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41、琐碎 枕戈待旦

快婿 41、琐碎 枕戈待旦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十一月下旬,天气越发寒冷,早上起来整个营地墙角、帐篷上都蒙着一层白霜。

赵立宽准备了回礼亲自送到郑王府上,对方只收了礼,并表示郑王不在家,招待了他们的一顿饭菜。

他没再耽搁周旋便留下礼物告辞,出门在两道红墙中的走廊上,却听到隔壁园子里郑王和人吟诗作赋的声音。

领路的下人有些尴尬,赵立宽识趣装作没听见,也完全确认郑王只是用他在皇帝面前作秀。

十二月初六,洛阳飘起小雪。

每天早上,赵立宽依旧坚持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骑术、枪术和弓术训练,每天点卯,处理完军务,又巡视大营后,人累得像条死狗,倒头就睡。

老罗和赵三看不下去,劝他注意身体,又开玩笑说:“姑爷,这隔宣州上千里呢,不用怕媳妇,俺们不告状。”

“滚滚滚,老子当家做主的,我怕谁!带人去把马全喂好,瘦一斤从身上刮!”赵立宽踢了赵三屁股一脚把他赶走。

赵三跳起来:“诺,我身上没二两肉!”说着也麻利去干活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在怕什么,他们也理解不了。

下午,营地中的雪已积过脚踝,不过对于他们这些北方来的军队而言都是小场面。

赵立宽找来六个指挥,根据行军扎营的规定发布新命令。

其实很多规定都是经验之谈的细节,都是几个月来跟着媳妇学的。

雨雪天气,去砍柴、挑水等不得独自外出,需至少加派一人陪同。

反之斥候队伍则需更加扩大巡逻范围,相应的火头军给他们准备的口粮也要增加。

媳妇跟他解释过,这个规定是因为以前护仙军那边出现过下雨天道路湿滑,做饭的火头军一个人去山沟里打水就没回来。

后来找了几天才发现尸体,他滑落山涧但没死,是摔断腿走不了也爬不上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活活冷死的。

自那之后军规才多了这条,雨雪天不得独自外出。

而反之,雨雪天常伴云雾,视线受阻,耐旱善战,机动性强的辽军有时会借机靠近,发起袭击,便又规定斥候必须增加前出探查的距离,以弥补视线受阻的劣势。

很多东西并不是能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打战这东西门槛还是很高的,能把成千上万人的吃喝拉撒安排好,成功带到指定位置就是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能力。

又派人去兵部询问过冬柴薪的问题,他们是自己去买还是在河边砍树。

兵部很快给回复,黄河边的树不能随意砍伐,禁军有统一的柴炭库存,可以分他们一些。

夜里,他点起灯火,喝着钟剑屏泡的茶,又看一遍老婆的家书,随后仔细研究战报,图经,读这个时代的兵书。

“你也早点睡吧。”钟剑屏还没卸甲,随时剑不离身。

赵立宽也慢慢发现,她是个面冷心热的,大概是因为她的面相,仔细看下来她其实是一个娇嫩柔美的人。

甚至不像媳妇那样,媳妇是七分美丽中带三分英气,严肃起来不怒自威。

钟剑屏平时凶巴巴的,她却反而长得秀丽,若不穿这身戎装,就是标准的北方大闺秀,村里一枝花。

盖因她相貌就是这样,为展示自己的凶悍保护自己,所以才随时凶巴巴的,像个刺猬一样。

说来其实是可怜的,媳妇和军中人都跟他说过,钟剑屏等亲兵是归义、护仙、宁远三军将士留下的孤儿。

即便媳妇心善,这些孩子自小也是孤苦无依,无父无母,自卑敏感,自然会下意识让心里长满刺,把自己保护起来。

便道:“你才该休息,天天不卸甲也太累了吧。”

“这是军中规矩!”

“按行军条令,扎营后不巡逻站岗,可以不着甲。”

“这是我个人爱好,团练使也要管,卸甲是命令吗?”她格外激动的说。

赵立宽摇头:“不是,你就是没安全感,希望你哪天能自愿卸甲。”

钟剑屏,“这种事不必团练使管。”

.......

