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74 王爷?陛下?

大明假皇孙 274 王爷?陛下?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耽罗岛。

今天多云,微风轻拂,带着一点清凉。

朱允在后衙用午膳,许小棠坐在下首作陪。

昨天造币作坊已经成功地开始生产,只要麻逸的铜矿不断送来,自己就不会缺钱。

解决了最困难的财源问题,朱允?心情很好,食欲大增,吃的不亦乐乎。

钱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了,以后需要从中原转移一些人口过来。

想起这些年在京城的挣扎,朱允通感慨道,

“现在有了琉球、罗,虽然相距甚远,但是终究有了立足的地方。”

许小棠应和道,

“殿下说的是。不过,殿下打算侧重哪一个?”

朱允?毫不犹豫地回道,

“各有侧重吧!”

“本王的衙门就放罗,但是炼钢作坊、火枪、火炮作坊还是要放琉球,远离大明,更稳妥一点。”

其实,琉球运作的较早,现在是朱允通的根基,对他至关重要的产业都在那里。

朱允通没想过在罗炼钢,耽罗本身缺铁,从周边购买铁矿,反而不如琉球方便。

除非以后占据了北边的半岛和东边的扶桑,不然他不考虑在北方再建炼钢作坊。

朱允?喝了一口水,补充道:

“以后耽罗主要就是我的衙门、学校、造币作坊、马场,还有其他一些赚钱的作坊;”

“琉球暂时作为重工业的基地,炼钢、军火都放在那里。

许小棠葱葱玉指点点北面,笑道:

“殿下,陆地上不是更安全?”

显然,她看出了朱允?的心思。

朱允?笑着点点头,

“那自然是!”

但是眼前刚没在罗岛站稳了,暂时不能盲目地扩张。过早地占据高丽,也容易引起老朱的警惕。

许小棠习惯地看看左右,低声问道:

“殿下,是打算称王,还是当皇帝?”

朱允?愣了一下,含糊道,

“都可以吧。”

王也罢,皇帝也罢,现在自己绝对说了算,不用担心谁来阻挠了。

许小棠轻点螓首,若有所思。

朱允通已经吃了两碗饭了,许小棠小半碗米饭还没见少。

只见她低着头,筷子上挑几粒米,慢慢放进嘴里,看上去食欲很差。

朱允?看了看她,许小棠不是在瘦身,是有心事。

虽然她在极力掩饰,但是她不时看向外面,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担忧,

朱允?看出了端倪,她有些发愁,似乎在挂虑什么。

“小棠,怎么了?”朱允通关切道。

许小棠跟着她,放弃了富贵生活,漂泊在海外,他不能让她在这里受了委屈。

许小棠欲言又止,最终轻叹一声,

“殿下,奴家的九叔昨天就该到了,结果现在还没有动静。”

“担心海盗吗?”朱允通安慰道,“他的船队配备了大量的火枪、震天雷,小股的海盗不敢招惹他,大股的海盗也不敢去和他拼个鱼死网破。’

朱允?给她倒了一杯水,

“别担心,你九叔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老航海了,估计是路上有事耽搁了。”

许小棠皱着眉头,

“眼看台风天要来了,奴家是担心他迷路呢。这一路北上,虽然能靠着陆地走,但是他们也不敢靠的太近,唯恐被卫所的船发现。”

朱允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现在海上行船充满风险,莫测的天气,惊涛骇浪,海盗,奇怪的水域,海上巨兽......都是脆弱的木船所无法抵抗的。

沉默了片刻,朱允通说道,

“你九叔懂牵板,这几天一直都是好天气,夜里寻找航路没问题的。”

牵星板是航海世家的不传之秘,结合牵星板和海图,就可以在近海畅通无阻了,这是海商的核心秘密。

朱允?又继续道:

“我在琢磨着造一种能指引方向的仪器,已经有了头绪了。比牵星板更精确一些。等我找到合适的工匠,就可以造出来。”

“和牵星板一起搭配着用,在海上就像有了千里眼,以后你九叔他们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许小棠眼睛亮了,

她丝毫不怀疑朱允通是在安慰她,毕竟朱允?造出来的东西样样都是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惊世骇俗,

美女终于展颜笑了,

“殿下!那就太好了!”

