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941章 打主意的人很多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41章 打主意的人很多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1:54: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941章打主意的人很多

这年头可没什么饭桌上不谈工作的说法,时间紧着呢,能谈尽量谈,扭扭捏捏也没什么意思。

“啊?这是为何?”工作组的同志老一点的倒是了解一些,年轻的估计是不大清楚的。

想来黔山的同志总不至于不配合调研,那这个不先打招呼找不着人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起来。

“同志,情况是这样,我们黔山穷啊,越往基层,情况就越具体。你们要是调研的是厂矿还好,如果是农村,那真是很多家全家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要是不提前打招呼裤子被家里人穿走了,有的基层同志恐怕只有光着屁股来见人,那也不合适啊。”

黔山的同志苦笑着道。

这个情况高振东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不好说,好在黔山的同志自己也不避讳,自己就开诚布公的说了出来。

“啊,原来这样。高组长,您看?”专家组的组长转过头,对高振东道。

他虽然是组长,但是离京之前,上级有交代,这个事情,要多听高副组长的意见。

他对此心知肚明,再说了,他自己都上过高振东的课,这个组,是以电子、电力、水利的同志为主的,目的就是考察这几方面,而其中重中之重,是电子,毕竟这是要落地的东西,其他两个主要是配套。

他自己就是搞电子的,第一副组长也是搞电子的,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而搞电子的在国内能超过高振东的,他想不出来能有几个人。

其实这次主要目的是调研资源禀赋,这方面也没什么好作假的,有就是有,没有那是真没有。

几方面结合,加之刚才看高组长和黔山的同志相谈甚欢,他不介意主动给高组长抬抬轿子。

“嗯,我觉得没有问题,这方面,黔山的情况的确具体,我们还是要入乡随俗。调查资源禀赋嘛,也不用考虑太复杂的东西。”果然,高振东点头同意,对于他来说,对黔山在这方面的资源禀赋情况其实不调研都大致知道。

而他来这里,来都来了,目的可不只是国家交代的任务那一点点,他想做一些别的。

黔山的同志笑着连连点头,感谢专家组的同志,无论如何,这份善意他是收到了。

看来这位高组长,果然在工作组里位置非常重要,黔山的同志看着在高振东身边不远处虽然并不显眼,但实际上形影不离的几位同志,心里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

这些同志是干嘛的,他非常清楚,毕竟他身边也有。

专家组的工作很快就开始开展起来,其实调研的方向无非就几个,各个地州的煤炭、水能资源状况,教育程度,交通条件,以及地理情况。

地,指地区,州,指的是自治州,实际上和地区是一个级别的,黔山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地级行政区划,是自治州。

高振东在这里跟回家了一样,工作虽然繁忙,但是自在得很。

“我跟你们讲哈,嘞个高组长不得了哦,克东南州啊边嘞时候,其他人都吐得倒二颠三嘞,只有拉,点事都不得。”

“你还不要讲,拉在支点像是回家一样,连我们支点嘞话都学会哦。点都听不出来是外地嘞。”对于这个事情,黔山的同志还是很有亲切感的。

“听说可能是我们支边人,从小闹革命……”话传来传去果然会偏。

“天天笑眯眯嘞,就是不晓得结婚不得……”小姑娘,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啊。

“结噢结噢,听拉身边嘞同志说嘞,你就不要想东想西咯。”

“……”

关于这个高组长的传说,在本地同志里流传,工作也在一天一天的完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虽然不太需要下到最基础的基层,但是黔山最大问题就是交通,路上走两天,办事可能就一个小时。

而且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当地的同志为了安全,车开得是又慢又稳。

这更进一步拉长了工作的时间,没办法,这里现在就这条件。

好在专家组是分成两个组在跑,时间上能节约一些,要不然高振东高低中途得找个理由回一趟四合院。

高振东在这里忙活,在黔阳市的其他单位,也有人在惦记他。

“厂长,你说我们能不能能不能请到高总工过来看看?”黔阳市的一家冶金企业里,几名厂领导在商量。“应该可以,他是我们十七机部的人嘛,怎么着自己人他也会照顾照顾,不至于来都不来。”

“可是我们已经请了很多次,连他面都没见着,这会不会……”

“没听见他身边的同志说嘛,下地州去了,难道要他飞回来陪你?开玩笑呢,人家身上是有任务的,这个节骨眼上你去搅合,省里的人先把你收拾咯。”厂长心里很清楚,自家厂子有什么事情,也没省里的大事重要。

那是一个省的发展问题,自己厂子这点小九九,肯定得往后稍稍。

“那就这么干等着?”

