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970章 防工委肯定有兴趣(先发两章)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70章 防工委肯定有兴趣(先发两章)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9 11:54: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970章防工委肯定有兴趣先发两章

这种减速机其实来自老毛子和旗佬结合的产物,理论是老毛子在47年提出来的,但是实物发明是旗佬在53年发明的,55年获得专利,公开展出是在60年。

最早的实际应用,是在航空航天上,这东西体积小,减速比大,传动精确,理论上0背隙,对于每一克重量都要拿钱往天上打的航天来说,再合适不过。

虽然有负载低的缺陷,不过这年头的航天也没那么大负载需要驱动。

反过来说,如果是行星减速器精度不够的话,这种减速器正好就能替代,其宏观传动结构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看起来大差不差。

至于专利费的问题……这事儿得问老佛爷。

虽然这东西按说不算最新的,但我们长期受到技术封锁,别说三轧厂的同志,就连十一机部专业搞这个的同志,也是闻所未闻,毕竟60年纽约的一个展会,他们是几乎没有渠道能接触到相关消息的。

“高总,这个好像传动不起来啊。”虽然不了解,但是传动的基础要件他们还是知道的,这东西看起来相互不挨着,好像传动不起来啊。

高振东点点头:“对,还少了个东西,加上这个,你们就能看出来了。”他将内圈看起来像是齿轮的那个东西改了一下,画成一个长短轴相差不太大的椭圆,这下子内轮的齿在椭圆的长轴方向上就和外圈的齿啮合起来。

然后高振东在内圈里面,又加了一个可旋转的凸轮,这个凸轮连接的正是输入轴,它同时也是内圈变为椭圆的原因,内圈是软的,连接着输出轴,被凸轮顶着绕着外圈转动,外圈比内圈多2齿,正是这2齿差,让内轮能在外圈里转起来,而且内轮转速和凸轮的转速有一个严格的正相关。

听高振东介绍完,十一机部的同志也大致明白了这种减速器的原理:“这个减速器真好,但是可能寿命不长吧?”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个的内轮是在不停变形的,所以对材料要求很高,寿命的确没有普通的行星齿轮传动那么高。不过有些东西,寿命和成本不是考虑的第一要务。而且这种减速机的效率相对行星齿轮传动机要差不少,70%以上吧。”

有没有才是最要命的,寿命就算低一点,只要自己能造出来,那就大不一样,大不了多换几个嘛,需要用到这种精度的东西,在这年头并不多。

至于传动效率,在精度面前被让位到了后面。

三分厂的同志们很是高兴,只要高总这里在成本上把口子打开,那他们做起事情就方便多了:“好的高总,我们组织一下人手,攻关一下,看看能不能尽快攻克这种减速机。”

没想到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不用,这个东西,去年在松江纺织工业院研制成功了的,有现成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就能用到你们这上面,不过你们写个条子,我签字,你们找部里协调一下,到松江纺织院去取取经,回来再改进,这样速度能快得多。”

这是个很有趣的事,国内第一台谐波减速器是松江纺织院搞出来的,但是其他部委对此所知和应用都有限,至于松江这台减速器的后续,估计应用不是太广,理论和后续的产品、应用也没有完整的发展起来。而谐波减速器在国内真正发展起来,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松江纺织院那边毕竟是手握实物,也完成了整个减速器的研究,不论是仿制还是自研的,总之经验和技术都有些基础,通过他们介入,能大大的降低三分厂和十一机部的同志的研究难度。

“真的?那就太好了!那边会不会不同意?”