朱允?拾了一下筷子,

“好好吃饭吧,你九叔这两天肯定到。”

用过午膳,周一沙来禀报,

“殿下,侍卫已经在外等候了。”

朱允?回道:

“让他们候着。”

朱允?没有急着走,而是将周一沙、周二沙、公孙虎叫了过来,

从中原出来,他只带了这三个会武功的宫人。

“现在咱们到了海外,不比京城了。京城有长安宫,文来福、夏嬷嬷负责了全部后勤。”

“现在一切都要你们来负责了。今天本王就将你们三个做一下分工。”

“周一沙,你来担任王府的大总管,同时负责后院的安全;“

“周二沙,你来负责前面衙门的安全;“

“公孙虎,你来负责归拢本王的情报。”

他这么样分配也是根据他们三个的不同特点。

三个人的忠心不用质疑,但是性格上又有所差别,

周一沙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功夫最高的,做事也最稳重,担任大总管最合适。

周二沙年龄最小,性子跳脱,愣头青一般,暂时就放衙门锤炼,来往的官员,武将不会和他一个孩子计较。

公孙虎做事稳重,口风严,为人机灵,是很好的情报人员。

周一沙三人拱手领命。

周二沙虽然没有什么职务,但是能留在殿下身边,他也很开心。

周一沙拱手请示,

“殿下,现在王府缺乏太监,是否从高丽引进一批?“

朱允?急忙摆手,

“从今以后,本王的院子不进新的太监。如果你担心防卫不足,可以挑选健壮的宫女教导她们习武。”

他一直反对将一个健康的人阉割成太监,这样太不人道。

现在自己有了权力,自然不会再引进太监了。

周一沙拱手领命,没有询问原委。

公孙虎上前请示,

“殿下,奴婢的公房放在哪里?”

朱允指着后衙,

“后衙的东耳房归你了。”

公孙虎拱手领命。

周二沙见他有了公房,周一沙是大总管肯定也有的,急忙拱手道,

“殿下,奴婢有公房吗?”

周一沙瞪了他一眼,

“你要公房干什么?”

周二沙害怕大师兄,缩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朱允?哈哈大笑,站起身,一边向外走,一边说道,

“签押房的外间就给你当公房了。”

周二沙喜出望外,急忙拱手道谢,

“奴婢谢殿下赏!”

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一眼大师兄。

周一沙没有理会他,签押房的外间就是小会客厅,周二沙负责衙门的安全,值班的时候必须呆在那里的。

朱允道出了王府,蓝十七他们急忙牵马迎了上来。

现在已经进入了初夏,中午的阳光有些炽热。不过片刻功夫,朱允通已经出了一额头的细汗。

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大马场,也是耽罗岛最小的马场。

驮马是军队运输的重要畜力,尤其以后军队要配备重炮,后勤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驮马必然是军队运输火炮、弹药、辎重的主力,

朱允道今天就是想去看看马场的具体情况,能否适当扩张一下规模。

马场外,又矮又瘦的马场管事已经带着几个手下出迎。

看到朱允通的队伍,他们又快走几步上前,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满满的仰慕。

他们之前都是胡的奴隶,是朱允?来了之后才给了他们平民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外的宣传,他们对新政权的认同完全可以比肩岛上的士兵。

马奴里有汉人、高丽人、牧胡、倭人,来源十分复杂,成分十分复杂。但是现在他们都成了汉人。

朱允?第一天见他们,都穿着胡服,现在已经是统一的汉人服饰了,脸色也多了一些红润,不再是当初的菜色。

朱允?跳下战马,

据他了解,除了马场的管事是汉人,其他四个小管事有两个胡人,一个倭人,一个高丽人,

一众管事急忙跪下磕头。

朱允?亲自上前将他们扶起来,

客套了几句,众人簇拥着朱允通去了马场。

巡视了一番,朱允通知晓马场现在有两百多匹母马,五十多匹公马,小马一百多匹。

朱允通考虑到以后需要驮马的场景会很多,计划将马场稳定在一千多匹。

管事自然满口应下,刚刚归顺新政权,他也想做出一点成绩,回报殿下的救命之恩。

朱允看马场管理的井井有条,就没有过多停留,转悠了一圈就准备离开了。

路过一个马棚,朱允通无意中看到棚子外靠着一块木板,上面写满了符号,竟然是西域数字。

朱允?走过去仔细观看,是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演算过程。

朱允?几乎以为看错了,来回看了几遍才确定是解方程。

他心中大吃一惊,马奴基本上都是文盲,识字都是十分稀罕的,这里竟然有人会解这么复杂的数学题?

