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20章 六年?半年!(6k)

科技入侵现代 第220章 六年?半年!(6k)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05 13:59:01 来源:源1

第220章六年?半年!(6k)

林燃想回国了。

一点都不想再呆在阿美莉卡。

已经归心似箭了。

只是当前形势下,人在阿美莉卡,想回国是很困难的。

毕竟华国好不容易才控制住病毒,结果阿美利肯又开始了。

其次是回去做什麽。

林燃之所以还是选择先从数学界打出名堂来,一来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能拿得出手的成果,能迅速获得名气。

二来也是因为,想在2020年搞航天,没名气丶没证明过自己,从哪里拿钱也是一个问题。

在去1960年以前,想从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手里拿第一桶金的想法已经被林燃彻底打消。

很简单,因为帮蓝色起源,相当于把自己的安全系于贝索斯的信用之上。

一旦自己透露出想要回华国的想法,他敢保证,贝索斯一定会毫不犹豫出卖自己。

和自己达成协议,以帮自己脱罪为由,让自己给他打一辈子工。

林燃在60年代的阿美利肯呆这麽多年不是白混的。

有门在固然是能回去。

但利用门回去,你解释起来又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这是充斥着摄像头和信息全面流通的时代,自己的异常表现的越明显,针对自己的调查也就会越全面。

1960时空猜不到门,不代表2020猜不到。

所以林燃已经没有打算再从贝索斯手里拿钱。

相反,他有了新的获得第一桶金的对象。

这是过去60时空,花六年时间逐渐完善的想法。

信息差不是只有未来去过去才有,同样过去来现在,也同样有信息差。

自己在1960可是权倾朝野的教授,是NASA的头号实权人物,入白宫和五角大楼如入无人之境。

过去的信息差在现在,照样能够发挥大用。

林燃说完,尼兰詹人都傻了。

因为半年这个时间太短了。

在当前科研工作停滞,会议停止丶交流只能线上丶组会只能线上开。

学生进度到底如何,完全是未知数。

所以半年,林燃就能解决孪生素数猜想。

老实讲,在当前形势下,这个时间验证成本对尼兰詹来说几乎没有。

因为太短了。

作为人工智慧领域的资深学者,尼兰詹是会或主动或被动的了解到数学界一些大消息。

像前几年孪生素数猜想取得进展。

尼兰詹非常了解。

因为张益唐率先给出7000万的上界,然后数学界搞了一个叫Polymath8的项目,把差距上界从7000万降低至246。

这个名为Polymath8的项目是由陶哲轩发起的,里面就有用到计算机辅助。

他们大致是这样做的。

采用在线协作模式,通过博客和维基页面来讨论。

项目采用流水线式的方法,将任务分为不同组,包括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优化。

Polymath8a主要就是优化张益唐的可容许k-元组,使用GPY筛法(Goldston-Pintz-Yldrm筛法)丶I型丶II型丶III型估计,并进行数值优化。

初始界限为7000万,ScottMorrison通过计算机辅助将界限降至59470640,最终稳定在4680

花了3个月,涉及大量计算搜索可容许元组,这部分工作就用到了计算机辅助。

而其中詹姆斯·梅纳德,前面提到的拿了2022年菲尔兹的数学家,他提出一种改进的GPY筛法,能够证明素数间差距不超过600,他的方法基于纯数学工具,核心是分析性筛法理论,无需广泛计算。

而从600降低到246,则必须要藉助就是就是工具辅助,纯数学工具截至目前为止都没有数学家做到。

尼兰詹喃喃道:「伦道夫,好,没问题,我相信你能做到。

所以你想要什麽?」

自己要是带出一个菲尔兹,哪怕没有半点贡献,自己也能狠狠吹一波。

不说在石溪分校混教授职位,以自己资历和学生履历,跑到US前五十的高校混个教授不成问题。

甚至就纽约本土的纽约城市大学,混个教授没有一丁点问题。

更何况,要是林燃拿菲尔兹,他拿石溪分校校董特别贡献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拿了校董贡献奖之后,在石溪分校把助理教授的助理给去了,不是什麽难事。

印度裔的本能占据高地,任由林燃自由发挥,等着给领导作报告的时候猛吹自己的功劳。

什麽我一眼就知道伦道夫是数学天才,所以我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尽管在数学领域我没起到作用,但在成长和生活上我充分帮助了对方。

