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73 熥儿是懂朕的

大明假皇孙 173 熥儿是懂朕的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午。

北风拂面,虽然带着寒冷,但是京城已经有了春的气息。

厚重的棉衣被收了起来,换上单薄的棉衣,

健壮的汉子造已经穿了单衣。

皇宫。

大朝会已经散了,朱标陪着朱元璋回了乾清宫。

朱标的身体一天天见好,从今天开始参加清晨的大朝会。

朱元璋吩咐传午膳。

下午还要和重臣接着议事。

“标儿,前天的小太监杀人的案子结了吧?”

“父皇,昨天结的案,小王柱已经被赐死,儿子也斥责了太子妃。”

“嗯”

“父皇,福建的布政使上了奏疏,说平滩晒盐法十分成功,已经开始产盐了。”

“嗯,咱看了,没想到这么快。咱命锦衣卫核实了。”

“父皇,应该差不多,那边天气炎热。”

“......“

父子两个边吃边聊。

两人一个岁数大了,一个身体在康复,食量都不大,很快就结束了午膳。

接着一人捧着一杯香茗,在殿内踱步消食。

一杯香茶刚下肚,朱允?来了,来给皇爷爷、太子请安。

“今天怎么没上学?”朱标问道。

“父王,今天学堂半天课。”

“下午议事,留下听听吧。”朱标说道。

朱允?大喜,急忙躬身领了谕令。

这个时候来请午安,就是这个目的啊!

重臣鱼贯而入。

小朝会要开始了。

朱允?乖巧地坐在朱标身后。

户部尚书赵勉先禀报,

“陛下,太子,现在福建一带新开盐田五万亩,全部使用平滩晒盐法。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河北一带却进展缓慢,目前只有一万亩盐田,臣弹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

赵勉侃侃而谈。

老朱看了他的奏疏,奏报十分详细,长芦盐场对平滩晒盐法似乎十分轻视,还固执地用煮盐法。

长芦盐场最大的改变,就是用了蜂窝煤,不用柴禾了。

赵勉甚至调查清楚了,蜂窝煤作坊是长芦盐场的某个管事家的。

讨论的结果,就是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的主官换人,其余相关人等处罚不等。

吏部尚书徽刚拱手要说话,侍卫进来禀报,

“陛下,信国公求见。”

朱元璋急忙命令,

“宣!”

朱标有些疑惑,朝廷现在没什么大事啊,汤和来干什么?

汤和三年前告老还乡,早就不参与朝政了。

“标儿,汤和十天前就上奏疏,要来京请安,咱寻思也大半年没见了,就让他来了。”

老朱解释了一句。

说话间,一个老态龙钟、缩肩塌背的老臣缓缓走了进了。

看着行将就木的老兄弟,老朱眼圈红了。

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不断凋零,已经所剩无几了,汤和是仅存的勋贵之一。

汤和是大明数得上的开国勋贵,和他相比,蓝玉都是后辈。

汤和颤巍巍上前,缓缓跪下,

“陛下,臣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和太子都愣住了,不是说进京请安的吗?

怎么来这一出?

这厮在凤阳受委屈了?

重臣也都惊诧莫名,

蓝玉更是吃了一惊,汤老爷子这是被谁欺负了,还是另有隐情?

他不禁看了看陛下,莫非陛下要敲打汤和?

只有长义低着头,看着脚下,他大概猜出了汤和请罪的原委。

老朱沉声问道,

“汤和,怎么了?”

其实,老朱想起来了,

前几天应天府尹长义上了奏疏,汤和府上有刁奴下乡行凶,被村民扭送府衙,已经依律惩治云云。

因为涉及开国勋贵,长义处理的很低调,暂时还没有御史弹劾汤和。

汤和应该是为这事来的。

“陛下,这是罪臣的请罪奏疏。”

汤和哆嗦着,从袖子里掏出请罪的奏疏,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周云奇急忙上前接过。

朱元璋接过奏疏,一目十行就翻完了。

果然和长义的奏疏对上了。

关键内容不过聊聊一百字,其余都是请罪,自我剖析、自我责骂。

老朱转手将奏疏给了太子,

“云奇,快搀扶起信国公。”

“赐座!”

汤和哆哆嗦嗦在锦凳上坐下,只敢坐小半个屁股,随时准备起来谢罪。

嘶!

朱标看了奏疏,只觉得牙疼。

忍不住暗骂一声“逆子”!

十天前朱允?出宫,遇到了汤和的管事汤四万强买百姓土地,胡作非为,

朱允?当场打断了三个奴才的一只手,还斩杀了汤四万。

那个汤四万是汤和一个义子的儿子,算是汤和的孙辈。

就这么被朱允?给斩杀在田野,一腔狗血肥沃了土地。

朱标有些郁闷,

这孩子怎么出去老遇到事啊?

