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现代杀手生存指南 > 314章 搞了个大新闻

现代杀手生存指南 314章 搞了个大新闻

簡繁轉換
作者:临海狸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21 11:54:4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现代杀手生存指南 !

之前简单介绍过,再详细说下唐韵琴榭的周边环境。

老城区嘛,不甚宽阔平整的街道,纵横交错的电线,高矮不一鳞次栉比的商铺居民楼,狭窄巷道,没什么人用的邮筒电话亭,以及遇上持续降水暴雨就有些捉襟见肘的地下排水系统……全世界各地的老城区好像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硬件设施老旧跟不上时代。

但往往也就是这样的地方,有着不多见的生活烟火气息,或者说是人情味,容纳着高大上写字楼里见不到的寻常买卖。

就拿与唐韵琴榭同处一条街区的铺面来说,街头巷尾处,略显逼仄的空间里,存在着好几处小卖部、报亭兼小卖部、轮胎修补铺子、盲人按摩,哦,也有白天关门晚上营业,灯光绯红暧昧的特殊按摩店,不过那基本都是外乡人开的。

还有理发店,不是那种挂着飞剪、名剪、时尚造型设计等等花里胡哨招牌的美发店——这种也有,不过地段位置要好很多——是那种直接将理一次五块、八块打在明面上的老式理发店,里面没几个座位,一般就一个,两个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夫妻店了。师傅大多上了年纪,穿着背心,最擅长的工具是电动剃子,最拿手的发型是平头,理一次发附带刮须、掏耳朵服务,客人多了手脚会稍麻利些,但也基本快不到哪去,一边理着发,一边聊些家长里短,等待的客人也不急,或看报纸或参与进来聊天……

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唐朝去理过发,有些坡脚的老师傅手艺相当不错。

这是有店面的,还有的就是流动摊贩。分早晚,早上基本是些早点铺子、菜贩,不是那种正规小贩,就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换两个零花的。晚上的话卖衣服玩具的比较多,就在街边或不远处的小广场上,有城管管的,但基本不会闹起来,到时间提醒一声就行,一般是早上八点半左右,晚上**点往后,路面车子变多或变少的时候。此外还有算命的、贴膜的等等,不分早晚长天营业。

唐韵琴榭的地段不错,差不多是位于街道的正中央位置,左右是家卖手机的和奶茶店,正对面是家珠宝店,楼上好像还有个纹身店,没打招牌出来,不过唐朝见过店家,一个姓曹的小伙,身上有着不少纹身,瞧着有些吓人,性格倒是不错,会玩电吉他,进琴行看过几次,可能是因为预算不足最后都没有买,算是个潜在客户。

到了个陌生地方是需要扩大交际圈的,唐朝正在慢慢熟悉周边的街坊邻居,进度还不错。当然,现在得再加上个突如其来的小和尚。

那天傍晚打了个照面后,当天晚上唐朝就了解了所有状况。这是很有必要的的,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和尚并不算地下世界里面的人,但他的存在就注定不会被地下世界所忽视。

一个能正面锤败风魔武藏的人,不管到哪也都不会被忽视。

老实说,小和尚再度回转岭江是有点出乎唐朝意料之外的,还以为养好状态后会被请到九州崛起总部或者某个秘密基地供起来呢,毕竟战略核武嘛,而且曝光出来后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但结果小和尚还是回来了,就在几天前,现在住在老城区博物馆里,还有个职位,负责研究博物馆里的佛经佛器。

不用说,这自然是九州崛起方面的安排。山中小庙是肯定不能回的,那里地处偏僻,出个什么意外实在无法及时支援到位,就把小和尚安排在了眼皮底下市区里面。也算是进化了,从小隐隐于野到中隐隐于市。

