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堡宗别闹 > 第六百七十七章 亮剑:土地改革!

堡宗别闹 第六百七十七章 亮剑:土地改革!

簡繁轉換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3:41: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用户部上下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说:在广安帝陛下的“奢侈”开销下,户部国库里基本上就没有“过年”钱粮。

当年的钱,当年基本上都要花光。

所以说当下大明的盛世,恐怕也是历史上最强的盛世,别人家的盛世,国库里的铜钱串要堆积到发霉,麻线也要腐朽,可大明国库里的钱基本上年年光。

好说不说,一个不断对外打仗的大明,还能有当下盛世风光,也是很奇葩。

朱见济哈哈一笑,“说到底,还是赋税收的少了,所以户部没有底气,不过诸位卿家有没有想过,为何一个王朝到中后期,它的赋税都会慢慢减少,而到王朝末年,国库里甚至穷得叮当响?这里面的原因,大家是否愿意深究一番?”

这话一出,满堂寂静。

大家终于懂了。

原来广安帝陛下在这里等着大家。

陛下这是在试探大家对于土地改革的态度:任何一个王朝,大宋除外,约到后面越穷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土地兼并。

国家的土地兼并到了不需要缴纳赋税的权贵、士绅手中。

而需要叫赋税的百姓却没有田地,只能租种。

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又作为佃租被权贵、士绅所得,换言之,他们是薅羊毛,薅国家的羊毛,所以自科举盛行以来,读书人趋之若鹜。

只要有了功名,哪怕不能一二甲中第,只要是个举人,就能富贵余生。

就算你出身贫寒得不能再贫寒,也能一举而逆天改命。

因为地主手中的土地太多了,为了少缴赋税,他们就会去找那些中举的本地士子,把土地挂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避税。

而新中举的读书人,名人是可以挂不少田地的。

当然,不是白挂。

地主也需要付出一点代价,比如送钱送田给举人,又或者是从每年的收租中,拿出一部分来支付给举人,大家共赢。

而有了举人的名额额度,地主权贵集团,又能继续购买、抢夺更多的田地在手中,如此愈演愈烈,土地兼并也越来越严重。

最终属于百姓,可供国家收取赋税的田地就越来越少。

在这些骚操作下,国库能收到钱才怪。

群臣心里雪亮。

几年前,陛下更登基没多久,就透露要土地改革的意思——所谓土地改革,其实就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以此丰饶国库。

但大家没想到陛下竟然真的要付诸行动。

这可不是一般的工业改革。

是要牵扯整个大明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的大事,换言之,陛下是要一个人和整个大明的上层建筑作对,哪怕作为天子,这也会很难很难。

嗯,也不是整个上层建筑。

至少杭氏外戚、白氏外戚已经吕氏外戚,加上吴太后那一脉的吴氏外戚,在这件事上,应该是会支持广安帝陛下的。

尤其是杭氏外戚。

毕竟当年广安帝陛下没钱的时候,杭敏和杭昱父子甚至变卖田产、房产来支持,如今杭氏自然会继续支持陛下,毕竟杭氏已经和陛下联手组建了杭氏建筑公司,田地上的利益损失,可以通过杭氏建筑公司弥补回来。

吕氏外戚和白氏外戚也一样,都和陛下的皇商企业里占了份额。

众人不吭声。

有点冷场了。

杭敏一看,是自己出面的时候了,干咳一声,道:“原因何其简单,其实历数过往王朝,除了因为漠北游牧民族南下而亡国的大宋,其余王朝的致命之殇,大多是土地兼并导致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原本是个无解的难题,是任何一个王朝走到后期都要面临的困难局面,再强大的君王,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难道陛下有什么想法?”

这是要配合朱见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了。

可说非常有默契。

白圭起身道:“这个问题确实不得不考虑,我大明虽然如今盛世煌然,但太祖定国之后的各种制度,都让权贵、地主拥有占据大量土地的可能性,而且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形态,有钱有权的权贵和富豪、乡绅们,他们的财富可不就放在田产和房产上,这就是民间说的越有钱越富,如此以往的循环下去,民间的财富就集中到了这一群人手中,国家反而会慢慢没钱。”

工部、吏部两大尚书表态支持!

就缺一个吕原了。

不过吕原作为国丈爷,身份地位都要差白圭一截,现在也不在京畿任职,去地方担任了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一方封疆大吏。

但他的儿子吕春景,却是陛下的大明皇家电力公司的直接负责人。

也是备受重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原肯定也会支持朱见济。

果不其然。

吕氏族人中,一位在太常寺担任少卿的人起身附和道:“危言耸听一点,如果我大明朝廷不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只怕百十年后,户部会比今天更捉襟见肘,到时候国家养病无钱、发展无金,陛下之前施行的教育、医卫、农业等方面的改革,恐怕都要前功尽弃,届时,不止是大明银行的货币体系稳定不了,只怕连粮食问题都要出现,那时候人口暴增到一定程度,没有粮食暴增,只怕就会饿殍千里,百姓无法生存,那国家又如何生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群臣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辩驳,因为这是肉眼可见的未来,如果国家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那么迟早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朱见济微微颔首,“三位卿家说的有道理,所以这是个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着大明国祚的问题,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君王能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以往的朝代,所有的国库收入、百姓和权贵的收入,都和土地牢牢绑定在一起,但是现在,大明在朕的推动下,百姓和富贾权贵世家士族赚钱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在土地上了,各种工业行业,已经海贸商行,都能为大家赚取不低于土地带来的巨大利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更长远的为家族争取更好的未来,权贵、富贾、世家、士族,做出一点牺牲,把土地还给百姓,似乎也是可行之计,诸位卿家以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