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耽罗岛。
今天多云,微风轻拂,带着一点清凉。
朱允在后衙用午膳,许小棠坐在下首作陪。
昨天造币作坊已经成功地开始生产,只要麻逸的铜矿不断送来,自己就不会缺钱。
解决了最困难的财源问题,朱允?心情很好,食欲大增,吃的不亦乐乎。
钱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了,以后需要从中原转移一些人口过来。
想起这些年在京城的挣扎,朱允通感慨道,
“现在有了琉球、罗,虽然相距甚远,但是终究有了立足的地方。”
许小棠应和道,
“殿下说的是。不过,殿下打算侧重哪一个?”
朱允?毫不犹豫地回道,
“各有侧重吧!”
“本王的衙门就放罗,但是炼钢作坊、火枪、火炮作坊还是要放琉球,远离大明,更稳妥一点。”
其实,琉球运作的较早,现在是朱允通的根基,对他至关重要的产业都在那里。
朱允通没想过在罗炼钢,耽罗本身缺铁,从周边购买铁矿,反而不如琉球方便。
除非以后占据了北边的半岛和东边的扶桑,不然他不考虑在北方再建炼钢作坊。
朱允?喝了一口水,补充道:
“以后耽罗主要就是我的衙门、学校、造币作坊、马场,还有其他一些赚钱的作坊;”
“琉球暂时作为重工业的基地,炼钢、军火都放在那里。
许小棠葱葱玉指点点北面,笑道:
“殿下,陆地上不是更安全?”
显然,她看出了朱允?的心思。
朱允?笑着点点头,
“那自然是!”
但是眼前刚没在罗岛站稳了,暂时不能盲目地扩张。过早地占据高丽,也容易引起老朱的警惕。
许小棠习惯地看看左右,低声问道:
“殿下,是打算称王,还是当皇帝?”
朱允?愣了一下,含糊道,
“都可以吧。”
王也罢,皇帝也罢,现在自己绝对说了算,不用担心谁来阻挠了。
许小棠轻点螓首,若有所思。
朱允通已经吃了两碗饭了,许小棠小半碗米饭还没见少。
只见她低着头,筷子上挑几粒米,慢慢放进嘴里,看上去食欲很差。
朱允?看了看她,许小棠不是在瘦身,是有心事。
虽然她在极力掩饰,但是她不时看向外面,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担忧,
朱允?看出了端倪,她有些发愁,似乎在挂虑什么。
“小棠,怎么了?”朱允通关切道。
许小棠跟着她,放弃了富贵生活,漂泊在海外,他不能让她在这里受了委屈。
许小棠欲言又止,最终轻叹一声,
“殿下,奴家的九叔昨天就该到了,结果现在还没有动静。”
“担心海盗吗?”朱允通安慰道,“他的船队配备了大量的火枪、震天雷,小股的海盗不敢招惹他,大股的海盗也不敢去和他拼个鱼死网破。’
朱允?给她倒了一杯水,
“别担心,你九叔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老航海了,估计是路上有事耽搁了。”
许小棠皱着眉头,
“眼看台风天要来了,奴家是担心他迷路呢。这一路北上,虽然能靠着陆地走,但是他们也不敢靠的太近,唯恐被卫所的船发现。”
朱允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现在海上行船充满风险,莫测的天气,惊涛骇浪,海盗,奇怪的水域,海上巨兽......都是脆弱的木船所无法抵抗的。
沉默了片刻,朱允通说道,
“你九叔懂牵板,这几天一直都是好天气,夜里寻找航路没问题的。”
牵星板是航海世家的不传之秘,结合牵星板和海图,就可以在近海畅通无阻了,这是海商的核心秘密。
朱允?又继续道:
“我在琢磨着造一种能指引方向的仪器,已经有了头绪了。比牵星板更精确一些。等我找到合适的工匠,就可以造出来。”
“和牵星板一起搭配着用,在海上就像有了千里眼,以后你九叔他们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许小棠眼睛亮了,
她丝毫不怀疑朱允通是在安慰她,毕竟朱允?造出来的东西样样都是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惊世骇俗,
美女终于展颜笑了,
“殿下!那就太好了!”
