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21、好运 名人

快婿 21、好运 名人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当夜,北方胜利的消息最先到兵部,但因天色已晚,没有立即传开,只在皇城和兵部间流传。

到第二天一早,没有赶上大朝,消息传出的也不快。

直到正午,洛阳神都府官员才收到兵部的官文,随后立即开始撰写官文告示,又召来衙役官差,到下午才将文书告示粘贴出去。

敲锣打鼓的官差举着彩旗,斧钺刀叉等礼仪用具前往各街宣告张帖。

很快引来树下歇凉的,过路的,卖货的,全凑过来看。

......

洛水边上,一处老柳树下,一家青瓦小店正煮茶。

店里落座五六人,桌上只一些炒豆、瓜子之类的,正议论纷纷。

着绸衣的胖子抱怨:“我舅子一家全来投奔,浑家护着,家里待不了来着清净。”

旁边皂青衣的中年文士放下茶杯问:“你舅子是哪里的人?“

“玄龟县的,从这去要二十天脚程呢,不知道他们哪来功夫!”胖子抱怨。

旁边一精瘦汉子插话:“兄弟有所不知,某以前就在那边做生意,那玄谷县危险着呢。别看还在在宣州、神池、玉塞后边,每次辽国入寇,沿着分水赶马南下,最先到的就是玄谷县。

十几年前,辽国南下那会,辽军就在那设了玄谷大营,然后往四面派兵的。”

“原来如此!”

“兄台高见......”

众人纷纷附和,有人插话:“这也不怨你舅子,生死攸关的事。”

“是啊,亲戚间这点帮衬应该有的,何况是舅子家呢。”

见帮腔的越来越多,胖子赶紧笑脸道:“见教了见教了诸位,我方才不晓得玄谷地方凶险,只以为他们无缘无故攀附呢,现在明白了。”

青衣文士叹气,“南方事还没平,北面的事又起,大周这国运.......”气氛有些沉闷。

有人放下茶碗接话:“高郡王总不会令辽军南下吧。”

“难说,高郡王守十几年也老了。”有人叹气,一股不安的气氛在小小茶馆中弥漫,北方边境距京城一千余里,但谁又能说心里不紧张的。

天下太平不过七十余年,那些战乱的恐怖往事大家自小就听大的,辽军如果过了仙人关,大军只要个把月就能到京城来。

“我听说兵部已经往北派兵,朝廷里的相公,两位亲王也都尽力了。”

“呵,尽力?”青衣文士嗤笑。

卫王常带着王妃出入大相国寺,好多人都看见,王府下人都传言正准备为皇后后庆生,绫罗绸缎,宫花彩烛,山珍海味一车车往府里运呢!忙都忙不过来。

另一位郑王广交读书人,养着多少门课,前几天还在府门外街市上立牌子,一首什么写风月的《西江月》词,说谁能胜过赏赏赐百万钱。

他们可没想出这点钱找个靠谱的将军为陛下分忧!”说到青衣文士的声音高起来。

同坐连道:“噤声噤声,小心隔墙有耳!”

小店又安静下来,气氛更加沉闷了。

就在这时一阵欢庆锣鼓声打破宁静,众人纷纷看向店外,有几个起身出去看。

过了一会儿激动回来高声说:“神京府的官文,大捷,北方大捷!”

随即眉飞色舞向众人讲述官文告示的内容。

店里的人都越听越激动,展柜也越过柜台出来旁听,大伙激动的议论着瓢舀河之捷,辽军撤军等。

青衣文士扫兴道:“一个月杀俘辽军七八百,算什么大捷。”

生意人笑着说:“先生不是上过战场的人,战场上咱们杀俘**百,那还有逃散的、受伤不治的、饿死病死的、走散遇山林野兽被害的。零零总总也有一两千哩!”

“咱们跟辽国打仗这几年来,哪有这样的漂亮仗!这几天过来听到战报就害怕哩,没听什么好消息。”

“是啊是啊!”之前抱怨舅子的胖子也喜笑颜开:“这下好了,各有各家。这十六七的小将夜率八十勇士渡河袭营,当真少年银熊,要是给狗日的辽国断大军粮草,后果不敢想啊。”

“这可是高郡王的快婿!”有人高声嚷嚷。

“难怪如此,难怪如此!这关键时候,还得是高郡王的慧眼识英雄!”

