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61、封赏

快婿 61、封赏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周王依依不舍放下筷子,紧盯着皇兄手中战报。

皇兄历来果决干练一目十行,这次他却看了许久没有说话。

“陛下,我能看吗?”他心痒难耐,既好奇又紧张。

皇兄看完后递给他,然后道:“朕要回宫了。”

周王接过战报看一会儿,有些不敢相信,又瞪大眼睛再仔细看了一遍,“这这这......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立宽真是福将!”

他见皇兄面无表情,心里自然明白怎么回事。

皇兄向来倔强,他认定的事少有改悔的余地。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当初太子也和他爹一个脾气,两人就像两头倔驴,都是死不悔改,从不松口。

才会因太子妃的事闹得几乎父子决裂,让小人有挑拨父子的机会,以招致后来的悲剧。

这件事父子俩都有过错,但如今都不敢在陛下面前说起这件事,连带着皇孙的事也很少有人敢在陛下面前提起。

周王知道皇兄并非不管那孩子,只是碍于面子。

如果优待他或降旨挑明其身份,就等于对天下人承认当初天子有错,是天子被奸人蒙蔽不够圣明。

那孩子五岁时皇兄就让他给高思德写一封信,署名是他的,但高思德肯定明白是皇兄的意思。

信里只说一件事,要求高思德将自己的女儿许给让他收养的赵立宽。

当时只是三交节度使的高思德立即照做,次年陛下便加封其代郡王,成了大周少有活着的异姓王。

否则异姓自太宗朝起向来是死后才能追赠的。

周王心里充满担忧,家国大事那些他向来不怎么关心,也不怎么懂。

但皇家里和睦是他最希望的,他兼着宗正寺卿,专管皇家内部的事。

赵立宽那孩子长大后要怎么办?陛下该如何面对。

要是他也和当初的太子一样倔强,悲剧还会不会再次上演.......

难道要让天家骨肉流落在外,那他这个宗正寺卿如何去地下面对列祖列宗。

他赶紧继续说:“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不负皇恩,战报上说他身受十余创,为解国忧将生死置之度外啊。

要是运气稍差,说不定就为国捐躯了。

他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孩子,别人十七在干嘛,他却在前线搏命。

战报里说他们二十天就赶到泸州,一天一夜奔袭到前线,昼夜不歇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定是吃尽苦头。

古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岂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那孩子有成大事之姿啊。”

陛下没有着急走,周王知道他听进去了,机会难得,连努力调和:“与其他皇子皇孙在京城锦衣玉食相比,立宽才是最为陛下分忧的。

也没有供奉享用,没有下人服侍,奔波劳苦,寄人篱下......”

连他自己说着说着也忍不住眼泛泪花,当初他父亲赵显就是他最喜欢的孩子,也是众多皇子之中最为优秀的。

“好了,多大的男人哭哭啼啼算什么。”陛下起身摆手道:“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南方战场上有多少人?

别家的孩子能吃苦,天家的就不行吗。”

听到这无情的话,周王顿时激动,不忧反喜,陛下话虽无情,却亲口承认赵立宽是天家的孩子。

陛下起身要回去,他赶紧起身送行。

陛下在王府门口抬手制止了他:“这些事你不必插手。”

周王点头:“臣弟也不懂那些国家大事,就不送陛下了。”

陛下点头,在随行簇拥下上了龙辇。

........

天子行驾没有立即回北宫去,而是在南宫中书门下官署停留,随后召宰相吴光启、叶谷、两位亲王、户部尚书江长生等十余人议事。

天子没有多话,而是令入内内侍都都头魏浦当面读了前线的战报。

顿时满堂鼎沸议论纷纷。

当初推荐过赵立宽的郑亲王和宰相吴光启都很激动,满面红光。

吴光启率先拱手:“此前泸州南北军民信心动摇,时有动荡,此一役不仅是退敌,还鼓舞军民信心,安定西南。”

陛下点头:“司马忠在奏疏里也是这么说的。

他初到泸州有数万灾民争抢渡江,差点激起民变。

鸡鸣关大捷后百姓不惧叛军,不闹着渡江,局面才安稳下来。”

郑亲王拱手出列,满面红光说:“赵立宽年纪轻轻却用兵如神,克敌制胜有如神助。

以三千兵击破万余叛军,俘斩三千六百五十人,便是当初汉武帝冠军侯也不过如此了!

儿臣勤俭节约一万两资助他破敌看来是没白费,全用在刀刃上了。”

在场众人都点头称是。

而卫王脸色就没那么好看,甚至有些强颜欢笑。

宰相叶谷见此,连出列拱手说:“可喜可贺,此一战扬威定心,是为大周之福。

不过也只击败叛军前锋部队,还有大片土地为叛军占据,往后还有许多仗要打,也应稳扎稳打戒骄戒躁。”

吴光启立即乘机接话:“叶相公所言有理,之后还有战打,臣以为应立即加封赵立宽,以示朝廷有功必赏,振奋军心,也给前线将领做个榜样。”

“臣附议,此颇合古兵法之要。

赏罚分明迅速,以提振军心;

给前线树立榜样,以鼓励将士杀敌;

明令壮大猛将威名,以威慑敌人。”户部尚书江长生拱手出列,侃侃而谈。

郑亲王等闻言也纷纷附和,表示应立即论功行赏,以安抚军民,振奋士气。

就连卫亲王也只能随流拱手表示赞同。

陛下听后也对此提议赞同,随即问众人加什么为好。

众人议论纷纷,但有统一原则,那就是战还在打,差遣不能随意动,不然乱了前线领兵将领的部署,只能班师后再改。

但官则应该给予高于功劳的的赏赐,这样才能作为榜样提振士气。

叶谷提出应加正五品“宁远将军”。

而吴光启则认为以赵立宽的战绩来说,五品将军太低,也不过正常封赏。

既要做榜样,考虑其对西南军心民心的影响,应该封从四品左卫将军或宣威将军。

双方说完各自意见后没争论,而是看向天子,由天子做出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