朱允?拾了一下筷子,
“好好吃饭吧,你九叔这两天肯定到。”
用过午膳,周一沙来禀报,
“殿下,侍卫已经在外等候了。”
朱允?回道:
“让他们候着。”
朱允?没有急着走,而是将周一沙、周二沙、公孙虎叫了过来,
从中原出来,他只带了这三个会武功的宫人。
“现在咱们到了海外,不比京城了。京城有长安宫,文来福、夏嬷嬷负责了全部后勤。”
“现在一切都要你们来负责了。今天本王就将你们三个做一下分工。”
“周一沙,你来担任王府的大总管,同时负责后院的安全;“
“周二沙,你来负责前面衙门的安全;“
“公孙虎,你来负责归拢本王的情报。”
他这么样分配也是根据他们三个的不同特点。
三个人的忠心不用质疑,但是性格上又有所差别,
周一沙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功夫最高的,做事也最稳重,担任大总管最合适。
周二沙年龄最小,性子跳脱,愣头青一般,暂时就放衙门锤炼,来往的官员,武将不会和他一个孩子计较。
公孙虎做事稳重,口风严,为人机灵,是很好的情报人员。
周一沙三人拱手领命。
周二沙虽然没有什么职务,但是能留在殿下身边,他也很开心。
周一沙拱手请示,
“殿下,现在王府缺乏太监,是否从高丽引进一批?“
朱允?急忙摆手,
“从今以后,本王的院子不进新的太监。如果你担心防卫不足,可以挑选健壮的宫女教导她们习武。”
他一直反对将一个健康的人阉割成太监,这样太不人道。
现在自己有了权力,自然不会再引进太监了。
周一沙拱手领命,没有询问原委。
公孙虎上前请示,
“殿下,奴婢的公房放在哪里?”
朱允指着后衙,
“后衙的东耳房归你了。”
公孙虎拱手领命。
周二沙见他有了公房,周一沙是大总管肯定也有的,急忙拱手道,
“殿下,奴婢有公房吗?”
周一沙瞪了他一眼,
“你要公房干什么?”
周二沙害怕大师兄,缩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朱允?哈哈大笑,站起身,一边向外走,一边说道,
“签押房的外间就给你当公房了。”
周二沙喜出望外,急忙拱手道谢,
“奴婢谢殿下赏!”
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一眼大师兄。
周一沙没有理会他,签押房的外间就是小会客厅,周二沙负责衙门的安全,值班的时候必须呆在那里的。
朱允道出了王府,蓝十七他们急忙牵马迎了上来。
现在已经进入了初夏,中午的阳光有些炽热。不过片刻功夫,朱允通已经出了一额头的细汗。
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大马场,也是耽罗岛最小的马场。
驮马是军队运输的重要畜力,尤其以后军队要配备重炮,后勤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驮马必然是军队运输火炮、弹药、辎重的主力,
朱允道今天就是想去看看马场的具体情况,能否适当扩张一下规模。
马场外,又矮又瘦的马场管事已经带着几个手下出迎。
看到朱允通的队伍,他们又快走几步上前,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满满的仰慕。
他们之前都是胡的奴隶,是朱允?来了之后才给了他们平民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外的宣传,他们对新政权的认同完全可以比肩岛上的士兵。
马奴里有汉人、高丽人、牧胡、倭人,来源十分复杂,成分十分复杂。但是现在他们都成了汉人。
朱允?第一天见他们,都穿着胡服,现在已经是统一的汉人服饰了,脸色也多了一些红润,不再是当初的菜色。
朱允?跳下战马,
据他了解,除了马场的管事是汉人,其他四个小管事有两个胡人,一个倭人,一个高丽人,
一众管事急忙跪下磕头。
朱允?亲自上前将他们扶起来,
客套了几句,众人簇拥着朱允通去了马场。
巡视了一番,朱允通知晓马场现在有两百多匹母马,五十多匹公马,小马一百多匹。
朱允通考虑到以后需要驮马的场景会很多,计划将马场稳定在一千多匹。
管事自然满口应下,刚刚归顺新政权,他也想做出一点成绩,回报殿下的救命之恩。
朱允看马场管理的井井有条,就没有过多停留,转悠了一圈就准备离开了。
路过一个马棚,朱允通无意中看到棚子外靠着一块木板,上面写满了符号,竟然是西域数字。
朱允?走过去仔细观看,是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演算过程。
朱允?几乎以为看错了,来回看了几遍才确定是解方程。
他心中大吃一惊,马奴基本上都是文盲,识字都是十分稀罕的,这里竟然有人会解这么复杂的数学题?
朱允通拿起木板询问道:
“这是谁写的?”