朱允通拿起木板询问道:

“这是谁写的?”

管事看了一眼木板,笃定地回道,

“禀殿下,这是薛老七写的。马场也就他懂这些鬼画符。”

朱允?当即吩咐道:

“请他来一趟。”

片刻后一个瘦弱的老头被带来了,满头灰白头发,走路颤颤巍巍的,偶尔还咳嗽一声。

破旧的袍子挂在他的身上,空荡荡的。让人担心风大一点,他会被吹跑了。

老人到了朱允面前噗通跪倒,口齿漏风:

“草民薛启宗叩见贵人!”

朱允?急忙上前将他扶起来。

看他吓的瑟瑟发抖,朱允?和缓地问道:

“老丈,高寿?”

“禀殿下,小人虚度三十有六了。”薛老七拱手回道。

!!!

三十六岁?

朱允?上下打量他,满头苍白的头发,脸上的褶子能夹死牛虻。

牙齿掉了大半,残存的几颗似乎也在努力要弃他而去。

说他六十,绝不会有人反对。

朱允?不禁疑惑地看向管事,年龄不会造假吧?

管事急忙解释道,

“殿下,薛老七是六年前在一个商船上当账房。商船遭遇海难,他被海浪冲上这里,被胡人抓来牧马。他总是想逃走,因此吃了不少苦头,被折磨成这样了。”

朱允?微微颔首。

吃了这么多苦头,还不忘解数学题,这是真爱啊!

自己眼下正需要这样的人!

“薛启宗,家是哪里的?”

这句话戳中了薛启宗的痛处,当即眼泪如雨,掩面痛哭。

管事只好替他回话,

“禀殿下,薛老七,呃,薛启宗,是登州人,家里还有妻儿老小,所以一直想逃回家。有一次他偷偷造了一艘船,几乎就成功了,结果被胡人给发现了。”

在管事的安慰下,薛启宗渐渐止住了哭声。

朱允通考教他几个数学题,从简单的鸡兔同笼,种树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薛启宗都对答如流。

朱允?很满意,这人数学功底不错。

“薛启宗,你的算术和谁学的?”

“禀殿下,学生是跟家祖学的。学生家里曾有人在敬斋公门下学过算术。”

“敬斋公?”

“殿下,就是《测圆海镜》的作者。”

“哦,天元术。”朱允通明白了,这本书多少有点印象,讲解天元术的,简单说,就是解多元高次方程。

朱允?又问道,

“懂天文吗?”

薛启宗有点犹豫,在大明,天文是朝廷垄断的学问,民间是不许私下研究的,那是杀头的罪名。

朱允通安慰道,

“大胆说,懂是最好的,本王需要。”

管事在一旁插话,

“殿下,他多少知道一些,因为他说能看星星辨别航路。”

薛启宗见无法隐瞒了,战战兢兢地回道,

“殿下,草民略知一二。”

朱允?很满意,继续追问道,

“会用浑仪和简仪吗?会算北极出地、里差、日差、?影测量吗?”

北极出地,类似于纬度;里差、日差类似于经度。

既然都承认了,认多认少都是死罪,薛启宗稍微淡定了一些,

“禀殿下,草民会算。”

朱允?心里大定,这下遇到宝了,

“我这个有个东西,可以叫“六分仪”,已经有了完善的构想,你来将它造出来。”

“最关键的是,你要算出一个北极出地、里差的表格,方便使用的人对照。”

薛启宗拱手领命,

“草民谨遵殿下谕令,一定努力将东西造出来。”

朱允?命令马场找来一辆马车,

“你跟本王回去吧。制作表格之前,咱们需要完善一下经、纬的概念。”

六分仪可以用于航海的时候确定方位,但是需要配套的经度纬度表。这个表格没有现成的,需要薛启宗计算出来。

但是现在的北极出地、里差之类的概念太模糊,朱允?他们首先要完善经度纬度的概念,

纬度有赤道作为天然的零线,但是经线却需要人为地确定一条零度经线,

既然是人为确定的,自然就不需要放在海外,朱允?打算在国内挑一个地方。

完善了这些基础的理论,朱允通才能最终完成六分仪的制作。

但是朱允道现在忙着创业,无暇顾及这些,只能负责引导、监督,让薛启宗去做。

让薛启宗上了马车,朱允?带着他返回衙门,

中途,一匹快马冲来。

是蓝九和的传令兵,

“殿下!东南方向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

朱允?又惊又喜。

肯定是许家九叔来了!

