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34章 司礼监(加更,感谢大家支持)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34章 司礼监(加更,感谢大家支持)

簡繁轉換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0 11:45: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高拱看了一眼张居正,默契的接过了张居正手里的苏泽奏疏。

《请设金瓶掣签清源法王承续疏》?

苏泽的奏疏不长,其实明代的奏疏基本都不长,而且遣词造句都比较白话。

明初文臣动不动几万字的万言书,半天车轱辘话说不到正事,所以朱元璋就要求奏疏“切实言事,忌虚言长议”。

看完后,高拱也赞道:

“妙哉!”

原来苏泽当天晚上说,自己已经想好了解决乌思藏争贡的办法,这不是年轻人气盛不肯认输,而是他真的有办法。

而仔细思考,苏泽的办法竟然还真的切实可行!

金瓶掣签,最重要的不是掣签,而是金瓶。

由大明朝廷赐下金瓶,这意味着大明掌握了册立法王的最终解释权。

以后所有的法王,都需要经过大明的确认,那就等于掌握了乌思藏的法王延续之权。

另外设立驻藏大臣,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大明对乌思藏的控制还是很深的。

永乐时期,藏地的高僧就经常往来于大明,甚至这个格鲁派,也是明廷扶植起来对抗噶举派的。

在西宁卫(青海)和川西卫,明军也有驻军,可以随时干预乌思藏的事务。

有很大一部分的藏地土司,已经归于明廷的统治,接受明廷册封了。

历史上明代始终,乌思藏都没有特别大的叛乱,一直都是大明忠实的藩属国。

这套金瓶掣签之策,将手伸入藏地高层,这样一来,藏地再也不会出现唐代吐蕃那样的政权了。

万世之功!

想到这里,高拱立刻拿来揭纸,写下了自己的票拟意见,然后一下子贴在了张居正的票拟之后。

通政司的小官战战兢兢,他想要提醒高阁老张阁老不合规矩,可又不敢出声。

通政司小官只能拿着苏泽的奏疏,来到首辅李春芳面前。

这位内阁首辅正在闭目养神,嘴里喃喃说道: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接着就睁开眼睛,提笔在纸上写下两句。

好吧,这位内阁首辅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通政司小官只能拿着三位阁老票拟过的奏疏,向着皇宫内走去。

就在通政司小官离开后,张居正迅速批完桌上一份有关户部的奏疏,接着又招来另外一名通政司官员,对此人使了一个眼色说道:

“速速将这份奏疏送到冯公公手里。”

这名通政司官员立刻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点点头拿着奏疏就立刻离开。

这名官员脚步飞快,竟然抢着那个拿着苏泽奏疏的官员前,先一步的走进了司礼监。

-----------------

登基一年多,隆庆皇帝已经不再和以往那样勤政,群臣的奏疏不可能和刚亲政那样本本都看。

实际上除了朱元璋,大部分皇帝也看不过来。

史书上记载,朱元璋一天要批答奏章两百多份,就算是有了内阁票拟制度,这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将权力归于皇帝,成祖朱棣又搞了内阁,将议政批驳之权给了内阁。

再往后,宣德进一步摆烂,连批红都懒得自己做了,直接交给了司礼监。

皇帝、内阁、司礼监,三方权力在各皇帝在位期间的都会有些区别,但是决策模式大概定了下来。

隆庆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李芳,比起前辈刘瑾,后辈魏忠贤,李芳性格谨慎,遇到大事都会报给隆庆皇帝,不敢擅自批红。

见到三位阁老票拟的奏疏,李芳看完了后,立刻说道:

“这份奏疏还是请陛下御览,算了,本监亲自送去吧。”

通政司小官丢了这个烫手山芋,如蒙大赦,连忙向李芳表示感谢。

李芳夹着奏疏,正准备离开司礼监,却听到身后有人提醒道:

“大监,陛下在翊坤宫李贵妃那边,仆臣正要去翊坤宫办事,要不这份奏疏就由我带去吧。”

说话的中年太监语气平和,态度谦恭,但是在李芳耳朵里就十分的刺耳。

说话的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冯保手里拿着张居正夹在奏疏中的密条,又看向了李芳手里的苏泽奏疏,思考着这次要怎么完成张阁老交办的任务。

奏疏落在了李芳手里,棘手啊!

司礼监的一把手是掌印太监,掌管皇帝玺印。

秉笔太监是有资格批红的太监,人数不等,相当于内阁中的辅臣。

冯保除了是秉笔太监外,还兼任了提督东厂事,掌握东厂这个恐怖机构,是司礼监的二把手。

混过职场的都知道,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关系绝对好不了。

李芳夹着奏疏说道:

“还是本监亲自跑一趟吧,冯秉笔就和杂家一起面圣吧。”

冯保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和李芳争执,两人面和心不和的离开司礼监,向着李贵妃居住地翊坤宫而去。

等到了翊坤宫,这里明显要比皇宫其他地方热闹多了。

原因很简单,偌大的皇城内,只有李贵妃的翊坤宫中有孩子。

只见到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从宫内冲了出来。

这个男孩看到冯保,就喊道:

“冯大伴!”

冯保立刻上前,匍匐下身子,对着这个五岁大的孩子行礼。

“冯大伴!我要骑大马!”

冯保立刻趴在地上,让这个六岁孩子爬上了他的背。

翊坤宫中的宫女太监对此习以为常,若是让外廷见到,威名赫赫的厂公冯保这个样子,怕是要惊掉下巴。

李芳看到这个场景,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这个男孩就是当今皇帝唯一的子嗣,马上要被册立为皇太子的朱翊钧。

在裕王府的时候,冯保就是负责照顾三皇子的贴身太监,即使现在冯保已经在司礼监了,李贵妃依然会让冯保来翊坤宫陪三皇子玩乐。

大明太监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看到冯保和储君关系如此密切,李芳心中自然更难受了。

他向朱翊钧行礼,夹着奏章走进了翊坤宫。

进入翊坤宫,只听到阵阵梵唱,李芳莫名的觉得心安了一些。

李贵妃虽然是小门户出身,但是生性谨慎不喜欢多事,和皇后相处也比较融洽,有时候还能规劝皇帝。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佞佛了,不过这年头妇道人家拜佛也是正常,他们这些没根的太监也都会信些佛道,求着来世能投胎户好人家。

李芳吸了一口气,来到隆庆皇帝的御案前道:

“陛下,这份奏疏是内阁紧急送来的,请陛下御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