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79章「478」肥彭进京被狙!关祖:给国内公知一巴掌!
华新社。
接到上级命令之后,社长就召集了骨干,开了内部会议。
社长坐在主位:
「上面下达了命令,要我们做一份民意调查。」
「肥彭今日北上,后天就会进行第一次会谈……」
「而领导希望了解港岛市民的想法,看看肥彭的底气……」
「各位同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事关此次会谈,所以各位同志要打起精神,办好这件事!」
众骨干纷纷应诺:「是!」
社长:「后天就要开会了,所以必须要今天我们就要拿出结果,明天给领导看到。」
「社长,那我们应该怎麽去收集民意?」
「自然是调查问卷,直接街头调查……大家认为多少份为好?」
「港岛成年人以上,大概400多万,十分之一也是40多万,但是很显然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收集这麽多。」
「肥彭去了13个地方进行宣讲,我们就按照这13个地方,进行街头问卷调查……」
「但是我们人手问题……」
「发动一下,从旅中丶局招商丶润华丶大光丶银中,还有《文汇报》丶《大公报》这些公司抽调人手……」
「要不要请五星集团帮忙?他们动员能力强。」
一个骨干提议道。
社长想了想,摇头道:「我们要听到真实的,我怕他们去街头问卷,会影响市民的倾向,进而影响调查结果,影响上级对港岛的判断。」
「好了,就这样……尽快行动!」
……
……
3个小时后……
帝都。
港岛来的飞机,降落了帝都机场。
肥彭带着他的团队,来了。
天上的乌云有点多,
肥彭一出飞机,就感觉这天气给了他一种不吉利之感。
……
同一时间,港岛这边,
大概200人的队伍,被组建了起来,然后问卷设计丶列印好,分发……
分成了13个小组,到港岛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
……
新界,边境区。
居民区,车水马龙的路边,
银中的两个员工,拿着宣传单,见到面目慈善的市民,就上前询问。
这时候,一个阿婆提着菜,走了过来。
「阿婆你好啊,我帮你提菜,不知你方不方便填一个调查问卷?耽误你1分钟时间?」
「你们是哪里的?」
「大公报的。」
「哦,大公报啊,怎麽了?」
「是关于港督的政改方案,想问一下港岛市民的想法。」
「好吧,你问吧。」
「首先,你支不支持港督的政改方案?」
「不支持,当然是不支持啦。」
「我能问一下原因吗?」
「这港督说的方案,其实都挺有吸引力的,但是我们更相信关先生,关先生不是说了麽,不要相信对西方的鼓吹。」
两名员工对视一眼。
在问卷调查上,打钩,写字。
随后问了几个问题,两人感激对阿婆道:「太感谢你了,阿婆!你的意见对我们特别重要。」
老人笑着摆了摆手。
接下来,
两名员工不断问过往的路人,有人不愿意浪费时间,有人耐心回答问题。
问了一圈,发现大部分的市民都表示:感觉肥彭说的有道理,但是更相信关祖。
中环,高楼林立,白领们行色匆匆。
员工拦住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男士:「我认为港督大人的提议不错,我支持。」
在旺角,热闹的街市充满烟火气。员工向一位卖小吃的摊主提问,摊主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回应:「我相信关先生,既然关先生说政改方案不行,那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就不支持了。」
来到海港城,这里是购物者的天堂,人潮涌动。一位年轻女孩在接受调查时说:「肥彭描绘的未来看似很美好,不过美国都乱成那样,可见什麽民自也不是什麽良药,不支持,不反对。」
铜锣湾,一个阿伯:「阿祖的话,我们信得过,政改方案怕是没那麽靠谱,我反对。」其他市民:「对,我们反对!」
在荃湾,工厂区的工人休息时接受调查,一位工人表示:「每天忙着干活养家,对政改方案一知半解,但是关祖先生为我们争取过权益,他说方案不行,那我们自然支持关先生。」
在葵涌,港口附近忙碌的搬运工抽空回答:「每天累死累活,没心思研究那些方案,只知道关先生靠谱,他反对的,我们也不支持。」
在沙田,商场里购物的一家人接受调查,家长表示:「虽然港督先生的方案有些点挺诱人,但我更相信关先生的为人。」
在观塘……
在北角……
一个个问卷被完成。
几乎有70%的市民表示不懂什麽民自,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都表示出了对关祖的信任。
关祖说什麽,他们就信任什麽!
