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 第449章 不死不休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第449章 不死不休

簡繁轉換
作者:素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16:52:15 来源:源1

沈长安和佑安走后,梅霜和胡尽忠进来听候晚余吩咐。

梅霜已经从胡尽忠口中听说了皇上病重的消息,也知道晚余会和孩子们一起回京,就问晚余都需要带什么东西,她和紫苏好去收拾。

晚余说此番回京需要日夜兼程,不能再坐马车,所以带的东西不能太多,叫她简单收拾一些即可。

梅霜答应一声要走,忽又停下来发愁道:“娘子,奴婢和紫苏不会骑马。”

“我知道。”晚余说,“你们不用回,你们留下来帮我照看好学堂和梅先生,如果事情......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灯笼簌簌作响。那盏灯在春风堂门前晃了许久,终未熄灭。苏绾坐在院中石凳上,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指尖仍残留着火烤信纸时的温热。两个字如烙印般刻进心底??“等我”。她闭上眼,仿佛又看见紫宸殿前那一排宫灯,一盏接一盏亮起,照亮她离去的长阶。

阿桑悄悄推门进来,见师父未眠,轻声道:“师父,您整夜都坐在这儿……”

苏绾睁开眼,笑意温和:“睡不着,索性等天亮。”

“可您的咳嗽……”阿桑欲言又止,终究还是取来披风为她裹上,“昨夜军驿送来急报,说西北残部已被肃清,柳文渊旧党尽数伏诛,连藏匿于吐谷浑边境的‘影阁’据点也被端了。”

“影阁?”苏绾眉心微动。

“是东厂暗桩,专司散布谣言、刺杀异己。”阿桑低声道,“听说他们手里还有一份伪造的族谱,妄图证明您与先帝有血缘关系。”

苏绾冷笑:“荒唐。我父苏崇礼一生忠直,若知有人借我之名污蔑皇室血脉,九泉之下也难安。”

她顿了顿,忽问:“赵承琰呢?他回京了吗?”

“还没。圣旨说他要巡边三州,安抚流民,重设关防。”阿桑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这是夜无尘托快马送来的,只准您一人拆阅。”

苏绾接过,指尖触到信封边缘一道细小划痕??那是夜家独有的暗记,表示事出紧急。她缓缓展开,纸上墨迹凌厉:

>**“柳妃昨夜暴毙于冷宫。死状诡异,唇角含笑,面如生人,脉息全无却尸身不僵。太医束手,疑为‘梦蛊’所控。更骇者,其枕下搜出半枚玉佩,正是当年贵妃胞弟夭折时随葬之物。此事必有妖人作祟,恐牵连更深。陛下震怒,已命钦天监彻查,然民间已有传言:‘冤魂索命,天子失德’。人心浮动,恐再生波澜。请您速决对策。”**

苏绾读罢,脸色骤沉。

“梦蛊”二字如冰锥刺心。此术源自西域秘教,以活人精魄饲养幻虫,潜入梦境操控心智,致人癫狂自戕。昔年她曾在古籍中读过,施术者须与受害者血脉相连,且需持有其贴身之物作为引子。柳妃之弟早夭,骨灰葬于柳家祖坟,外人如何取得遗物?除非……有人掘墓盗棺!

她猛地起身,疾步走入内室,翻出一本破旧医案??那是她十年前离宫前夜,秘密抄录的宫廷疫病记录。其中一页赫然记载:“永昌三年冬,突厥使团献异香三匣,焚之可安神助眠。然数名宫女闻后梦魇频发,有宦官夜半自刎于廊下。经查,香中混有‘月影砂’,乃梦蛊媒介。”

“果然是它……”她喃喃道,“当年我就怀疑那批香有问题,可赵景灏压下了调查。”

阿桑跟进来,听得心惊:“师父,您的意思是,这蛊毒早已埋下,只待时机发作?”

