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堡宗别闹 > 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明“科学”第一大儒

堡宗别闹 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明“科学”第一大儒

簡繁轉換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23:41: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陈献章懂了。

反正不管代价多么大,陛下的想法就这么简单直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且比这个更高级。

陛下的操作,俨然是我大明儿女皆为世间读书人!

陈献章想了一会儿,“微臣知晓了,那就按照陛下的圣意操作,以京畿到地方的形势,逐级下行的建立一整套的官学体系,且持有一定规模,微臣回去后便以此为规,制定个完整的体系出来,呈请户部和吏部,以定品、制俸、筑建。”

朱见济道:“没错,不过陈司长你要明确一点,所有官学都是教育司下属单位,你作为教育司长,以后责任会更重大,事务也更繁忙,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你就把北京大学校长和太学校长辞了罢,以后就总领全国的官学诸事。”

陈献章笑道:“微臣也有此事。”

倒不惊惶。

陛下并不是在打压他,而是从大局着想,想想看,全国的官学一下子要扩大到如此规模,牵扯到多少事情。

毫不夸张的说,陈献章觉得未来十年内,他会累成狗。

比杭敏还累的那种。

朱见济也知道人才的宝贵之处,像陈献章这种大儒,又有管理才能的,更是国宝一样的存在,所以继续道:“另外,教育司那边,你去看有没有自己青睐的年轻人,拔擢三个作为你的秘书,辅助你诸多事宜,就如工部杭敏一样。”

工部杭敏,是众所周知的劳累。

才不到五十,已经满头华发了,所以之前朱见济给杭敏配备了三个秘书——工部的左右侍郎名义上是尚书的副手,但实际上也要负责诸多事务,相当于副部长。

不算秘书。

陈献章闻言大感暖心,陛下还是心有群臣的。

朱见济继续道:“此事……朕稍后会和吏部那边商讨,今后国家诸部的尚书,皆要配备三名秘书,侍郎、诸司、寺、监诸事,地方上的承宣布政使司,配备两名秘书,州府知州、知府,甚至知县,亦需配备秘书,为汝等安排工作、生活、出行等诸多琐碎事务。”

这些秘书都是官员!

只要能力出众,也可以从秘书岗位调任要职。

陈献章笑道:“这又能消化不少读书人啊。”

朱见济哈哈一笑,“人尽其才,总不能让我大明的读书人十年寒窗之后,继续回去种田罢,所以陈司长你不用担心教育改革后读书人没地方去,以后国家的各行各业,甚至就连种田,也需要大量的读书人,现在农部那边研发各种农作物,以后可是要有知识文化,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的!”

一句话,科学治国。

陈献章也哈哈大笑,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陛下之眼光,微臣不及万一也!”

朱见济乐了,“陈司长,别掉了你大儒的格了!”

大儒就应该清高一点,不落俗套。

陈献章摇头,“在陛下面前,什么大儒都是虚的,以陛下之眼光、思想,微臣甚至以为,陛下已经在大明将格物致知发扬光大,甚至算是独创了一门学术……倒不知如何命名?所以陛下才是大明的第一大儒!”

朱见济哈哈一乐,“到也不算独创,这确实是一门学术,各行各科之理大成之集的学问,是格物致知,是追求万事万物的本相原理,简化下来,大概可以叫‘科学’?”

陈献章点点头,“所以才会有东风系列火器的问世,所以才会有大明京畿的不夜之辉煌,所以才会有蒸汽坦克、蒸汽运输车的钢铁洪流,如此看来,那陛下就是我大明科学创始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儒。”

朱见济心里顿时就飘了。

好像是这样?

一般人拍马屁,朱见济是能清醒的,但陈献章这个马屁拍得那叫一个周正,关键也是事实,朱见济确实在大明推动科学,所以他也自认为是大明科学的创始、发扬者。

第一大儒,好像当之无愧啊!

自然就飘了。

君臣之间气氛又融洽了许多,陈献章心里也高兴,便顺口道了一句,“陛下,关于土地兼并问题,微臣也上了章折提了些许建策,可否撤回?根据教育司这次改革的操作和对未来的影响、意义,微臣现在明白了陛下土地改革的苦心了,所以只要有需要,陛下只管开口,微臣愿全力支持!”

朱见济大喜,“你现在支持朕进行土地改革了?”

听这话,陈献章之前是不支持的,所以他要想撤回章折,但是他现在思想觉醒了,被自己这个教育体制的改革给来了个思想启蒙!

所以说,大儒就是大儒。

接受新鲜事物就是快。

此事陈献章也支持的话,他的力量可不是一个教育司司长那么简单,他是国内当今第一大儒,而且在教育司也工作好几年了,门生遍天下,在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分量,如今已经超过了礼部尚书,是国内读书人中,地位仅次于衍圣公的存在。

他振臂一呼,天下读书人很可能就更容易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而各大世家、士族、乡绅、权贵、富贾的家族中,大把的读书人,在陈献章的呼吁下,这些读书人的思想,就极有可能跟着觉醒。

大好事!

陈献章笑道:“陛下的苦心孤诣,微臣今日方始知晓,再想想我大明现在的强大,哪一项不是陛下的改革带来的,微臣今后,愿意全力在教育司推行陛下的‘科学’之学问!”

朱见济喜道:“善!”

又道:“当年王安石变法,区区一个青苗法,能在大宋掀起一场滔天巨浪,如今朕要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根除土地兼并的存在可能性,换言之,今后不论国家形势怎么发展,在朕改革制定下的土地政策上,都不可能再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了,换言之,地主将成为历史名词,不再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是断了一大堆人的利益,所以这一场改革,不像其他,朕以为,少不得要死不少人,是大明走向新时代的阵痛,到时候,还希望陈司长多加支持。”

陈献章收敛笑意,凝重的道:“自古变革,无有不流血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大明万民,对冥顽不灵者予以刀戈之语,臣以为,此为正理斩逆浪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