管事看了一眼木板,笃定地回道,
“禀殿下,这是薛老七写的。马场也就他懂这些鬼画符。”
朱允?当即吩咐道:
“请他来一趟。”
片刻后一个瘦弱的老头被带来了,满头灰白头发,走路颤颤巍巍的,偶尔还咳嗽一声。
破旧的袍子挂在他的身上,空荡荡的。让人担心风大一点,他会被吹跑了。
老人到了朱允面前噗通跪倒,口齿漏风:
“草民薛启宗叩见贵人!”
朱允?急忙上前将他扶起来。
看他吓的瑟瑟发抖,朱允?和缓地问道:
“老丈,高寿?”
“禀殿下,小人虚度三十有六了。”薛老七拱手回道。
!!!
三十六岁?
朱允?上下打量他,满头苍白的头发,脸上的褶子能夹死牛虻。
牙齿掉了大半,残存的几颗似乎也在努力要弃他而去。
说他六十,绝不会有人反对。
朱允?不禁疑惑地看向管事,年龄不会造假吧?
管事急忙解释道,
“殿下,薛老七是六年前在一个商船上当账房。商船遭遇海难,他被海浪冲上这里,被胡人抓来牧马。他总是想逃走,因此吃了不少苦头,被折磨成这样了。”
朱允?微微颔首。
吃了这么多苦头,还不忘解数学题,这是真爱啊!
自己眼下正需要这样的人!
“薛启宗,家是哪里的?”
这句话戳中了薛启宗的痛处,当即眼泪如雨,掩面痛哭。
管事只好替他回话,
“禀殿下,薛老七,呃,薛启宗,是登州人,家里还有妻儿老小,所以一直想逃回家。有一次他偷偷造了一艘船,几乎就成功了,结果被胡人给发现了。”
在管事的安慰下,薛启宗渐渐止住了哭声。
朱允通考教他几个数学题,从简单的鸡兔同笼,种树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薛启宗都对答如流。
朱允?很满意,这人数学功底不错。
“薛启宗,你的算术和谁学的?”
“禀殿下,学生是跟家祖学的。学生家里曾有人在敬斋公门下学过算术。”
“敬斋公?”
“殿下,就是《测圆海镜》的作者。”
“哦,天元术。”朱允通明白了,这本书多少有点印象,讲解天元术的,简单说,就是解多元高次方程。
朱允?又问道,
“懂天文吗?”
薛启宗有点犹豫,在大明,天文是朝廷垄断的学问,民间是不许私下研究的,那是杀头的罪名。
朱允通安慰道,
“大胆说,懂是最好的,本王需要。”
管事在一旁插话,
“殿下,他多少知道一些,因为他说能看星星辨别航路。”
薛启宗见无法隐瞒了,战战兢兢地回道,
“殿下,草民略知一二。”
朱允?很满意,继续追问道,
“会用浑仪和简仪吗?会算北极出地、里差、日差、?影测量吗?”
北极出地,类似于纬度;里差、日差类似于经度。
既然都承认了,认多认少都是死罪,薛启宗稍微淡定了一些,
“禀殿下,草民会算。”
朱允?心里大定,这下遇到宝了,
“我这个有个东西,可以叫“六分仪”,已经有了完善的构想,你来将它造出来。”
“最关键的是,你要算出一个北极出地、里差的表格,方便使用的人对照。”
薛启宗拱手领命,
“草民谨遵殿下谕令,一定努力将东西造出来。”
朱允?命令马场找来一辆马车,
“你跟本王回去吧。制作表格之前,咱们需要完善一下经、纬的概念。”
六分仪可以用于航海的时候确定方位,但是需要配套的经度纬度表。这个表格没有现成的,需要薛启宗计算出来。
但是现在的北极出地、里差之类的概念太模糊,朱允?他们首先要完善经度纬度的概念,
纬度有赤道作为天然的零线,但是经线却需要人为地确定一条零度经线,
既然是人为确定的,自然就不需要放在海外,朱允?打算在国内挑一个地方。
完善了这些基础的理论,朱允通才能最终完成六分仪的制作。
但是朱允道现在忙着创业,无暇顾及这些,只能负责引导、监督,让薛启宗去做。
让薛启宗上了马车,朱允?带着他返回衙门,
中途,一匹快马冲来。
是蓝九和的传令兵,
“殿下!东南方向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
朱允?又惊又喜。
肯定是许家九叔来了!