唐朝观察了几天小和尚的起居行踪,后者就住在博物馆后方由两间厢房组成的小小院落里,通往院落的拱门上了锁,外边观光游客便进不来,当然也很少会有游客去到那偏僻角落,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院落与佛器展厅之间,最多就是再拿些食物喂养博物馆里的野猫。如无必要基本不会离开博物馆范围,跟古时候的大家闺秀一样,安分的很。

如此观察几天,唐朝便不再关注了,没必要,小和尚显然是打算在这边长期落脚了。

进入十一月份,秋意越来越浓,天气逐渐转凉。

琴行的生意还是不温不火,但唐朝已经心满意足,小姑娘倒是有点不甘心,拉着唐朝发了两天传单后发现效果不佳,最近又在积极谋划着一个行动,还在学校里办了社团,当然是音乐性质的,准备弄个组合,成熟了就在琴行里演奏点经典曲目啥的拉拉人气,目前正在努力招揽乐队成员中。

方法听着挺靠谱的,唐朝就以琴行的名字赞助了那个目前连会长带会员刚好两人的社团几件乐器,小姑娘干劲十足,也就由着她折腾了。

另一方面,谢家的几只股票股价也在稳定下滑中。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江月公馆里那帮老大爷的口口相传了,一些报纸经济板块也开始逐渐报道这个问题,前几天学拳时,就连向来不关注此事的杨老也隐晦问了几句,唐朝的反应自然是双手一摊,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他也确实不知情,不过听着周围越来越多的相关消息后,也上网查了下股票行情,看着那几只下滑弧度惊人的抛物线,隐约嗅到了几分崩盘意味……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这天周六,没什么事的唐朝骑着哈雷来琴行看店,一个人在家懒得弄早餐,便就近选择了个卖煎饼的流动早餐车,走过去的时候目光掠过旁边的报亭,顿了顿,

“师傅,来份报纸。”

递去一枚硬币,拿起最上面的晨报报纸,赫然入目的加粗加黑大标题,XX公司拆迁乱状——安得广厦千万间?

没记错的话,XX公司就是谢正华的房地产公司。再一看报道记者,郭木兰打头在列。

唐朝心中已然有几分数了,没有立刻展开报纸阅读,而是夹在小臂下,买了煎饼、豆浆,返回琴行。

煎饼吃完,豆浆喝完,篇幅占了整整两个版面的报道也大致看完。

内容,触目惊心——至少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这样没错。

郭木兰的前几篇报道,包括她博客里被删掉的那一篇,唐朝是有看过的,原以为这篇也是一样,就是将在建工程的质量问题罗列出来,数据很多,但说实在的一锤定音的专业证据并没有多少,大多是基于未来严重后果的臆测。不能说杞人忧天,但给读者造成的冲击力确实不大,事实就是如此,老百姓们还是更关注眼皮子底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郭木兰这次就学聪明许多,她不再从正面报道工程质量问题,转而深入调查拆迁乱状。

里面就有发生在隔壁街区居民楼里,唐朝和谢薇上次无意撞见的那幕,之所以能确定,是因为报纸所配的照片里有张冷笑面孔,依稀正是唐荣……那件事情的后续情况,唐朝并没有关注,现在算是从报纸上知道了,那家人搬了,不搬不行,因为拆迁人员找到了小孩所上的学校,一番操作之下,摆在那家人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乖乖搬走,要么小孩上不了学……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好几个,总之就是各种威逼强迫手段,压低拆迁款。郭木兰这次没有大声疾呼,也没有刻意煽情,就是将普通民众们身旁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个个真实案列,一张张现场照片,一句句当事人哭诉,逐一收集,并摆到台面上来,详实而全面。

这,其实也就足够了。

不声不响还真搞了个大新闻啊……轻叹摇头,就在唐朝琢磨着这份报道到底会有多大分量时,手机铃声响起,谢薇打来的,

“喂……”

“小唐,过来老宅把糖豆接走!”电话里,谢薇的嗓音冷峻且愤怒,旁边隐隐吵杂。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