其主力犹存,尤其是许昌一带防御严密,若不趁胜追击,恐怕他们会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而吴国方面,孙皓表面上答应合作,实则按兵不动,甚至暗中窥探我军虚实。我们必须提防他们趁机渔利。”

随后,姜维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削弱魏国实力,同时稳固蜀汉在中原的地位。为此,我建议采取‘三路并进’之策: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逼许昌,迫使司马昭无暇分身;另一路由诸葛瞻统领水军沿黄河继续向东推进,牵制魏军北部防线;第三路则由李平联合鲜卑部落,从侧翼骚扰魏军后方,切断其粮道补给。”

此计一出,众将纷纷点头称善。廖化却皱眉问道:“丞相,此计虽妙,但是否过于分散兵力?万一魏军集中优势兵力反击某一路,后果如何?”姜维微微一笑,答道:“廖将军不必担忧。我们并非真正分兵,而是利用声东击西之法迷惑敌军。真正的主战场仍在陆上,水军和鲜卑骑兵只是辅助攻势,用以牵制敌人兵力。只要各路人马紧密配合,定能取得全胜。”

###派遣使者巩固联盟

为了确保吴国不会坐收渔翁之利,姜维决定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往江东,加强与吴国的联络。他最终选择了邓芝,这位老练的外交官曾多次出使吴国,深得孙权信任。临行前,姜维特意叮嘱道:“邓将军,你此去江东,不仅要提醒孙皓履行盟约,还要试探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发现吴国有异动,务必及时回报。”

邓芝领命而去,日夜兼程赶往建业。一路上,他不断思考如何说服孙皓真心合作。抵达江东后,他先是拜见了孙皓,呈上刘禅亲笔书写的盟约信件,然后详细阐述了当前局势以及联合抗魏的重要性。然而,孙皓听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反复询问蜀军的具体部署情况,显然对此次合作仍有疑虑。

邓芝心中暗叹,但他并未流露丝毫不满,而是巧妙地回应道:“大王,魏国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若我们两家能够齐心协力,必能将其彻底击败。届时,中原之地尽归我两国所有,何乐而不为?至于细节问题,丞相早已做好周密安排,绝不会让大王吃亏。”

孙皓沉吟片刻,终于勉强答应出兵相助,但仍要求吴军只负责攻打徐州一带,避免与蜀军正面冲突。邓芝虽觉遗憾,但也只能暂时接受这一条件,并迅速将消息传回成都。

###进军许昌

与此同时,姜维亲率大军自洛阳出发,直奔许昌而去。一路上,他不断派出斥候侦察敌情,并命令士兵快速行军,力求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沿途百姓看到蜀军旗帜,无不欢欣鼓舞,许多人主动加入队伍,为蜀军提供粮草和情报支持。

司马昭得知姜维再次发动进攻,顿时如临大敌。他急忙调集所有可用兵力,命钟会率精锐部队驻守许昌城外,自己则亲率大军驻守城内,严阵以待。然而,姜维早已料到这一点,他故意派一小股部队前去挑衅,吸引魏军注意力,而真正的主力却绕道从侧翼包抄。

果然,钟会中计,率部出击迎战。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姜维突然率领主力从侧翼杀出,将魏军截断为两部分。一场惨烈的战斗随即展开,蜀军凭借地形优势和精准的战术配合,最终击溃了钟会的部队。钟会仓皇逃回许昌,向司马昭报告战况。

司马昭听后大惊失色,意识到仅凭许昌的兵力已经无法抵挡蜀军的攻势。他不得不下令放弃许昌,带领残部撤往邺城暂避锋芒。姜维乘胜追击,顺利攻占许昌,并迅速安顿好当地百姓,稳定民心。

###鲜卑骑兵的奇袭

另一边,李平成功说服鲜卑首领,同意出兵相助。鲜卑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直接威胁到了魏军的后方粮道。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焚毁了多处重要粮仓,并斩杀了多名负责运输的将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魏军士气大挫,许多士兵开始逃离战场。

张翼的奇兵也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潜入魏军腹地,不断袭击其后勤补给线,使得司马昭的军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魏军内部矛盾渐显,不少将领因不满司马昭的指挥而公开反对,导致军心更加涣散。

###吴国的背刺

然而,就在蜀汉节节胜利之际,吴国却悄然改变了策略。孙皓见魏国连遭打击,认为这是吞并中原的最佳时机,于是秘密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北上,意图抢占许昌附近的要塞。这一举动被蜀军斥候发现,姜维闻讯后勃然大怒。

“吴国果然不可信!”姜维咬牙切齿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必再顾及盟约。”他当即下令调整战略,命一部分兵力留守许昌,其余人马则转向南下,准备与吴军决一死战。

两军在豫州交战,场面异常激烈。吴军虽然占据地利,但因长期按兵不动,缺乏实战经验,很快便被训练有素的蜀军击溃。孙皓见状大惊,不得不紧急召回北伐大军,转而全力防守江东。

###三国新格局

经过这一系列战役,三国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蜀汉不仅占据了许昌、洛阳等战略要地,更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魏国被迫割让大片土地,并承诺定期缴纳贡赋。吴国则因背信弃义而失去了与蜀汉合作的机会,从此沦为孤立无援的局面。

回到成都后,姜维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刘禅亲自设宴款待,表彰他的卓越功绩。席间,刘禅感慨万千地说道:“丞相,若非你运筹帷幄,蜀汉焉能有今日之盛?朕愿将全部权力交予你手中,助你完成统一大业!”

姜维恭敬谢恩,却婉言拒绝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尽职而已。如今三国鼎立之势已破,蜀汉虽占上风,但距离统一中原还很遥远。臣愿继续努力,为陛下开辟更加辉煌的未来。”

夜深人静时,姜维再次坐在书房内,摊开地图,仔细研究每一处细节。他明白,这场战争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决心继续完善战略布局,为蜀汉的复兴之路扫清一切障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争霸的序幕已然拉开。而姜维,这位智勇双全的统帅,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传奇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