元旦当天杀了蒋?的小舅子,

元宵节第二天杀了汤和的管事,

以后过节还能放他出宫吗?

朱标看看汤和,又看向老朱,

“父皇,儿子将朱允通叫来吧?”

朱元璋点点头,

“宜。”

朱标又安慰汤和,

“信国公,咱将通?儿叫来,好好说说他。”

汤和急忙起身,连称不敢。

重臣们才大概猜出前后原委,原来汤和的管事被朱允?给斩了。

蓝玉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汤老爷子真是的,这事完全可以和咱说,

咱去问问?儿,让?儿说几句好话,这事就过去了。

你来请罪,至少事先也和咱打个招呼啊。

一声不吭就来了,你是请罪,还是来告状啊?

朱标安慰了汤和几句,

毕竟是管事在京城乱来,汤和在凤阳,鞭长莫及,甚至失察都谈不上。

朱元璋也跟着劝了几句,让他先回去,傍晚赐宴的时候再过来。

汤和又颤巍巍地退下了。

他有些臊眉耷眼的,心中很郁闷,

本来是进京给陛下请安的,太久没见了,趁着还能动,来联络一下感情,

没想到遇到这档子事,

直接请安变请罪了。

朱允?安稳地坐在太子身后,一直默不作声,神情没有丝毫变化。

自从应天府衙惩罚了汤府的奴仆,方孝孺就将相应的消息整理成册送进来了。

他对涉案人员的背景了如指掌。

朱允?为了几个农夫,竟然当众杀人、断手,太残暴了!

朱允通有些幸灾乐祸。

但是表面上十分平静,因为方孝孺教导他,公开场合要有兄长的样子,即便是斥责,也要站在道德的高地。

朱允?已经在揣摩皇爷爷、太子的意思,寻思自己等会该如何表现。

~

时候不大,朱允?快步进殿。

“臣拜见皇爷爷陛下,父王殿下。”

老朱“嗯”了一声。

朱标直接问道,

“十天前,你杀了汤四万?”

朱允?躬身道,

“是的,父王,这贼厮五两银子就想买京郊的三十亩上田。其间,他带人打残了张姓农夫的两个壮丁,还纵容刁奴公然侮辱张家的女眷。”

这些内容在汤和的奏折里写了,老朱和太子都没有说什么。

重臣也都见怪不怪,真论起来,哪个王公大臣没有强买过土地。

只是汤四万不幸,遇到了侠义心肠的朱允?。

朱允?摆出兄长的资格,缓缓说道,

“三弟,你可以将汤四万交给有司处置,至少要给老公爷一个体面。”

朱允?回道,

“二哥,这种贼厮,没必要浪费衙门的人力、物力。”

朱允?皱眉道,

“汤四万是信国公义子的嫡子,是老公爷的孙辈。”

朱允?故作惊讶,反问道,

“很了不起吗?“

你和一个皇孙提身份?

有意思吗?

如果是汤和的嫡孙,你提一句还可以理解,

一个义孙,就是奴仆之类的存在,也好意思提出来吗?

朱允?被激怒了,像一只被踩了脚的小鸭子,恨不得立刻喷回去。

表面上,他依然尽力维持淡定,

“三弟,信国公是开国勋贵,戎马一生,咱们作为后辈,当尊重他。”

有文臣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殿下这个兄长当的合格。

蓝玉皱起了眉头,

这个角度太毒辣了,不好反驳啊。

老朱捻着胡子,似乎在听,似乎在神游天外。

太子目光深沉,看了看朱允?。

朱允?淡然道:

“张家的家主也不简单。”

朱允?微微笑了,

“不就是个农夫吗?”

朱允?差点笑出来,掉坑里了!

“张姓家住是开国农夫,就是他这样的农夫,养活了一个一个王公侯爷,还有咱们这些皇孙。”

“信国公是开国勋贵,张姓家主是开国农夫,都是‘开国”,谁比谁差?”

开国农夫?!

这是什么鸟词?

朱允?不知道如何反驳,一时间哑口无言。

重臣也都懵了,

这词是殿下刚从地里收割的吧?

太新鲜了!

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没毛病!

朱允通又朗声道:

“二哥,大明能开国,首先是陛下雄才大略,还有大明朝气运加身,之后才是众将用命,农夫勤恳种田打粮。”

为了修理朱小二,朱允?不要脸了,马屁不要钱似的,铺天盖地朝老朱头上扣。

老朱捻着胡子不说话。

朱允?眼睛的余光还是捕捉到,他的手哆嗦了一下。

陛下心里爽了!

朱标看着地面,认真听着,他也不能制止儿子去夸赞陛下。

朱允?继续反击,

“二哥,陛下从无到有,建立大明,您知道农夫提供了多少粮食吗?”

“我不知道,”朱允?诚恳地说道,“是多少?”

众人都支起了耳朵,

是多少?

三殿下竟然连这个都算出来了?

