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 第三百三十二章

簡繁轉換
作者:无助的张阿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11:37: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我拥有八幡制铁41%股份,我会帮忙把所有的股份全部拿到手。

富士制铁株式会社的社长是日野武弘,我们虽然是竞争对手,私下我们的关系也不错,他占有的股份大概在40之间。

如果组成新的钢铁公司,我们两人大概会占用35%左右的股份。”

稻山嘉宽心中略一盘算然后忐忑的说道。

如果能把其他股东踢出董事会,新的钢铁厂合并之后管理起来也就更加方便,团队的实力也能提升不少。

听到这里,张忠华心里直接就乐开花,自己这样花的资金也就更少,不到7亿美元拿下未来的钢铁巨头更爽。

虽然到了互联网时代钢铁企业不行了,但是好歹也是世界500强的企业,自己也只是增加底蕴而已,钢铁是真正的基础也是支柱产业之一,看起来互联网行业很赚钱,但是真正的地位比之没有那么赚钱的钢铁、汽车等产业还是差一筹的。

单单说这些企业旗下人数无比庞大的员工数量,就是手中的一张学王牌。

“没问题,如果两家顺利的合并,我们的公司就叫新东瀛制铁公司,让我继续创造以前的辉煌成就,继续成为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的钢铁行业霸主。”

张忠华笑着说道。

新日铁的雏形已经也差不多完成了,这可比前世新日铁合并早了两年多时间,新日铁也能更早一步成为全球巨无霸,踏入重工业真爽!

稻山嘉宽恭敬的把张忠华送出八幡制铁,看着张忠华带着保镖离开,稻山嘉宽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要是八幡制铁、富士制铁两家钢铁公司合并,组成的巨无霸新东瀛制铁公司一定很有趣。

八幡制铁可是有十多位小股东呢,还是先把那些股份收购过来再说吧,两家公司合并最快也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稻山嘉宽苦笑一声回办公室写起收购计划。

“东瀛政府这边不会阻碍吧?”张忠华还是有点担心,要是阻止合并那就真的郁闷了。

“应该不会,战后大部分官营企业被私人收购,这两家公司又不是上市公司。八幡制铁是不少小股东一起买下的,富士制铁也不是富士财团产业,和东瀛的那些财团并没有冲突。”

张忠华对这些东瀛财团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除了未来最大的第一劝银财团没有形成,其他五个财团也基本形成雏形,进入70年代就会飞速发展了。

东瀛的财团关系错综复杂,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接近住友财团,索尼公司接近三井财团,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接近三菱财团,日立制作所则参加了富士、三和、第一劝银三个财团的经理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解散的东瀛财阀系统的企业逐步聚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

1945年东瀛投降后,丑国占领军通过东瀛政府推行“解散财阀”措施,旧财阀为之解体。

1948年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丑国占领军的压力开始缓和。

1950年丑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东瀛成为军需资材和劳务供应基地,因此获取巨大利益。

由于“解散财阀”时未触动财阀的银行,从50年代初期起,以旧财阀银行为中心联合原系统各大企业的经理陆续组成经理会。

至70年代初,先后形成以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财团为首的一批垄断资本集团。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东瀛主要垄断财团是三菱、三井、住友三大财团,基本上是由原财阀系统的企业所组成;富士、第一劝银财团则由不同财阀系统的企业联合而成;三和财团是新兴垄断资本集团。

三菱财团,三菱财阀的旧三菱商事公司在“解散财阀”时被分割成约140家小公司,

1954年由三菱商事、不二商事、东津贸易、东西交易等四公司系统合并而成立新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公司。同时组成旧三菱系统各企业的经理会“金曜会”。

1955年该系统各公司共同设立三菱原子能委员会。

1956年设立三菱油化公司,遂形成三菱财团。该财团以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六大财团中实力最为雄厚。三菱银行、三菱重工业公司、三菱商事公司是其三大支柱。

