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39、最早备战叛军的

快婿 39、最早备战叛军的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出营不久,孔?依旧心事重重,众人上马随后往京城方向去。

太祖皇帝在位时曾下诏令,轿子是“以人为畜”,所有朝廷官员作为表率只能骑马,不能乘轿,除两种特例。

一是超越品级之上的天子和皇后能乘,二则是八十岁以上官员,受不得车马颠簸的能乘。

所以在神京慢慢形成一种惯例,坐车乘轿的顶多是富商或贵胄无官身的,而骑马的则多是大人物。

沿大道说笑着没走多久,神龙左厢都指挥使黄体仁笑言:“京城里那些卖唱的天天都在说什么瓢舀河之事,听着倒是风光,今日一见没什么了不得。

见我们这些上官还不是唯唯诺诺、规规矩矩,像条求食的狗。

看他那摸样有什么风光,说到底只是个小小团练使而已,在京城一抓一大把的五六品官罢了。”

听他这么说,同僚只赔笑并不搭话,孔方意味深长应付一句:“还是黄指挥使会说笑话。”

黄体仁觉得自己说得好,依旧滔滔不绝:“来年出兵,他们不过看守粮道、挖路修桥罢,哪轮得到他们出彩在前?

京城那些说的唱的再好听也不过空心架子罢。

咱们几十万禁军弟兄还没上,轮得到他们?

那些说书卖唱的到底都是斗斤小民,不知道天下大事,就这样黄口白牙乱说乱唱。”

和他同级的神卫都指挥使田开荣反击道:“哪里没上,之前不是去了两次。”

“那是天武军的废物难堪大用。”黄体仁反驳。

顿时,随行天武军的军官们脸色都难看起来,队伍也变得沉默许多。

直到快到京城,不断有人行礼道别,走了岔路,黄体仁择路别处后,随行士兵各自回营,入洛阳外城后,孔?才对自己的长子孔方道:“黄体仁草包一个,离他远点。”

孔方拱手受训:“儿子明白。”

他提出亲自带兵讨逆后,陛下将他的小儿子从边远危险的玉塞县调回礼部作为安抚。

他自己又借机提出条件,把在雄州驻守与辽军对峙的大儿子孔方调回来听用。

此举并非完全出于私心。

大儿子孔方与方才的黄体仁一样都是蒙荫入仕,都在军中任职。

他是兵部尚书,黄体仁的父亲是过世的左骁卫上将军。

不同在于自己的大儿子孔方很有能力,实打实做过不少事,在边境历练与辽军交过手。

黄体仁则京城都没出过,其晋升至今只因陛下念其父亲骁勇。

“父亲,那个赵立宽如何。”儿子在马背上问。

孔?认真道:“才进军营我就仔细看过,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营地中道路、排水沟、厕坑、营帐布置得当,外围栅栏入地三尺,不愧是常年打仗的边军。”

孔方恍然大悟:“我说进去军营总觉有些不同。”

孔?下定论:“看来之前他打败辽军的事不假,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且他才十七岁而已,这才令人惊叹。”

“听说让他来京是郑王提的。”

孔?点头,“你以为为何?”

长子想了一会儿,放慢马速认真说:“郑王想必会拉拢他,若归化军能打出点东西,郑王脸上有光,在陛下面前也更能说话,他后面有郑王?”

孔?苦笑不言,若只是郑王也轮不到自己去亲自见他,他是朝廷三品大员,所有武官顶头上司!

陛下的态度不好确定,皇后肯定是站在赵立宽背后的,毕竟当年他是在皇后坤宁宫中养到三岁才被送往北方。

他有分寸,明白这些事不能告诉儿子,只嘱咐:“记住,别与之交恶便是,他要什么便给,粮草补给要及时。”

“孩儿明白。”孔方点头记下。

........

第二天,赵立宽正式率军南下,沿着大道前往洛阳北大营。

孔方派神卫军的两名指挥级军官为他们引路。

中午,他们到达黄河边,已停七八十艘船,是当地官府征用周围船夫来接他们过河的。

赵立宽很快规划了渡河方案。

先让史超、钟剑屏等二十余名军官渡河到对面组织集结,下令以伙为单位在河边列纵队,马军在后,辎重粮草最先渡河,随后依次上船,自己率亲兵殿后。

这样一来渡河效率极高,三千人仅用一个时辰左右便全部渡完并重新于黄河南岸集结。

负责接应渡河的地方官和船夫们都吃惊了,在河心跟他说以前就没见过这样高效的官军。

过河后路上往来行人越来越多,大道边时不时就会遇上酒楼茶肆和一些小商小贩的摊位,随后这些越来越密集,慢慢成街市村镇。

而这里距离洛阳还有十几里路,让大伙都感叹,不愧神京脚下,十几里外就开始村镇相连。

在赵立宽沿途的教育和带头示范下,归化军军纪严明,虽沿途百姓商旅众多,却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到中午,大队人马长龙没有继续南下,而是转向东,沿河边走三五里就到达目的地。

领头的军官告诉他们,前面就是京城黄河大营,也是兵部安排给他们扎营的地方。

从马背遥望,滚滚黄河之南,斜阳万丈,大道交叉纵横,军中人马往来川流不息,鼓号遥可相闻,营帐数千如羽,马蹄声起便落入涛涛水声之中淹没。

黄河大营距河边二里左右,北举黄河,南踏神京,东西连绵十余里,营寨栅栏围墙几十里,旗帜漫山,鼓角相连。数丈哨塔百步一个,千斤营门坠立八角,苍穹之下与大地颜色格格不入,如一片无边无际的灰白浪海。

不少人都看呆,原地发出惊叹声,严整的队伍第一次有些骚乱。

赵立宽也第一次见识这种规模的军营。

接引军官见此颇为骄傲,带着他们到黄河边一大片空地上,并告知这是兵部划给他们的驻扎地,方圆五六里都没树木,全是杂草黄土。

赵立宽按这几个月跟着媳妇学的,因地制宜规划好营地,随后下令扎营。

他悟性很高,媳妇一教就领悟扎营的要素,并在心里排出主次轻重。

下午,全军造饭后,兵部派禁军中的下军大弓直三百余人送来粮草与他们交接,同时还遣人送来他要求的战报。

等一切忙碌完点卯后已到到晚上。

河边浪花涛涛,将士们因赶路劳累,除巡逻的外早早入睡,赵立宽却强撑着点烛火研究兵部给的战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可不想临阵磨枪。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最早备战叛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