“想想人家十六七,再看看咱们大周两个亲王,诶.......谁在为国效命啊。”众人又是一阵唏嘘。

“高郡王真有好快婿啊!”有人竖起大拇指称赞,引来满堂喝彩。

当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反应也与小店中差不多,赵立宽很快就在京城出名了。

街头巷尾,勾栏酒肆,茶余饭后,三教九流都在谈论。

说书卖唱的也抓住机会,什么“瓢舀河飞将”“赵小将夜袭破阵”“逞雄飞渡”之类的戏曲说书,很快在洛阳城里流行开来。

说白了,赵立宽就是赶上好时候,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如果在六七十年前,周国立国时,瓢舀河周军杀俘四百余的战绩,在京城只怕连名号都听不见。

当太祖皇帝与辽国激战时,两军各五万多人,分数条战线交战,僵持数月互有胜负。

周国开国大将领兵十余万南定江南时,指挥得当调度有方,水陆并进在宽近千里的战线上部署出击,击溃江南数十万众,俘斩十余万。

那时这种杀俘四百余的战绩连兵部的案头都到不了,俘斩过万的才叫大捷。

可今时不同往日,赵立宽正好撞上好时候。

先是战争规模大减,辽军也无与周国一决雌雄的雄心壮志和胆气,今年南院纠集三万余众已是十四年来出兵最多的一年。

不敢大规模南下决战,只以入寇袭掠为主,十余年来这一战四百多的俘斩已经相当亮眼。

二来自去年前年来,南方叛乱自南安府起,叛军已席卷梅州、顺州、安州、新州,广顺、开阳、花田等县,今日州县官员被屠,明日地方守将指挥被戮,这样的战报京城百姓已听了两年不断。

说书卖唱的想找点振奋人心的题材都只能说前朝往事,或是开国时的英雄事迹,正是士气低迷人心惶惶时。

如今突来了这么一场颇具传奇色彩的胜仗,如低迷中的一副强心剂,既振奋了人心,又安抚情绪,如久旱逢甘霖。

普通人激动万分议论不停,说书卖唱的也抓住机会大书特书,不断夸大赵立宽的战绩和本事。

没过三五日,在京城赵立宽已经成了“银枪银甲”“以一当百”“吓破辽人胆”的少年英雄了。

......

此时身在宣州的赵立宽一无所知,不知道他在京城已经出了名。

年轻人总有烦恼。

媳妇把收兵后剩余物资,损耗物资核算,兵将奖赏核算,军械花销折旧磨损,缴获的战利品汇总等所有只要涉及计算的工作全交给了他。

赵立宽忍不住抱怨:“就算是牲口也没这么用的吧.......”

媳妇一面安排城防,一面回头道:“哼,赵都头人缘广能力大,多做点事怎么了。”

“好马还要吃精粮呢,我这是吃草挤奶的牛,都快被榨干了。”

“油嘴滑舌,这是锻炼你。”

赵立宽压低声音凑过去,嘿嘿笑道:“媳妇,不会因为我不侍寝生气了吧,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只要你开口俺就是拼命也给你办好!”

高宁英白净的脖颈瞬间粉红,压低声音嗔怒道:“不许胡说,赶快把这些事办好。”

说着过来帮忙。

“还是媳妇心疼我。”赵立宽笑呵呵道:“在这世上就没比媳妇对我更好的,自从成了家,既知道要上进,还明白事理,知道广结善缘,多谋前程了。”

高宁英被他的肉麻话说得受不了,连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那我今晚......”赵立宽摩拳擦掌,急不可耐。

高宁英连道:“不行,你.......你心不诚。”

赵立宽摊手,他哪会看不出媳妇其实是紧张害怕,随口找个理由搪塞。也不逼她,“好吧,那我们慢慢来,但要快!”

“噗......”高宁英被他逗笑,这一笑冰消雪融如明月清风,清泉流雪。

赵立宽整个人都麻了。

“我许你,今年之内……”媳妇小声说。

.......