第二天,兵部、户部派一百人左右的车队,二十辆马车过来。

其中十二辆是给他们送御寒柴火和木炭的,赵立宽令老罗带人手去帮忙搬运。

另几辆则是给他们的军饷,以及发放的御寒衣物。

原本归化军属于三交军镇,军饷由郡王府自行筹措发放,如今则由朝廷发放。

兵部户部官员一同押解,共一千九百七十贯六百文。

赵立宽亲自清点,数目对后给押送官员签了条子。

这时赵立宽才发现,押送官员其中一位他认识,是当初给他传旨的兵部员外郎司马芳。

对方拱手道:“赵团练,没想又在这遇到了。”

赵立宽也打招呼,双方聊起来,现在他也明白,为什么当初在宣州司马芳不敢收钱,因为吴光启在那,影响不好。

便招呼他留下吃饭再走。

户部来的官员拿了他签字的条子就告辞了,司马芳犹豫一下便道:“好,反正咱们这才是一家的。”

席间,几杯酒下肚,话也聊开,赵立宽好奇问:“末将不明白,为什么像你这样的大官去传旨。”

司马芳倒是爽快直接:“这官也就看着可以,平时没太多实事。”

随后凑过来向他透露:“兵部已经收到确切的消息,陛下下令正月十五过后,**军就出发。

陛下急了,往年上元节后还要下一场雪呢。”

赵立宽心想,我他妈也急。

司马芳感慨:“满朝诸公急不可耐,小小一地叛乱就把国家搅乱成这样,两位安抚使无能送命.......”

赵立宽反驳:“司马迟将军怎么也不能算无能。”

“为何?”司马芳好奇问。

“我看了兵部战报,连胜十九场,我们这些经常打仗的才明白要赢一场有多不容易。”赵立宽至今还是对兵部和朝廷的定论有些不满,这不能算恃勇轻进,他人微言轻,也不会去乱说以免惹祸上身。

司马芳呆呆看着他:“可他始终......中埋伏了。”

“这伙叛军战斗意志格外强,想必司马将军是误判这点,想急着结束战争,不过这种事谁又知道,只能说天意吧。”

即便人做得再好,战争过程中也有太多例外。

听他这么说,司马芳有些激动,居然喝着喝着落泪了。

“司马上官?”赵立宽不解。

司马芳摆摆手:“没事,想起一些事来,失态了。”

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中午过后,司马芳才骑马道别。

赵立宽亲自送到营门,又给他包了五十两,毕竟自己升官的圣旨是他传的,如今又送来军饷物资,按照惯例要打点,这是媳妇教他的。

司马芳坚决不受。

他只得拱手恭送:“上官慢走。”

司马芳爽朗“我不是官署里那些老头,何况就是一闲散官,跟你聊得来,不必上官上官的,以兄弟相称吧。”

“啊?”赵立宽一头雾水,他只觉得司马芳这人好说话,没想人家一下来这么爽快。

话都到这了,不接就是不给人面子,虽然不知缘由,多个朋友总是好的。

爽快拱手:“那恭敬不如从命,上官兄慢走。”

“赵老弟来日再会!”司马芳拱手,随后离开了军营,只留下还是满头疑惑的赵立宽。

到十二月中旬,他又在大营外巡视时遇到孔方,打招呼后聊了几句,乘机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战死的司马迟是司马芳的二叔。

随后孔方也告诉他,腊月初陛下招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三省宰相入内朝商议,已经决定大军过了上元节后,正月十六开拔。

并问他想不想上元节去见识见识洛阳的繁华,到时到处都会有灯会诗会,如有闲暇,可以带他去放松放松。

赵立宽谢绝了,他现在哪有那心思,只盼着大军出发。

一来早点离开洛阳,二来博一个前程,不知道现在那卫亲王有多恨他呢!

......