为什麽?
因为口碑!
关祖的口碑,港岛大部分市民都认同!
关祖说的话,大家都愿意相信。
就像是虚竹认爹的那一段:段正淳如果提前一步走出来,就算是叶二娘说虚竹是方丈的,估计江湖也没人信她!
这——就是口碑!
当晚,
全港各调查小组,纷纷回到了华新社,然后开始进行统计。
一直忙碌到了凌晨两点,才把数据给统计完,形成了一个报告。
「好!」
「好!」
「没想到,肥彭的支持率才不过23%!」
「对啊,吓死我了!看他宣传的轰轰烈烈的,没想到竟然是纸老虎!」
「你们发现没,大部分市民都说是因为关祖关先生,所以才不相信这政改方案的。」
「还是关先生厉害!」
社长拿到这份统计数据之后,哪咤眼也顾不上了,激动丶开心。
有了这份调查报告数据,上面应对也能足够从容自信,有底气。
当晚,
数据就通过传真,传送到了北方。
……
一晃,30个小时过去了,
帝都,
上午,
一场双方会谈,正式开始。
肥彭气势十足,开头就展现出了势在必得的信心。
不过很快就被华新社提供的统计数据,给打得七零八落,气势-1-1-1-1……。
下午,肥彭与鲁先生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闭门会谈,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嗯,就是这样。
随后几天,会谈继续,我方强硬无比,肥彭气势-1-1-1-1……
最后一天,外交部钱先生与肥彭见面,提出了政改方案是「三违反」。
至此,肥彭气势大败。
当晚,
英驻大使馆,
房间内,灯光明亮,照在肥彭的愁眉苦脸上。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通往唐宁街10号的电话,向梅首相汇报此次行程。
「首相阁下,这次北京之行,结果很不理想。」
肥彭向梅首相说了一下会谈的经过。
电话那头,梅首相听完之后,沉默片刻,语气中难掩失望:
「这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你应该清楚,这次谈判对我们在香港的布局有多重要。」
肥彭急忙回应:「首相,我明白此次失误的严重性。回到香港后,我会加大对政改方案的宣传力度……」
梅首相冷哼一声:「希望你能说到做到。你要清楚,伦敦方面不会接受一个无法达成目标的港督。我们在香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源,绝不能让香港就这样平稳地归回东大,必须要在归回前尽可能地埋下『民主』的种子,为我们后续的影响力留存空间。」
肥彭连忙应道:「请首相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步步为营,确保后续行动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梅首相:「好,希望下次听到的是好消息。」
肥彭:「是!」
梅首相:「对了,听说这一次计划当中,那个关祖三番四次阻挡了你的计划。这种人,你难道没有想到办法对付他吗?」
肥彭:「…………」
梅首相:「看来你是试过了,但是没用是吧。」
梅首相自然知道关祖,肥彭提前去,就是因为关祖。
肥彭:「是的。」
说起这次谈判,
最大的原因就是关祖!
此刻,肥彭对关祖的仇恨简直拉到最大!
给我死!!
梅首相声音从电话另一头传过来:「既然常规的方法搞不定,那就用非常规的方法。要不要我派王牌特工过去,杀了他?」
肥彭一听,顿时一个激灵。
不行!
千万别!
我是想杀他,但是我不敢杀他!
万一没杀死关祖,那自己死定了!
你在英国不怕,但我在港岛我怕啊!