朱允?却叹了口气,

“我也不知道,我也想知道。”

朱允?:

老三,哥想睡你脸上!

众人绝倒。

老朱都忍不住露出笑容。

蓝玉笑眯眯地搓着大手,

看!

咱的外孙子!

说的多好!

朱允?顿了顿,又说道,

“二哥,但是我知道,就是这些无数的史书上没有名字的农夫,用锄头、用推车辅佐陛下,托举起了大明。”

“这大明有陛下的心血,有勋贵的奋战,也有农夫的血汗,这些凝聚在一起,才淹没了腐朽的大元,创建了煌煌大明!”

朱允?沉默了。

皇爷爷一直强调“农”是国的根基,是百业之首。

一不小心,被朱允通用大道理给打脸了。

他的心中很不舒坦,但是已经不敢反驳,再说就要犯忌讳了。

重臣也没人敢说话。

朱允?站的太高了,没人想到该如何反驳;

也没人不敢附和,唯恐境界低了,成了狗尾续貂。

有的已经在心里默记他刚才的几段话。

他们都不用去揣测陛下的心思,也不怀疑三殿下说的对错,他们都清楚的很,三殿下找到了陛下的痒处了。

陛下自开始打天下,就一直尽力维护百姓的利益。

就连军屯,也是为了减少对百姓征粮才开始的。

朱标咳嗽一声,

“行了,要议事了,你们兄弟回去学习吧。”

朱允?兄弟俩躬身告退,联袂出了大殿。

朱元璋这才感叹道:

“开国农夫?!“

“朕的大明,确实有农夫的一份功劳啊!”

“这个词好!”

捻着胡子,咂摸一下嘴,他又感叹一声,

“这个词好!”

重臣心中明白,陛下舒坦了,朱允通再次顺利过关,汤和的老脸活该被打了!

老朱环视重臣,心中不由地感叹,

?儿是懂咱的!

出了大殿,兄弟俩下了台阶。

除了偶尔遇到几个宫人,没有一个大臣,也没有嫔妃、皇子。

这个时候不用装了,

朱允?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老三,你对农夫真的这么看重?”

“当然!”朱允?一挺胸膛。

朱允?摇摇头,

“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

朱允?冷哼一声,

“放屁!农是帝国的根本,没有农夫种地,你吃屎吗?”

朱允?气的小脸通红,

“粗鄙!无礼!”

他加快了脚步,大步上了轿子,不是辩论不过,咱是不屑和粗鄙的人辩论。

-

景阳宫。

吕氏正在询问梁嬷嬷,

“梁氏,脂粉铺子怎么样了?”

“娘娘,铺子开张两天了,已经有了生意。”

“嗯,好好干,争取也做一两款像雪花膏一样的好东西。”

“是,娘娘。”

吕氏喝了一口茶,又问道,

“沙冠英家的这几天都没来?”

梁嬷嬷摇摇头,

“娘娘,这几天奴婢每日都派人去东华门询问,侍卫都说没见过。’

吕氏有些疑惑,

“莫非他们出什么事了?”

她有些恼火,正要用人的时候,沙冠英却要撂挑子?

自从王公公探听到“温郁金”,她的心里就百爪挠心一般难受。

恨不得立刻将郑嬷嬷的妹妹一家翻出来,能用的人手都用上了,除了沙冠英。

本以为沙冠英家的来了,叮嘱一句就够了。

没想到年节天天来,自己都不想见,

现在想见了,她不来了。

贱婢!

吕氏在心中暗骂一声。

“梁氏,明天派人出宫,去他家看看吧,将本宫的要求告诉沙冠英,让他无论如何将人找出来。”

沙冠英在五城兵马司,对城狐社鼠十分熟悉,找人除了锦衣卫,也就兵马司的人手了。

“是,娘娘。”梁嬷嬷躬身领命。

朱允?进殿,给吕氏请安。

吕氏有些疑惑,

“不是去乾清宫请安了吗?怎么去了这么久?”

朱允?恭敬地回道,

“禀母亲,是父王留孩儿观政,多停留了一会儿。”

他没有提汤和请罪、朱允?的狡辩,免得母亲又焦虑了。

吕氏很高兴,这是进步啊!

虽然自己因为杏花的死,昨天被太子斥责了一番,但是女儿被陛下夸赞孝顺,被太子欣赏,这就足够了。

“母亲,孩儿去读书了。”

“去吧,去吧。”吕氏开心地摆摆手。

朱允?躬身施礼,恭敬地后退了几步,转身走了。

吕氏看着儿子的身影,心中十分欣慰,

儿子自从认识了方孝孺,在陛下,太子那里越来越露脸了,

欣喜之余,她的心里也有一些说不清的滋味,

儿子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一举一动都在讲究一个“礼”,

她感觉母子生分了。

她更喜欢之前那个活泼、贪睡的?儿。

当然,

这个念头她只是想想,为了争储,儿子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