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91、莫名其妙的信任

快婿 91、莫名其妙的信任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垂拱殿侧殿里安静了许久。

陛下没发话,谁也不开口。

“钱同,你有什么看法。”陛下问兵部侍郎。

钱同拱手犹犹豫豫说:“陛下,前线的事关乎胜败......左卫上将军神勇,然......年幼势孤,但又很有本事......”

嘟囔一会儿大概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最终总结道:“此事还请陛下圣心独断。”

陛下看向吏部尚书张九玄。

对方拱手,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直截了当:“此等大事,陛下圣心独断为好。”

陛下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而是自顾自说:“你们说得有道理,赵立宽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不符合常理。

可话又说回来,若要符合常理,朕自始至终都不会用他一个十七岁的将领,那哪来鸡鸣关大捷,哪来西南战事转机。”

说到这,大家都知道陛下心里的意思,连附和:“陛下圣明”之类的话。

至于圣不圣明则各有有各的想法。

陛下说完这些,接着道:“朕在太庙里向祖宗先烈跪拜两天两夜,这也是祖宗的意思吧......”

这句话却令许多人都不解,陛下什么意思?

说完后,陛下对旁边的段全说:“朕有旨意。”

段全立即熟练准备好笔墨纸张,在侧面桌上准备好记录。

“传朕旨意,以赵立宽为西南招讨使,总领西南前线所有军队,全权指挥西南所有作战部队。孔?为西南行营都部署,罢去安抚使。

将所有西南龙神、龙卫禁军,归化军,泸州、江州、永州、武州、荣州、隆州六州地方厢军,全调归其指挥。”

“啊......”

叶谷等讶然:“陛下,这是西南所有兵力,禁军、归化军是北方去的,给他指挥调度尚且合理,若把西南所有兵力全交于一人之手,又无制衡监管,这.......不太合适吧。”

“陛下,以赵立宽为西南招讨使总领全军臣以为可行,用非常手段才能解非常之难。

只是六州守备厢军还有一万六千多人,这些人需守备地方,确实不适合全交予一个前线将领。”兵部侍郎钱同也跟着道。

孔?在前线栽了跟头让赵立宽取代他心里并没有多难过,虽然作为二把手,以往在兵部他向来以孔?马首是瞻,可如今这是大好机会,孔?犯事下去,他很可能就是将来的兵部尚书。

至于死那几千禁军,他又不管,发钱的是户部,练兵招兵的是三衙统兵府。

但即便如此,他也觉得陛下给赵立宽权力太大。

前线数万禁军,加上地方部队全给他指挥,比之前孔?权力还大,那不成地方土皇帝了,万一那赵立宽在前线有个二心,地方军队、朝廷军队全在他手,谁还能制衡。

这种事便是有五分之一的可能也冒不得险。

“陛下,赵立宽是个耿直的人,绝不会有什么二心。

只是把地方军队也全让其统帅不合规制,自太祖皇帝后就没有这样的先例。”吴光启相公也连出来说话。

他心里隐约察觉,陛下不知为何,对赵立宽这个小将有一种超乎常理的信任。

吴相公有些担心,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陛下信任固然是好,可过度的爱厚也会让其树敌众多。

赵立宽只是一个才用命博出头的少年人,哪有能力抵挡那么多风吹雨打。

“朕知道你们的顾虑,但正如钱侍郎所言。

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需非常手段。

太祖皇帝时有大将领禁军兼统地方军队剿灭敌国诸多先例,如今叛军三年不平,已然为巨患,必倾尽全力,施以雷霆手段。

至于你们说的万一,自有祖宗庇佑,不必多心。

朕意已决,就照此办理!”

“是!”十余人纷纷拱手领命,旨意很快会交由知制诰撰写成正式诏书,随后就会送到中书门下去。

......

垂拱殿才散后,吴光启便察觉卫王脸色难看。

想到郑王一万八千两的事,他顿时明白怎么回事,心里为赵立宽担忧起来。

他很明白卫王是什么样的人,一个锦衣玉食富贵家养大的人,受不得一点委屈,长不大的孩子。

这种人身居高位,发疯起来比谁都可怕,因为根本不知道盘算值不值,不懂适可而止,三思而后行。

他轻叹口气立即往南城去等候圣旨。

知制诰拟写好后很快就会送到他手上来。

正式圣旨都是如此,必须经过中书审查后,陛下签押,门下通过才能生效。

自前朝起就有“令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是朝堂默认的。

他与与叶相公一道加快脚步,皇城里不得骑马,他们只能走路,但自北宫出垂拱殿到南宫去,也有二里多路,需走好一会儿。

路上叶相公与他闲聊几句,提到在宣州与赵立宽相识时说:“吴相公慧眼如炬,是那赵立宽大贵人啊。”

“叶相公说笑了,陛下、郑亲王才是。”

两人又家长里短说了几句,都是同事间的场面话。

叶相公说着说着说到嫁娶,感慨高郡王有个好女婿,又话头一转说:“听闻吴相公孙女待嫁闺中,可有心仪良缘。”

吴光启心头一动,他知道叶谷家没适婚的直系后代,想到他是依仗卫王上来的,大概是想替卫王说亲。

心里不快,随即岔过去:“她跟着皇后,老夫也做不了主。”

“也是,哈哈。”叶谷也点头不再说了,而换了话:“那赵立宽一个十七岁的人,扛得住这么大担子吗。”

吴光启好奇道:“叶相公以为如何。”

“只怕难,本事可以学,排兵布阵他应该都懂,但做大事的心性是要日积月累才能磨炼出来的。”

吴光启微微点头,他也有些赞成这说法,本事固然可以靠着天分快速学习,可做事的心性见识,只有靠漫长的时光去磨砺,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如此。

可他只是那么年轻的一个人......

他心里忍不住担忧起来。

两人说着紧赶慢赶,到南宫靠东面的中书省官署,在朝中也被称为政事堂。

才令官吏用铜盆打来水,洗了把脸,坐下半盏茶不到,知制诰的圣旨就由官吏送来。、

中书省当值官员立即呈送到他案头,说:“来送的说陛下已加玺印。”

他点头接过,仔细看了三遍没有错漏,便又令人到送旁边的叶相公面前。

叶相公呵呵笑道:“今日我不当直,便不看了。”

吴光启也不耽搁,加盖印签后交给当值官员:“转送银台司。”

官员立即送往后方的门下省官署。

官员们来往熟了,不走外面的大道去绕,而是从中书省后面出去,沿花园小径穿过,走捷径只需一百多步就能到东北角的门下省去。

朝中官员一般其称为银台司。

很快,走完一套完整流程,普通圣旨就会被送到尚书省,尚书省安排传达执行。

但这种重大人事任命的,则会再被送回陛下手中,由陛下亲自安排心腹人员去传旨。

短短一天内,战报到京城兵部,陛下召集官员议论,做出决定,拟写圣旨,传出旨意,所有流程便已完成。

大周朝数以万计的官员绝大多数根本没机会参与决策。

而越大的事,参加决策的人越不会多,反而在初五十万大朝上百官争论的事却又没那么大了。

直到圣旨发出一天后,天子令神京府尹大量张贴告示,衙役敲锣打鼓唱告百姓前线大捷的消息,宫外陆陆续续传开,并短短两三天内就传得人尽皆知。

赵立宽部破敌营十余寨,攻克重镇梅州,前后歼敌三万余的消息顿时如炸弹丢进宁静湖面,激起阵阵浪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