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000章 应急管理部门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000章 应急管理部门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1:54: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000章应急管理部门

不打报告是不行的,那样就没钱搞,有了高振东一起联名,而且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改进拓展,王总信心还挺足。

两人你来我往之间,就定下了r11300的改进路线。

换材料增推10%——综合改进再增推并解决重大缺陷——并行研究以第二步为核心机的中推涡扇和无加力“大推”涡扇。

循序渐进,而且即使哪一步开了天窗,前面的成果也能为后面的失败兜底。

至于真正的战斗机用大推,高振东没想那么多,其实暂时不是很有必要,说得难听点,只要参照lyp13i的涡喷能在这个年代成功,双发凑个8爷出来,配上好的导弹在这年头也很好用。

更别说lyp13i型发动机比战8ii型用的lyp13aii型发动机还更强一些。

这可是结结实实不带一点儿水分的“双2”战斗机。

两人说干就干,王总甚至都没马上回东北,就在防工委招待所住下了,他准备留在京城,和高振东一起把这个申请报告打上去了再走。

——

《齐心协力,共治灾情

就在王总还在京城带着同志们写申请报告的时候,《日报头版以此为标题,报道了前不久的抢险救灾行动。

文章里,着力报道了在统一的协调下,多部委及地方群众、各地驻军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在多部委联合专家组的指导下,快速反应,竭尽全力,多批多次处理了包括副坝、主坝、悬河溃口,以及上游水土流失导致的多种险情,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报道中还高度评价了抢险队伍在过程中,专家组以最快的速度,提出并应用了土工膜防渗、大坝安全实时监测、聚能定向切割爆破等新技术,成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使险情没有扩大为灾情。

同时,还表扬了以“老船长”为代表的抢险队伍不怕牺牲,将抢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自身生命之上的大无畏精神。

高振东间接救下的人或者东西不少,但是亲自参与救下的,在参加地方工作后几乎还是第一次。

看着报道中那可以算得上是微乎其微的损失清单,高振东彻底放下了心。这篇报道的出炉,意味着该水库的险情已经彻底消弭,水位必定已经降到了安全的程度,想必险后重建和水库枢纽的善后工作已经开始。

就在他心情彻底放松的时候,一个意料之中的单位找了过来,邀请高振东去开会。

这个单位正是不久前一起并肩作战了一个星期的水利委员会。

而这个会,也不是抢险救灾表彰大会之类,以此次险情的情况,估计是要上面一点来组织这个事情,而且也没那么快。

水利委开这个会,主要还是倾向防灾救灾的具体工作上面,有了园口战神那灭绝人性的一炸,以及浑河几千年来疯狂改道,肆掠大地的经历,我们对这方面非常重视。

这一次,水利委基本上是将此次险情相关的同志都请了过来,没别的,就一个意思:出主意。

虽然会是水利委开的,但是参会的人,倒是有比水利委还高那么一点点的,看来上面对这个事情的确是非常重视。

这种会就不是自由讨论了,而是点着名字,轮流发言。

轮到高振东的时候,至少水利委的同志都肃然起敬,这位几乎可以说是一己之力,力挽狂澜,那一个星期的经历,在他们心中可都还历历在目。

“这就是提出那些新技术的同志?”

“对,就是他,你在《日报上看到的所有新技术,几乎都是出自他的建议,而且还特别有效,厉害吧?”

“特别有效也就算了,人家甚至都不是搞水利、也不是搞工程的,神奇吧?”

“这么厉害?哪儿来的啊?”

“听说是十七机部推荐过来的。”

“不是不是,是防工委。”

“到底哪儿的?”

