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 第三百七十四章

簡繁轉換
作者:无助的张阿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11:37: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掌握媒体的喉舌,白面马家就是一个例子,想动手也要考虑是否承担起动手的后果。

港岛的市民注意力也就不用天天盯着张忠华和玉皇集团了,惹火了张忠华直接报纸免费发放把所有竞争对手搞破产,互相伤害谁怕谁,报纸这点钱对张忠华来说完全就是九牛一毛。

港岛的报纸连载挺郁闷的,现在没什么娱乐活动全靠打发时间,张忠华可不想做文抄公了,分分钟钟数万美元的人写也太不靠谱了。

闲下来的张忠华有想着最近这么闲,要不要继续写本?

至于写什么?《寻秦记》不符合年代不能用,《诛仙》现在的人也接受不了,《盗墓笔记》比较适合,就是字数太多了,近四百万字的篇幅也太多了吧。

这报纸每天两千字连载也要连载5年多,要是漫画的话20年应该没问题了,但是张忠华最后还是决定把《盗墓笔记》写出来,当初看着可是让自己欲罢不能,也就下载保存到电脑里的。

只能对不起南派三叔了,不过作者南派三叔应该还没有出生,抄一个还不存在的人写的书怎么能算抄呢!

张忠华拿起电话,让住在楼下的张龙来了书房。

“老板,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张龙看着张忠华问道。

“你派个人去把港岛现在所有的报纸都买一份,我看看都有哪些报纸?”

张忠华说道。

“没问题,我引流安排人去买。”

张龙说罢便出门到一楼打起了电话,这个活也就是多跑几个报刊亭的事情。

张忠华放下手中的键盘,来到泳池开始游泳,张忠华这几天准备好好休息,哪儿也不准备去。

别墅的佣人见张忠华下水游泳,就把收音机放到泳池边,打开收音机后也随即在旁边候着,等待张忠华的吩咐。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张忠华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歌声一愣,然后直接沉底还喝了几口游泳池的水。

邓丽君出道了,这是原汁原味的《我只在乎你》,就连伴奏几乎都一模一样,果然属于你的终究会属于你。

“老板,这是弯弯省的邓丽君小姐唱的,是根据您写的中歌词《我只在乎你》谱曲发行的,去年时候就发了唱片,现在这首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特别的火爆。”

佣人见张忠华从泳池中央游到岸边听歌,就连忙向他解释道,在她看来自己老板这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难免一时会有些激动,毕竟这首歌实在是太好听了。

“哦,邓丽君啊,我知道她,她还有发行了哪些歌曲?”

张忠华向佣人问道。

“还有《甜蜜蜜》和《漫步人生路》,我最喜欢《漫步人生路》了。这个歌词也是亲中的,就是秦京茹写给傻柱的那封信,而且邓丽君小姐是用粤语唱的,真的超级好听。”

佣人激动向张忠华说道,然后还唱了起来。

“母用计较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脚边。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

“好,好,好,唱得不错,以后不要再唱了。”

没听两句张忠华就开口求饶。

以前怎么没发现他唱歌这么难听呢?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唱出来的歌,对于广大听众来说就是一种折磨,邓丽君要是唱成这样别说天后了,不被人打死就不错了。

“对了,广播怎么这个时间放邓丽君的歌啊?”

张忠华问道。

“邓丽君小姐几天后就会在港岛开演唱会,地点就在铜锣湾的利舞台,而且邓丽君小姐现在就在港岛呢。”

佣人激动的对张忠华解释道。

说到这佣人就一阵难过,她本来还打算去看演唱会呢,老板回来肯定没戏了,真是可惜。

“邓丽君今年多大了,就开演唱会?”

“邓丽君小姐今年18岁,前年就高中休学了,现在她在东南亚可火了。”

张忠华看着激动的佣人无语吐槽,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至于这么激动吗?

现在还没火到东瀛呢,七八十年代才是邓丽君的顶峰时期,现在东瀛语说的估计都一般般吧。

为什么会说东瀛语,因为那边很大部分人都会东瀛语,毕竟东瀛占领了三十多年,也进行过多年的东瀛语教育。

“好吧,等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吧。”

这时候张龙拿着厚厚一叠报纸来到了泳池旁边,张忠华也走出了泳池,坐在躺椅上,天气真是暖和,挥挥手让佣人离开。

“老板,港岛现在一共60多家报纸,大部分报纸都是5000至10000份之间。销量比较好的就是《明报》、《星岛日报》、《快报》、《港岛时报》、《大公报》,其中《星岛日报》的副刊《星岛晨报》和《星岛晚报》比较火。”

张龙不但买来了报纸,还拿到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向张忠华介绍着港岛报业的情况。

张忠华看起这些报纸的名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现在《信报》还没成立呢。

张忠华突然看到一个《玉皇日报》,这报纸他可是有印象,未来是一份很大的报纸。

“老板,这个《玉皇日报》是年初才创刊的,现在销量也是几千份,弯弯马习如和马习珍两位兄弟创办的,不过这两个人可是什么好鸟。”

张龙看到张忠华注意到了玉皇日报解释道。

“港岛地方不大,报纸倒是不少。”

看着乱七八糟的报纸,张忠华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张忠华听张龙简单的介绍了下大致情况,然后又吩咐张龙继续详细调查港岛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报纸现在的发展情况。

既然要办报纸当然是直接收购一家现成的报纸公司,这样就有了基本班底,再这个班底上再改组招聘人员还是很容易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才想加入玉皇集团的麾下,不愁招不到人。