“命令引航员,带去徐福码头!”

其中肯定不乏四百料以上的福船,目前只有那里才能方便地停靠大船。

朱允?又随手点了一个侍卫,

“带薛先生去妥善安置,请李神医给他把把脉。”

薛启宗的身体亏的太厉害了,幸好有李景天在。

朱允?则带着侍卫纵马扬鞭,直奔徐福码头。

蓝九和带着亲兵远远地迎了过来。

蓝九和已经将俘虏全部带走了,码头现在空荡荡的,已经建成了一个可以同时停靠两大船的泊位。

上千名士兵在码头排队,等候卸货。

不用望远镜,朱允通已经清晰地看到海上大片的桅杆,正冲着罗岛驶来。

为首是一艘巨大的宝船,五个桅杆十分显眼。

朱允通笑了,小棠担心的九叔来了,

“许府的船!”

大明禁海之后,造船技术在退化,最多的只有三个桅杆,在京城的水师。

这艘五桅杆的大船是许家老九在琉球定做的,目前大明唯一的五桅杆商船。

船队快速靠近,船帆遮天蔽日,

放眼望去,外海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头不少人在用力挥手,大声欢呼。

郑锡蕃、毛海他们闻讯赶来。

许家老九的船一马当先,最先靠岸。

小山一般的船终于停稳了,一个矮壮的汉子走上踏板,皮肤早被海风吹成了古铜色。

朱允?认得,那人正是许小棠上午还在担心的九叔。

许家老九站上踏板,突然又退了回去,迅速解下腰间的两把短枪,才重新上了踏板,稳稳地下船。

朱允?带着郑锡蕃他们迎了上去。

许家老九上前拱手施礼,

“属下许天九拜见殿下!”

他现在不仅经营许家的生意,也代理朱允的船只,算是朱允?的大钱袋子。

朱允?哈哈大笑,

“平安归来就好啊!小棠上午还担心你呢。”

他将郑锡蕃等人介绍给许天九认识。

众人客套一番,许天九呈上厚厚一叠单子,

“殿下,这是属下这次带来的人和货物。”

“人?还有人?”朱允通疑惑道。

许天九解释道,

“沿海有卫所收留的流民要送来,运送的船只被属下遇到了,就一起带来了。”

他说的很含糊,但是朱允?听明白了。

他命令老钱收买沿海的卫所、地方官员,从中原拉一些百姓来填充人口。

有些卫所的指挥使本就是勋贵的人,只需要勋贵出面打个招呼的问题。

朱允?急忙翻看清单,

原来这支船队是在路上不断汇聚而成的,许天九从琉球来,遇到了两拨来罗岛的船队,众人汇合一起,才拖慢了许天九的行程。

按照他的船速,昨天下午就该到了。

清单的第一页就是人口,一共一千三百人,其中铁匠十一人,木匠二十人;精壮五百人。

这些人口全部来自大河卫,

大河卫位于黄泛区,水灾频仍,指挥使又是自己人,难怪一次能送这么多人。

朱允?十分满意,除了那些工匠,其余的都是种地的好手。

耽罗岛有耕牛,有荒地,就等农夫来耕种了。

第二页是铜,许天九运来了三万斤的铜条。

朱允大喜,有了这些铜条,又可以造钱了。

之后是琉球送来的修理枪械的机械、工匠,这些也是罗岛继续的。

后续清单上还有一些文人,都是从松江府出发的。

朱允?下令,

“让运来的百姓和文人先下船。”

这些人在船上漂泊至少三天了,他们一直在陆地生活的,现在肯定期盼着踏上陆地。

两艘两百料的客船靠岸,上面下来一群人。

这些是文人,一部分是王行推荐的,来自蓝玉的手下;

一部分是马庆南推荐的,少部分家境优渥,大部分是松江府的落魄文人。

前者行政经验丰富,后者大多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

这些人也是携家带口,竟然有六百多人。

这次不用许天九介绍,朱允?认识其中的一些人。

为首的是一个清癯的壮年书生,曾是凉国公府的长史谢元安。

在蓝玉遇刺之前,锦衣卫就企图陷害他,但是苦于没有找出他的问题,

蓝玉安葬后,他就带着家小回了老家。

今天,他带着一家三十几口人来投奔朱允?。

朱允?快步上前,

“谢先生!”

谢元安看到朱允?也十分激动,急忙拱手施礼,声音哽咽,

“殿下!老公爷生前曾经叮嘱在下,有一日要来襄助殿下,属下今日来了!”

