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冒姓琅琊 > 第33章 略懂而已

冒姓琅琊 第33章 略懂而已

簡繁轉換
作者:东周公子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2:17 来源:源1

刘昭正要细问王扬家世,却听王扬道:“今日只论学术,不论家门。”

刘昭大喜,王扬此言正对他的胃口:“好,只论学术!那我请——”

庾於陵赶紧道:“既是只论学术,还请王公子秉承学术之公心,勿以胜负相欺——”

刘昭脸一板,喝止弟子道:“子介!”

王扬迷惑不解:“我什麽时候要以胜负相欺了?”

庾於陵言语冷冷:“王公子虽是受人之托,但也应——”

“不是,你等等!我受谁所托了?”王扬既想交好刘昭,就必须在这之前解除误会。

“你不是受王馆学所托吗?”庾於陵愕然。

“当然不是!我听闻刘先生精研《尚书》,自来论学,和王馆学有什麽关系?”

王扬终於明白,之前庾於陵在门外各种刁难,原来是把自己当成王馆学的人了。看来王馆学和郡学之间的矛盾不小啊。

刘昭丶庾於陵听说王扬自承和王馆学无关,俱是喜出望外!躲在屏风后的谢星涵也舒了口气。

庾於陵满脸喜色:“我就说以王公子的家世才华,怎能如此是非不分?!之前是我无礼,这就向你赔罪!”当即对着王扬利落一揖。

王扬也不计较,回礼道:“好说。”

庾於陵又道:“老师,那我也有个问题想请教,之前王公子说郑玄注《小司徒》说:成者,定也。那《小司徒》是......”

“小司徒在《周礼·地官》中,你三礼未通,暂且不用理它。韦昭注《国语》中也有此条,你可自去查看。”刘昭快速说。

王扬心道此人果然是经学大家,《国语》这条注自己也不知道。

庾於陵又问:“那《尚书考灵耀》是——”

“此乃汉代纬书,你学问不到,暂时不要插话,问题先记着,日後再为你解答。”刘昭说完,急不可待地看向王扬:“王公子,那咱们继续?”

.....

“《康诰》篇首,自‘惟三月哉生魄’至‘乃洪大诰治’四十八字,皆《洛诰》之文,当移在《洛诰》“周公拜手稽首”之前。何以知之?周公东征,两年乃平管丶蔡,然後封康叔,七年复辟,而营洛在复辟之年,则封康叔之时绝未营洛。故知此段乃後世简编脱误,颠窜原文。”

......

“何谓‘导山’?导者,道也。道路的道。《史记》引《禹贡》,用的便是这个‘道’字。因人所经行之道,望其方向,测道之远近,故曰‘导’。所以又说‘刊旅’。什麽是刊旅?刊者,表识也。旅者,列也。表识而旅列,此乃上古测远之法!”

......

“‘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此为先儒断句之失!言‘不少’者,以为叙三监及淮夷叛乱事。然通观全篇,先言周朝新建,而武王崩,然後成王以冲幼之年继位,自‘越兹蠢’而下,方言及三监淮夷。故‘家’字后当绝句,‘延’字属上句,即‘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所谓‘不少延’者,但言武王遽丧......”

......

添茶三过,书卷满桌。

刘昭丶庾於陵丶谢星涵三人早都听得呆住了!

南齐至於现代有一千五百年之遥,这期间鸿儒不断,大师辈出,无数学者经过长时间的讨论辩驳,已经把《尚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南齐时代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再加上王扬对於学术史脉络的把握,抛出的一个个见解都是厘清《尚书》学自汉代以来便留下之疑难疑案的关键锁匙,怎能不把刘昭三人震得目炫神迷?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刚开始时刘昭还常有查书发问之举,到後来则完全变成了王扬的“一言堂”!

而王扬聊嗨之後,也不拘能证实与否,严谨之馀,还穿插些足以颠覆旧说,震撼学林的奇思妙论,更让刘昭听得激动万分,喜不自胜,自觉见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新天地!

......

王扬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侃侃而谈:

“《禹贡》说‘三江既㣉,震泽底定’。何谓三江?自豫章而下㣉於彭蠡,东至於海,为南江;自岷山,至於九江丶彭蠡,以㣉於海,为中江;自嶓冢东流为汉,过三澨丶大别以㣉於江,东汇泽为彭蠡,以㣉於海,为北江。”

刘昭惊道:“王公子竟还精於地志之学?”

王扬谦虚道:“略懂,略懂。”

“确实是略懂而已。”屏风后突然传出一个少女清冷的声音。

王扬吓了一跳,呆了这麽久,竟然不知道这後面有人!

刘昭之前全心沉浸於学问,都忘了谢星涵还在,见王扬惊疑马上解释说:

“这是我好友家的女儿,之前王公子来得太快,躲避不及,这才隐在屏风之後。请公子勿怪。”

庾於陵突然想起了什麽,看向漆画屏风,脸色大变。

谢星涵道:“王公子所言水道,大致为北汉水,中岷江,南豫章江,然若依此说,三江既汇於彭蠡,合而为一,过秣陵丶京口以㣉於海,早不复为三矣。《禹贡》又何以仍称三江分别㣉海?公子矜才炫博,可立论未免过於凿空了吧。”

我去?!

懂行啊!!

只不过这话中带刺是什麽意思?

王扬平日学术取径最重文献学,今天竟然被人说“凿空”!

所谓“凿空”就是凭空穿凿,牵强附会。

对於一个学者来说,被评价为凿空,可是莫大的耻辱啊!

不过这也怪王扬自己聊爽了,取苏轼的论点随口言之,却没注意立论的严谨。

如果是平时,王扬大不了承认自己立论不太严谨,但现在不行。

此次必须技压全场,不然达不到最好效果!

王扬当即反问道:“合而为一为什麽不能称三江?江水西来,至金山则有三泠之别,好茶者重水味,言三泠相杂而不能欺,是水虽合而味不合之义,则江虽合亦能分别为三。”

“三泠?什麽三泠,典出何处?”谢星涵问道。

王扬暗道失言,三泠是唐代茶道极精时方才有的说法,现在引用就太早了!

谢星涵见王扬踟蹰不答,眉头一皱,嘴角微撇,露出嫌弃的表情:“你不会是编的吧。”

刘昭丶庾於陵一起看向王扬。

————————

注:王扬说到後来为震住刘昭屡引奇论,其中有的论述并无实据,只是一种推论,并无确证。不过高妙的推论最能动人心,无论正确与否。清代学者讲学问做到一种境界时有“独断之学”。所谓“独断”,就是在没有确证的情况,一言断之,说这个对就是这个对。是深厚学养陶冶出的一种直觉,天才妙悟,俱在一个“断”字。对此感兴趣的小夥伴们可以读陈寅恪先生的《桃花源记旁证》或者《读莺莺传》,这两篇文章的结论都未必对,但能感受推论的魅力和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