现在港岛的中文报纸都是竖版,就和古代的书籍差不多从右向左竖着排版,张忠华虽然看了两年多还是很不习惯,看起来十分的别扭。

而且基本大部分报纸都是纯黑白的,偶尔一些重大醒目的标题会用红字,照片之类的当然全部都是黑白的。

至于报纸为什么是竖版而没有采用横版,这就是很简单的问题,竖版印刷省钱、省时、省力,更何况还有着超过千年历史,已经成为习惯。

报纸中的文字也都是打字机打出来的,使用横版方式就必须使用cad软件来重新布局,然而电脑的中文输入法也只有玉皇集团掌握,购买计算机和cad软件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再者也没有相关的人才。

张忠华手里的报纸也是十分的简陋,报纸都是出纸对开两张左右,竖版也浪费了很多报纸空间,一些广告也都是文字广告。

报纸上的图片也不是很大,图片新闻也都是固定在一些位置,都是固定的布局模板,没有任何的新意和变化。

《星岛日报》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报业公司,旗下的新闻采编团队比较强大,能够每天看到不少的国际新闻,看星岛日报报的群体比较广泛。

《明报》的定位则是一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才,上边也有一些国际新闻,不过都是摘抄自《星岛日报》的内容,然后次日分析一番,金庸他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当然有着不少作家写为《明报》增加了不少看点。

《大公报》以前是港岛销量最高的报纸,金庸、梁羽生等众人全部出自《大公报》,不过金庸创办《明报》后也拉走一批作家,导致大公报逐渐没落。

港岛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重要的传媒宣传地方,不仅仅电影院分两派,报纸更是严重,两方不停的吵架。

张忠华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主要看的报纸也就是星岛报业旗下的报纸和明报旗下的报纸以及港府公报,像一些国际重大新闻张忠华知道的速度也不比一些媒体慢,甚至还要快一些。

晚上,张龙带着几份文件回到了别墅,脸上还是有不少笑容,看来调查的是非常顺利。

“老板,情况已经调查的差不多了,更多的详细信息还在搜集,有一个现成文件介绍港岛报史。”

张忠华接过张龙递来的文件便看了起来,应该是报业公司的内部文件,介绍的还是比较详细的。

港岛的第一份出版的报纸是1841年5月1日创刊的英文《港岛政府公报》,已经有了127年的历史,专门用于港府政府内部和英国公民内流通的一份公报。

港府的一些重大政策、招标、出售等信息全部通过《港岛政府公报》发布,大部分华人不认识英文也错失了很多商机。

霍东就从《港岛政府公报》收获了不少的商机,二战后购买了日本留下的大量物资倒手销售赚了第一桶金,随后又承接了港府招标工程填海造地等等。

从1841年开始一直到1857年的时候,港岛才有了一份中文报纸《港岛船头货价纸》,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其实算不上是一份报纸,《港岛船头货价纸》本质上是专门提供给商人们看的货价表。

港岛一直没有中文报纸,人们也无法得知清朝的一些信息,一直到了1858年前清时期着名的外交家、法学家伍廷芳收购宁波的《中外新报》。

伍廷芳先生在港岛创刊《中外新报》,报纸重新排版定位,成为了港岛第一份真正的中文报刊。

随后,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是港岛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当时主要提供清朝的朝廷消息,刊登一些船舶消息、货价行情、船期等消息,也早已停刊了。

经过100多年的逐渐发展,港岛现在的报纸行业五花八门,以闻名于港岛的《明报》和《文汇报》,以国外新闻着称的《星岛日报》,专门报道港岛新闻的《港岛日报》,也有专门报道马经和狗经的报纸。

当然还有很多是以刊登小黄文和名人八卦为生的花边小报。

港岛现在报社有65家左右,其中销量最好的就是《星岛日报》、《明报》、《大公报》、《工商日报》、《文汇报》这些,其他的报纸发行量很小也是勉强度日。

报纸的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的质量,新闻占据次要因素,报纸上的武侠、言情、科幻、散文等等也都是五花八门。

小报纸无法邀请大作家供稿,只能刊登一些风月和一些咸湿意淫的文章,勉强维持生计。

张忠华看着港岛报业历史的介绍还是挺吃惊的,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港岛就有了报纸,中文报纸也有了超过百年的历史。

不过想想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炎夏的报纸有超过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可是有官方报纸的,只不过多是官方内部的报纸,相当于内参。

《明报》从1959年金庸创刊,发展的极为快速顺利,更是又扩展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等副刊。

《明报》文学报纸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妥妥的占据行业龙头位置。由金庸主笔在《明报》写,吸引了不少追逐名利的文人以及扑街作家,纷纷以自己散文刊登上《明报》为荣。

当然,《明报》对于作家的稿费一直是全港最低,金庸也是一直以‘文人自古重义轻利’安慰一些作家,说白了就是忽悠人。

《明报》的名气有了,不过也引起了港岛那些穷的叮当响吃不饱饭的‘文人骚客们’怨言,那些文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再不满也只能同意《明报》那低廉的稿费养家。

即使《明报》是个剥削人的黑工厂,可惜其他报社也难以吸引优秀作家改投他家,金庸写完《鹿鼎记》也就封笔,从而被马家的《东方日报》超越,持续29年蝉联港岛报纸销量冠军。

张忠华也可是一个世界知名作家,忽悠一些人才来自己旗下的《玉皇日报》应该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就拿钱砸吧,砸不动只能说明砸的钱还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