朱允?的鼻子酸了,蓝玉生前已经察觉了他的反意,默默地帮他做了太多事情。

眼下正缺文官,谢元安就及时赶来了。

“好,好,以后咱们通力合作,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

谢元安询问道,

“殿下,大明......”

朱允?用力点点头,

“必将是咱们的!”

谢元安一个长揖,

“为殿下效死!”

朱允?也肃然回礼。

后续不断有人下船,为首的挺着员外肚子的中年白胖文人,朱允?也熟悉,是松江府的文人李楚,

朱允在松江府短暂停留,在马庆南的宴会上见到过。

李楚是读书人,但是更擅长经济之道,

李家和许家一样,也曾经是海商,后来犯了禁海的规矩,家族被杀了不少人,自此家道中落。

李楚以一己之力重振家族,积攒了不菲的家业。

李楚上前拱手施礼,

“草民李楚拜见殿下。”

朱允?笑着扶起他,自己正需要有海洋意识的人才,

“李先生来的好啊!”

李楚指指身后,

“殿下,草民的全族一百三十七口,都在这里了。”

朱允?吃了一惊,心里特别感动,这份信任太沉重了,

“李先生,时间会证明,你们今天的选择是对的!”

李楚爽朗地大笑,

“现在证明也是对的!”

众人齐声大笑。

~

最后过来一个面相普通的中年妇人,落落大方的上前施礼,

“奴婢拜见殿下!”

朱允?微微颔首,

“孙嬷嬷!一路辛苦!”

孙嬷嬷本来是在京城负责他的全部商业,现在随着他离开了京城,京城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

除了煤矿托人照顾,其他产业基本上都关停了。

孙嬷嬷这次也随船一起来了。她单身一人,去哪儿,哪儿就是她的家。

朱允?带着郑锡蕃几个武将,和众人??见礼。

看着文武众人,朱允通心中乐开了花,

钱有了,人也有了,海外的班底终于成型了。

蓝九和在一旁叫道,

“殿下,不如去王府说话。码头开始卸货了。”

朱允连连点头,

“各位,请去府上喝杯清茶。”

众人也都清楚,今天要明确各人的职务了,心情都有些激动。

蓝九和命令士兵前来战马,

顺着山边的小路,众人一起去了王府。

不到半个时辰,众人已经看到了王府。

看着简陋的建筑,众人唏嘘不已。

许天九叹道,

“这王府还不如殿下在京城的别院。”

众人也连声称是。

朱允摆摆手,

“创业初期,一切从简。等稳定了再考虑重建。”

周一沙从后院来了,将许天九、孙嬷嬷叫走了,许小棠要见他们。

朱允?招呼众人进了前厅。

众人客套一番,自动分文武分坐两旁。

喝了一杯茶,许天九才从后院回来。

朱允?扫视众人,该分派乌纱帽了,

没有绕弯子,他直接开门见山,

“既然自立为王,那就需要一个治理的衙门,将各部门搭建起来,吏、户、礼、兵、刑、工,都要有对应的专人负责。”

“本王决定,参照大明的格局,又有所不同。”

“丞相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但是没有丞相运转又太生涩。”

“因为本王决定建立内阁,挑选阁臣,辅佐本王对所辖海域的治理。”

朱允?考虑的很清楚,相权和皇权既有合作的地方,也有天然的矛盾,矛盾激烈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帝国的稳定。

一旦产生了权相,甚至可能危及帝国的稳定。

他赞同老朱废弃丞相,但是他也需要内阁,一个人处理全部政务,那是寻死。

尤其现在是创业,一个人独揽所有大权绝不是好事,只会导致低效。

众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都感觉“内阁”这个词好新鲜。

朱允?的声音在大厅回荡:

“内阁对本王负责,内阁管辖六部五寺。”

“咱们现在地盘少,规模小,人员也少,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就划分太细。”

“本王认为,先设内阁,阁臣分管具体事务,下面暂时不设六部五寺之类的衙门。”

“等咱们壮大了,或者阁臣需要设立的,再填充相应的衙门。”

扫视众人,他直接点名:

“这次的内阁,就暂定三人。”

“谢元安、李楚、郑锡蕃。”

三人心里激动万分,急忙起身,拱手领命。

朱允?继续道:

“谢元安担任首辅。李楚分管户部的职责、郑锡蕃分管兵部的职责。”