什麽我为伦道夫的科研生活扫清了障碍,让他能心无旁骛的工作。

还没成果,尼兰詹已经在想怎麽汇报了。

林燃说:「没别的,我做完之后我要毕业,我要从石溪分校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毕业回国。」

拿博士学位,回国也好有个东西,另外也是为了母亲别太失望。

不然林燃还真不需要博士学位来证明自己。

而且老实讲,要是可以选择,林燃还是想去哥廷根拿个博士学位,而不是在石溪分校。

对这没啥太多感情。

尼兰詹点头:「没问题,但你在人工智慧领域还是得有篇论文,这个你自己选。

这方面我会帮你安排,如果你真的能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我想大概学校这边也会很乐意给你提供帮助。」

「如何评价华国留学生伦道夫·林?」

林燃的事迹先是由陶哲轩在mathoverflow上回复,人找到了,然后删除了提问。

然后zoom会议参会的数学家们开始把消息扩散出去。

大家都知道叫伦道夫·林的华人数学家,是石溪分校人工智慧专业博士,提出了一种优美的跨领域结合方法,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弱形式。

这件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

量子杂志以「华国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情节」为名刊登了专题文章。

其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20世纪,华国数学家陈景润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陈景润出生于闽省闽市,成长于动荡的战争年代,1949年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师从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艰难环境中,他潜心研究数论,1966年发表了着名的陈氏定理,证明每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与一个最多有两个素数因子的数的和,例如100=23 7×11。

这一结果是强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进展,尽管未能完全解决猜想,却激励了后来的研究者。

陈景润的故事被徐迟的传记《哥德巴赫猜想》记录,发表于1978年的《人民文学》,成为华国数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五十四年后华国数学家伦道夫·林决定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弱哥德巴赫猜想。林的方法独辟蹊径,将代数几何与数论相结合,构造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优雅证明。

椭圆曲线是代数几何中的核心对象,通常由形如y=x ax b的方程定义,具有丰富的几何和算术结构。

林的证明从一个直观的观察开始:素数和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丢番图方程,而代数几何擅长处理这类方程的解。

他构造的En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椭圆曲线,其系数依赖于n。通过分析En上的有理点,林建立了一种映射,将这些点转化为满足p1 p2 p3=n的素数三元组。

在林的论文引言中,他详细描述了如何构造这一代数簇,并利用代数几何中的工具,如Mordell-Weil群和高度理论,分析其结构。

他证明,对于每个奇数n>5,En至少存在一个有理点,这一存在性直接对应于弱哥德巴赫猜想的成立。

林的方法避免了黑尔夫格特证明中复杂的圆法和指数和估计,而是通过几何直觉和代数工具提供了更直接的路径。

『我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更简洁的证明方式,』林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椭圆曲线的有理点提供了一种自然的语言,让我们可以从几何的角度理解素数和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证明,还揭示了素数分布的潜在结构。』

黑尔夫格特的证明依赖于圆法,这是一种分析数论的经典技术,通过在单位圆上积分来估计素数和的数量。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处理主弧和次弧的复杂估计,并依赖计算机验证较小的n值。林的证明则完全基于纯数学工具,避免了分析方法和计算验证的需要。

『林的证明是代数几何与数论结合的典范,』着名华裔数学家特瑞陶评论道,『他将一个传统上由分析方法主导的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这种跨领域的洞察力令人振奋。』

林的成就不仅在数学领域意义重大,也承载了华国数学家在数论研究中的悠久传统。

从陈景润到林,华国的数论研究者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陈景润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研究,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人。林则在现代学术环境中,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他的证明不仅是对陈景润工作的致敬,也是对数学之美的全新诠释。

林的论文已被提交至《数学新进展》,目前已经通过了同行评审即将发表.」

单纯只是林燃的话,消息没有这麽快传回华国。

可架不住这个问题是哥德巴赫猜想。

是无数华国人数学科研启蒙的哥德巴赫猜想。

当年徐迟写完《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全国的数学研究单位,从高校到华国科学院数学所,收到无数声称自己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自荐信。

无数华国民众非说自己解决了1 1,要专家来给看看,怎麽才能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林燃本身没啥名气,哥德巴赫猜想那可太有名了。