“命令引航员,带去徐福码头!”
其中肯定不乏四百料以上的福船,目前只有那里才能方便地停靠大船。
朱允?又随手点了一个侍卫,
“带薛先生去妥善安置,请李神医给他把把脉。”
薛启宗的身体亏的太厉害了,幸好有李景天在。
朱允?则带着侍卫纵马扬鞭,直奔徐福码头。
蓝九和带着亲兵远远地迎了过来。
蓝九和已经将俘虏全部带走了,码头现在空荡荡的,已经建成了一个可以同时停靠两大船的泊位。
上千名士兵在码头排队,等候卸货。
不用望远镜,朱允通已经清晰地看到海上大片的桅杆,正冲着罗岛驶来。
为首是一艘巨大的宝船,五个桅杆十分显眼。
朱允通笑了,小棠担心的九叔来了,
“许府的船!”
大明禁海之后,造船技术在退化,最多的只有三个桅杆,在京城的水师。
这艘五桅杆的大船是许家老九在琉球定做的,目前大明唯一的五桅杆商船。
船队快速靠近,船帆遮天蔽日,
放眼望去,外海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头不少人在用力挥手,大声欢呼。
郑锡蕃、毛海他们闻讯赶来。
许家老九的船一马当先,最先靠岸。
小山一般的船终于停稳了,一个矮壮的汉子走上踏板,皮肤早被海风吹成了古铜色。
朱允?认得,那人正是许小棠上午还在担心的九叔。
许家老九站上踏板,突然又退了回去,迅速解下腰间的两把短枪,才重新上了踏板,稳稳地下船。
朱允?带着郑锡蕃他们迎了上去。
许家老九上前拱手施礼,
“属下许天九拜见殿下!”
他现在不仅经营许家的生意,也代理朱允的船只,算是朱允?的大钱袋子。
朱允?哈哈大笑,
“平安归来就好啊!小棠上午还担心你呢。”
他将郑锡蕃等人介绍给许天九认识。
众人客套一番,许天九呈上厚厚一叠单子,
“殿下,这是属下这次带来的人和货物。”
“人?还有人?”朱允通疑惑道。
许天九解释道,
“沿海有卫所收留的流民要送来,运送的船只被属下遇到了,就一起带来了。”
他说的很含糊,但是朱允?听明白了。
他命令老钱收买沿海的卫所、地方官员,从中原拉一些百姓来填充人口。
有些卫所的指挥使本就是勋贵的人,只需要勋贵出面打个招呼的问题。
朱允?急忙翻看清单,
原来这支船队是在路上不断汇聚而成的,许天九从琉球来,遇到了两拨来罗岛的船队,众人汇合一起,才拖慢了许天九的行程。
按照他的船速,昨天下午就该到了。
清单的第一页就是人口,一共一千三百人,其中铁匠十一人,木匠二十人;精壮五百人。
这些人口全部来自大河卫,
大河卫位于黄泛区,水灾频仍,指挥使又是自己人,难怪一次能送这么多人。
朱允?十分满意,除了那些工匠,其余的都是种地的好手。
耽罗岛有耕牛,有荒地,就等农夫来耕种了。
第二页是铜,许天九运来了三万斤的铜条。
朱允大喜,有了这些铜条,又可以造钱了。
之后是琉球送来的修理枪械的机械、工匠,这些也是罗岛继续的。
后续清单上还有一些文人,都是从松江府出发的。
朱允?下令,
“让运来的百姓和文人先下船。”
这些人在船上漂泊至少三天了,他们一直在陆地生活的,现在肯定期盼着踏上陆地。
两艘两百料的客船靠岸,上面下来一群人。
这些是文人,一部分是王行推荐的,来自蓝玉的手下;
一部分是马庆南推荐的,少部分家境优渥,大部分是松江府的落魄文人。
前者行政经验丰富,后者大多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
这些人也是携家带口,竟然有六百多人。
这次不用许天九介绍,朱允?认识其中的一些人。
为首的是一个清癯的壮年书生,曾是凉国公府的长史谢元安。
在蓝玉遇刺之前,锦衣卫就企图陷害他,但是苦于没有找出他的问题,
蓝玉安葬后,他就带着家小回了老家。
今天,他带着一家三十几口人来投奔朱允?。
朱允?快步上前,
“谢先生!”
谢元安看到朱允?也十分激动,急忙拱手施礼,声音哽咽,
“殿下!老公爷生前曾经叮嘱在下,有一日要来襄助殿下,属下今日来了!”