“你放心吧,我们已经和省里的领导请示过了,我们的心情,省里会转达给高总工的。听说他人很不错的,对我们黔山有感情,应该不会有问题。”厂长消息灵通,这年头冶金厂子吃香得很,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的同志很多。

“对我们黔山有感情?这可真稀奇哈。诶,厂长,你说会不会我们请他来,结果他搞不懂我们这一摊子的事情?”

“瞎想些什么,请过来再说,懂不懂的不说,至少能近距离的把我们的想法和希望说给部里的领导听嘛。”厂长其实心里也没底,但是他想得更多、更远一些。

技术当然重要,但是同时一条便捷的渠道也很重要。

其实高振东的级别和这位厂长是一样的,不过这“京官高一级”的实际情况,那是一直都没怎么变。

而且这一次他们最大的诉求,其实是和技术密切相关,那在十七机部久负盛名的高振东,加上他的级别,就更是领导了。

他们现在都记得烈火科技奖那个独一无二,看起来就牛得不行的特等奖,当时他们也在场,那真是景仰万分,要是自己厂里也能有这么一个人就好了。

这个事情,平时也只能想想,地理的阻隔实在是太过严重,而现在,托省里工作的福,这个希望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接近的可能。

其实不只是黔山,三线范围内的各个地域,都在开展类似的工作,最热闹的,其实是蜀省,在三线区域,这里条件是最好的。

负责制定政策的人不是傻子,一个川蜀盆地,几乎能提供从粮食到工业的所有条件,还有人口,虽然因为地理原因进去容易打出去难,但是至少作为一个后方基地,是绝对合格的,尤其是在交通得到发展之后。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感谢两件事。

一件是自然的伟力,没有两条母亲河之一的龙江破开盆地边缘,那川蜀盆地估计得改名叫做蜀湖,或者至少是川蜀大泽。

一件是人民的劳动,位于榕城附近的都江堰,它将蜀中大地彻底变为了千里良田。

从蜀中大地,能直接辐射支援到西南、正西,同时向中部、东部反哺。

而周围的高山,将川蜀大地拱卫得非常好,想要单打独斗,差点意思,出路被断,但若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后方基地和退路,那就非常适合。

运输大队长:此言深得我心。

对于上面在黔山的动作,川蜀并非一无所知。

“现在看来,黔山可能是被重点作为电子类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在规划,我们的想法,可能要落空噢。十二机部最重要的专家,现在都在那边开展工作。”一位蜀省的同志和自己的搭档说道。

“全国一盘棋,这个事情,上级有上级的考虑,按照实际资源分布,黔山的确是有特色优势。”另一位同志点点头,这是事实。

从能源来看,抛开石油不提,这方面西南几兄弟都是坐小孩那桌的,蜀省能源属于是“水多气丰煤少”,煤那是真没多少,而且开采条件比起黔山,要差一大截。

进入21世纪,蜀省的煤探明储量大概是150亿吨上下,而黔山大概是750亿吨以上,差距极为明显。再考虑到两者体量和人口差距,蜀省的煤大概就属于是够民用和基础工业用,发电来干别的就有点捉襟见肘。

“人均指标”的含金量再次再次上升,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算人均,人均没上去,谁特么都别和我们讨论我们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事情。

而另外两种能源,水能和天然气,就更尴尬。

蜀省水能资源丰富,单个电站的装机容量潜力很大,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上了,这些大装机的水电站选址地,要么在蜀西高原边上,要么在龙江干流。装机容量大,一般意味着规模大,设计和建设难度高。这在60年代,很难搞得起来。而且水电有季节性,作为主能源是不合适的,化石燃料直到21世纪,都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