对于这个意外之喜,负责机床的同志们大喜过望,没想到居然已经有实物了,看来高总工不但是技术精深,同时对国内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称得上是博闻强识,胸中自有沟壑。

不过那边同不同意把技术交流出来,这可是两说。

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的,高振东想了想,笑道:“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全国一盘棋嘛。不过为了向那边的同志说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样吧,你们先把申请打过来,等我们两个部签字之后,我再拿去防工委那边也签个字,这东西他们用得着。”

谐波减速器在国内最出名的应用,应该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器人,这是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但是现在还比较遥远。而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宇宙飞船,自然,也包括卫星。

对于防工委来说,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就罢了,知道了肯定是希望能用上的。

这种减速机体积小传动比大,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可以集成同轴布置,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可以说是非常好用,虽然失重不等于失去质量,但这种传动机的优点足以让所有人动心,而且也最大程度的掩盖了它负载不大的弱点。

这种减速机在旗,最早就是奔着太空中使用去的,20世纪范围之内,旗严选,值得信赖。

高振东就曾经怀疑过,我们的卫星早期布置太阳能板的方式,常常是在卫星外周贴一圈,这里面恐怕就有太空中太阳能板展开及控制机构技术不过关的原因在里面,无论如何,这种绕着贴一圈理论上必定有一半是不工作的,工作部分也大部不能工作在太阳辐射最佳的朝向上,但凡技术过关,绝不至于使用这种结构。当然,这个技术过关,不只是传动,还有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

至于松江纺织工业院的谐波传动机能否真的满足需求,高振东倒是无所谓,这只是让同志们最快的理解和掌握谐波传动机的途径,如果现货不合适,高振东手上抓着的那份谐波传动原理及设计,才是最终的大杀器。

听见高振东把防工委都搬出来了,同志们心下大定,此事定矣,防工委在这个年头代表着什么,所有的同志都心里有数。

“好的,高总工,我们回头就落实这个事情,那您说的第二种传动机构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摆线针轮传动机,听说过没有?”

摆线针轮,也是一种行星传动机构,只是比较特殊一些,抛开复杂的原理不说,从性能上来说比谐波传动机的精度差一些,但是高负载,传动效率更高,同样具有大传动比、体积小的特点。

比起行星齿轮传动,这货的精度要高得多,比起谐波传动,这货的负载和效率更好。可以说是综合性能相当优秀,适用范围很广。

但是这东西的缺点是制造困难,对制造的精度要求高,因为是硬碰硬,和谐波传动机有一圈软齿还能靠变形凑合凑合不同。

这玩意的历史,比谐波减速器还长,1926年就提出来了,只是国内在60年代才开始研究。

“这个倒是听说过,但是制造要求很高,我们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对于他们来说,仅限于听说,但是具体的特点优势什么的,国内自己都还没有搞得很明白,该用在哪里也还在摸索之中。

高振东笑道:“没学过就去学,你们十一机部肯定是有一定研究的,你们先用最快的速度学习一下,掌握基本框架之后,剩下的理论和要点,我来想办法。至于制造,可以用谐波减速实现精度,再用这个精度来造摆线针轮嘛,我们一步一步来。而且,这东西是个基础,在它背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传动机构。”

高振东决定让小鬼子难受一下。

摆线针轮是个好东西,不但是机床,机器人的重载关节、工程机械等等都能用得上。而且它后面还有个大杀器,不过那玩意太过高级,现在暂时可以先放放。

听见高总工再次大包大揽,同志们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高总工都放话了,那没事儿了。

还没听说高总工放过空炮来着,只要有机会学就好,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不少同志为了搞这个数控机床,先把高总工的《自动控制原理给啃了一遍。

高振东一离开,十一机部和三分厂的同志就马上忙碌起来,一边负责联系自己部里落实摆线针轮的事情,一边负责向三个部委打谐波减速器相关的申请报告。

时不我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对此非常满意,别看机床这东西不像其他,好像是一口说不出什么高技术,但实际上细节上的技术难题非常多,这个进度算是很好的。

同时机床本身也极为重要,算是基础生产工具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高振东看过他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机床的联动,虽然精度达不到,但是至少简单零件外形已经能做到一致,眼看着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就多少有些眉目了。

相比网络这些东西,在这个阶段,cad、cam效果更立竿见影一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