量子杂志文章发表的当天就被自媒体搬到了华国微博上,迅速引起了热议。

从微博到知乎再到抖音,几乎是爆炸性的消息。

是人是狗都能出来点评两句。

毕竟在家也没事干。

现实世界的活动几乎停滞,那麽虚拟世界的活动就会空前活跃。

「谢邀,很牛,人工智慧博士能发纯数顶刊,绝对的牛人,这麽说吧,华国人能在博士阶段发顶刊的就那麽寥寥几个人。

陈杲知道吧?华科大少年班出身,也是石溪分校的。

不过和伦道夫不同,他是纯数专业的博士,跟的是陈秀雄教授,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问题,后来2017年的时候去了普林斯顿做博士后,他都没有发表过四大。

而伦道夫作为人工智慧领域的在读博士,直接一上来就是四大起手,顶级牛人。

但我觉得网上说菲尔兹还是有点太乐观。

首先他的工作是有一定的原创性,涉及到复合领域,这些年的菲尔兹都倾向于给做复合领域问题的数学家。

但他做的工作是别人已经解决的,他是在别人基础上做的。

其次他才一篇四大而已,其他菲尔兹的有力竞争者手上四大要比他多得多。

最后就是他毕竟没有导师,靠自己的话,哪有那麽多问题好找,可能发个一篇后续就很难发了。

我如果是他,我肯定得第一时间给自己找个导师,石溪分校也算是数学强校了,里面菲尔兹奖得主大把,赶快找个导师,趁着年轻多做点东西出来。

菲尔兹奖也许有一线希望。

但还是太难,石溪分校在我印象里强的就不是数论,更别说代数几何和数论的结合了,我估计就算找了导师,都给不了多少指导。

我觉得还是得换学校,去普林斯顿最好,手握一篇四大,转学去普林斯顿轻轻松松。」

知乎上高赞回答如上。

提出的都是很中肯的建议。

(提一嘴,陈杲第一篇四大在2021年发表,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此时时间节点是2020年3月)

只是他们不清楚的是,林燃压根不需要靠大师给他找问题,因为他自己就是大师,而且是大师中的大师。

把脑袋里的东西掏出来展示给外界看,属于是会被吓死的那种。

N-S方程的通解,给了老美没有大型风洞的困境直接迎刃而解了。

「谢邀,伦道夫·林的中文名叫林燃,是我高中同学,本人徐贤,之前在知乎回答过一些问题,包括我主页也有履历,燕大理论数学博士在读。

我在这里立一个flag吧,燃哥现在是23岁,不到24岁,四十岁之前必得菲尔兹!不得我到时候到b站录个视频倒立洗头好吧。

有没有和我赌的,和我赌的在评论区里留言,如果燃哥拿了,到时候来倒立洗头发个视频。

再多说两句,我在燕大见过的大佬很多,各种神层出不穷,但燃哥绝对是我见过最牛的大神,大家拭目以待。

我这真不是在捧杀燃哥,燃哥也不玩社交媒体,我这真的纯在说我自己看法,燃哥绝对拿好吧。」

徐贤知乎名就叫数学许仙,在知乎有个五六千粉丝,在这种专业度极高的小众变态领域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他的回答赞同数排名第二。

评论区里各种都有:

「南大数学博士在读陪一个,我赌他拿不到。」

「江大数学博士也陪一个,我不信人工智慧博士能拿菲尔兹,还是这种突然窜出来的大神,大概率和刘路差不多,有生之年靠着灵光一闪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是,许仙,你不应该劝燃神按照点赞数第一的回答说的那样转校麽?不去普林斯顿怎麽拿菲尔兹啊?

至少也得转专业去数学系吧?不然你一个人工智慧专业的博士,菲尔兹给你,纯数的脸往哪放?你就算能拿,菲尔兹也不会给你啊。」

「能别倒立洗头吗?能来混吃混喝吗?我水木老八已经迫不及待了。」

「不想赌就别废话,他现在才24不到,也就是说这个赌局最终验证要等到203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那时候他要是没有拿到,才能盖棺定论。

这也太久了,谁等得及啊!」

徐贤作为林燃现实世界的朋友,真人出来现身说法,引起了吃瓜群众热议。

因为赌的不大,倒立洗头很多人都能做到,而且验证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大把人在评论区留言要和他赌。

徐贤看完之后把点赞数第一的回答和自己的回答连着转发给了林燃,并且跟着说道:

「不是,燃哥,你要不要考虑一下这个建议?