“别扯了,好好听听人家讲什么。”

“……”

此时高振东已经开始发言。

“同志们好……”

高振东说了几句开场白,然后直接将话题转入正题。

既然来了,那他要说的话可就多了,甚至都不用去翻什么系统里的库存。

“……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此类灾情险情的预防、监督、组织、协调,以及可能的事后调查等工作……”

专业人员还好一点,水利委的副手往上到会场里级别最高的同志在内,都被高振东的话提起了兴趣。

“……重大险灾的几大特点,就是规模大、涉及行业和领域广、人员地域多、情况复杂……”

“……在此情况下,别说是地方上,就算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部委,处理起来也会非常棘手,力有不逮的情况时有发生。以此次险情为例,直接涉及到地震、水利、工程、国土等多个领域……”

同志们纷纷点头,这个角度和立意很高啊。

水利委领导旁边的那位首长低声笑着道:“这位同志久闻大名,如今看来,果然不简单啊。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要从机构和制度上解决问题,不能只是头疼了医头,脚疼了治脚。”

高振东的话并没有停下:“因此,一个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把防灾救灾的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当然,这只是针对现状的一种总体建议,具体的工作部署,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水利委的领导笑了起来:“滑头。”

刚才那位同志却点了点头:“嗯,滑得好啊。”

高振东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提起了不少兴趣。

“在具体的工作上,我建议适当加密地震台网的布设,在京城周边省份,进一步提升地震台网的监测密度、频次和范围,从技术上提升监测手段的精度,增强分析能力。和洪涝灾害有一定的大众监测手段作为补充,同时一般有一定的反应时间相比,地震的突然性要强得多,而且次生灾害也不少,例如此次的险情,就是因为地震引起。”

嗯,有道理,其他同志想着。依靠计算机等方法,的确是能提升地震的分析能力,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能把数据、过程这些积累起来。

接下来,高振东才说到了此次会议的主题上:“至于水库的安全方面,我的建议是在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重点防洪城镇上游水库,增设水库大坝安全及水雨情自动测报设施,一来可以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二来对于水库自身的调度运行也有一定的好处。”

这个问题是水利委的同志最感兴趣的,毕竟高振东已经在此次救灾里露了一手,而且效果显著。

水利委的领导闻言对着高振东笑道:“振东同志,在这方面,你可要多教我们一点啊,好好的播下种,引导我们的同志把这个工作搞起来。这一次你在水库主副坝搞的那套渗压、含水量监测,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

高振东点点头:“我也希望能和水利口的同志好好的交流交流。”

他说这话完全不是托大,甚至也不需要翻库存,当年他在他搞水利的长辈家里看到的可不只是一个渗压计那么简单,那是一整套和水利有关的监测系统的设计报告。

其中和水有关的部分他虽然记得很清楚,但是理解上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但是电子、软件部分他是非常清楚,理解得极为透彻。

加上他自己跟着导师就是做遥测系统的,在这方面的感受就更深。

“好,这次会后,我就叫他们过去请教你。”水利委的领导马上拍板。

高振东并没有在这个会上继续深入太多细节,该说的都说完了,至于细节的技术问题,比如像是水口的测报系统之类,那是后面的事情,在这个会上说起来不合适,也没那么多时间。

第二天早上,当其他首长拿到此次会议的记录的时候,对高振东的建议非常有兴趣。

“嗯,这个振东同志看问题,那还真是该大的大,该细的细唻。这个专门针对灾害滴应急机构,我看就很有必要。我们地盘大,人口多,自然事情就多,有这么一个部门,的确是要科学、有序很多嘛。”

参会的那位同志点点头:“是啊,我看呐,以安全生产条例为基础,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范围、还有重大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处置调查工作为基础,捏合一个部门出来,负责此类事件。”

“我觉得可以,以前滴情况,看起来是谁都有责任管,谁都能管,实际上执行起来就变成了谁都不想管、不敢管、不能管、没能力管,反而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喽。”

“嗯,安全生产工作本来就是常态化工作,有这么一套班子管这个事情,无论是从反应速度、处置专业性、条理性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相应损失,而且事后的专业调查还能起到很好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威慑效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