“不止如此。”苏绾目光锐利,“柳妃死后含笑,说明她在梦中见到了极愿之事??或许是家人团聚,或许是复仇得逞。而能让一个被囚十年的女人死前满足,唯有让她‘亲眼’看到仇人覆灭。”

“难道……她梦见皇上死了?”阿桑倒吸一口凉气。

“不。”苏绾摇头,“她梦见的是我死了。”

空气仿佛凝固。

“只有我的死,才能让她彻底安心。她是贵妃,我是辅政大臣;她失宠被囚,我功成身退。世人皆道我才是夺她权势之人,哪怕事实并非如此。”苏绾苦笑,“仇恨最怕误解,尤其当这误解被别有用心者精心喂养十年。”

她转身取出药箱,翻找片刻,拿出一只青瓷小瓶,里面盛着淡金色粉末。“这是我用雪莲花蕊、龙脑香与避毒丹残渣炼制的‘醒魂散’,可破幻术、清心神。若能寻得柳妃尸首,在子时焚香洒粉,或可唤醒残存意识,探知幕后主使。”

“可冷宫戒备森严,谁去?”阿桑焦急。

“我去。”苏绾平静道。

“您疯了!”阿桑抓住她手臂,“您现在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就算皇上信您,朝中那些人也会说您借机返京、图谋不轨!”

“正因如此,我才必须去。”苏绾抚着药瓶,“我不是为了争权,而是为了止谣。若任由‘冤魂索命’之说蔓延,百姓将不再信律法,转而拜鬼神、信谶纬。届时天下大乱,非一人之祸,乃万民之劫。”

她望向窗外,晨光初透,“况且……他说‘等我’。我不去,谁替他守住这份清明?”

三日后,一辆不起眼的商旅马车驶入长安城西门。驾车的老仆佝偻着背,身旁坐着位戴帷帽的妇人,怀抱药箱,神情肃穆。守城兵卒例行检查,翻开文书见是“敦煌春风堂苏氏,奉诏入宫会诊”,便挥手放行。无人注意到,那枚盖有御医院印鉴的通行令,实为夜无尘连夜伪造。

入夜,苏绾换上太医署女官服饰,由夜无尘亲自引路,潜入冷宫偏殿。柳妃尸首停于灵堂中央,面色果然如生,嘴角微扬,似在酣梦中微笑。四周燃着驱邪艾草,铜铃轻响,却压不住空气中隐隐甜腥??那是梦蛊寄生后的余毒。

“时间不多。”夜无尘低声道,“寅时三刻宫门落钥,我们必须在此之前离开。”

苏绾点头,点燃特制熏香,将“醒魂散”均匀洒于柳妃口鼻周围。随即以银针刺其百会、神庭、印堂三穴,口中默念《黄帝内经》安魂咒语。约莫半炷香工夫,尸体忽然颤动,眼皮剧烈抽搐,竟缓缓睁开!

一双空洞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房梁,喉咙里发出咯咯声响,如同梦呓。

苏绾俯身靠近,轻声问:“柳妃娘娘,是谁让您恨我至此?”

尸体嘴唇微启,吐出断续话语:“……是你……抢走一切……姐姐的孩子……本该是太子……你却扶那个野种登基……”

“哪个野种?”苏绾追问。

“赵承琰……不是先帝血脉……他是……赵景灏与宫婢私通所生……我知道……因为我亲眼见过那份亲子契……藏在……紫檀匣中……凤仪殿夹墙……”

话音未落,尸身猛然抽搐,双眼翻白,嘴角溢出黑血。熏香骤灭,屋内阴风大作。夜无尘一把拽开苏绾:“快走!有人启动了机关!”

两人冲出灵堂,身后轰然倒塌,整座偏殿陷入火海。待禁军赶到扑灭大火,只余焦木残垣,再无痕迹可查。

回到隐秘宅院,苏绾瘫坐椅中,冷汗涔涔。

“原来如此。”她声音沙哑,“柳妃坚信赵承琰非正统,是因为她掌握着赵景灏的私生子证据。而今她死,证物藏匿之地暴露,幕后之人必然抢先下手。”

“凤仪殿夹墙?”夜无尘皱眉,“那里早已封死多年,唯有先帝亲信才知入口。”

“我知道。”苏绾抬眸,“当年是我亲手封的。”

十年前,先帝弥留之际召她入宫,交出一份密档:赵承琰确为赵景灏庶子,但先帝怜其聪慧仁厚,收为养子,立为储君,并逼赵景灏写下永不争位的血书。为防后患,苏绾依遗命销毁所有旁证,唯独留下一份副本藏于凤仪殿夹墙,以备非常之时澄清真相。

“若这份契书落入叛党手中,便可伪造‘先帝遗诏’,宣称赵承琰篡位,进而拥立其他藩王。”苏绾沉声道,“他们不需要真的改朝换代,只要制造混乱,让百姓质疑皇权正统,就够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取出来。”夜无尘决然道。

“不行。”苏绾摇头,“明日便是春社祭天大典,满朝文武齐聚太庙。若此时擅闯凤仪殿,形同谋逆。唯有等到祭典结束,陛下返宫途中,我亲自拦驾呈禀。”

翌日清晨,长安城万人空巷。天子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鼓乐声中,赵承琰身着衮冕,缓步登上祭坛。他面容清减,眉宇间透着疲惫,却依旧挺拔如松。当司礼官高唱“敬告天地,册享千秋”时,忽有一道白色身影从侧道奔出,跪于御道之前!

