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无终(上)

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二十八章 无终(上)

簡繁轉換
作者:胆小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41:1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叮——咚——”

又是一个慢乐章的段落,范宁奏响一组组清澈如水晶的和弦,赞美诗般的共鸣,在空旷的教堂广场回荡。

第19曲,我沉睡,但我心清醒。

或,也可称为“入梦的凝视”。

这里有明亮的烛光,摇曳的火苗,具备诚挚情愫的人们听到了“神秘之爱的主题”,它引用的是教会历代赞美诗中最美的“雅歌”,就像梦境中天使演奏的小提琴,缓缓地流泄出轻柔宁静的乐音.

那么按照《二十圣婴默想》的标题“二十”,到了这一部的终曲了。

但是唯独这一曲的标题没有预先在目录上标明。

“第20曲,‘教会的凝视’。”

事先得到指示的瓦尔特主教,此刻登坛朗声开口。

“教会的凝视?”信众们互望一眼。

“非常好,非常好。”雅宁各十九世觉得又是意外又是情理之中,忍不住默默称赞,“教会是教徒组成的群体,信徒集合起来,成为会众,就是神圣团体的彰显.每个信徒都是‘烛’的延伸,所以,教会是“烛”之奥秘的扩大阵列的显现,这样,凝视教会就像凝视一个活的生命体,‘烛’原本是无形的,而我们是有形可见的!”

“但是为什么唯独这一曲不事先标明标题呢?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用意.”

“拉瓦锡师傅如此给神父们,和广大听众们做注解——”正好瓦尔特又执起纸条,继续朗声开口。

“照明之秘关于未来之路,因此,这是预言,这是一个你们从未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得豫先理解的音乐结构”

当即,范宁的左手在低音区奏出一条绵长的、由不可逆行节奏所组成的主题音群,以无比尊荣奋进之姿响彻云宵。

这条音群极其不稳定,分别在左右两边被“镶边式”地对称扩大,同时,亦被由中音域向外反向的快速音群所分隔。

某种宗教精神上的凯旋和胜利,超越时空而现,既是安宁,又是狂喜!

“这是.这是?.”

“这不是展开部的典型写法吗?”

“怎么一上来就是展开部?我是不是听漏了?”

所有这些自诩音乐语汇为“先锋”、“激进”、“超越”的艺术家们,直接被这篇开场给弄到目瞪口呆!

音乐结构顺序,正常的思维肯定是“呈示-展开-再现”。

你得先抛出来一个主题,然后才能激烈地呈现矛盾和变化吧?

而这首“教会的凝视”,竟然是一个展开部位于呈示部之前的结构!具体来说,乐曲由省略再现部的奏鸣曲式组成,而且呈示部与展开部是倒置出现!

这是“正常”的艺术家脑子能想出来的东西么!?

这怎么评价?依据什么评价?用什么去对比?

总不能“考察”一个完全不懂的东西吧。

这还叫“考察”么。

坐在前面的拉絮斯等一众特巡厅“考察团”成员,直接给干沉默了.

“这就叫‘预言’!”

信众们却深以为然,感觉经过这些天的教导,他们起步就已经懂了四五分。

“这就是‘照明之秘’与‘和声连祷’的揭示!”

在起初绵长的音群展开之后,范宁的指尖下再次出现总结式的“天父主题”,共呈现三次,且三次呈现之间,皆以呼啸而过的经过性华彩相连。

这些华彩以左手“不对称扩张”式织体变奏,和右手的音序换列为特征,两者相互重叠,于是在这般混浊的持续音群中,“天父主题”从b大调到bd大调再到f大调逐步攀升,显现出令人激奋和眩晕的灵性震撼!

作为《二十圣婴默想》的终曲,“教会的凝视”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其中中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乐章。作曲家有意将前十九曲揭示出的各种隐秘综合运用于本乐章中,大量且集中地出现,又大量且集中地变化,彰显总结、统揽和呼应之意义!

“咚!”

“咚!!!”

“咚!!!!!——————”

当建立在属音持续音之上的钟声再度鸣响之时,“和声连祷”的语汇又现,在时值递增的节奏烘托下,将音乐推向终极目标的#c

这个长大的乐段犹如此起彼伏地教堂撞钟,在巍巍群山的高山之巅,传递着璀璨的威严与福音!

先现的展开部如此作结,然后,倒置的呈示部以无比的荣耀之姿,于161小节呈现!

“天父主题”终于从曾经的和弦发展成完整的旋律,将调性定位于最初的#f大调不断重复的强有力的和弦,以模仿铜钹、锣、钟声以及鸟歌的素材穿插其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神圣与史诗气质

最后的尾声也以“天父主题”作结,但变得超脱且完满,从而成为了代表爱与喜乐的大胜.最终,充满喜乐的泪水如潮水般涌来!

开阔无垠的教堂广场之上,掀起了无比热烈又极尽感动的掌声!

“拉瓦锡使用了比其他任何作品更精妙且富有哲理的现代音乐语言,雄辩地、动人地打开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学领域!”

梅拉尔廷带着数位主教,数次示意听众们停止掌声与双手的挥舞。

因为公演还未结束,上半场还未结束,还要留够充足的时间,为下半场的布道与讲经。

但是致敬的掌声一时半会完全没有能止住的迹象。

直到台上的范宁重新落指,强行用音乐压下了杂音。

《赋格的艺术》的最后部分,也终于来临了!

对位法12和13,范宁以高超的对位技术,向世人展示了两部以严格倒影技法写成的赋格曲。

不仅仅是主题的倒影那么简单。

而是通篇互为倒影!

没错,两组,互为倒影,也就是说,两条对位曲实际上各自有两条,一共实际上,是四条!

比如对位法12,是以d小调iii级音为轴而进行“镜像反射”的两条四声部赋格曲。

它们是如此清晰可见,哪怕是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只要拿到曲目,把同一页数同一位置的谱子拿在一起,稍微仔细观看对比,都一目了然地看出,那些“蝌蚪”的走向是完全互为镜像关系的。

由于是严格的倒影转位,两首赋格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调性上。

“原型”部分的呈示部,守调答题是主调d小调转属调a小调,而“倒影部分”主属对置后,转到了下属调g小调上。展开部的“原型”主题则是从g小调和bb大调两次进入,而“倒影”部分被转换成了属方向的a小调和f大调

这几乎是将“自我”与“他我”,将“表象”与“意志”的神秘主义思想,给用神学的语言彻底揭示无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