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95、裤裆 千钧重

快婿 95、裤裆 千钧重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六月,整个梅州前线如同蒸笼,**的太阳,来去迅速的暴雨,泥泞之后暴晒,暴晒之后又暴雨,使得路面坚硬的泥巴上如抹了一层油。

那道路都不能叫湿滑,直接就是润滑。

东线惨败消息早传过来,将士们都有些担忧,东线才是主力军。

赵立宽也算第一次见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特别是战场上,伺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再能组织调度得当更是不易。

很多时候不看谁厉害,而是看谁犯错少,做好自己,等着对手犯错误是最常见的取胜之道。

这次如果没有黄体仁的擅自行动,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对峙无果,双方僵持在新州战线。

这样日久天长,叛军肯定耗不过周军。

毕竟周国有二百多军、府、州,五千多万人口。

叛军那边就算南安府富庶,顶天也就算六七个州的地盘,人口最多八十万到一百万。

大军对峙在那。

周军要付出高代价,近十万人不事生产,百万人生活受到影响。

反之叛军亦然,要是对峙上半年一年,叛军自己内部就会受不了。

只不过如此便相当于以血换血,硬生生熬死叛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赵立宽也难受,原本他以为打完这仗,他们的战争就此结束,西路军守着梅州到战争结束。

看如今局势,他们很可能会被调到东线去救火。

七千伤亡不是小数目,要是西路军去,那妥妥全军覆没了。

不过赵立宽不太认同孔大帅的战略。

分散兵力去攻打许多不要紧的州县,战报上好看,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很容易反弹拉扯。

梅州下辖也有四个县城,梅州城一陷落,立即来投降了。

之前不管是因为这些县城守军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威胁。

不打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

一来打下要分兵去守,不然白打,一旦分兵等于自己削弱自己兵力。

二来梅州不下,拿周边县城根本没用,叛军以梅州为支点,随时可以发兵支援或夺取。

他们好打,叛军也好打!

没有战略支点,打了白打,白白损兵折将,费时费力。

拿下梅州,周围这些县城就都独木难支,无以为继。

他们也识相,纷纷投降,赵立宽顺利派兵进驻,整改当地守军,重新派遣军官,稳住当地防务。

.......

原本只以为打战难,没想到部队休整也难。

下午,梅州官署,空气闷热。

赵三满头大汗,穿一身皮甲从天井进来,如今他已因功升级为都头,他着急的推开正堂大门,大声道:“将军,出事了!又出事了!”

随即讶然:“钟都头,你干嘛钻桌子下面?”

随即传来坐在堂上的赵立宽气急败坏大骂:“他娘的叫你进来敲门!下次再敢老子打断你狗腿!”

赵三连站直道:“我错了将军,刚才出事了,一下给忘了。”

“出去外面等我!”

赵三领命,到天井里等候。

过了一会儿,一身官袍的赵立宽一脸不爽带着钟剑屏走出来问:“什么事?”

“将军,火头军有个士兵,把城里一菜农的女儿给玷污了,人家纠集亲戚到官署外面闹。”赵三满头大汗说。

赵立宽听了立即明白,也没慌乱,这不是第一次出这种事。

天气燥热,火力旺盛,而且不少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七八千历经生死的小伙,一旦闲下来迟早出事。

这些天已经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赵立宽立即命士兵披甲列队在堂前左右。

把被害人及其家属带进来,行凶作恶的士兵也被绑了进来。

双方各自供述,基本事实没什么争议。

就是这菜农一家靠卖菜为生,火头军的小伙每天跟人家买菜,时日长后看上人家,小姑娘说话也暧昧些,结果那火头军士兵有天终于忍不住。

不顾小姑娘反对强行玷污了人家。

若按《大周刑统》,这能直接判绞刑。

但他们是军队,按军法处置,判笞二百,赔钱五千,士兵如果拿不出钱,则由军队出,之后再从其军饷中扣除。

双方都对这判罚没有异议,因为此前早有八起先例。

一开始他也义愤填膺,要求严肃军纪。

后来慢慢发现,这并非单纯的士兵问题,也有当地百姓用妻女下套来讹钱的情况。

禁军一个月的军饷八百文,五千是半年多的收入,对普通百姓来说更是一大笔钱,许多贫苦百姓愿意为此冒险。

说来说去还是生活所迫。

或者说这都不是生活了,而是生存。

听到判决女孩的父母不立即不嚎了,只磕头高呼青天大老爷。

赔的钱当堂点清,送到女孩手中。

只有女孩还在流泪,时不时看向旁边年轻火头军。

年轻士兵直接怕得嚎啕大哭。

两百鞭真可能死人,何况大热天,能不能挺过去全看运气。

现在有了酒精,可以让存活率上升一些。

赵立宽呵斥道:“连自己的裤裆都管不住算什么男人,引以为戒。”