“臣女苏绾,有要事启奏!”

全场哗然。

赵承琰瞳孔骤缩,几乎失手摔落玉圭。他强自镇定,挥退欲上前驱赶的侍卫,亲自走下台阶。

“你……为何在此?”他声音极轻,几不可闻。

“因为有人要毁掉您的一切。”苏绾仰头看他,眼中泪光闪动,“柳妃临终显魂,说出真相??您非先帝亲子,而是赵景灏庶出。此事实有,但先帝早已认可您的身份,并留有血书为证。如今逆党欲掘凤仪殿夹墙,盗取伪造文书,动摇国本。”

赵承琰神色剧变:“你说柳妃显魂?”

“是梦蛊残念。”苏绾递上一枚染血的银针,“这是我从她体内取出的蛊虫残骸,可交钦天监验证。若您不信,可派心腹即刻封锁凤仪殿,我愿以性命担保,三日内必找出真凭实据。”

风拂过祭坛,吹乱她的帷帽。十年光阴,未曾磨灭这一眼清澈。赵承琰久久凝视她,终于抬手扶起:“老师说过,真正的忠诚,不在誓言,而在危难时仍肯归来。”

他转身下令:“传朕旨意,暂停回宫仪仗。即刻开启凤仪殿禁地,由苏太傅之女主持查验,任何人不得阻挠!”

三个时辰后,夹墙暗格开启。尘封已久的紫檀匣重现人间。当赵承琰亲手打开,看到那份泛黄的亲子契与父亲亲笔签署的认养诏书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原来……我一直都知道。”他哽咽,“可从未像今天这样,真正相信自己配得上这身龙袍。”

苏绾站在门外,没有进去。她知道,这一刻属于他与先帝,属于一个被质疑了三十年的灵魂,终于迎来迟来的加冕。

当晚,赵承琰召见群臣,当众宣读两份文书,并将伪造契书的嫌疑犯??原凤仪殿掌事太监当场杖毙。同时下诏:

**“自今日起,废除‘贵妃’封号,追贬柳氏为庶人;昭雪司彻查当年构陷苏家旧案,凡牵连者一律平反;另设‘明镜台’,专供百姓匿名举报贪腐,直通御前。”**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有人称颂天子英明,也有人暗骂苏绾多事。但更多的人,在春风堂门前点燃了长明灯??那是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敬意。

七日后,苏绾悄然离京。临行前,赵承琰送至城门外,手中握着一只小小锦囊。

“这次,我没有写信。”他说,“但我把‘等我’两个字,刻在了玉片上。你带在身上,就像我陪着你。”

她接过,指尖触到玉面光滑微凉,却仿佛有温度渗入心底。

“记住承诺。”她轻声道,“打赢之后,放我走。”

“这一次,”他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不再挽留。”

回到敦煌,桃花已谢,新叶成荫。春风堂前,孩童嬉戏,药香袅袅。苏绾每日依旧问诊施药,仿佛从未离开。只是夜里,她总会多点一盏灯,挂在门楣之下。

某夜,阿桑忍不住问:“师父,您真的相信他会来吗?”

苏绾望着星空,轻轻抚摸那枚玉片。

“我不知道。”她说,“但有些人,注定要在风雨尽头相遇。就像春风总会吹散寒冬,就像阳光终将穿透云层。”

她笑了笑,眼角细纹如花绽放:“我等的不是某个结局,而是那份始终未变的心意。”

远方驼铃响起,一支商队缓缓而来。为首之人翻身下马,摘去斗篷,露出一张熟悉而沧桑的脸??竟是夜无尘。

“京城传来消息。”他喘息未定,“皇上解散东厂,裁撤影阁,亲自审理冤狱三百余件。他还……在紫宸殿外种了一棵梅树,说是等某人回来时,正好开花。”

苏绾怔住,继而低头笑了。

窗外月色正好,灯影摇曳,映照着门楣上那块斑驳木匾??“春风依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