止水楼,楼高五层,位于洛水河畔,是洛阳城中仅比大相国寺繁塔低的建筑。

初建于大周太宗皇帝时,当时北方战事不利,朝堂上下,大梁城内颇有流言蜚语,闻风议事。

太宗皇帝屡禁不止,于是命人于洛水河畔修建高楼,武德司禁军全城搜捕,全于楼中讯问,抓捕上千人,数百人下狱,五十余人处死后,舆情渐平。

太宗皇帝很高兴,言:“此楼如定波之柱,刹时水静风清”,遂取名止水楼。

太宗皇帝仙逝后被赏赐给亲王,之后慢慢延续至今,已成一处观景宝地,是洛阳城内最大的酒楼。

楼中装潢华贵雅致,下三层有钱就能上,上两层则需有牌子的达官贵人,王侯将相才能上去。

卫王此时便站在顶层雕花栏杆前,俯瞰白雪覆盖的繁华神京,头也不回似自言自语道:“你们知道当年太宗皇帝为何要建此高楼吗。”

他身后跟着一群人,有其长子赵安国,门客周平,大理寺卿段平等十来人。

听到这话,博学多识进士出身的段平刚想答应,却被周平抬手示意拦住,不让他说,随后周平疑惑的说:“这我等不知啊,只听说太宗皇帝时为止舆论修的楼。”

卫亲王回头,指点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宗皇帝修这楼,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告诉那些不自量力的人,千万斤高楼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拔地而起,他们拿什么和天家斗!”

“殿下高见!”周平赶忙道。

亲王长子赵安国满脸崇敬:“太宗皇帝真是圣明君主,如果不是父王说明白,我还想不通其中道理,这修楼和镇压舆论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先圣的奥妙之道。”卫王抚须:“你还有得学呢。”

“请父王教我!”

“孺子可教。”卫王颇为满意自得,问身边人道:“郑王那一万两真送了吗。”

一位着甲的随从上前点头:“禀殿下,送了。”

“当真?”

“我派人去亲眼看着,全送到黄河大营外的归化军驻地,足足好几车。”

“哼!”卫王咬牙切齿:“他真是下血本了!为了让本王在父皇面前难看,怕是省吃俭用的钱全拿出来了!

还有那个赵立宽,小小一个团练使,不过打了一场胜仗就让他掂量不清自己的斤两!”

段平皱眉,欲言又止。

任谁都能看出来,那赵团练郑王相邀,他不得不去,重点就不在他身上。

“我要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天家,就像太宗皇帝这楼一样!”卫王豪横:“谁来出个办法。”

话一出,周平立即道:“殿下,这还不易如反掌,他们三千多人在黄河边上,吃喝都要兵部给,兵部又要和户部对接,这其中随便找个人,拖上他们十天半个月,不饿死也要生变。

到时只要出事,就全推到领兵的首官身上,那姓赵的就吃不了兜着走。”

卫王微微点头。

大理寺卿段平再忍不住,赶紧出声阻止:“殿下,此计不成。”

“为何?”卫王盯着他。

段平冷汗涔涔,赶紧解释:“归化军是要南下平叛的,陛下和兵部都盯着,万一露出什么蛛丝马迹,陛下只怕会更加生恶。”

卫王皱眉思考起来。

段平接着说:“去南方打仗万分凶险,之前已经死了两个安抚使,说不定他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就算他能回来,到时仗打完,陛下不关注此事,再下手才能万无一失。”

卫王被说动,点头道:“你说得也对,今天我定王屋山的山珍,你待会留下来尝尝再走。”

“谢殿下!”

正说着,楼下有人上来,送来一封书信。

卫王眼神示意,周平接过信看起来,快速看完后回报:“禀殿下,是南安知府从老家来的信。”

听到这,卫王屏退左右,儿子赵安国,大理寺卿段平也让他们暂下楼去,只留下周平方才开口问:“他说什么?”

“他说......他说求殿下尽快给他谋个安生处,否则.......否则恐对殿下不好。”周平小心翼翼说。

卫王一把抢过信,看了几眼撕成粉碎,怒骂道:“狗东西!”

随即踱步,气急败坏下令:“先别管那赵立宽,你代本王赶快去走动,把他安排到北方去,离京城越远越好!”

“尊令殿下!”周平连拱手领命。

........

时间不知不觉到正月十五。

熬过冰冷的寒冬,赵立宽每天坚持锻炼,热闹的上元节也不曾停下。

听着涛涛河水,看着远处灯火璀璨的洛阳,颇有一种孤独感,他又想媳妇了,把家书再看了一遍,看着她的挂念,好看的字迹,突然有些理解什么叫“家书抵万金”。

数万大军已枕戈待旦,明日一早就要出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