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高汉林道。
听到高汉林这话,《上海日报》编辑部的记者和编辑,都沉默了。
《上海日报》的售价挺便宜,版面也不多,压根就挤不出地方来刊登小说!
这一点,高汉林其实是最清楚的,所以他接着开口:“我打算像之前《新小说报》专门增加一张报纸刊登云景的小说那样,专门增加一张报纸刊登东兴先生的小说,你们意下如何?”
《上海日报》的一个编辑开口:“高主编,我们肯定是没有意见的,只是这样做的话,我们报社就没有盈利了。”
不只是没有盈利,真要这么干了,他们报社可能会亏钱。
《上海日报》的销量已经算不错,按理能收许多广告费,但高汉林这人比较挑剔,很多广告都不愿意接,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收到的广告费不多。
广告费不多,开支却很大。
因为高汉林对报纸内容有要求,他们报社的编辑和记者的数量,是超过同等销量的其他报社的。
可以说,之前那些年,《上海日报》一直没怎么赚钱。
高汉林要不是富二代,这报纸早就办不下去了!
“没有盈利没关系,要是钱不够,到时我从家里拿一些过来。”高汉林开口。
有钱人真了不起!
报社的编辑和记者听到这话,立刻就对高汉林要在自家报纸上刊登小说一事表示支持。
同时,他们也纷纷提出,想要帮忙誊抄东兴先生送来的稿件。
确定要刊登的稿件,他们会在刊登前誊抄一遍,然后拿着誊抄的稿件给排版工,让排版工排版。
这样可以避免丢失或损坏原稿。
高汉林没有拒绝,他将手上的稿件分了分,让这些人各自去誊抄。
然后,《上海日报》编辑部里,就时不时响起各种声音:“竟然还能这样!”
“农村集体干活,可以让没有农具或者没有壮劳力的家庭不至于过不下去,真的很好!”
“是啊,各种工具都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
这些人疯狂地抄写起来,那些本该去外面做采访找新闻的记者,都不愿意去外面。
而这时,郑老板将一张一万元的支票,放在桑景云面前。
一万元,这可是一万元!
之前桑景云买房,也就花了一万元。
也就是说,郑老板直接送了桑景云上海租界一套不错的房子。
桑景云拿起那张支票,喜爱地看起来。
她之前收到的稿费,都是庄票,这却是银行支票,她之前从未见过。
“云景先生,多谢你帮馥郁堂打广告,自你的小说刊登起,馥郁堂就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到如今,光盈利就已经有一万元,往后应该还会持续盈利。”
郑老板介绍了一下馥郁堂现在的情况,又说这一万元是给桑景云的感谢费,之后,他还会再奉上一笔钱当作感谢。
他现在没有给更多的钱,是因为他手上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郑老板说得情真意切,桑景云知道,自己收下这钱,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她还是把支票放下了:“郑老板,说好了帮你打广告收一千元,那就是一千元,我不会多收。”
“云景先生,你给予馥郁堂的,远不止一千元,而是十倍百倍,这钱你必须收下。”郑老板开口。
馥郁堂是百年老字号,但之前也就苏州的有钱人知道他们家这牌子。
现在呢?上海还有上海周边,有无数人知道了馥郁堂。
他们馥郁堂只要不出大问题,那以后的生意,会一直很好做。
“郑老板,我不收钱是有原因的,而且我希望郑老板能帮忙做一些事情。”桑景云开口。
郑老板立刻道:“云景先生请说。”
桑景云道:“我听说郑老板有办厂的打算,我希望郑老板在办厂后,可以多招女工。”
上海为什么有那么多女子沦落风尘?因为她们想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太难了!
在桑景云看来,现阶段想要提升女性地位,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女性的工作岗位,让女性能赚钱。
自古以来,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的农村女性,地位比之其他地方,是要高一些的。
而这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这里的女性可以通过种桑养蚕赚到钱,甚至赚得比男人更多。
她们能赚钱,家里人自然不敢亏待她们。
“这本就是我一开始打算好的,不能算要求。”郑老板道。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他从头到尾看了不止一次,那些包身工的惨状,让他无比同情。
因此,他早就决定,将来要多招女工,并给她们好一些的待遇。
“那就多谢郑老板了!”桑景云感激地开口,又道:“郑老板,这钱我实在不能收,这样吧,郑老板你用这钱,办一所女子技术学校如何?”
“女子技术学校?”郑老板一愣。
桑景云道:“对!我希望这钱,可以用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女性。”
这个时代,办普通的女子学校很花钱,毕竟受过高等教育的女老师不好请。
但办女子技术学校,花钱会少很多,请手艺人所需的钱,远比请文化人所需的钱要少。
比如教刺绣,他们是不需要请个顶尖绣娘当老师的,请个普通绣娘就行。
不过办学校这事儿,是桑景云刚想出来的,这学校具体要如何办,要教什么,她还没有想好。
郑老板听了桑景云的话,非常感兴趣,当下和桑景云聊起来,还道:“若真的办了一所这样的学校,那可以帮我们馥郁堂,培养一些员工出来!”
馥郁堂的一些活儿没有技术含量,招一些女工,简单培训几天就能上手。
但在胭脂水粉的制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工序,是对工人有较高要求的。
之前,一直是师傅带徒弟,花一两年慢慢将徒弟教出来的,若是可以办班,那么一年时间,兴许能教出几十个熟练工,实在划算。
桑景云很赞同郑老板的想法,表示这所学校,还可以找其他商人一起办,然后帮他们培养他们需要的女工。
此外,还可以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
桑景云想培养女医生,有好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她前段时间写《梦游莫斯科》的时候,想到了早先农村的赤脚医生。
她上辈子年幼时感冒发烧,都是靠赤脚医生给她看病的。
这个时代缺少医生,非常非常缺,她觉得应该多培养一些医生。
原因之二,是这个时候很多女性出于对贞洁的考虑,一些比较私密的病,不愿意去找男医生看。
但整个上海,都没有几个女医生。
若是能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就可以帮助到那些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