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兴庆府府尹,城中格局,布防,城墙屋舍布置,府库粮仓所在我尽知之,愿献与上朝大帅!”
吴底惊恐道,他已别无所求,只求活命。
赵立宽笑着看向他:“神京府尹,代国京城长官,果然是大官。
不过你说这些我早知道。
本帅抓你们那么多人,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张嘴。”
说着他直接道:“这人没用了,杀了吧,用他的脑袋去劝降。”
眼见周围军士上来要拿他,吴底赶紧绞尽脑汁说:“大师饶命,大师饶命,代国各地田地牲口,人口户籍全登记注册,我都知道。”
赵立宽这才点头:“留下,带去后面让李光斗辨认。
如果他说的是真留用,给他安置地方,如果不真直接处死。”
“秦王也在!”
吴底随后反应过来,赵立宽没杀秦王,终于暂松口气,被带下去。
“你们几个干得好,去农书记那边登记自己的兵籍,给你们报功。”
赵立宽对十几个士兵笑道。
“多谢大帅!”
士兵们笑得露出大白牙,高兴去找农怀林了。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就是最生动的阐述。
历史上很多王侯将相都没什么特殊的死法,再勇猛的大将,再有名权的大臣。
在战场上多死于乱军之手,在成群普通士兵面前也不过待宰羔羊。
这十几个士兵听他们自己说没经历什么特别凶险的战斗,就是追着三个残兵,用弩射死他们,然后就遇到这老头。
兴庆府尹,首都的长官,相当于大周的神京府尹,如果皇帝有太子,那可是默认太子担任的职位。
这样的大官,就被几个士兵随意抓到了。
他们也因此立下大功。
此前将士回报功劳,李光业麾下第一悍将的统兵拓跋嗣也被三名士兵活捉。
过程十分简单,率先冲进去的一批士兵中有三名士兵在混战中误入侧巷小道遇上去找马的拓跋嗣。
两个用长枪逼退拓跋嗣,第三个用神臂弩从十几步外贯甲射中其腿,令其难以动弹。
再用枪杆敲打其兜鍪,将之敲晕,看他铠甲像是将军,就把他绑起来请功。
风雪依旧,将士们却十分火热。
赵立宽及其身边文武都不觉寒冷。
之后他又令外围人马不断投入战斗。
半个时辰不到,东城三道城门接连打开,更多早已准备在城外的兵力有序入城。
刚刚积起的雪很快被各营士兵踩踏成泥,城外如同四五里宽的粪坑,格外泥泞。
数万人行动,雪花被呼吸体温和周军的火把蒸腾成水汽,白雾朦胧,喊杀声自城中传来一浪高过一浪。
隐约能看到火光闪烁,烟尘冲天。
传令兵身背令旗,快马疾驰在城外泥泞中进进出出,忙碌不止。
内外消息传递,大军指挥权靠他们。
“报!北一门已被占领,北面人马入城了...……”
“报!北三门全被占领,北面代军向城西皇城逃窜。”
“报,代军主力正向南逃窜。”
“禀报大帅,南城周将军部开始攻城,南面已用楼车登城,两面夹击代军。”
战报一条条送达,赵立宽对着面前亲兵摊开,由李光斗的交代绘制的城内布防图。
对着传令兵汇报,听着城内声音和火光,判断当前局势,快速给出反应和命令。
史超、慕容亭、曾雄、赵三、罗成勇等手下诸将再勇猛,可他们身处城中,视野受限,根本不知道全局如何。
就像“不知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让曾雄领兵,向西去夺取皇城,其余诸将都领兵向南,代军主力应该都在城南。”赵立宽下令。
“诺!”传令兵得令,立即去传达命令。
又过半个时辰左右,有传令兵来报,曾雄部在皇城北侧城墙外发现大量被安置的普通百姓。
至少上万人,人多如麻。
百姓们惊恐,有不少人乱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大帅......”周围人都皱眉看向他。
监军使也一脸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赵立宽当机立断:“告诉曾雄,这事我负责,传我命令,让百姓留原地,擅动者杀,不用手下留情。”
“大帅......万一百姓只是惊慌,会不会....”农怀林有些于心不忍。
赵立宽叹口气,坚定道:“乱,则当斩!
现在是非常时刻,万一乱跑冲乱我军部署,要出大事。‘
“诺!”传令兵得令,立即飞马回报曾雄。
到下午,风逐渐小了,雪还在下。
远处黄河对岸已经变成一片白色,雪花积累。
而在黄河西岸城墙前,大地一片漆黑。
战场厮杀火热,近十万人聚集,庞大的能量在兴庆府城中蒸腾燃烧,让雪花融化,大地升温。
半个时辰后,曾雄部飞马回报,他们杀上百名试图逃跑的百姓后稳住局面,已经控制皇城正门。
不过兴庆府皇城太大,他们没法继续分兵清理,派人进去查看里面人不多。
考虑到皇宫里可能有嫔妃宫女之类,军队进入容易大乱。
赵立宽干脆下令让他们把守各门即可,主要看住那些百姓,别让他们乱跑。
接下来的时间陆续有战俘被成队押解出来。
赵立完全令他们梁州知州孙领兵看押战俘,在北城墙外圈出一块避风之地安置。
一个时辰后,南城也来战报,周开山率军攻占南城城头。
史超、慕容延等也率军从北面杀来。
代军主力果然集中在城防压力最大的北段城墙之下,现在二三万代军被困在那一片,控制城南大片区域,一时半会吃不下。
所谓十则围之,前线将领都来请求增兵,加强包围圈。
此时天色渐晚。
赵立宽立即令传令兵去后方调开荣看守浮桥的士兵过来,加强包围圈。
不过一时半会来不到,至少明天下午才能赶到。
激战到黄昏,代军点起大量火把,城中投降的代军越来越多,数十人只用一个代军看押。
代军也不跑,就这么规规矩矩的当战俘。
见此情景,赵立宽更加坚定自己对代国这个国家的判断。
于是做了个大胆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