八月大军回宣州后,北上的两个营允许暂时休息。

第二天收拾好后,军中的老罗、侯景、赵三等跟他过河出生入死的百余人约他下午去喝酒,说好的他请客。

赵立宽也不推辞,还把家里的佟敏等护院叫上。

结果当天媳妇也言语僵硬的暗示他,晚上可以去闺房里睡,他是老油条,哪会不懂什么意思。

这下就纠结了,一边是倾国倾城的媳妇,一边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他几乎立即就觉得当然是漂亮媳妇重要,男人流血流汗,出生入死为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何况还是天仙一样的老婆,不去那就是造孽。

不过风一吹,大脑很快冷静下来,被下半身占领的理智逐渐回归。

如今这世道可不是大家有原子弹,只敢小打小闹的年代,辽人入寇家常便饭,南方叛乱接连死人。

他再厉害也是两胳膊两腿,身材再高大,也是一刀就没,要纯说武力,连他那匹马都差得远了。

这时候有靠得住的弟兄和人脉就太重要了。

悲痛万分的只能厚着脸皮跑去和媳妇解释。

他可不是小孩做事不管后果,再尴尬的事也要面对,他也知道以媳妇的脾性,这次不抓紧,天知道什么时候有下次机会。

媳妇没因为他的拒绝发火,只淡淡道:“那你就去吧。”

赵立宽心里却哇凉哇凉,两个月的相处共事他已经摸清了媳妇那小傲娇的性子,这一去他的机会也失去了。

酒曲是官府专营的,也是财政来源的重要部分。

赵立宽也算领过兵了,知道组织度的重要性。

这一百多号人要是全喝醉在人多的闹市里很不好控制,万一闹出事来可不好,可能会授人把柄,他做的事最后都能算到高郡王头上去。

他可不是红楼梦里薛蟠之流的二世祖傻子。

于是下午停业后借用了自家驻马店的三个铺子,借了店里买菜的驴车,派人分别去打酒、买肉、买菜,关起店门在店里请大伙大口喝酒吃肉。

又嘱咐这店可是郡王的东西,不能发酒疯打杂。

大伙都是不在乎排场的只在乎实在的,胡吃海喝不亦乐乎,不过这宣州最好的官造酒也不过二十来度的样子,比不上后世的蒸馏酒。

赵立宽化悲愤为酒量,喝倒一个又一个,搂着这个吹牛,拉着那个划拳。

侯景拍着他的马匹,说得天花乱坠,喝高了各个开始吹牛,战场上唯唯诺诺这战战兢兢,酒场上都是辽军的爸爸、爷爷,还有不少祖宗辈的。

听他们这**,好像辽国几天内就要灭国似的。

最后半夜散场时已宵禁了,有一些吃饱喝足谢了姑爷回去了,还剩十几个辽国的父亲、爷爷、祖宗们害怕打更的撞见不敢回去。

最后只能睡店里。

老罗睡到桌子底下,赵三一直抱着柱子哭她妈,拉也拉不开。

猴精的侯景早走了,还带走几斤吃不完的肉,说要拿回去给老婆孩子。

赵立宽大晚上冻醒,被几个大汉脚臭酒臭臭得头晕,但为了保暖又只能努力挤近一些,酒肉是美好的,酒后一地鸡毛.......

第二天酒醒后,大伙散了,媳妇就开始给他安排工作了。

........

之后宣州的生活和出兵前大概相似。

辽军退兵,城中百姓也庆贺了两日,张灯结彩,载歌载舞,不过灯有些旧,一看就用许多年,彩绸也暗色的,有不少污渍,那些彩旗上面的图案也掉得差不多了。

这在边境城市来说,司空见惯。

不同的是府里每天都会有人跟他打招呼,路上走着也时不时遇到人恭敬跟他打招呼,一开始还是认识的多,慢慢的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他只能一一点头答应,并不开口说话,因为不知道人家是谁。

几天后赵立宽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做名人的感觉啊!

心里颇有成就感,就在宣州这一亩三分地,小爷也是个名人了!

九月初,天越来越冷,这天出门他在分水边遇到了老熟人,那个叫吴光启的钓鱼老头,他身边还是两个护卫,多了一个打扮精致,披着雪白羊毛带帽斗篷的精致少女。

老头一见他,眼睛瞪得跟牛一样大,死死盯着他。

赵立宽被吓一跳:“干嘛,欠你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