三人再次拱手领命。

其他人纷纷上前恭喜他们三位。

朱允?扫视众人,发现文臣已经隐约分为两派,国公府派、松江府派。

不过他没有介意,这是没办法的,人多的地方利益分歧也多,分派就是必然的现象。

以后文官队伍壮大了,派系只会更多。当然了,如果大臣团结一致,那才容易出问题。

朱允通又说道,

“本王要从公帑里出资,成立一个海外经商的大的作坊,以后可以叫‘公司’。”

“朝廷作为公司的后盾,对外销售商品,绘制地图,收集情报,保护咱们的商人、船队。”

“公司要有武装商船,配备火炮、火枪、震天雷这些火器。任何觊觎咱们商队的,都会迎来火器的洗礼。”

顿了顿,朱允?宣布道:

“以后这家公司,就由许天九负责。”

许天九急忙拱手领命,

他的情绪很平静,在后院许小棠已经交代过他了。

朱允?叮嘱道:

“许府的生意,你从家里挑一个人接手吧。”

既然为公了,就要家族的生意切割了。

许天九急忙再次拱手道,

“殿下,下官这次来,已经将生意移交出去了。”

朱允?微微颔首,

“善!”

李楚拱手道,

“殿下,下官这次来,恰好朝廷的邸报到了松江府,属下带来了一份。”

说着,他呈上了邸报。

朱允通有些意外,李楚这么郑重地提出来,必然有重要的事情。

他接过去看了一眼,挑挑眉毛,不禁冷笑了一声,

“各位,陛下册封本王为吴王,封地为浙江,王府在杭州,并且已经祭祀了太庙,还下旨浙江布政使衙门,命令开始建造吴王府。”

大厅内鸦雀无声。

这个册封来的不是时候,殿下都远走海外了,吴王还有什么意义吗?

朱允?心中不屑,

为何来一个缺席册封,咱离开京城之前有的是时间?

这要是册封皇太孙了,就给咱一个安慰奖?

谢元安率先打破了沉默,

“殿下,既然自立了,咱们是不是也该有个名号?”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朱允?,

这取决于朱允如何自称,是延续之前的郡王,还是自称吴王?

许天九突然跳出来,大声道:

“殿下,既然都出来了,何必再受那些虚无缥缈的册封?”

“殿下,自立吧!”

“海域无边无际,需要一个皇帝来统领大家!”

他的声音十分突兀,众人都有些转不过来。

之前大家都叫“殿下”,突然要当皇帝了?

不叫“吴王千岁”,而是叫“万岁”?

这一步迈出去,合适吗?

武将都很激动,文人却都有些踌躇了。

蓝九和大吼:

“陛下当为海皇!”

郑锡蕃从身后拿出一个布袋,从中取出一件崭新的龙袍,

朱允?愣住了,

他可以公开发誓,真的不知道这件龙袍的存在。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怪不得最近许小棠每天都很忙碌,还神神秘秘的,原来去准备这个去了。

还有午膳的时候,许小棠的问题,原来她已经将龙袍绣好了。

刚才她将许天九叫去说话,原来也是为了现在的劝进。

郑锡蕃大步上前,给朱允?披了上去,

朱允?皱眉道,

“这是不是太早了点!”

谢元安反应过来,立刻起身道:

“陛下,正当其实!”

他瞬间就领悟了,

许天九是外戚,蓝九和是亲信,郑锡蕃掌握兵权,

这些最核心的人突然齐心劝进,至少殿下,不,是“陛下”!陛下之前肯定默许了。

其余人也都站了起来,在谢元安的带领下施了三跪九磕的大礼。

朱允通也不再矫情,他对三辞三请的那套虚礼不感兴趣,当即接受了众人的大礼。

当皇帝也挺好的!

与其等着别人赏赐一个皇位,那不如自己创建一个!

众臣重新坐下后,谢元安请示道,

“陛下,国名如何定?”

朱允?看着众人反问道:

“各位如何看?”

李楚拱手道,

“陛下,不如叫‘瀛,海外有仙山,叫?瀛洲”

谢元安也提了一个名字,

“陛下,可以叫‘靖”,取‘平定海疆”之意。”

其他人也都提了不同的说辞,“鲲”、“云”、“沧澜”……………

朱允?沉吟了一下,一槌定音:

“取名为“海”,海国,海朝!咱们要占领所有广袤的海域!旗帜以蓝色为底色,龙为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