「梅首相,我认为这样做不妥!我们都怀疑关祖是东大扶持起来的人,如果杀他的话,势必会惹怒东大……到时候就非常难以收拾!」
「…………」
梅首相沉默片刻,最后点头:「好吧,你要抓紧!」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肥彭放下听筒,呆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灯火辉煌却又有些陌生的京城夜景,心中满是焦虑与迷茫。
「关祖……」
「你是我爹啊!」
第二天,
肥彭访京,无果而终,悻悻离开帝都,返回港岛。
……
……
就在飞机起飞的同一时间,
海子里,一个电话打到了广电,然后广电又打到了央视。
随后,
央视紧急搞了一个节目,叫《洛杉矶之乱》节目,分上中下三集。
放在了央视一套《观察与思考》栏目。
这《观察与思考》,是一个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的节目,在当时的媒体环境下,《观察与思考》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央视首个言论类节目,为后续央视新闻评论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更是《焦点访谈》得以出现的重要根基。
而它的报导核心,是通过对具有典型价值或民众关注的人物丶现象丶事件展开深层次调查丶论述与剖析,从而引发观众的深度关注与思考,像《谁是失主》《包干到户之后》丶针对抢购风潮的节目《物价大震荡》,都获得了全国好评。
而这《洛杉矶之乱》,无疑是十分契合《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定位与风格。节目可凭藉其专业的能力,对洛杉矶丶旧金山之乱背后复杂的种族矛盾丶社会阶层冲突丶警察执法公正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挖掘。通过专家解读丶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呈现事件的全貌及深层原因,引导国内观众对美国社会的真实状况进行观察与思考。
1992年8月6日,周六,
晚上新闻联播之后,黄金档时间,《观察与思考·洛杉矶之乱》正式播出!
在全国国民都缺乏娱乐的情况下,这节目的收视范围,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的观众。
一经播出,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
……
大西北,
某全国知名的杂志社,
编辑部。
这个杂志,成立于八十年代,尽管起初不被看好,却凭藉西方文学和国外知识俘获读者,创刊第一年发行量破9万份,1984年破100万份,1991年月发行量超200万份。
**十年代,国内社会正经历着从封闭走向开放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有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而这个杂志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文化启蒙的呼唤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加上独特的「鸡汤加窗口」风格,成为国内人们在漫长的火车旅途中丶夜晚闲暇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陪伴。
如今,
1992年,8月,
新一期内容策划会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主编坐在会议桌首位,目光扫过众人,率先开口:
「咱们杂志一直以来都是读者了解世界丶获取知识与温暖的窗口。如今1992年,国内外发生了诸多大事,咱们这一期内容得好好琢磨,既要保持咱们的风格,又得跟上时代步伐。」
一位编辑微笑:「我觉得得把重心多放在国外。就说美国,那可是自由平等的天堂。我最近跟出国的朋友,了解到了一些事情,他讲到了他所在的美国小镇,那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居民们邻里关系无比和睦,从早到晚脸上都挂着笑容,互相之间毫无隔阂。而且美国社会机会均等,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出人头地,根本不存在什麽阻碍。在那儿,人们拥有绝对的自由,想做什麽就能做什麽,法律全方位保障民众权益。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写成一篇文章,放在显着位置,让读者好好感受一下美国生活的美好。」
「这提议不错。」
另一位编辑也道:「我这边,也有一个提议,教育方面的。我的一个朋友在日本那边旅游,他是在国内搞教育的,他考察了日本那边的教育,感觉日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全面且严苛的素质教育。学校组织的野外生存训练,孩子们在恶劣环境里,小小年纪就能独立克服困难,团队协作能力更是一流,还培养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可以给写出来,给国内的教育打个样,让家长和学生们好好反思反思,多向日本学习学习。」
「好,这个也可以。」
「我们国内,还是很落后,我们应该多宣传一下国外的先进位度丶理念,让国民开民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