身边的钟剑屏一言不发,目光如电。

赵立宽脸皮厚,不为所动起身,继续去处理别的事。

部队补员整编,布防,伤员安置。

........

越是在生死边缘游走,自己也变得越发冷漠和平静。

没那么义愤填膺,没那么道德束缚。

在战场上他终于意识到一件事,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多位高权重,多富有的人也不会比别人多条命出来。

杀一个人太容易,死亡来得太简单。

既然如此,人总有一死,何必唯唯诺诺,何必在条条框框里战战兢兢不敢施展手脚。

安逸的生活固然可贵,但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中,总要亮出自己的锋芒,一往无前。

下午,处理完许多军务,他已经昏昏欲睡,放下手中笔。

“回后院,我们继续。”赵立宽用命令的口吻对钟剑屏道。

“遵令。”钟剑屏脸色微红跟上来。

其实不只士兵,他自己也管不住。

大腿上的箭伤本来都好,经过三家村几天的艰苦鏖战,伤口再次发炎崩裂。

他也怕死,入驻梅州城终于放松下来后每天让钟剑屏帮他用酒精擦洗。

怪南方天气太热,怪空气太湿润,热得人大汗淋漓。

他是个十七八的棒小伙,哪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一不小心就擦枪走火了。

钟剑屏是他的亲兵,只会乖乖听令。

.......

当晚,赵立宽把自愿留下的伤兵名单整理好,并让锻炼一番的钟剑屏去府库提钱然后带人发放。

有部分受伤较重,年纪稍大的老兵已不可能再走三千里回到北方去。

只能给予每人钱财补偿,就地由官府安置,后半辈子留在南方生活。

在这个交通通信都十分不便的年代是常见的事。

有二百三十多人自愿留下。

梅州朝廷还没派遣知州,他暂代着,把之前被关牢房里的朝廷命官放出来,暂代理各衙门事务。

.......

另外他也亲自问过被软禁在他家宅院里的曾雄,叛军造反的原由。

与还关押在鸡鸣关的黄中景口供几乎全对得上。

前任南安府知府花恒田所做之恶罄竹难书,而因为山高皇帝远,大青山阻隔,部族林立的特殊情况,当地百姓告求无门,终于酿成如今局面。

而花恒田本人据说在战争爆发后形势不妙逃往北方避难。

赵立宽把笔录一一记录下来,又询问了不少当地官员补充细节。

很快,赵立宽注意到一件事。

那就是花恒田的财务情况很奇怪。

按理南岸府及其周边有百万百姓,他敲骨吸髓这么几年,平均下来每人头上得一两都有百万之巨。

百万两白银什么概念,这购买力足以在江南、中原等物价中等的地区购买十亿多斤粮食!

可在这些梅州官员讲述中,他们中有几个见过花恒田,甚至去他府上做过客。

说这几年他既没大兴土木,也不好古玩珍宝,连小妾也只有两个。

东面那边早被叛军占了。

还是绕路走梅州、三江口、鸡鸣关、长宁县的小道逃去泸州渡江。

梅州官员记得,当时他家路过这时全部三十余人,只有六辆马车。

他钱都去哪了?

