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30章 喜得贵子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0章 喜得贵子

簡繁轉換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2:55 来源:源1

苏泽看着系统弹出来的结算报告。

【在诚意伯刘世延等一众因罪失爵的勋贵‘慷慨解囊’下,凑足了武监的经费。】

【皇帝正式颁旨,在国子监侧建造武监。】

【在你的推动下,武监的设立标准更高,...

发布会后的第七天,小赵收到了一封来自剑桥大学的邮件。发件人是著名的汉学家约翰?艾尔伍德教授,他曾参与过多个国际历史研究项目,并与“手提式大明朝廷”团队有过多次学术交流。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请求会面”。

小赵没有犹豫,立刻回复了同意,并约定在三天后于上海图书馆见面。

会议当天,天空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特有的湿冷。小赵提前半小时到达,在古籍阅览室旁的一间独立会议室中等待。十分钟后,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穿深色风衣、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

“小赵先生。”艾尔伍德伸出手,语气诚恳,“感谢您愿意见我。”

“您太客气了,教授。”小赵微笑回应,“能和您面对面交流,是我的荣幸。”

两人落座,侍应生端来两杯热茶后离开。艾尔伍德缓缓开口:“我这次来,不是为了学术上的讨论,而是关于‘海上丝路2.0’中新增的那个模块??‘伪造档案’。”

小赵神色一凝,点了点头。

“你们在这个模块里公开了一份由某国情报机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伪造的明代外交文书。”艾尔伍德继续道,“这份文件表面上是明朝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之间的一份通商协议,实则是冷战时期为削弱中东地区亲苏势力而人为制造的历史假象。”

“我们已经确认了它的来源,并且有完整的伪造流程记录。”小赵答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它放进‘伪造档案’中。”

艾尔伍德沉默片刻,然后低声说道:“这份文件的确是我年轻时参与策划的项目之一。”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我当时是英国情报局的一个初级研究员,负责协助翻译与文献伪造工作。”他叹了口气,“那时的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维护自由世界的文化安全。但现在回头看,我们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操控历史。”

小赵望着这位曾经的“历史操纵者”,心中五味杂陈。

“您今天来,是想让我们删除这段内容吗?”他问。

“不。”艾尔伍德摇头,“我想让你们知道更多。那份文件背后,还有一段从未被公开的真相。”

他从皮包中取出一个牛皮纸袋,缓缓推到桌面上。

“这里面是一份原始伪造计划的手稿复印件,上面有当时项目负责人亲自签署的指令。它原本藏在我导师的私人档案中,直到去年我才找到它。”

小赵接过纸袋,手指微微颤抖。

“这可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艾尔伍德说,“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将它作为新模块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审视。”

小赵沉思良久,最终点头:“我们会谨慎处理这份资料。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以顾问身份加入我们的‘伪造档案’专项研究组。”

艾尔伍德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很乐意。”

这场会面之后,“伪造档案”模块迅速升级,新增了一个“解密档案”子栏目。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伪造文件的比对分析,还能阅读第一手的幕后资料,甚至聆听当年参与者的真实录音访谈。

这一更新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各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手提式大明朝廷”正在成为“数字史学的伦理实验室”。一些保守派学者批评这种做法是在“自我拆台”,但更多的公众则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最大尊重。

与此同时,匿名视频事件的调查也取得了进展。

小王带领的技术团队追踪到了视频的IP地址源头,发现它最初是从一台位于瑞士的匿名服务器发出的,随后经过多重跳转,最终通过一个设在日本东京的公共Wi-Fi网络上传。尽管无法直接锁定发送者身份,但他们成功提取了一段隐藏在视频元数据中的加密信息。

这段信息被交给密码专家破解后,显示了一串看似无序的字母与数字组合。然而,当小周尝试将其输入平台的“争议之声”数据库进行匹配时,意外发现这些字符恰好对应了七个未被标记的“可疑史料”条目。

“这意味着什么?”小王皱眉。

“有人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小周缓缓说道,“这些条目……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他们立即将这七项资料列入优先审查名单,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评审小组。三周后,审查结果震惊所有人:其中三项资料曾被多国政府列为“关键性历史证据”,用于支持各自的领土主张与文化正统性论述。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三项资料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却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某个东亚国家在历史上曾长期控制南海部分岛屿。

“这不是巧合。”小赵看着报告,眉头紧锁,“这是系统性造假。”

“问题是,谁做的?”小王问。

“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小周叹道,“但我们可以做一件事。”

“公布所有审查过程。”小赵果断说道,“让用户看到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份史料是否可信的。”

于是,“透明溯源”平台上线了一个全新的“深度审查日志”功能。每一项被质疑的史料,都会附带一份详细的审查流程文档,包括原始出处、交叉验证路径、技术检测手段、专家意见以及最终结论。

这一举措再次获得广泛好评。许多高校开始将其纳入历史研究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甚至有国外的数字人文项目主动联系“手提式大明朝廷”团队,希望借鉴其方法论。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个新的危机悄然逼近。

某天凌晨三点,小赵接到一通陌生来电。

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急促:“赵先生,我是那位前情报官员的助手。他说过,有些历史不能轻易揭开。现在,他失踪了。”

小赵心头一震:“你是谁?”

“我不能透露身份。”对方顿了一下,“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他的电脑里,藏着一段关于‘伪造档案’项目的真正秘密。而那个秘密,足以颠覆你们所建立的一切。”

电话随即挂断。

小赵坐在黑暗中,心跳如鼓。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项目组召开紧急会议。小赵将昨晚的通话内容如实告知团队成员。

“我们必须找到那位老者。”他说,“否则,这个项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但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小王无奈地摊手。

“或许,我们还有线索。”小周忽然开口,“那封匿名邮件里的视频,虽然经过加密处理,但我们也许可以从音源频率中提取出一些信息。”

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分析。四十八小时后,他们终于从视频音频中提取出一组微弱的背景噪音,并通过声纹数据库比对,确认了视频录制地点??一间位于东欧某国的老旧录音棚。

“那里曾经是苏联时期的情报培训基地。”小周翻阅资料后说道,“后来被改造成民间档案馆。”

“我们要去一趟。”小赵下定决心。

于是,项目组派出一支由小赵、小王和两名技术专家组成的小组,秘密前往东欧。

在那座尘封已久的录音棚中,他们找到了一间隐秘的地下室。墙上贴满了旧时代的宣传海报,角落里堆着几箱纸质档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那台仍在运转的老式磁带机,旁边放着一盘尚未编号的录音带。

小赵小心翼翼地插入磁带,按下播放键。

沙沙声中,一个熟悉的声音缓缓响起: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我已经无法再亲自讲述这一切。那些伪造的史料,不只是为了误导敌人,更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大的真相??‘手提式大明朝廷’本身,也曾被利用。”

“你们所依赖的一些核心数据,早在项目初期就被植入了特定叙事框架。它们并非完全虚假,但却被精心筛选、排列、重组,以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目标。”

“我不是要摧毁你们的努力,而是希望你们明白??真正的历史,不是靠技术还原的,而是靠人类的良知守护的。”

录音结束,房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小赵缓缓起身,望向窗外。晨光透过破旧的玻璃洒进来,照亮了那些尘封的档案。

他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但他也知道,这条路,必须继续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