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墨染民国 > 分卷阅读323

墨染民国 分卷阅读323

簡繁轉換
作者:决绝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看过电影,在租界花两毛钱,就能去看一场电影。

但看的时候,他们是不能接近那些设备的,而且他们看的都是外国人拍的片子。

现在有人要在孤儿院放电影,这说明他们可以看到整个放映过程,他们都很好奇。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是由吕丽娘出演的!

复旦大学门口的那场热闹,他们都去看了,自然也就认识吕丽娘。

一个他们认识的人拍的电影,他们都想看一看。

“那我们就一起去,不过我们要分开走。”桑景云开口。

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上海县城的人还不知道她是云景,他们一家子一起出动,也就没什么事情。

但现在,她是云景这事儿,上海县城的人都已经知道。

她单独过去,人家不一定能认出她,但她要是跟桑家人一起走,肯定所有人都能认出她。

桑景云打算自己跟谭峥泓晚点再走。

桑学文他们对此没有意见,约好在孤儿院见面之后,桑学文一行收拾了东西,就率先离开。

至于桑景云,她和谭峥泓先去了一家茶楼,见馥郁堂的郑老板。

前段时间,馥郁堂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前几天,杭州、南京等地的一些商人,专门来上海找郑老板,希望郑老板可以给他们一些馥郁堂的胭脂水粉,他们想在杭州等地出售。

要知道,这些地方,也有很多人看《新小说报》。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等将来《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出版,肯定还会再次掀起一股购买馥郁堂的产品的风潮。

此外,随着知道馥郁堂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见,馥郁堂的胭脂水粉,将来是不愁卖的。

郑老板赚了很多钱,就几次三番找到黄培成,想再给桑景云一笔钱。

黄培成为着这件事,找了桑景云好几次,桑景云考虑过后,打算见郑老板一面。

他们约在了一家茶楼见面。

桑景云喜欢早点到,她和谭峥泓抵达茶楼的时候,还没到约定时间,但郑老板已经在了。

推开包厢门进去,桑景云就见到了郑老板,眼睛一亮。

郑老板长得很英俊,气质也好,是很少见的帅哥。

想来是世代做胭脂水粉生意,家里人审美好,后辈就越长越帅了。

不过郑老板的个头不是很高,这很正常,在此时的南方,高个子的人不多。

“你就是云景先生?久仰大名!”郑老板瞧见桑景云有些激动。

“我叫桑景云,郑先生好。”桑景云笑着开口。

郑老板连忙道:“我就是一个商人,当不得一声先生。”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

现代时,一些人称呼作者或者演员时,会喊对方“老师”。

她上辈子,就曾经被人喊“某某老师”,这个“某某”,是她的笔名。

这个时代的话,大家一般喊“先生”。

没有纠结称呼的问题,桑景云坐在郑老板面前,打算跟郑老板聊一聊。

而这个时候,高汉林已经带着自己的朋友,来到《上海日报》编辑部。

“高主编,你怎么了?”《上海日报》的编辑和记者看到眼睛肿胀发红的高汉林,都很担心。

他们主编以前跟人对骂,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都没有哭,现在怎么就哭了?还哭成这样!

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他们正这么想,就听高汉林激动地开口:“诸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高汉林的神情很亢奋,瞧着心情很好,所以他红肿的眼睛不是哭出来的?

报社的员工好奇地看着高汉林:“主编,是什么好消息?”

高汉林道:“我们报社,即将迎来一个名扬天下的机会!”

众人听完,有些莫名其妙。

高汉林这时又道:“我收到了东兴先生投稿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太好了!我打算将之刊登在《上海日报》上,我相信,在我们的报纸刊登了这篇小说以后,销量一定会猛增!”

众人更莫名其妙了。

他们一个新闻报,要刊登小说?

第159章办学校和剧本

《上海日报》并不是只刊登新闻的报纸。

它刊登的东西很杂,除新闻外,还会刊登一些趣闻趣事,以及各种广告。

但它从未刊登过小说。

现在突然要刊登小说,报社的编辑和记者都不理解。

高汉林见状道:“东兴先生写的小说,是与众不同的。我觉得他的小说,比云景的小说更有趣,意义更深刻!小赵,你过来,把这篇小说念给大家听!”

高汉林叫了他们报社一个新来的记者,让这人帮着念小说。

小赵拿起高汉林给的稿纸,当即念起来。

这篇小说的开篇,描写了一些东北风光,而只是这么几段描写,就已经让报社员工起了兴致。

他们知道东北,但对东北了解不多,现在才知道东北是什么样子的。

再往后……

主角睡着之后,竟然附身在一个沙俄工人身上,然后跟着那个沙俄工人,参加了游行!

这里免不了描写莫斯科,而不管是对莫斯科的描写,还是对那场大游行的描写,都让人想知道后面的剧情。

众人听得入神,一直到主角的第一个夜晚过去,小赵手上的稿件念完,才回过神。

“这书要写的,是俄国的未来?”

“这书多长?后面写了什么?”

“高主编,你手上不是还有稿件吗?你让小赵继续念啊!”

“这部小说里,主角刚到莫斯科的时候参加的游行,应该是刚过去不久的三月革命,而按照书里所写,接下来俄国还会爆发另一场革命……东兴先生真敢写!”

“之前就有人说,东兴先生来自东北,按照这部小说来看,他们说的是对的。”

“书里对莫斯科的描写也很真实,东兴先生是不是去过莫斯科?”

“这倒是不一定,清末时,沙俄曾经占据东北,东兴先生当时如果在东北,可以从沙俄人的嘴里,知晓莫斯科的情况。”

……

俄国一直都对中国的东北虎视眈眈。

康熙在位时,就曾跟俄国对战,清末时,俄国更是派了17万大军进入东北。

当时,俄国人在东北建造各种设施,发行俄文报纸,俨然将东北当成了俄国的殖民地,还从东。

东兴如果是东北人,确实会对俄国有一定了解。

不管怎么样,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头,就已经非常吸引人,还引发了报社编辑和记者的激烈讨论。

“这部小说太长了,不可能全部读一遍,我们现在先讨论一下,这小说要如何刊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