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344、最终决定

快婿 344、最终决定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0 04:59:34 来源:源1

五月初,天干物燥,太阳逐渐火辣,群山起伏,已变成墨绿。

山风吹过,燥热中带着草木清香,河水潺潺,陡峭的山峰与低谷之间落差巨大,抬头一看,如同天门。

群山钳制天空,只漏出一小片碧蓝。

每次走在这种峡谷之中,赵立宽都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就像被五行山困住的孙猴子。

这里的山没有西南那些山高大。

但也正因为没那么高大连绵,不会高山仰止,不见全貌,放眼看去一座座尽入眼帘,压迫感十足。

赵立宽拉着眉雪停一处河边高地,周围亲兵用柴刀砍开遮挡视野的树枝灌木。

河谷里的树几乎被砍秃了,烟雾缭绕,空气灰蒙蒙一层,跟起雾了一样。

两畔的树叶上蒙上一层灰白细灰。

这个季节是不会起雾的,这是河谷里焚烧尸体的烟尘骨灰。

陆续能活着出来投降的代军有六千余人。

后续隔离休养后,有五千多人活了下来。

赵立宽下令给他们粮食,让他们负责处理河谷里的尸体。

在这个没有汽油酒精的年代,想要焚烧十分困难。

只能采取部分焚烧,多数掩埋的办法。

现在正好天气燥热,生火不难。

即便如此,三万多尸体也绝非简单的事,历经近一个月才多数处理完毕。

而那些代军俘虏,多数都活了下来,没有人有什么反抗之心了。

就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

当加害者太过强大,完全掌控他们的生死时,生物的本能为求活命,就会理解,同情乃至敬重加害者。

不少代军俘虏在他视察时甚至会跪下感恩戴德,感谢自己的仁慈,饶过他们一命,还给与他们粮食。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加之此前白隼兵的覆灭对他们的极大打击,前前后后三个月,代军战俘找共近两万,多数都服管理。

同时也采取了和长平之战时白起一样的手段。

大约二十多天前他就挑选五百多年纪不到二十的年轻战俘,给他们粮食和水,放他们回去。

展现自己的的仁慈,更重要的是把这里的事传回代国,让全国上下陷入恐慌之中。

他自己也用了些怀柔手段,毕竟给一大棒再给颗甜枣的指挥是永远用不完的。

只不过自己这一棒打得有些重,差点给他们全敲死。

河谷道路终于畅通,柳林城那边早等不住,段思全更是冒险走小路来见了自己。

这位年轻的猛将,才见他居然泪眼汪汪,眼眶都红了,再控制不住情绪,大哭一场。

说要是自己不来救他,很可能就死在克胡寨了。

段思全不是第一回上战场,但确实是第一回体验到绝望。

赵立宽哈大笑,拍拍他肩膀安慰,就凭代国人还杀不了他。

他这么哭,除了死里逃生,还有一部分是愧疚,不少将士因他的大意丧生,还有不少他都认识。

赵立宽当时就宽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事并非单纯你的过错,而是上天注定的。

如果挑不住责任,就做不了大将。”

段思全听后,良久无言,向他拜谢。

这些既是他自己的感悟,历史上许多名将也确实如此。

像乌雅兆惠之类的,即便百战百胜,因自己的命令而死去的战友、朋友、后辈都成了一生阴影,不再到战场上去。

军事统帅就是这样的,不像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的好处就是减少伤亡,能以更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军事斗争则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随便一个决策,都关乎许多人的生死。

赵立宽仔细查看了河谷的情况,随后又绕了一圈。

最后确定下来:“两天后通行,再让风吹一吹。”

“大帅,咱们要西进吗?”随行的赵三问。

大伙的目光都汇聚过来。

赵立宽道:“等朝廷的旨意,这件事我说了也不算。”

等回到大营外围,几乎成了个集市,百姓商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远近不少人都赶来这做生意。

代军对当地生产的破坏还不大,远不像西北,他们一被击败,当地百姓生活多数快速恢复正常。

代军毕竟三四个月就被打败了,而西南叛军那边反反复复打了三年,对战区百姓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大营外集市繁华,百姓们见他纷纷恭敬行礼让路。

军队一放松下来,各种事都会出,毕竟人太多,好在没闹出大事。

有几起抢百姓鸡鸭和钱财的被抓起来惩戒示众,还有两起强奸未遂,被直接鞭刑后发配辅军挑大类。

不过这其中闹得最大,也是最令赵立宽失望的,就是侯景那小子居然打着维持秩序,巡视市场的名义欺压商家,收取保护费。

直到被十几个大胆的商家告发,高声在大帐前嚷嚷。

闹到中军外,找人来当面对峙,发现是真的。

他当时直接气炸,逼问后得知,找共也就搜刮了十多两银子。

他破口大骂把侯景骂了一顿,骂他没出息。

随后要求双倍推给商家钱。

严明军法,打了他十鞭,打得满背是血。

又不忍将他叫到大帐里,一面用酒精给他清洗伤口,一面破口大骂问他怎么回事。

侯景才无奈跟他说了情况。

他家里来家书,老娘病重,孩子也病了,急需用钱,他的军饷比普通禁军士兵高,可一下子也拿不出来。

情急之下就动了歪心思。

赵立宽问他缺多少,侯景摇头,他也不知道,老娘如果不在,只是看病可能几两银子。

怕的是老娘不在了,要置办棺材丧事,他这个唯一的男丁不在家,媳妇没钱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立宽给他掏了一百两,让他送回去。

“下回有事直接说,别动你那歪脑筋,蠢得跟诸一样!你怎么不再胆大点去抢!

那样我都保不住你,就不是打鞭子那么简单了!你这一生前程都毁了。”

侯景感激万分,不断叩谢,之后匆匆请同乡人把银子送回去了。

当兵在外就是如此。

他其实也想到了家里的妻子,子不在,她又怀了孩子,什么事都要打理,肯定无比艰难。

当天下午,赵立宽照例去中军外的一个营驻地就食,和士兵们一块用餐,谈天说地。

当天是干肉炖豆子,还有豆腐煮菜。

正吃着,亲兵来报,朝廷的旨意到了。

赵立宽匆匆端着碗往大营里走。

等到营前时,见朝廷的老熟人梅翰林已整肃衣冠,恭恭敬敬在大帐外等了。

他手里捧着的,就是朝廷最终的决定。

赵立宽郑重嘱咐:“去把指挥使及其以上诸将叫过来吧。”

他心里明白,这种重大决策,如果不让他们知道是朝廷的意志,有可能会人心不齐。

如果知道是朝廷决策,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