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冒姓琅琊 > 第328章 跃马

冒姓琅琊 第328章 跃马

簡繁轉換
作者:东周公子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18:21 来源:源1

第328章跃马(第1/2页)

在孔长瑜逼迫乐湛时,州议曹从事史(省政|策研|究室主|任)陶睿正在“拜访”庾易。

“先生如果执意不肯,那庾二公子恐怕就......”

庾易淡然道:

“没事,我还有个儿子。”

陶睿愕然,随即脸色一沉:“那——”

“这样,你把这个也带走。”

庾易叫道:“子贞!你进来!”

庾黔娄进门行礼:“父亲。”

“一会儿你跟他走。”

“是。”

庾黔娄恭敬应完,便向陶睿一拱手:

“麻烦陶从事了。”

陶睿呆住。

什么情况??????

“他俩如果不够,那我也跟你一起走——”

“不不,先生您误会了——”

“嫌麻烦?要不这样,你直接派兵进来杀,或者你自己动手也行,一剑一个,反正我家人少。放心,我不让他们反抗。来人,取剑来——”

“先生您这是说到哪里去了!!!”

陶睿都要哭了!

这么大的事他哪敢做主,别说开杀戒,就是带走庾易他也不敢啊!

庾易和那些荆州高官们不一样,庾易不事王侯,不入仕宦,抱膝吟月,隐逸已久,连续几次拒绝朝廷征召,清誉远播,名重当时。历朝对于这种人物,都是礼敬有加,旌其名节,彰己德政,即便是天子,也很少有为难隐士的。不是为难不了,而是这么做有害无利,得不偿失。

巴东王即便公开造反,对庾易用强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更何况庾易还有一个身份,是荆州士族领袖!双重bUff叠加,让他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不对付吧,不能放心。这么个人物如果振臂一呼,带领士族发难怎么办?他可是和天子有通信的。

对付吧,弄得人心离德尚在其次,若是激起士族反弹甚至变乱,那就是祸事了。

所以巴东王一面封锁庾宅,一面又照常礼敬,不仅秋毫不犯,连饮食日用,也一应供给。只希望请得庾易出山,借以聚拢士族,辅佐大业。此次陶睿代表巴东王而来,是费劲口舌,许以重利,却还是不能说动庾易,这才用庾于陵相威胁,岂料庾易不仅不受胁迫,还摆出一副任杀任剐的模样.......

陶睿抹汗道:

“荆州大局已定,先生您这又是何必呢?”

庾易指尖捻着茶盏边缘,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阴晴:

“大局已定?未必吧。你说的是荆州城,不是荆州。”

陶睿声音硬了几分:

“一州即如一城。王爷出剑,荆州谁敢相抗?”

庾易一笑: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

陶睿:???

他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也不明庾易何意,正要询问时手下急匆匆赶来,附耳急报,陶睿刚听了两句,便大惊而起!

......

“什么长史令?荆州哪来的长史!”

孔长瑜顾不上打乐小胖,撇下众人,匆匆离去,边走边问报信者。报信者口干舌燥,急慌慌道:

“王揖就是长史!朝廷派他出使时已命他兼领长史!只是他密而不宣!现在以永宁郡衙为长史府,宣告荆州军府所发一切军令,无他附署,皆为无效。又通传各郡,言王爷在病中不能视事,有人借此机会,伪造诏敕,擅调丁卒,迹同谋反!即日起停刺史印,由他代行州府事!诸郡兵马无长史令而妄动者,皆以谋逆论!安成、长林、武远、泽亭几戍皆从长史令发兵,据说聚兵已至数万,不日即往江陵平叛!”

孔长瑜听心脏直跳,脚步加快:

“王爷呢?王爷怎么说?”

“王爷让大人速去府门!”

“府......府门?哪个府门?”孔长瑜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

陶睿离开后,庾黔娄疑惑问:

“父亲方才念的那句诗是......”

庾易皱眉:“汉乐府没读过?”

庾黔娄惭愧道:

“儿子乐府诗读得不多。”

庾易走到窗边,双袖负后,望着天际流云,声音如云絮般清淡:

“这是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中的第十六曲《临高台》。”

庾黔娄还是不得要领:

“那......那父亲的意思是......”

“所以让你多读诗嘛。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你既要钻汉史,便不可不读汉诗。这几日正好无事,你日课加一项,把十八曲背熟,我到时和《汉书驳议》一起考你。”

“是。”

庾黔娄躬身应完,想了想又问道:

“那父亲当时用这句诗作答的意思是......”

庾易背对着庾黔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先背嘛,背熟了再告诉了你。”

庾黔娄:......

“去背书吧。”

庾黔娄没有动。

庾易回头:“有事?”

庾黔娄看着父亲,恭敬且坚定:

“阿介还在王府。”

“王府饮食没有家里好?”

“额......那......那倒不是,就,就怕......”

庾易缓缓吟道: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庾黔娄一愣,不确定道:

“所以父亲的意思是......”

“先背嘛,背熟了再告诉了你。”

庾黔娄:.......

......

“王爷!王爷!!”

孔长瑜一路小跑,气喘吁吁,正赶上巴东王甲刀鲜明,一身戎装,大步流星,踏出穿堂。身后跟着一队亲卫,皆穿甲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8章跃马(第2/2页)

巴东王看了孔长瑜一眼,笑道:“瑾怀来了。”脚下却不停步。

孔长瑜一看这阵势更慌了,赶忙追上,跑得急了,连官帽的系带都松了半边,也来不及系,急问道:

“王爷何去?!”

巴东王头也不回:

“当然去杀王揖,难道等着他来杀吗?”