1976年“金曜会”的核心企业有28家,其中三菱重工业、三菱电机、三菱化成工业、三菱油化、三菱制钢、旭玻璃等都是全国同业中的第一、二流企业。

三井财团,三井财阀的旧三井物产公司战后初期被分割成近200家小公司。

1959年由第一物产和三井物产两个系统合并成立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公司。早在1950年三井系统各企业的经理就组成了经理会“月曜会“。

1960年又组成“二木会”。1955年三井系统各公司共同设立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1956年又设立东瀛原子能事业会,三井财团遂告形成。

1978年这两个组织所属的企业已达52家。该财团的核心是三井银行、三井物产和三井不动产,主要企业如东津芝浦电气、丰田汽车、三井石油化学、王子造纸等公司都是全国名列前茅的企业。

三井财团以经营轻工业和采掘工业为主,与其他大财团相比,重化学工业和金融业相对较弱。

住友财团,由于原住友财阀的企业中重化学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战后东瀛以复兴煤炭、肥料等基础产业部门为中心的优先发展重化学工业的经济政策,为该财阀系统企业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到50年代中期,住友财团已初具规模。该系统企业的经理会称“白水会”,所属主要部门除住友银行、住友信托银行、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住友人寿保险公司等4大金融机构外,还有住友化学工业、住友重机械工业、住友金属工业、住友金属矿山、住友电气工业、住友水泥等大型企业及其贸易机构住友商事公司。

富士财团,前身是安田财阀。安田银行于1948年改名富士银行,进而和旧浅野、日产、森、大仓等系统部分企业合组经理会,称“芙蓉会”,形成以富士银行为中心的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

参加“芙蓉会”的有29家企业,其中有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安田人寿保险公司等4大金融机构,还有日产汽车、东瀛钢管、久保田铁工公司等巨型企业以及综合商社丸红公司。

三和财团,1967年三和银行、宇部兴产公司、日立造船公司、帝人公司、丸善石油公司、神户制钢公司、日商岩井公司、高岛屋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的经理组成经理会,名“三水会”,形成以三和银行为中心的三和财团。该财团比较松散,所属日立制作所、神户制钢等都是跨系统的企业。

第一劝银财团1971年,第一银行和东瀛劝业银行合并为第一劝业银行,后因借贷关系又和旧古河财阀的“古河三水会”、旧川崎财阀的“睦会”以及旧劝银系统的“十五公司会”组成联合经理会“三金会”,称为第一劝银财团。

其成员复杂,派系众多,结合松散。第一劝业银行是东瀛最大的民营银行,实力可以和世界大银行竞争。该财团的领导核心主要由第一劝业银行、川崎重工业公司和富士通公司组成。此外,主要企业还有石川岛播磨重工、东瀛轻金属、五十铃汽车、古河电气、尹藤忠商事等。

想在东瀛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些核心领域还是先不碰的好,以有后机会再说吧,现在进入容易被围攻,张忠华可不想作死。

张忠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这天张忠华在办公室看着半个月的工作进展,他对于自己的钞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超市项目进展不错,东瀛分部市场部的员工已经买下十个大型店面,传统超市也收购了八家,接下来继续收购重新装修即可。

货源的供应商还是比较好找的,玉皇集团在东南亚的渠道也不弱,一口吃不成胖子,未来再组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新日铁进展有点缓慢,一些小股东想狮子大开口,简直做梦呢。稻山嘉宽对于不乐意出售股份的,也开始了骚操作,增加投资稀释股份。

稻山嘉宽很快可以对八幡制铁形成全资控股,然后就可以开始收购富士制铁,当然两家公司重组合并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龚启高走进办公室,看到一家老板还在看报告,不禁感叹老板的工作热情也真是高啊。

“老板,传闻李小龙要回港岛发展!”