你现在去普林斯顿,只需要发一封邮件,后续就有行政人员和你对接,你下半年就能去了。

导师你想找皮埃尔丶朗兰兹这些顶牛不太容易,他们年纪大了也不太亲自带学生,但你要找年富力强的教授应该不成问题。

找个和你研究方向相仿的教授,合作做一些大成果出来,菲尔兹绝对有望好吧

你直接飞升,我也不用倒立洗头!」

有时差的缘故,第二天一早林燃才看到。

他看到之后淡淡笑道,朗兰兹?1962年数学家大会的时候这位才26岁,还是普林斯顿的助教,连助理教授都不是,只能站着。

皮埃尔,徐贤说的皮埃尔不是让·皮埃尔,而是皮埃尔·德利涅。

他的导师格罗滕迪克,我也是和他谈笑风生,甚至格罗滕迪克说我不想思考的想法,他愿意帮我去想。

我哪怕从零开始,也用不着去找小辈啊。

在林燃眼里,这些大师还真都只是小辈。

「不用

等着看好吧

2034?2022就拿菲尔兹好吧。

你赢定了!」

林燃只是回了一句。

然后找到李小满的微信,他脸上浮现淡淡的笑意,然后是一股忧伤,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要怎麽说服李小满放弃学业,跟他回华国。

而如果不回,等自己在华国名动全球的时候,和自己的交集就会是李小满最大的风险。

林燃长叹一声然后发了条微信过去:

「小满姐,Polymarket上关于2022年菲尔兹奖得主的结果下注,当出现伦道夫·林的选项后,你可以无脑下我这个选项。」

最后才是按照米哈伊尔·柳比奇的电话拨了过去:

「喂柳比奇教授,你好,我是伦道夫,伦道夫·林。」

米哈伊尔·柳比奇,犹太裔,石溪分校的数学系主任,数值计算领域的顶级大师。

不过已经六十岁,学术寿命也差不多到头了。

「伦道夫,很高兴接到你的电话,看到石溪分校又有出色的学生冒出来,真是当前难得的好消息。」米哈伊尔·柳比奇说:「我给你发邮件,是希望你能够转来数学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你的天赋。

你的论文我虽然不太能看懂,抱歉时间有限,不过我问了一些能看懂的同事。

他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石溪分校总是如此,从陈省身开始,陈秀雄丶陈杲,好吧,你不姓陈有点可惜。

如果你也姓陈的话就完美了。

总之石溪分校每一个年代,都有优秀的华裔数学家诞生。

在20年代,又有伦道夫,你这样的杰出的,华人年轻数学家。

来数学系吧,让你的才华得到尽情的绽放。」

年纪大了之后就喜欢絮絮叨叨说一大堆有的没的。

尤其最近都在家里,组会也没开,年轻的行政秘书也没有口花花两句,呆在家里米哈伊尔·柳比奇都要憋疯了。

每一次和别人打电话,他总是喜欢说很多。

「柳比奇教授,当然,我很乐意最后毕业的时候,我同时从你这拿到数学博士学位,以及从AI创新研究所拿到人工智慧的博士学位。

所以我需要你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我相信,未来石溪分校数学系会因为有我而感到骄傲无比。」

米哈伊尔·柳比奇大笑:「伦道夫,我承认你能成为优秀的数学家。

但要让石溪分校数学系因为你而骄傲无比,你是觉得自己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格罗滕迪克吗?

这个世纪确实还没有格罗滕迪克一样的人物诞生,不过谁可以我不知道,你,我想大概差的有点远。

伦道夫,优秀和卓越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而卓越到格罗滕迪克,那距离可是要比优秀到卓越之间还更大。

年轻人有心气是好事,但太有心气,很多时候反而是负担。

即便你真的能做到,那也先做,等做到了再说。

我想,你要是想成为格罗滕迪克,大概要先从菲尔兹开始。

他28岁就拿了菲尔兹,你时间不多了。

六年后,你就得拿到菲尔兹。」

「六年?半年!」

哪怕只有电话,哪怕只是声音,米哈伊尔·柳比奇都听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