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538章 愿与大唐共讨之!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第538章 愿与大唐共讨之!

簡繁轉換
作者:扑街蜘蛛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9 11:19: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启禀太子殿下,那些恶贼刚刚登陆,企图寻找那中臣氏和物部氏的保护,我们也是在那个时候才从对方的口中得知了,他们竟然悖逆着我们王上的意愿,做出了这种无耻的恶事.......”

“我们家主亲自率领家族武士,经过一番厮杀,已经将物部氏当代家主的首级斩下,现在为大唐圣太子殿下送来!”

“请您务必相信,我们苏我氏对您的忠诚!”

言罢,苏我氏派来的使者砰的一声将脑袋砸在地上。

五体投地的跪拜姿态,却不仅仅没有让李承乾心中有丝毫的好受,反而,他不由微微蹙了蹙眉。

仅仅是随意的瞥了一眼,对方那送来的一颗死不瞑目的头颅,便是摆了摆手。

“拿走拿走......”王德赶忙催促那小太监,仿佛丢垃圾一般将那苏我氏付出了数百精锐武士的死伤,才斩下的头颅拿走。

李承乾不说话。

在场群臣也是一个个面色不愉,眸光阴冷的盯着那几个倭国的使臣。

今日的大朝会,在场的除了大唐的文武百官外,另外如今在大唐礼部记载中,体量和数量都已经极其可观的各藩属国使臣,也在其列。

东北亚的新罗、百济。

东南亚的暹罗、交趾、骠国。

高原的泥婆国、象雄国、东女国、党项、苏毗......

西域的萨珊波斯,还有天竺半岛的戒日、遮娄其王国等等。

各国使臣仅仅是一人,在场都足有几十号之多,更不必说,今年因为大唐数次出海,途经南洋的时候,还又多出来不少前来朝贡的小国。

如麻逸国、婆罗国、合牙修、壹利佛哲.....

这些国家因为是第一次来,甚至于很多对邦国建交的流程还不懂,因而并未能有使臣在今日被召入大殿。

不过,即便是如此,一双双直勾勾满是凶狠的眼睛,也已经注视的在场这些倭国使臣们,脸色苍白,冷汗狂冒。

李承乾面无表情,一手撑在龙椅上,懒散坐姿:“哦?所以苏我氏的意思是,希望孤将此事就此揭过?将此事所有罪责都丢给这些死人?”

那倭国使臣张了张嘴,已然是感受到了那股极度阴冷的杀意,正在围绕着他们所有人。

想要说什么,忽而便听着殿门口方向,番邦使臣的方向传出一声愤怒的厉喝。

“太子殿下,这家伙分明就是在欺骗您!我王曾不止一次的与倭国的诸侯书信交流过,信中那些诸侯王也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苏我氏和物部氏乃是死敌!”

百济的使臣迅速出列,指着那跪在地上的一众倭国使臣便是破口大骂。

“用敌人的脑袋,来一个死无对证,就想要揭过自己的罪行,你们这是在找死!”

那使臣狠厉的叫骂完,又是转头朝着李承乾施礼拜下。

“启禀圣太子殿下,倭国无耻至极,亵渎天威!我百济愿为大唐出兵讨之!”

倭国使臣面色狂变。

然而,这却仿若是一个讯号。

大唐的百官还未开口,那些番邦使臣,哪怕是如遮娄其王国,和萨珊波斯这等距离倭国有着十万八千里遥远的国家,都是纷纷愤慨表态。

“圣太子殿下,我虽然只是一个使臣,但我王在派我来长安之前曾经告诉过我,若是有什么贼人胆敢冒犯太子殿下,我遮娄其愿意出兵讨之!”

“我泥婆国受殿下圣恩盛隆,岂能容这等腌臜烂货在此舞舌欺君!?殿下,我泥婆国愿出精锐骑兵两千!”

“我新罗愿竭尽国库粮草,请梁王殿下派兵讨贼!”

“我骠国有勇士三千,可尽出讨伐倭国!”

“我暹罗愿出精锐甲兵两千!”

“我......”

激烈的叫骂声,和针对倭国的喊杀声中,倭国使臣粗略一算,便是眼前不由发黑。

大唐还未出兵,他们倭国便已经有了近两万的敌人!

尽管这些人大概率只会是摇旗呐喊,毕竟很多连登陆去倭国的能力都没有。

但......若是大唐真的要让他们征讨倭国。

只需要大唐出动一些运送士兵的海船,这些国家也绝对不敢有什么欺君的行为,必定付诸行动。

两万敌军......这对于如今诸侯国之间的争斗,还不过停留在大唐村县之中械斗层面的倭国来讲,和灭国无异!

尤其如今的倭国还处在名义上统一,但实际上却是诸侯分裂的状态下。

这更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李承乾如今却是懒的再听这些倭奴的狡辩和求饶了。

我大唐的兵士,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手段,彻底拿下那片岛国之地!

“孤听闻倭国有一处火山,雪景甚是不错,可惜空有雪景山下却甚是荒凉,我大唐有樱花,恰可种于山下与雪景相衬。”

李承乾终于开口了。

他冷冷的俯视着那台下绝望的倭奴。

土豆有了,贝加尔郡也有了。

那不是正好可以送这些小矮子,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吗?

“倭国使臣勿要再多言,倭王无道,孤甚恶之!”

“回去告诉你们那位家主,还有你们的倭王,整备兵马,准备开战吧!”

李承乾甚至于烂的找什么借口了,也不再提及对方伙同大唐贪官污吏走私军械之事,淡淡一句开战,让那倭国使臣瞬间一个天旋地转。

当场晕死在了大殿之中。

贞观七年十月末,时任肃州刺史回京述职的东莱郡公公孙武达,得朝廷调令,于河北道及江南道调集各府兵马,由登州海军统兵刘仁轨担任副帅,共讨倭国。

消息一出来,兵部各个官员,凡是能够在东征倭国的事情上插上手的官员,府邸门槛都要被踏碎了。

皆是各种想方设法送礼,企图能够加入这场东征的人。

军功啊!

该死的吐蕃,连一点反抗都不敢有,城头旗帜一换,就成了他们大唐的藏原道。

可是让不少盼着等着开战的将士们,沮丧了许久。

如今又是摆在面前的军功,哪能不争不抢?

而就在大唐这边沿海各道,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东征的时候,稀稀拉拉的一支马车队伍,也是驶出了长安。

张亮坐在马车之中,一身素色棉衣,整个人都明显苍老了一大截。

经过百官一场场激烈的争吵,太子终究还是一锤定音,决定了他的处罚结果。

涉案的五百养子及其亲眷,共计千余人,尽数斩首,家产抄没。

所有涉案江南道、河北道、洛阳、长安大小主官,共计七百余人。

验明正身,交于锦衣卫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勋国公张亮,御下不严,亦有收取赃款之实证,且经过皇帝上书作证府中兵甲皆为皇帝私下所赐,念及当年之功,褫夺国公,罚没家产,贬为庶人。

流放剑南道。

“呜呜呜,谢殿下,多谢太子殿下圣恩啊!”

张亮老泪纵横,好在一家子命是保住了,而且自家老大也并没有就此放弃他。

说是流放剑南道,实际上就是转而送他去投奔如今的剑南道“土皇帝”李世民。

只要诚心改过,以他的本事,并不是没有可能东山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