“目前港岛虽然电视用户不多,但是电影业要迎来大发展,李先生有想要回港岛发展的想法,也是属于正常。”

张忠华说道。

丑国是电视机普及最高的,其次就是东瀛了,两个国家都是有电视机巨头存在。

“丽的呼声开播十几年,每月可是收25港币的月费呢。而tvb是免费的,以后的节目都是华语,新增用户肯定不少,不过想赚钱的确不太容易。”

龚启高笑着说道。

“六叔从电影大亨成为电视大亨了,以后也可以收看精彩节目了。”

六十年代的明星张忠华真的是一个都不认识,唯一了解的也就是李小龙现在还在丑国开馆收徒呢,虽然说要回港岛,但是也要到1971年才返回港岛加入了嘉禾电影公司。

不过《欢乐今宵》也已经开播了,这可是港岛无线电视的长寿综艺节目,27年内逢星期五晚现场直播,80年代一段时期更改为星期六晚直播,制作集数之多被列入世界纪录。

1971年,无线电视为吸纳演艺人才,开始举办日后被称为“造星工厂”的艺员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后来风靡港澳弯的影视巨星。

“老板你没有进入影视圈的想法?”

“暂时没有,让他们都低调一些,我们一贯作风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影视行业虽然能挣一些钱,但是目前挣的终究是小钱,不值一提。”

张忠华现在连港岛都不敢回去,社团有点太狠了,虽然张龙他们还有玉皇安保已经摆平,但是谁知道还会不会有铤而走险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对了老板,目前港岛好像有银行好像对外出售呢,港岛的银行条例又多了不少限制,我们要不要拿下?”

龚启高说道。

“前几年不是刚修改了条例吗,港府已经停止发放银行牌照,港岛政府又出什么奇葩条例了?”

张忠华问道。

港岛最初的银行都是由英资银行设立。

总行位于伦敦的东方银行1845年来港设立分行,是英资在港设立的首家银行,也是港岛的第一家商业银行。后来其他英资银行相继来港,有利银行和渣打银行也是很早在港开设分行的英资银行。

1865年,港岛上海汇丰银行成立,成为第一家在港岛本地注册的商业银行。

1866年,汇丰获准加入发钞行列,迅速取代东方银行的地位并成为港岛最大的银行,后来更将东方银行收购。

世纪初期,华资企业在港岛逐渐兴起发展,先后成立了几十家银行,带动了华资银行的兴起。由于当时港英一直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基本上对银行业务不加以监管,没有任何法例监管银行的创办,一时间银行数目激增,1948年高峰期时银行数目曾达143家。

银行数目众多,又没有管制,导致银行的质量良莠不齐且无序竞争,银行挤兑时有发生。

港岛银行业历经开埠以来100多年的无序发展特别是战后的恶性竞争局面后,催生了1948年《银行条例》。该条例的初始目的是保障公众存户的利益,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银行业的盲目扩张起到了极大抑制作用。随后一大批不符合《银行条例》规定的银行被淘汰,然而该条例并未规范银行竞争行为。

盲目的存款价格战,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使得部分银行不得不过分集中投向收益高、风险高的投资和借贷项目上,而房地产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地产行业受挫,银行再次遭到了挤兑,不少银行也被收购。

1964年12月,港府宣布实施新版《银行条例》,对银行的做了诸多限制。条例发布不久的1965年1月,又爆发了一连串的银行挤兑、倒闭和被收购等风潮,港府决定冻结发放新的银行牌照。今年,港府又在《银行条例》中增加了银行股本、流动资产等监管内容,又要淘汰一批银行。”

张忠华也知道了银行有多疯狂了。

银行股东拿着储户的钱去投资自己家族或朋友的公司,这不是典型的挪用公款吗,这样随意挪用储户的钱,自然会流动储备资金不足,一但发生挤兑几次不破产就见鬼了。

张忠华本以为港岛的股市制度不健全,没想到银行的制度更离谱。

9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