朱允?的鼻子酸了,蓝玉生前已经察觉了他的反意,默默地帮他做了太多事情。
眼下正缺文官,谢元安就及时赶来了。
“好,好,以后咱们通力合作,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
谢元安询问道,
“殿下,大明......”
朱允?用力点点头,
“必将是咱们的!”
谢元安一个长揖,
“为殿下效死!”
朱允?也肃然回礼。
后续不断有人下船,为首的挺着员外肚子的中年白胖文人,朱允?也熟悉,是松江府的文人李楚,
朱允在松江府短暂停留,在马庆南的宴会上见到过。
李楚是读书人,但是更擅长经济之道,
李家和许家一样,也曾经是海商,后来犯了禁海的规矩,家族被杀了不少人,自此家道中落。
李楚以一己之力重振家族,积攒了不菲的家业。
李楚上前拱手施礼,
“草民李楚拜见殿下。”
朱允?笑着扶起他,自己正需要有海洋意识的人才,
“李先生来的好啊!”
李楚指指身后,
“殿下,草民的全族一百三十七口,都在这里了。”
朱允?吃了一惊,心里特别感动,这份信任太沉重了,
“李先生,时间会证明,你们今天的选择是对的!”
李楚爽朗地大笑,
“现在证明也是对的!”
众人齐声大笑。
~
最后过来一个面相普通的中年妇人,落落大方的上前施礼,
“奴婢拜见殿下!”
朱允?微微颔首,
“孙嬷嬷!一路辛苦!”
孙嬷嬷本来是在京城负责他的全部商业,现在随着他离开了京城,京城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
除了煤矿托人照顾,其他产业基本上都关停了。
孙嬷嬷这次也随船一起来了。她单身一人,去哪儿,哪儿就是她的家。
朱允?带着郑锡蕃几个武将,和众人??见礼。
看着文武众人,朱允通心中乐开了花,
钱有了,人也有了,海外的班底终于成型了。
蓝九和在一旁叫道,
“殿下,不如去王府说话。码头开始卸货了。”
朱允连连点头,
“各位,请去府上喝杯清茶。”
众人也都清楚,今天要明确各人的职务了,心情都有些激动。
蓝九和命令士兵前来战马,
顺着山边的小路,众人一起去了王府。
不到半个时辰,众人已经看到了王府。
看着简陋的建筑,众人唏嘘不已。
许天九叹道,
“这王府还不如殿下在京城的别院。”
众人也连声称是。
朱允摆摆手,
“创业初期,一切从简。等稳定了再考虑重建。”
周一沙从后院来了,将许天九、孙嬷嬷叫走了,许小棠要见他们。
朱允?招呼众人进了前厅。
众人客套一番,自动分文武分坐两旁。
喝了一杯茶,许天九才从后院回来。
朱允?扫视众人,该分派乌纱帽了,
没有绕弯子,他直接开门见山,
“既然自立为王,那就需要一个治理的衙门,将各部门搭建起来,吏、户、礼、兵、刑、工,都要有对应的专人负责。”
“本王决定,参照大明的格局,又有所不同。”
“丞相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但是没有丞相运转又太生涩。”
“因为本王决定建立内阁,挑选阁臣,辅佐本王对所辖海域的治理。”
朱允?考虑的很清楚,相权和皇权既有合作的地方,也有天然的矛盾,矛盾激烈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帝国的稳定。
一旦产生了权相,甚至可能危及帝国的稳定。
他赞同老朱废弃丞相,但是他也需要内阁,一个人处理全部政务,那是寻死。
尤其现在是创业,一个人独揽所有大权绝不是好事,只会导致低效。
众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都感觉“内阁”这个词好新鲜。
朱允?的声音在大厅回荡:
“内阁对本王负责,内阁管辖六部五寺。”
“咱们现在地盘少,规模小,人员也少,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就划分太细。”
“本王认为,先设内阁,阁臣分管具体事务,下面暂时不设六部五寺之类的衙门。”
“等咱们壮大了,或者阁臣需要设立的,再填充相应的衙门。”
扫视众人,他直接点名:
“这次的内阁,就暂定三人。”
“谢元安、李楚、郑锡蕃。”
三人心里激动万分,急忙起身,拱手领命。
朱允?继续道:
“谢元安担任首辅。李楚分管户部的职责、郑锡蕃分管兵部的职责。”
三人再次拱手领命。
其他人纷纷上前恭喜他们三位。
朱允?扫视众人,发现文臣已经隐约分为两派,国公府派、松江府派。
不过他没有介意,这是没办法的,人多的地方利益分歧也多,分派就是必然的现象。
以后文官队伍壮大了,派系只会更多。当然了,如果大臣团结一致,那才容易出问题。
朱允通又说道,
“本王要从公帑里出资,成立一个海外经商的大的作坊,以后可以叫‘公司’。”
“朝廷作为公司的后盾,对外销售商品,绘制地图,收集情报,保护咱们的商人、船队。”
“公司要有武装商船,配备火炮、火枪、震天雷这些火器。任何觊觎咱们商队的,都会迎来火器的洗礼。”
顿了顿,朱允?宣布道:
“以后这家公司,就由许天九负责。”
许天九急忙拱手领命,
他的情绪很平静,在后院许小棠已经交代过他了。
朱允?叮嘱道:
“许府的生意,你从家里挑一个人接手吧。”
既然为公了,就要家族的生意切割了。
许天九急忙再次拱手道,
“殿下,下官这次来,已经将生意移交出去了。”
朱允?微微颔首,
“善!”