六辆车,运家私锅仗都凑合,绝不可能运走百万两银。

甚至可能不全是白银,还有大量铜钱。

赵立宽非常不解这个问题,难道全被叛军缴获?或者被他就地藏在南安府某个角落了。

要不要立即上疏揭发花恒田也是问题。

主要不知道这南安知府背后有没有人,他人在前线鲁莽的往朝中上奏,万一人家背后有人,暗中使坏,或直接说他诬告,他隔着两两千里连个说话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思来想去他决定稳一手,等班师回朝再说。

当天下午,他去仓库又检查了一遍他那几百斤宝贝火药。

这些火药多数已和铁片混合着装进陶罐里,半斤一个,装上火线,用黏土密封。

还有一些让工匠尝试铸造忒管代替突火枪的竹管发射铁弹丸。

早在石门桥大营校场就试过几次,二十步内效果非常显著,能直接打穿铁甲,但是操作繁琐,速度很慢,精度不高。

三家村大战没用上,主要在于西南这夏天的天气实在太捉摸不定。

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大雨滂沱;上一秒暴雨倾盆,下一秒可能就云销雨霁万里无云。

打仗的路上还遇到好几次。

那种天气下还不如不用,省得临阵手忙脚乱。

下午,赵立宽和史超、段司全、周开山、周开福四位军指挥使,已经监军司马芳开了短会。

嘱咐他们约束军纪,另外这几天要严格点卯,训练也跟上,部队休整得差不多了。

“我有预感,军令就在路上,很快我们会被调动东线去支援。”赵立宽跟他们说。

几个指挥使倒是信心满满,段思全先发话:“去哪都成,跟着赵将军总能打胜仗!”

“可不,就怕去东面又把咱们调别处去了。”周开山有些担忧的说。

“那就看孔大帅的意思了。”赵立宽其实也有些担忧,到东线他就不再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组织战争的一把手。

“到时我也要听令行事。”

“要说打战,我觉得没人比得过赵将军。”段思全毫不犹豫的说。

“段指挥使,这话可不能乱说,大伙心里有数就成。”周开福连提醒:“到了东线会给赵将军招惹是非。”

段思全点头,哈哈笑道:“我知道,就在这发发牢骚而已,半个字不漏出去。”

“唉,说不定到了东面,你我都要各奔东西。”周开福摇头叹气。

史超见气氛有些沉闷,开玩笑说:“姑爷做了大帅,领着咱们打仗,那才叫痛快!”

赵立宽拍拍他肩膀:“老史啊,我升官发财就靠你了,白天多睡觉。”

“为啥?”

“多做点白日梦。”

史超:“.......”

众人都笑起来。

夜里,钟剑屏来见他,跟他说了一件怪事。

他们交战最激烈的五月到六月这一个月间,泸州来的补给比前后两个月少了三分之一。

当时前方战况激烈,加之三江口有大量缴获的叛军存粮就没注意。

结果这些天休整,往前查账册时才发现不对。

赵立宽也不解,后方粮草不够?

也没人给他解释过啊。

如果是故意的,那事情就不简单了。

前世的工作经验让他有个习惯,遇事先取证,之后再慢慢想如何处理也不迟。

于是立即让钟剑屏把有问题的账册单独保存下来,之后再慢慢查问到底怎么回事。

......

第二天早上,赵立宽刚起来洗漱吃完早饭,赵三就敲门进来,告诉他来圣旨了。

赵立宽立即换了官服出门迎接。

并赶紧让钟剑屏领几个亲军在官署外的院子里摆好桌椅香案焚香,并把所有指挥使以上军官三十多人全叫到院子里来。

并让人给来传旨的官员们备桌椅,奉茶招待。

令他惊讶的是这次来传旨的人很多,足足十余人,而且也不是之前那样由监军使送来。

而是此前有一面之缘的梅翰林。

等人到齐后,梅翰林点了香,走到香案前掏出圣旨。

众人将纷纷在赵立宽带头下跪在面前。

“有诏曰:

左卫大将军赵立宽,宣德明恩,守节乘谊,栉风沐雨,身先士卒,所攻必克,功高劳苦,特进左卫上将军,赐宅邸于京师,赏钱百万,绢十匹。增赐其夫人高氏三品淑人。

令赵立宽为西南招讨使,授虎符;

总领神龙禁军、神卫卫禁军、归化军,隆、荣、永、武、泸、江六州厢军。

剪灭叛军,荡平西南,辅安社稷。”

梅翰林念完后将圣旨递给最前面的赵立宽,随后又将虎符从身旁官员托举的垫红绸木盘里取了,递到他面前。

“先奉旨到安州收取虎符,所以晚来两天。”梅翰林笑道。

赵立宽此时终于完全消化圣旨内容,身后诸将无不惊讶激动,他接过虎符的手都有些抖,这小玩意在手里似乎有千钧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