孔长瑜慌了,追上巴东王的脚步:

“王爷不可啊——”

巴东王笑了笑:

“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无非是王爷‘坐镇荆州,不可轻出’,又或者是‘王揖势大,敌情难料,当等汇聚大军后,以策万全’什么的——”

巴东王今日态度非常随和,既不暴怒也不冷脸,开口也没称本王,孔长瑜却破天荒地“大胆”起来,语速飞快地打断巴东王的话:

“王揖所惧唯荆州坚城!王爷何自弃金汤,就彼所望?!且王揖宣言有人以伪诏反叛,王爷如今现身与之对阵,岂不正坐实了王揖之言?再说江陵乃王爷根本,岂有弃本逐末的道理?若江陵有失,王爷纵诛王揖,亦无立足之地!”

巴东王脚步稍缓,微笑问道:

“还有吗?”

孔长瑜斩钉截铁道:

“有!如今人情未附,众心未固!仓促出兵,胜则罢了,若有不利,消息传回,军心必乱!到时内崩沮而外受敌,大势去矣!请王爷暂息雷霆之怒,居万全之地,先令长湖军阻挡王揖,王爷则整合内外,挟吞诸郡。事成,王揖跳梁之丑,不过付偏师尔,王爷遣一将足矣。事不成,则有根本可依,待王揖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王爷一股荡之。到时挟新胜之威,大军出征,诸郡可传檄而定......”

巴东王哈哈大笑:

“老孔,这回本王可不能听你的。王揖称本王病了,一是沮本王之势,二是故意给本王留余地,让本王心有侥幸,迁延不定。王揖隐了长史身份这手玩得确实很好,给咱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同样的,本王现在也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如今诸郡先接诏书,再接长史令,或主意不定,或有观望意,这个时候,就连长湖军都未必可信!本王若缩城不出,坐视王揖坐大,待朝廷令旨一到,则本王所有,不过一孤城尔!

你不要听王揖、张钰瞎吹,什么聚兵数万,永宁本部,堪战者不过两千。沮水四戍,加一起不满四千五。再加零零碎碎,他能凑到一万人,都已勉强!若大发征役,倒有可能多弄些人,不过都是乌合之众,便是真有数万也不足惧!你放心,本王不带走军队,只带麾下六十骑卫,直入长湖军营,夺了兵权,然后趁王揖没缓过神来,给他锤了......”

孔长瑜大惊失色:“这怎么能行——”

巴东王眉峰一挑:

“怎么不行?王扬那小子曾以本王比吕布,当年吕布率数十骑突敌阵,一日至三四次,遂破张燕。如今本王带六十精骑,足以纵横!待本王破了王揖,就去迎薛绍,把本王的王妃接回来,别听说本王反了再把人截走了......”

巴东王说着,脚步已踏出王府大门,门外精骑成列,马首连缰,无一人出声。清风过处,唯甲叶轻响,鬃毛纷扬。

亲卫牵着一匹神骏立于阶下,见巴东王出来,即单膝跪地,双手将缰绳高高捧过头顶。

巴东王手按鞍桥,脚踩踏镫,飞身上马,顺手抄过马鞭,孔长瑜仓促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劝阻,只能拖延道:

“王爷等陶睿、郭文远他们到了之后,再出发也不迟啊!”

巴东王鞭指孔长瑜笑道:

“你不说李敬轩是因为知道他肯定赞同本王。”

孔长瑜苦劝道:

“王爷就算要突袭,也没必要亲自去啊!让冯全祖去吧!让他带骑兵去!”

巴东王一磕马腹,战马前后踱了几步,巴东王在马背上轻摇着,笑容戏谑:

“这种事老冯不行的。必须本王亲自来。诏书不是都说了嘛,说本王‘帝胄天资,器业英远。武略夙成,足堪大任’,诶?这可是你写的,你忘了?”

孔长瑜当即跪倒:

“王爷!您就再等等吧!看郭文远他们怎么说!”

巴东王有些不耐烦了,摆了摆马鞭:

“本王都安排好了,你其他的不用理,只管安心守城便好。城外的事有冯全祖,城内有刘超之。军机找李敬轩,政事问陶睿,文书用陈启铭,诸郡有郭文远,你除了掌钱粮之外总览全局,如果有什么需要,本王刚才点的那些人你只管调用,哪个不听招呼就用本王印剑斩了。本王的护卫亲军都留给你,城里除了本王的女人外你随便折腾......”

孔长瑜忧急之中,骤得重权,却无半分喜悦,只觉压力大山。

“行了老孔!别苦着脸了!本王要走了,给本王笑一个。”

孔长瑜勉强挤出个苦笑。

巴东王扬鞭跃马,纵声长笑:

“瑾怀!岂不闻‘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荆州,乃至这天下,从来不是靠坐守就能得来的!”

孔长瑜见巴东王甲胄生辉,意气横生,英豪之气,沛然莫御,一时间竟有些动摇了,觉得自己之前所谓的“持重”想法,或许,并不是那么正确?

“走!”

马鞭脆响,巴东王坐骑昂首嘶鸣,一骑当先!身后骑兵纵马紧随,奔腾相继。马嘶与呼喝交应,伴随蹄铁叩地之声,震得长街地动瓦摇,尘嚣直上......

——————

注:①《吃瓜》那章巴东王聚谋士商议,只有薛绍没到,就是去接王妃了。

②第二百六十三章《吃瓜》:“张珏一个小小太守,没有州部命令,敢担着大干系,调兵出界,就为追什么大寇?”王揖之所以能调永宁兵来应对截杀,就是因为他的长史身份,只是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朝廷没有补长史。

③关于长史代刺史行州府事之惯例见第264章《上路》尾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