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81章 清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81章 清田

簡繁轉換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3 12:28:1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同。

“大柱!”

赵大柱骑着马,身后跟着十几个同乡的弟兄返回村子。

守村的乡亲见赵大柱回来了,连忙招呼乡民拉开坞堡的大门,赵大柱带着弟兄们驰入坞堡中。

赵大柱所在的村子距离边关很近,以前常被俺答部入侵,这些年赵大柱领着乡人在草原上买马,又靠着贩马的银钱将乡勇武装起来,领着乡民加固了坞堡,这才有了几年安生日子。

一名老者从屋子里走出来,赵大柱连忙下马说道:

“二叔,您不是病着吗?且将养着吧。”

老者拄着拐杖说道:

“没事没事,大柱你先回家,你娘在家里等着你呢。”

赵大柱是父亲早亡,是母亲将他拉扯大的,听到二叔说起母亲,将物资账本交给二叔,连忙向着家里走去。

见到儿子,赵大娘内心激动,去草原上贩马是违禁的买卖,马匪、俺答部的骑兵、巡边的边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甚至会连累整个村子。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谁会做这种脑袋搁裤腰带的买卖。

母子两人简单叙旧了一下,赵大娘这才说道:“前几日赵百户遣人来,说是朝廷要清军,让你赶紧回去一趟。”

清军,是明代一项重要的巡视制度。

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当年朱元璋曾得意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而卫所的两项关键制度,即父死子继和军屯制度。

父死子继,就是卫所正卒在老病或者去世后,由其儿子或者近支代替父亲从军,从而保证军队的人数。

当然,很多时候军户后代是不愿意从军的,所以有了“清军”。

所谓“清军”,即由清军御史及清军官定期清理军籍户口,检查落实跟补、勾补事项。

赵大柱的父亲是军籍,他父亲战死后,按理说他应该勾补从军。

不过大同这边的情况又有了变化。

卫所制度的另一项支柱,也就是屯田制度,即由军户在和平时期进行军屯,自己生产粮食满足军队需要。

在明初的时候,这项制度自然执行的不错。

可到了隆庆时期,军队卫所的土地早就已经被豪强侵占,仅剩下的土地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卫所兵。

制度都是死的,人还是要活的。

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逐渐变了样子。

首先是赵大柱这样的世袭卫所兵开始自谋出路,跟着卫所吃不上饭,那就只能自己单干。

无论是给人当佃户种田,又或者和赵大柱这样走私,反正活人总不能饿死。

而卫所的百户千户也对此睁一只闭一只眼,甚至默许这些卫所兵脱籍。

反正朝廷如果拨下赏钱或者军饷,这些卫所兵不领,就能进入到百户千户的口袋中。

一旦遇到朝廷“清军”,就像这样将士兵再招回军营就是了,再不济从城里抓几个乞丐不良人,让他们冒充军籍给清军御史点个名就行。

赵大柱的父亲死后,他也参加过两次清军。

但是他母亲忧心忡忡的说道:

“娘听说这次清军和往年不一样,总之你小心担待着点,别给百户惹麻烦。”

“俺懂。”

接着赵氏又担忧的说道:

“前些日子大同刚刚解围,这段日子还是别出塞了?”

赵大柱知道母亲关心自己的安危,但是整个村子上百号人口,光靠着村里这点荒田早晚要饿死,都指望着自己领着出塞糊口。

但赵大柱是孝子,还是安慰母亲说道:

“这次儿子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就在家歇上阵日子。”

赵氏脸上这才露出笑容道:

“娘已经攒了点钱,等这些事了,找人给你好好说房婆娘,日后我们赵家好好过日子。”

赵大柱心中苦涩,自己这个军户身份,谁家女儿愿意嫁过来?

同村的军户之女,都想着办法外嫁脱离军籍。

-----------------

大同参将府内,灰暗的烛光下,参将郑年眯着眼睛,看着手下的千户百户们。

这是一次秘密聚会,大同参将郑年看了一圈下属,开口说道:

“这次朝廷调南兵北上,怕是别有深意。”

在场的军头们纷纷议论起来,郑年看到气氛烘托到了,又开口说道:

“朝中奸臣早就对我们大同军镇不满了,等南兵一到,朝廷就要派人清田清军。”

听到清田清军,在场的军头们再次喧哗起来。

清军还算是好办,抓点人头充数,大不了再贿赂一下清军的官员。

清田就不好办了。

卫所的屯田,从国朝立国到现在,早已经被侵占的差不多了。

在场的军头们家中的田地,大部分也都是侵占的卫所屯田。

再加上变卖掉的,其中产权混乱,不仅仅是卫所军户,当地豪族,地方官府,甚至大同的代王府都牵涉其中。

可清田查来查去,最终还是落实在卫所头上。

朝廷不问这些土地是怎么流转的,单问你卫所的屯田为什么不在册了,谁都担待不起。

果然,一提到清田,在场的军头就坐不住了。

有人喊道:

“朝廷拖欠我们的赏钱不发,又调南兵北上,是摆明了不信任俺们!”

“俺家为大明戍边七代,朝廷就这么对俺们!还不如反了他娘的!”

郑年拍了一下桌子,训斥了几个胡言乱语的军头,这才放众人返回各自的卫所。

“赵百户,你留一下。”

等众人散去,参将郑年说道:

“京师那边有人递话过来,这次清军清田,再用往年的办法,是混不过去了。”

赵成是郑年的亲信,瞬间明白了上司的意思,他说道:

“参将,小的麾下有一个叫赵大柱的军户,往年都靠着往来草原贩马维持生计,在卫所中颇有声望。”

“属下准备找个由头,将这个赵大柱扣了,再让人鼓动下,就能闹起兵变来。”

赵成果然是贴己人,郑年对他的反应很满意。

他又问道:

“事情不会闹大到不可收拾吧?”

赵成拍胸脯说道:“都是些庄稼汉,闹不大的,参将只要夸大点向朝堂上报就行了。”

郑年点头,利用手下兵变要挟朝廷,这也是边关军将常用的手段了。

只要朝廷屈服,补足了大同积欠的赏钱,郑年再带兵安抚。

郑年说道:

“上头的大人们已经承诺了,只要大同闹起来,他们就会上书请罢南兵,等诛了首恶赵大柱,本将记得你的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