李楚拱手道,
“殿下,下官这次来,恰好朝廷的邸报到了松江府,属下带来了一份。”
说着,他呈上了邸报。
朱允通有些意外,李楚这么郑重地提出来,必然有重要的事情。
他接过去看了一眼,挑挑眉毛,不禁冷笑了一声,
“各位,陛下册封本王为吴王,封地为浙江,王府在杭州,并且已经祭祀了太庙,还下旨浙江布政使衙门,命令开始建造吴王府。”
大厅内鸦雀无声。
这个册封来的不是时候,殿下都远走海外了,吴王还有什么意义吗?
朱允?心中不屑,
为何来一个缺席册封,咱离开京城之前有的是时间?
这要是册封皇太孙了,就给咱一个安慰奖?
谢元安率先打破了沉默,
“殿下,既然自立了,咱们是不是也该有个名号?”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朱允?,
这取决于朱允如何自称,是延续之前的郡王,还是自称吴王?
许天九突然跳出来,大声道:
“殿下,既然都出来了,何必再受那些虚无缥缈的册封?”
“殿下,自立吧!”
“海域无边无际,需要一个皇帝来统领大家!”
他的声音十分突兀,众人都有些转不过来。
之前大家都叫“殿下”,突然要当皇帝了?
不叫“吴王千岁”,而是叫“万岁”?
这一步迈出去,合适吗?
武将都很激动,文人却都有些踌躇了。
蓝九和大吼:
“陛下当为海皇!”
郑锡蕃从身后拿出一个布袋,从中取出一件崭新的龙袍,
朱允?愣住了,
他可以公开发誓,真的不知道这件龙袍的存在。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怪不得最近许小棠每天都很忙碌,还神神秘秘的,原来去准备这个去了。
还有午膳的时候,许小棠的问题,原来她已经将龙袍绣好了。
刚才她将许天九叫去说话,原来也是为了现在的劝进。
郑锡蕃大步上前,给朱允?披了上去,
朱允?皱眉道,
“这是不是太早了点!”
谢元安反应过来,立刻起身道:
“陛下,正当其实!”
他瞬间就领悟了,
许天九是外戚,蓝九和是亲信,郑锡蕃掌握兵权,
这些最核心的人突然齐心劝进,至少殿下,不,是“陛下”!陛下之前肯定默许了。
其余人也都站了起来,在谢元安的带领下施了三跪九磕的大礼。
朱允通也不再矫情,他对三辞三请的那套虚礼不感兴趣,当即接受了众人的大礼。
当皇帝也挺好的!
与其等着别人赏赐一个皇位,那不如自己创建一个!
众臣重新坐下后,谢元安请示道,
“陛下,国名如何定?”
朱允?看着众人反问道:
“各位如何看?”
李楚拱手道,
“陛下,不如叫‘瀛,海外有仙山,叫?瀛洲”
谢元安也提了一个名字,
“陛下,可以叫‘靖”,取‘平定海疆”之意。”
其他人也都提了不同的说辞,“鲲”、“云”、“沧澜”……………
朱允?沉吟了一下,一槌定音:
“取名为“海”,海国,海朝!咱们要占领所有广袤的海域!旗帜以蓝色为底色,龙为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